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有多少極致風光?

2021-02-06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在中國的大西南

有這樣一個地方

山坡上布滿了密集的紋路

紋路之間是靜如玻璃一般的水面

倒映著天光與雲彩

仿佛大地的調色盤

這裡是

哈尼梯田

(紅河梯田,攝影師@盧文)


距梯田約80公裡外

一座每天只有兩班火車的四等小站

因電影《芳華》的上映

吸引了國人的目光

(雲南蒙自碧色寨站,攝影師@萬瑞)


汽鍋雞、過橋米線等特色美食

早已悄然登上國人的餐桌

成為雲南味道的代表

(雲南過橋米線,攝影師@王超)


這些驚豔了世人的美好事物

都來自紅河州

全稱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紅河州位置及行政區劃,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這到底

  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



 01 

山河的創造


紅河州

位於雲南省南部

處在滇東高原哀牢山之間

紅河與珠江兩大水系在此匯流

北回歸線穿越而過

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環境

(紅河州地形及水系,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東北部的高原

由巨厚的石灰巖組成

數百萬年水的侵蝕

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請橫屏觀看,新現鄉珍珠洞,攝影師@賀平昌)


西南部的哀牢山巍峨連綿

山中雲霧繚繞、森林廣布

(哀牢山,請橫屏觀看,攝影師@饒穎)


哀牢山與高原之間

紅河(元江)流過

流經之地多分布著紅色土壤

江水如一條紅色的飄帶

纏繞在大山之間

(紅河大拐彎,攝影師@胡豔輝)


良好的自然環境

創造了多樣的生命世界

哀牢山上

2000多種植物

組成了茂密的森林

(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中央為綠水河,攝影師@柴峻峰)


森林中

恐龍時代的遺存中華桫欏

枝葉大如傘蓋

(中華桫欏,攝影師@莫明忠)


枝葉間

西黑冠長臂猿在遊蕩

(紅河流域的西黑冠長臂猿,攝影師@張程皓)


樹鼩在四處覓食

(紅河州的樹鼩,攝影師@莫明忠)


無數鳥類、兩棲類等動物

以此為家園


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藏在層疊的群峰之間

而喚醒它的人們

即將踏歌而來



 02 

被喚醒的土地


「在那遠古的時代

天邊有個叫虎尼虎那的地方

紅紅的石頭像天火燃燒

黑黑的石頭像黑夜籠罩

奇怪的巨石成千上萬

壘成了神奇巍峨的高山...


——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


兩千多年前

西北氐羌族群的一部分

從歌中所唱的高原地帶向南進發

經過漫長的遷徙

大約在隋、唐時期

渡過紅河

站到了哀牢山下

(哈尼族遷徙路線,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經歷漫長的變遷與融合

他們成為了一個特定的民族

哈尼族

他們的生產方式

從遊牧變成了農耕

(哈尼族的「四季梯田」實景演出,請橫屏觀看,攝影師@戴雲良)


彼時雲貴高原一帶的農耕活動

尚處在相對原始的階段

哀牢山大部分仍是荒蠻之地

哈尼族祖先的到來

將徹底改變大地的面貌


他們首先選擇向陽的緩坡

開闢為旱地

在其上種植幾輪旱地作物

藉此平整土地、熟化土壤

(梯田建造過程1:從旱地到旱田,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隨後

在臺地邊緣層層堆壘泥土

形成田埂

引水入田

將旱田變成水田

(梯田建造過程2:造田埂-引水-水田,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通過水渠引來的高山之水

經過砂石沉澱後

逐級流入大小不一的田塊

最終匯入山腳下的河流

(哈尼梯田引水系統,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精心維護的梯田

水常年充盈而飽滿

(紅河州元陽多依樹梯田,攝影師@劉珠明)



為了更好地管理梯田

哈尼人創造了獨特的農事歷

將四季的勞作

融入四季的梯田

從春季開秧的「康俄潑」

(春季的哈尼梯田,攝影師@張洪科)


到夏季祈求豐收的「矻(kū)扎扎」

(夏季梯田,攝影師@王超)


秋季收穫時節的「車拾扎」

(元陽梯田秋色,攝影師@戴雲良)


以及冬季休耕時的「扎勒特」

(2013年紅河州百年一遇的大雪,攝影師@何俊雲)


熱愛歌舞的哈尼人

還將這四時的勞作

匯成了《哈尼四季生產調》

編入了充滿熱情與力量的鋩(máng)鼓舞

載歌載舞中延續著古老的傳統

(建水哈尼族鋩鼓舞,源於哈尼族農耕習俗的一種舞蹈,攝影師@戴雲良)


   哈尼人相信:


「人的命根子是田

田的命根子是水

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


比梯田稍高之處

是哈尼人的村寨

與梯田共存共生

(哈尼村寨作夫村,攝影師@王超)


村寨的上下

各有一片刻意保留的森林

被視為「神靈的居所」

而高山區則保留著原始森林

(被森林包圍的哈尼村寨,現代的房屋上,依舊採用了傳統的蘑菇房屋頂樣式,攝影師@何俊雲)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形成「四素同構」態勢

哈尼人的完美家園就此形成

(哈尼梯田四素同構景觀示意圖,製圖@陳隨/星球研究所)


到了元、明、清時期

因戰爭和屯墾等原因

大量來自北方的漢族遷至紅河流域

梯田的面積開始迅速擴張

如今已遍布元陽、紅河、綠春、金平四縣

總面積高達100萬畝

(哈尼梯田分布範圍,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除了梯田

在紅河州北部地區

也發展出村落

開闢出大大小小的農田

(城子古村的土掌房,請橫屏觀看,攝影師@蔡震宇)


廣泛的農業開發

讓紅河州逐漸變得富足

長街宴

表達的是對豐收的祈福

也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

(紅河縣長街宴,攝影師@張凱)


明朝

在雲南的開發史上

是一個重要的分野

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壩子上

統治者設立了臨安府(今建水)

統轄紅河州大部分地區

建水變得繁華起來

(建水朝陽樓,攝影師@宴祥維)


其經濟發達

在雲南富甲一方

臨安城中

富商巨賈

建造起深宅大院

(紅河州建水朱家花園,攝影師@李昌華)


文人雅士

在股指之間把玩起紫陶

(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建水紫陶,在今天也是建水地方特產,圖為建水紫陶的製作過程,攝影師@王超)


水面上

建起優雅恢弘的石橋

(建水雙龍橋,攝影師@李文博)


僅次於曲阜孔廟的

中國第二大文廟

建水文廟

在遙遠的西南

傳播著中原的文化

(建水文廟,攝影師@蔣晨明)


而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

漢、哈尼、彝、苗、傣、壯

瑤、回、拉祜、布朗、布依

11個世居民族

則延續並發展著自己的民族傳統

少數民族中

彝族人口最為眾多

(紅河州彝族火把節,攝影師@都文明)


多民族融合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美食

過橋米線、汽鍋雞、燒豆腐、小卷粉...

激活了紅河人的味蕾

(建水燒豆腐,攝影師@蔣晨明)


數百年間

被喚醒的紅河州富饒而祥和

默默鎮守著西南的一方土地

但到了近代

它將受到新一輪衝擊

這同樣與大地的饋贈有關



 03 

近代化的衝擊


劇烈的地殼運動

在紅河州的地表之下

創造了礦藏

有一種金屬礦產

在紅河州的歷史上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就是

錫礦

(紅河州礦產資源分布圖,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紅河州開採錫礦的歷史

最早可上溯到西漢時期

隨後的歷代政權

都先後進行過開採利用

甚至一度佔全國錫產量的60%


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清末

當時英、法等西方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

錫在工業中用途廣泛

為了開發和運輸錫礦

交通幹線上的蒙自

出現了雲南的第一個海關

(蒙自海關舊址,攝影師@舒駿逸)


海關一開

就像擰開了錫礦生產的水龍頭

個舊錫礦的年產量從清中期的900多噸

直接飆升到5300多噸


大量的錫礦出口

刺激了當地的馬幫

以及紅河的航運

騾馬不絕、航船相接

個舊錫通過數條線路

被運送至越南海防、中國香港

以及其它沿海口岸

進而經海運流入西方工業國家

(近代個舊錫礦主要外銷路線,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然而

紅河航道灣多水急

沿途盜匪橫行

馬幫的運力更是低下

工業國家對錫的需求則是連年增長

一種新的運輸方式勢在必行

這就是滇越鐵路


但要在山高谷深的雲南修鐵路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越南到雲南

海拔逐漸升高

紅河流經之地

遍布V字形峽谷

加上山林茂密、瘴癘嚴重

鐵路的修建困難重重

(紅河州灣塘鄉一帶的滇越鐵路,通過崇山峻岭,攝影師@王璐)


最為艱險的

莫過於屏邊縣的四岔河大峽谷

峽谷兩壁相距僅60餘米

河谷深度100多米

當時的技術條件下

根本無法建造橋墩


為此

上百噸定製的鋼構件

從法國運抵雲南屏邊

再由中國的勞工一件件背上山

一個經由鐵索牽引

以人字形鋼梁支撐的橋梁

橫空出世

(人字橋修建過程,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堪稱工程奇蹟的

人字橋

(人字橋,攝影師@何俊雲)


經過近10年的修建

30萬勞工參與建設

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後

滇越鐵路終於在1910年全線貫通

(滇越鐵路白寨大橋修建歷史照片,圖片來源@《滇越鐵路》,供圖@何俊雲)


隨後

當地士紳集資修建的

個碧石鐵路

與滇越鐵路相接

共同構成了當時雲南的大動脈

(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路線圖,製圖@鞏向傑&陳隨/星球研究所)

這條大動脈

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

從雲南蒙自到越南海防

時間從原來的幾十天縮短到兩天

(滇越鐵路,開遠市駐馬哨展線上的貨運火車,攝影師@王璐)


與此同時

沿著相反的方向

鐵路也將西式建築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帶進了紅河州


電線、電燈

餐廳、電影院、酒吧

咖啡館、網球場

商號、銀行、醫院、學校、郵局

以及最早的「快遞公司」

顛覆了滇南地區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

(大通公司舊址,大通公司曾為滇越鐵路上最大的商號,攝影師@何俊雲)


滇越鐵路和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

碧色寨

成了重量級的交通樞紐

一時風頭無兩

(碧色寨站,攝影師@李昌華)

1913年

一批雲南學生被選派留學日本

正是經滇越鐵路走出了國門


1915年

蔡鍔輾轉香港、越南

最終沿滇越鐵路到達昆明

發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徵戰


1938年

北大、清華和南開的一群學生

經過香港、越南

沿滇越鐵路北上昆明

在那裡入學了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攝影師@盧文)


滇越鐵路改變了大西南

甚至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

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943年

鐵路收歸中國管理

隨後它兩次因戰爭被阻斷

直到1996年

才恢復通行

(滇越鐵路國際聯運列車通過南溪河與紅河交匯點附近的河口中越大橋,攝影師@舒駿逸)


此時的紅河州

也已經變換了容顏



 04 

尾聲


當曾經名動一時的西南動脈

逐漸被平凡的生活所淹沒

當曾經的特等車站

逐漸被遺忘

(荒廢的滇越鐵路滴水站,攝影師@何俊雲)


紅河州所在的區域

繼古代山地農業的巔峰

西南貿易與文化的重鎮

中國近代化的先鋒後

鉛華洗淨


當我們站在山頂

百萬畝梯田如巨浪般湧入眼帘時

我們才會愕然記起

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深藏的驚濤駭浪

正如哈尼梯田被稱為「大地的雕刻」一樣

波瀾壯闊的歷史

也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元陽梯田,請橫屏觀看,攝影師@嘉楠)


1957年11月18日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正式建立

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

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如今的紅河州

是大量珍稀動植物的家園

是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種植基地

發展高原現代農業的沃土

(紅河州茂密的橡膠林,攝影師@何俊雲)


如今的紅河州

有了更發達的鐵路、公路網

自然、人文、歷史、美食

都變得觸手可及

(蒙自-文山-硯山高速公路,攝影師@張洪科)


如今的紅河州

數千年往事

一百年風雲

融匯在不變的山河中

在雲南之南

等待著你來發現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張照

編輯:張楠

圖片:秦南

設計:陳隨、鄭伯容

地圖:鞏向傑

審校:擼書貓、李張子薇、王昆

封面攝影師:劉珠明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 紅河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紅河州志[M].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

[2] 本書編寫組.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概況[M]. 民族出版社, 2008.

[3] 閔慶文等.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M].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4] 黃紹文. 諾瑪阿美到哀牢山[M].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7.[5] 廖麗. 錫都個舊的興衰[M]. 雲南教育出版社, 2017.[6]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遊發展委員會. 百年滇越鐵路[M].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5.[7] 楊娟. 近代國際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個舊錫礦開發研究[D]. 雲南大學, 2016.[8] 張永帥. 近代雲南的開埠與口岸貿易研究[D]. 復旦大學, 2011.P.P.S.  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地理、地質、城市規劃、天文、歷史、考古、生物、建築等各領域撰稿人,以及視頻編輯、設計師、圖書策劃、商務策劃等,請在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相關焦點

  • 七彩雲南之紅河旅遊攻略,紅河必遊景點TOP5
    簡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部,北部與昆明相連,南部與越南毗鄰,有秀麗的南亞熱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民族風情以及景致獨特的名勝古蹟,別具一格的傳統工藝 ,再加上哀牢山和紅河在其西南,南盤江流經其東北,自然風光迷人。
  • 雲南紅河:一顆冉冉升起的旅遊新星,美得一塌糊塗!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雲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是雲南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走向東協的陸路通道和橋頭堡。紅河秀麗的南亞熱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藝、民族風情,景致獨特的名勝古蹟,別具一格的傳統工藝,具有較高科研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形成了風彩各異、豐富多彩的旅遊景觀。
  • 承載著雲南紅河人民的喜愛,博雅互動研發系列紅河休閒遊戲
    《西元紅河棋牌》就是博雅互動在深入雲南各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後,根據當地人民對本地棋牌的喜愛程度所研發出的一款專屬紅河地區的地方棋牌產品。該款遊戲囊括了當地的特色棋牌玩法,包括撈醃菜、紅河麻將、春天撲克等。
  • 雲南紅河與陝西寶雞的2019年前三季度GDP來看,誰成績更好?
    雲南省以旅遊文化聞名天下,而紅河州作為雲南省內非常重要的地區,旅遊方面也是十分強大,大名鼎鼎的哈尼梯田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來雲南旅遊都不會錯過美麗的紅河州,而紅河州除了風景過人之外,也菸草行業也非常牛,很多菸民估計也都抽過紅河的煙。
  • 自駕南行:雲南從紅河到河口
    紅河縣地處雲南省紅河西南部,紅河中遊南岸。東接元陽縣,南連綠春縣,西與元江縣、墨江縣接壤,北與石屏縣隔紅河相望,地處三地州六縣結合部。年平均氣溫11.2-23.4°C,立體氣候較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之說。
  • 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 雲南紅河回答好遊客"我為什麼要去?"
    梳理紅河州旅遊市場新特點,可以看出紅河正在全力打造「雲南旅遊新方向」。 2015年,紅河對外喊出「雲南旅遊新方向」口號,紅河開始「走新」更「走心」。經歷過疫情後,人們對旅遊出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對旅遊的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雲南第二大城市「之爭」,曲靖、紅河、玉溪,你更支持誰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雲南總面積達39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8,下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大家都知道雲南的第一大城市是昆明,那麼第二大城市會是誰呢?
  • 【滇地寶藏】在雲南,野外洗澡有喃大驚小怪的!
    這幅繪於清代的古畫證明了雲南人愛在戶外洗澡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天氣炎熱還有河流眾多⬇️從服飾以及沐浴的習俗來看畫中人物應為傣族婦女騰衝熱海地處中國三大地熱區之一水質就更不用說了此外紅河的彌勒昆明的宜良保山的龍陵邦臘掌紅河的建水曲江怒江沿岸
  •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2月最新獲批重點工程項目匯總
    找甲方發布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2月最新獲批重點工程項目匯總,總共包含28個項目詳情如下表:1. 綠春縣大水溝鄉攪拌場建設項目2.雲南紅河蒙自冷泉24000頭育肥豬場項目17. 石屏縣金林礦業有限公司老旭甸煤礦生活區建設項目18. 金平縣興河良種繁育場項目19.
  • 【紅河歷史】紅河地區的古城堡/◆ 趙海真
    後來,紅河鎮民眾鑑於本村鎮人口較多,且地處川壩地區,易受匪軍攻擊,僅有的一個「高寧堡」離村較遠,匪軍進犯時人們來不及轉移,於是,就組織全村鎮人力修築起了一個高約五米、長五百多米(現紅河鎮十字街至上街口)、寬二百多米(現紅河小學門口向西南至城壕溝處)的土城,城牆上修有女槍、垛口,四周修有炮樓,東、南、北三面開有城門,城門上方修有城門樓,日夜駐有兵壯防守,夜間便關閉城門。此後,紅河鎮再未遭受匪徒侵害。
  • 南網雲南紅河屏邊供電局暖心相伴共助脫貧
    南網雲南紅河屏邊供電局暖心相伴共助脫貧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0-23
  • 雲南8天7晚極致遊玩路線,你想要的的這裡都有~
    雲南以其美麗、財富和魔力而聞名,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危險峰危險谷縱橫交錯,河流、湖泊和溫泉遍布各地,創造了這個不可思議而美麗的天堂。從昆明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到大理的浪漫風光,從水城、麗江、神奇的香格裡拉到孔雀曼舞的西雙版納,從石林和各種土林到世界上三條罕見的河流,這些不同的山川湖泊不斷書寫著雲南的美麗風光。
  • 紅河,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極了!
    張洪科 攝金牛高大威武,做戰鬥狀立於紅河廣場前的水池中央,為雲南銅業集團公司制贈。在金牛的下方就書寫著一行「公僕心 民族志 紅河魂」的鎏金大字,寓意黨的工作人員要有一顆像牛一樣誠信務實、勤勤懇懇為人民的公僕心,也寓意紅河各族人民要有牛一般的民族鬥志,表達了「紅河奔騰、奮勇爭先」精神。 滴水苗城,屏邊苗族自治縣縣城。
  • 雲南紅河查獲上千張鱷魚皮:鋪滿整個籃球場 嫌疑人被控制
    原標題:雲南紅河一邊檢站查獲上千張鱷魚皮,兩名嫌疑人被控制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今日(4月8日),新京報記者從雲南省紅河邊境管理支隊獲悉,4月6日,新街邊境檢查站查獲疑似走私鱷魚皮1213張,並控制兩名嫌疑人。
  • 雖然暫時去不了雲南,這8部關於雲南的電影推薦給你!
    有人因為它廣袤而壯美的自然風光有人因為它五彩斑斕的民族史詩有人早已去過雲南,有人去了還想再去一次那麼你呢?片中不僅展現了雲南的風景也展現了古鎮風情和少數民族文化《湄公河行動》△取景地點一-西雙版納《湄公河行動》講述了雲南緝毒總隊和其情報員與湄公河流域毒梟對決的故事製作精良,打鬥場面刺激慘烈緝毒人員保家衛國的戰鬥和犧牲令觀眾唏噓不已,片中有很多西雙版納的熱帶風光直得一看
  • 雲南紅河技師學院招生啦~眾多熱門專業等你來挑,速看!
    紅河技師學院招生簡章▲ 國家公辦 學校代碼:530T06(點擊圖片可查看校園環境)【學院簡介】雲南紅河技師學院,是經省政府批准,在整合原雲南省化工高級技工學校、紅河州高級技工學校、紅河州商貿旅遊技工學校、開遠市職業高級中學的基礎上新建而成的一所現代化技師學院。
  • 跟著音樂去雲南旅遊,走遍雲南16個州市,每個地方一首代表歌曲
    在這裡,有一條連六國的瀾滄江,大自然在這裡灑下神奇和靈秀,獨特的地貌構造與自然景觀,造就了西雙版納的絕世之美。這裡建築奇特,充滿了民族韻味。去西雙版納,感受不一樣的魅力風情:品嘗地道的特色餐飲;感受原始的雨林風光;參與盛大的篝火晚會;邂逅保護動物亞洲象......
  • 雲南紅河:借力上海援助資金解民「渴」潤產業
    雲南紅河縣阿扎河鄉為解決「用水難,有水用不上」的實際困難,借力上海援助資金,實施了投資322.99萬元的阿扎河鄉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自然能提水工程。該項目位於阿扎河鄉團結水庫紅河一級支流阿扎河上遊,採用自然能提水,由取水口、自然能提水泵站、提水管以及淨水廠組成,管道設計流量0.375~0.458 m/s,提水流量0.00579m/s,24小時持續運行,提水流量每小時20.8m,日提水量500 m,年供水量18.25萬m,是人畜飲水一體化工程。
  • 雲南未來有大發展的城市:昆明、玉溪落選,也不是紅河和文山!
    雲南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彩雲南部」,雲南簡稱雲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邊防,雲南地區廣大,人口眾多,各種少數民族在這裡安居樂業,自然環境優美,人文環境豐富多彩,自古以來,雲南在中國都有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但這些美麗的地方幾年來經濟並沒有成為全國領先的地區
  • 雲南各地州人眼中的雲南地圖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有「彩雲之南」「七彩雲南」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