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清早8;20時。我在雲南紅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紅河縣,在賓館四樓窗口展望,整個小城的主體都建在一座大山頂上,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城市,更是第一次開車上來並住在這裡,度過元旦,迎來新年的第二天。
紅河縣地處雲南省紅河西南部,紅河中遊南岸。東接元陽縣,南連綠春縣,西與元江縣、墨江縣接壤,北與石屏縣隔紅河相望,地處三地州六縣結合部。全縣土地面積2019平方公裡,縣政府駐地迤薩鎮,距州府蒙自146公裡,距昆明318公裡。
縣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紅河繞縣境北緣奔流而過。境內地勢大致中部高,南北低,96%的面積為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最高的山是東南部的麼索魯瑪大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點為東北邊緣的曼車渡口,海拔259米。年平均氣溫11.2-23.4°C,立體氣候較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之說。
這裡是雲南省第二大僑鄉,全縣有10016名華人華僑居住在海外1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歸僑、僑眷、港澳同胞有9540人。
地無三尺平,是紅河縣地貌真實的寫照。紅河縣老縣城坐落在一個山梁上,3.1萬人都擠在一個山頂。
2012年6月10日上午10點30分,紅河縣新城區的建設正式啟動。
新縣城的土地整理完畢,有2平方公裡,加上開發區,總面積達5.6平方公裡。該面積比現在的老縣城大兩倍,而且新城區的綠化面積將達到60%。削峰填谷加上道路建設總投資3.3億元,整個削峰填谷將歷時1年時間完成。5到10年內,一座美麗的紅河新縣城就將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早晨從賓館出發時,因地下車庫出口特別陡峭,又是轉彎,車衝了幾次都出不來,都是在半坡被憋滅火了。在往回溜車時,碰壞了右後燈。
我們不準備在這偏僻小城修理,先趕路吧。
離開西雙版納時買了一大塊菠蘿蜜,帶皮5元一斤。
好吃啊!
紅河縣街景。
我們駕車穿城而過,今天的目的地是河口縣。
紅河縣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少數民族先民就在境內的土地上生息。
歷朝歷代這裡都受官府管轄,縣城迤薩鎮,在清朝乾隆以後就逐漸形成集鎮,是江內外物資集散地,也是滇南著名的僑鄉。縣人民政府建立後,縣治一直設在這裡。
清光緒年間,境內有人開始到越南的萊州和寮國的琅勃拉邦山區經商。清宣統末年(1911年),迤薩舉人冉師孔(學泗)率先走通寮國川壙的商路。其後,安邦村邵恆泰第一個到寮國僑居下來。民國年間,一度出現「下壩子」和「走煙幫」的熱潮,迤薩漢人紛紛組織馬幫輾轉異國他鄉經商、不少人先後在寮國、越南、泰國僑居,成為第一代華僑。
清朝時期,在漢族聚居的迤薩、浪堤、大羊街等少數村寨設有幾處義學、書院和私塾。民國以後,民間辦起一批學校,培養了一些人才。
出了縣城,沿途走不完的山路。
香蕉林。
路旁的牛群。
紅河谷,景色壯美。紅河發源於雲南省中部,河源海拔2650米。上遊禮社河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在三江口接納東側支流綠汁江後始稱元江,流至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後稱紅河,東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到河內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灣。全長約1200公裡,中國境內河長692千米,流域面積3.81萬平方千米。
這些大貨車上裝的是什麼?是甘蔗。現在是甘蔗收穫時節,路上看到各種大小車輛都裝運著送到加工廠製糖。就跟我們東北農村往加工廠送亞麻和甜菜一樣。
我們一路沿著紅河向東南前進,這樣就一直可以走到河口——中越邊境。
這是一個鄉鎮模樣。
距河口還有146公裡。
這是彝族還是哈尼族?
從紅河直到河口,都屬於紅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所屬。
兩個大木瓜,8元錢。
來自黑龍江的車到這裡應該比較少見到吧。
繼續沿紅河而行。
越來越多的熱帶水果啊。
經過6個多小時走了400多公裡,我們終於到達了中越邊境國門——河口。
接下去就要遊覽河口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