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罐頭是一種經典的食物,可以作為野餐食物,可以作為涼菜,可以作為火鍋菜品,可以用油煎著吃。最大的特點是開罐即食,可以長期保存,可謂家中常備之物。
記得上小學時,每當春遊、秋遊前爸媽都會帶著我去買些野餐食物。雖然有些貴,但他們還是會給我買梅林牌的八寶粥和午餐肉罐頭,覺得這個才能吃得飽。而我一般喜歡把八寶粥吃了,因為又甜又糯很美味。覺得午餐肉罐頭難開又油膩還重,往往原封不動帶回家。
一次春遊回家後又出來和同學踢球,玩餓了回到家,奶奶說晚餐的菜還沒準備好,就用我帶回來的午餐肉隔水蒸一下,拌在米飯上先給我填肚子。畢竟是餓了,端起來就吃,忽然發現原來加熱過的午餐肉那麼好吃!從此改變了對午餐肉罐頭的看法。大學時住校,半夜肚子餓,和同學爬起來一起泡方便麵,拿出一罐梅林午餐肉用勺子挖成塊狀泡在面裡也是人間美味。
在部隊時,有一次因為出外勤回來晚錯過飯點,飢腸轆轆的我偶爾吃到了一次炊事班的加餐。他們用午餐肉罐頭和剩下的大米飯攪拌在一起蒸,午餐肉的油脂融化在米飯上發出陣陣肉香,再配上榨菜蛋湯和清炒大白菜,這一頓讓我記憶猶新。工作之後,第一次和朋友去吃韓國料理的部隊鍋,發現核心就是辣白菜、午餐肉、方便麵等,我們吃火鍋時也喜歡加午餐肉當涮菜,看來亞洲人口味比較接近啊!
因為好奇就查了午餐肉罐頭的故事,挺有意思。現在看到的午餐肉罐頭,起源於1930年代初期的美國,那時正逢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的驚人,那麼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想吃肉怎麼辦?這種在當時售價40美分一罐,由豬肉和澱粉混合著糖、鹽、水等製成的粉色肉塊,價格比市面上的普通肉類便宜,而且還能補充熱量和餵飽肚子,正是最好的替代品。當然,和其他罐頭一樣,屬於戰爭時期是最需要的應急物資。
二戰時被美國大兵嫌棄的世棒午餐肉罐頭,卻是英國、蘇聯、中國等盟軍士兵的大愛。美國大量援助的這種肉類替代品幫助了很多國家度過難關。可以想像,那些飽受戰火折磨的人們得到午餐肉罐頭是多麼大的鼓舞!這也成為了之後許多地方人們有「罐頭肉」情懷的根源。
韓戰時期,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吃著炒米,配上繳獲來的美國午餐肉罐頭,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從單兵野戰食品上也體現出我們當時後勤保障與國力的落後,開國之初實在不易。
1958年,在捷克專家幫助下,上海梅林食品廠首制西式午餐肉罐頭,之後還形成了一系列產品遠銷歐美,還是我們對外援助的主要食品。直到今天,深受大家歡迎的梅林牌午餐肉罐頭都是熱賣商品,是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產品之一。
如今,我們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口商品超市等渠道很方便地買到各國的午餐肉罐頭。我特意品嘗了大名鼎鼎的美國世棒罐頭,發現又鹹又油根本沒有梅林牌的好吃,據說煎一下還行,但我還沒試過。
也許按現在的健康飲食標準來看,高鹽、高熱量的午餐肉罐頭確實不太合適經常食用。但是,吃午餐肉罐頭是一種情懷,偶爾用來喚醒記憶中的美好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