這位十九大代表是土生土長高雄人: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2021-01-11 觀察者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黨的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已順利完成,共選舉產生2287名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其中,有一位代表的身份受到關注:出生於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中共十九大代表。

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只不過這9人是在大陸出生的「臺二代」,而盧麗安則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1997年與自己的先生赴復旦大學任教。

盧麗安/圖片來自上海臺聯

陸將臺灣融入民族復興藍圖,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上海政協機關報《聯合時報》曾在2015年11月24日刊登一篇盧麗安的人物專訪。

盧麗安於1968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的一個小縣城,曾就讀於高雄女中,1990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改名為英國語文學系),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英國語文學系文學碩士;1999年獲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文學哲學博士學位。1997年,盧麗安與家人定居上海;自2013年起任上海臺聯會會長一職,同時擔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盧麗安在採訪中娓娓道來自己定居上海的緣由。她稱,在英國念書時,結識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先生,兩人交往後「裸婚」。盧麗安的先生是「上海籍臺胞」。

盧麗安表示,上海是公公的故鄉,回到上海是先生的心願,也是兩人的共同選擇。盧麗安夫婦1997年接受國家人事部的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到復旦大學任教,「我們想一起回到祖國大陸,擁抱這片大好河山,都改革開放了,為什麼不敢來,不能來?」

截圖來自上海政協《聯合時報》

在談到海外留學經歷時,盧麗安感慨地說:「那幾年中我收穫了很多:有學識、有友誼、有眼界,也有愛情。」但最重要的是,留學經驗激發了自己對民族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深刻思考,「我是誰?我是臺灣人,更是中國人。」

提起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感受,盧麗安則稱,「高雄是我的家鄉,但我早早離開了那裡,回家探親會近鄉情怯啊!而上海於我原是異鄉,現在卻已成了第二故鄉。」她說,高雄是一個很「生猛」、充滿草根豪氣的城市,每天都能看到許許多多人騎著機車奔波生計,這種踏實肯幹的性格和老上海的風情有幾分神似,「但上海見過的世面大多了,這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西方的藝術、文化、建築、制度……都在這裡留下了印記。如果把高雄比作一道家常菜,那上海看似是擺盤精緻的西餐,但其實擺脫不掉同樣講究實惠的特點。」

當談到兩岸關係時,盧麗安真誠地表示,「我不是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我說不出兩岸走向的理論或分析。但是,我的家族歷史與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堅信:和平發展一定是兩岸關係的主要走勢,這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她認為,只有尋找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尋找兩岸共有的歷史記憶,才能重構兩岸一直以來絲縷相纏的血脈聯繫。「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大陸熱切歡迎臺灣融入民族復興的藍圖,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臺灣「中央社」報導稱,盧麗安在上海很活躍,由於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是政治大學上海校友會的固定班底;今年9月初,政治大學上海校友會年會,盧麗安一如既往到場與學弟學妹同樂,並被安排在主桌。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圖片來自臺灣「中央社」

另據「中央社」10月5日消息,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當天出席海基會在高雄舉辦的「2017大陸臺商中秋節座談聯誼活動」時向媒體稱,盧麗安的確在臺灣出生,但已取得中國大陸身份,陸委會對此表示尊重。

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擔心愈來愈多臺商或學者放棄臺灣身份加入大陸時,張小月則宣稱,「我們一點都不擔心,我們對臺灣非常有信心。」

此外,有臺媒問北京、上海、廣州臺商協會會長均未出席本次活動一事,張小月僅回應道,「這次來參加的臺商非常踴躍,約有220位。」

在本次臺商中秋活動中,海基會董事長田茂弘為了拉臺商回臺投資甚至無端指責大陸債務、資金外流問題嚴重、房地產泡沫化,並稱兩岸產業競爭發展,能互補的地方很多,希望臺商能想辦法回臺投資。

自民進黨政府上臺後,臺當局頻頻阻止臺商、退休公職人員等臺灣同胞前往大陸,甚至有關機構強行臺商不得參與大陸活動,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曾多次強調,很多呼聲反映了海外臺商對臺灣當局這樣的做法強烈不滿,臺當局的這些動作與兩岸同胞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合作的共同願望和實際需求是背道而馳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至於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等臺當局高層官員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也曾回應,臺灣方面有些人的這種說法顯然是出於一個立場和心態的問題,如果能夠轉變這個立場,心態一變,天地就會更寬。只要能夠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就可以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享發展的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這才是兩岸中國人的福氣。

相關焦點

  • 中共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愛臺灣與愛大陸完全不矛盾
    第一個問題,我現在當選中共黨代表是不是就不愛臺灣了。這個問題很好笑。我還是中國的婦女代表。那怎麼辦呢?我先生怎麼辦呢? 再說到我是一名黨員,如何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作為一名黨代表,臺灣代表團有十名代表,我們聯繫了廣大的臺灣同胞。 我當然也受到很多質疑,你一個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呢?
  • 中共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盧麗安:愛臺灣與愛大陸完全不矛盾
    第一個問題,我現在當選中共黨代表是不是就不愛臺灣了。這個問題很好笑。我還是中國的婦女代表。那怎麼辦呢?我先生怎麼辦呢?再說到我是一名黨員,如何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作為一名黨代表,臺灣代表團有十名代表,我們聯繫了廣大的臺灣同胞。我當然也受到很多質疑,你一個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呢?所以在這裡,首先請允許我誠摯地表達對家鄉臺灣的感恩。
  • 【汀人物】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復旦教授盧麗安:以臺灣的女兒為榮,以生為中國人為傲
    第一個問題,我現在當選中共黨代表是不是就不愛臺灣了。這個問題很好笑。我還是中國的婦女代表。那怎麼辦呢?我先生怎麼辦呢?再說到我是一名黨員,如何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作為一名黨代表,臺灣代表團有十名代表,我們聯繫了廣大的臺灣同胞。我當然也受到很多質疑,你一個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呢?所以在這裡,首先請允許我誠摯地表達對家鄉臺灣的感恩。
  • [面對面]十九大臺灣及代表盧麗安
    vodfile11.news.cn/data/cdn_transfer/3B/E6/3befdd854aef31f57b7665bfa2ddce87382859e6.mp4; [面對面]十九大臺灣及代表盧麗安 2017年11月05日 09:00:00 文章摘要:
  • 土生土長臺灣人張簡珍: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
    中新社上海8月30日電 題:土生土長臺灣人張簡珍: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  中新社記者 繆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有很多選擇,因為我在倫敦、洛杉磯、東京、臺北、高雄等一些地方都有家,但我選擇回上海的家,到現在都沒有離開過。」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張簡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 高雄人在北京——大號樂手李旌佐的「北漂」生活
    臺灣青年李旌佐說,儘管已經路過天安門、正陽門無數次,但下次看到還是會很激動。  33歲的李旌佐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先赴海外深造,2017年來到北京,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一名大號樂手,並在學校任教。  2017年3月16日。李旌佐清楚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既能在樂團演奏,又能上講臺教書,這是再完美不過的工作。」
  • 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臺灣南部小鎮走出的中共十九大代表
    臺灣南部小鎮走出的中共十九大代表——記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新華社上海11月8日電「我以身為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身為中國人為傲!」中共十九大期間,眾多媒體聚焦的「黨代表通道」上,盧麗安的一番話感動人心。很快,這位臺灣南部小鎮走出的中共黨代表,迅速成為海峽兩岸廣受關注的熱點人物。盛會後回到上海,盧麗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 臺灣媒體高度關注十九大及對臺論述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速遞)臺灣媒體高度關注十九大及對臺論述  中新社臺北10月18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8日開幕,臺灣媒體高度關注。多家主要媒體當天在重要版面、時段、位置對十九大相關內容進行多角度報導。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 篡改血統錯認祖宗 誰製造了臺灣「假灣生」
    臺灣日據時期,日本人在臺灣所生的子女,被稱為「灣生」日本人。1945年日本戰敗後,這些「灣生」被遣送回了日本。但是,如今臺灣卻還有一些「假灣生」,明明是臺灣人,卻硬要冒充日本人……  一名臺灣女作家近日舉行記者會,承認對讀者說謊。
  • 韓國瑜能否過關,看高雄人有多「對不起臺灣」!
    韓國瑜是高雄市長,但蔡英文拿到的817萬票中,每8張票就有1張是投給蔡英文的,也就是說,僅一年半的時間,高雄人就從熱愛韓國瑜變成了討厭韓國瑜。管碧玲曾在選前民進黨的競選宣傳片發布會上一語驚人,表示「高雄人對不起臺灣」,當時被藍營撻伐。但蔡英文的得票數和民進黨高雄區域立委全壘打告訴大家,管碧玲說的沒錯,自韓國瑜上任市長不到半年就落跑競選2020,高雄人內心就瀰漫著「對不起臺灣」的情愫,並試圖用手中的選票「贖罪」。
  • 走到哪都被酸 被問發大財?高雄人陳揮文吐真言
    高雄市長補選即將登場,綠營人士表示,過去兩年高雄人有點鬱卒,走到哪裡都被人家問「有沒有發大財?」過去的光榮感不見;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質疑,「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而他在廣播節目中接受扣應(call in)時,有高雄人表示,「少數客人開玩笑會講,但沒有這麼酸啦」。 陳揮文今在節目「飛碟晚餐 陳揮文時間」不滿地說,「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有光榮感?那幹嘛買水?很多北漂回去罷免韓,我也沒話講,但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韓國瑜一年多沒辦法解決北漂是事實,但你們當初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
  • 【臺灣間諜將接頭人名字改成退稅中心】鄭宇欽,臺灣高雄人,因對...
    2020-10-12 20:59:03來源:FX168 【臺灣間諜將接頭人名字改成退稅中心】鄭宇欽,臺灣高雄人,因對大陸從事間諜情報活動被國家安全機關逮捕。
  • 臺灣名嘴被指「親中」,霸氣回復讓人叫絕
    近日,臺灣名嘴黃智賢又火了。據報導,黃智賢日前在其主持的政論節目上談及兩岸立場,不料收到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投訴公文,內容指責她在主持節目時言論「過分親中」,提及「沒有大陸臺灣活不下去」等說法,並為其定性為「『國家』內亂罪」。
  • 十萬民眾相挺 韓國瑜動情演說:高雄人不欠民進黨!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14日晚間在岡山造勢活動上向支持群眾表示,他當市長拼經濟聽起來很抽象,但代表決心。
  • 臺灣交通大學「陪媽媽專車」限高雄人 杏仁哥檢舉賄選
    臺灣交通大學學生會在4、5日針對設籍高雄的學生,推出「返鄉陪媽媽專車&車票現金補助」,時間恰在6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日前夕。搭車時須出示學生證+身份證,發車後直達高雄車站,重點是「免費」!    臺灣交通大學聯合會在臉書倡議,三不五時、愛要及時、開口說愛、讓愛遠傳,不分年級年齡,讓同學都能多回家陪家人!
  • 罷免韓國瑜 是高雄人在賭氣嗎
    值此,我還是對這位南部國民黨員充滿敬意,與那些北部精英不同的是,他直截了當不加掩飾。然後不懼生死。當然,我如今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真正檢討一下,我觀察臺灣的政治,究竟觀察到了什麼。我沒有去過臺灣,也沒有接觸過幾個臺灣人,我對臺灣了解的一切,都是通過網絡得來。我觀看他們的節目,以及他們的臉書。起初純粹是出於無聊以及對於外部世界的好奇。好處是當時我不設立場。
  • 臺灣社會高度關注中共十九大
    連日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在臺灣的關注熱度不減,各大媒體廣泛報導。會議甫一閉幕,數場關於十九大的座談會便相繼登場,分析十九大後大陸對臺政策走向以及臺灣未來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他認為,十九大報告中對臺政策上反「獨」力道加強,不只在於「六個任何」,還在於「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則認為,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臺商要注意在大陸高汙染、高排放的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而環保、低碳的企業生意則將會越來越好做。同時,圍繞「健康中國」的發展課題,是臺商可以著力的商機。
  • 臺網友:韓國瑜不貪汙已贏過很多人 請高雄人好好珍惜!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面臨罷免危機,投票將在6月6日舉行,挺韓、罷韓雙方砲火也越來越猛烈。一名網友指出,一堆人在說韓國瑜不好,但他至少不貪汙,這點已經勝過很多政治人物,希望高雄人能好好珍惜。
  • 臺深綠網友勸高雄人:其實不該「罷韓」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5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面臨罷免危機,投票將於6月6日舉行,隨著時間推進,「罷韓」、挺韓雙面交鋒越來越激烈,「罷韓」結局如何引發高度關注。有網友認為,高雄人不應罷免韓國瑜,因他和2018年高雄人歡天喜地迎接的「韓總」,並無差別。
  • 為何高雄人堅決要罷韓?網友:這句話讓市民被羞辱一整年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第二階段連署過關,讓許多韓粉又驚又怒,驚的是高雄人真的這麼無情要罷韓,怒的是連署份數竟然這麼多。有網友就發文分析,高雄人痛恨韓國瑜有兩大原因以及一句話,讓高雄人被嘲諷一整年。網友clark0816在社交媒體以《韓國瑜應該被罷定了》為題發文稱,韓國瑜會被高雄人討厭的原因之一在於,全球肺炎疫情盛行,臺灣各縣市的處理方式都由首長或衛生局處首長出面回應,但高雄卻只派了一位技正出來面對媒體,對疫情反應顯有些不太慎重和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