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正月十五以前都是年;還有一句老話說得更好,不出正月都是年。這反映了不少網友的心聲。
「這不是才初X嗎?我怎麼就返回工作崗位了呢?」
「明明感覺假期還沒開始怎麼就突然上班了?」
節後上班第一天會有很多人又雙叒叕出現不適應,這就是所謂的「節後症候群」,又名「不想上班徵」或稱「昏昏欲睡徵」。
節後上班關鍵字:困
周一上班都難受的你我,在這個春節假期結束的日子裡,是不是也拖著沉重的身軀,帶著不利索的四肢和五官,面對著電腦屏幕打了個哈欠?
上班第一天能有多困?怎麼說呢,坐在工位上的一瞬間,像做夢一樣。
困,是收假第一天永恆的主題。
新春佳節,更可以說是一個全民熬夜的節日,再加上路途奔波,生物鐘完全被打亂。
所以,節後要及時調整作息,晚上最好提前2小時躺在床上,不在床上玩手機,定好鬧鐘,早睡早起。
如果晚上實在睡不著,去洗個熱水澡、喝杯熱牛奶、喝點紅酒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睡前用熱水泡泡腳,聽聽音樂也有助於快速入睡。
節後適度運動可讓你的元氣重新回來,比如跑步、打球等有氧運動,讓自己心跳加速、出出汗,就能讓自己狀態快速回來。
當然,渾身不得勁的你,並不是一個人。和困意一起席捲全國的,還有「節後症候群」。
「馬上就要回去上班了,可是我好像忘了怎麼工作,一想到上班就頭疼。」
「我可能是病了,頭昏眼花、四肢無力、精神委靡……文檔打開半天還是一片空白,網頁打開了十幾個也不知道要看什麼,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兒;但是一到下班,這些症狀就莫名其妙全好了。」
「節後症候群」雖全國統一,但狀況卻因人而異,有的人需要幾天時間來緩解,有的人則能夠很快進入工作狀態。
當你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摸魚」等下班時,一些優秀的同儕早已迫不及待想上班,開啟了元氣滿滿的一天。
心理諮詢專家建議,工作量化是一個好辦法,明確每天的任務,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對工作要積極應對,如果身邊有消極怠工的人,儘量不要在一起,避免相互「傳染」。
節後的學習和工作最好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提前一天列出明天要做的事情,並標註輕重緩急,先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做完。
節後上班別忘記的事情:
定個小目標
或許每年都有那麼365天不想上班,或許你還未從春節的假期緩過神來,或許節後症候群依舊讓人困擾。
但新的徵途已經開始,新年伊始,怎麼看都是個定下「小目標」的好時候。
所以,是時候把去年未完成的flag重新立一遍了!
攢錢、健身、運動、讀書、少熬夜、戒遊戲……看看你今年的目標,是不是還是要達到去年沒完成的、前年說要盡力實現的,大前年沒去做的、大大前年立下的目標?
但不管「新目標」是不是「老朋友」,不管是鄭重地發朋友圈立誓,還是在心裡默默下了決心,只要在新的一年邁出了新的一步,終歸是好事!
如果說這些「小目標」都不是你所需要的話,看看下面這個「小目標」——「距離清明假期還有43天,加油!」
假期症候群是不是得到了緩和,你滿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