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無限精彩的人生!」――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居裡(2)

2021-02-07 科學的故事


上一期在這裡:

「我有過無限精彩的人生!」――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居裡(1)


在戰地醫院工作對人的意志是極大的考驗。伊雷娜(只有17歲)堅決不讓自己被身邊的流血死亡嚇倒。看到成年男人因疼痛而大聲叫喊或苦苦求助,或者在死前哭喊著想要再見自己妻兒一面,伊雷娜毫不畏縮。她不讓戰爭的恐怖戰勝自己,冷靜地完成母親交給她的所有任務。


母親是伊雷娜的榜樣,她模仿母親的舉止,從母親那裡獲得力量。通過觀察母親的做法,她還學會了怎樣跟病人交流。


居裡夫人母女的成功引來了更大的需求。她們將另外20臺汽車改裝成移動放射設備。除了移動式設備,伊雷娜還和其他X射線技術員在這場戰爭中幫助建立了200個設在醫院裡的永久性放射科室。


作為母親的助手奔走了1年之後,伊雷娜(18歲)開始獨立工作。有一次,她坐火車前往亞眠的一所大型戰地醫院,準備在那裡安裝一臺X射線機。當她抵達亞眠時,發現全城由於剛剛遭受空襲而一片混亂。軍方高層告訴伊雷娜,他們現在沒有人可以派給她,要等兩個星期才能派人幫忙卸下她的設備,她必須先等著。


伊雷娜將軍官的說法丟在一邊,徑直投入工作(她見過母親多次這樣做)。她的團隊包括她、一名外科醫生和一名醫學生,他們三人自己動手將設備從火車車廂裡拆下來,並很快完成安裝。不到1小時候後,伊雷娜已經戴上一副棉手套開始接待傷員。伊雷娜後來說,有需要的時候「她總能克服當時的小問題」。


伊雷娜在戰地醫院度過了她的18歲生日。她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驕傲地說,生日這天她定位了4個大彈片,並成功地從傷員身上取了出來。為了慶祝這一成績,她去看了一場足球賽,聽了一場音樂會,然後回到泥濘的帳篷裡睡覺。信的末尾寫道:「我的生日過得好極了……只可惜缺了媽媽您。」


生日過後不久,伊雷娜返回巴黎大學的課堂。她一邊在大學上課,一邊在伊迪絲·卡維爾醫院培訓女性X射線技術員。這所醫院是以一年前被德軍殺害的英軍女護士命名的。這些X射線技術員的人數後來到了150名,都被派到了戰地醫院。


巴黎家中的餐廳牆上掛了一副法國地圖,伊雷娜和伊芙在地圖上插上小旗子,標示母親在前線的行蹤。如果時間允許,伊雷娜還會到前線去與母親會合。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伊雷娜以優異的成績在巴黎大學連續拿下3個學位:17歲拿下數學學位,18歲拿下物理學學位,19歲拿下化學學位。她向著自己的終極目標一步步靠近――她想在戰爭一結束的時候就加入她母親的團隊,成為鐳研究所的一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伊雷娜成了她母親在鐳研究所的助理,同時要繼續完成她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



與母親一樣,伊雷娜也為鐳的放射性微光深深著迷,她說,這光芒如同來自外星一般,使她覺得自己有了探險者的氣質。


伊雷娜與母親和妹妹住在一起。每天早上伊雷娜會做早餐,然後跟母親坐在一起,討論書、詩歌、戲劇,以及實驗室的新聞。


居裡夫人給伊雷娜寫道:「你知道,我的孩子,你對我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朋友,你使我的人生變得輕鬆而甜美。我能帶著更大的勇氣面對工作,是因為我想到了你的笑容和歡欣鼓舞的面龐。」


伊雷娜從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她不用化妝品,常穿一件黑色衣服,外面罩著實驗室的白大褂,腳上穿的是護士鞋。


不在實驗室的時候,伊雷娜花很多時間從事戶外活動(在撫養兩個女兒時,居裡夫人極其注重帶她們進行戶外運動)。她有時候可以跳舞跳到深夜,她每年夏天都要跟一個朋友在山裡度過兩個星期的登山假期,她在塞納河遊泳,在阿爾卑斯山滑雪。她想知道自己體能的極限。


伊雷娜23歲這年,一位美國女性雜誌的主編梅洛妮向美國女性發起一場募捐活動,「為居裡夫人買1克鐳」。作為募捐活動的一部分,居裡夫人前往美國宣講她的工作。伊雷娜與她16歲的妹妹伊芙一起隨行。


居裡夫人母女在紐約受到熱烈的歡迎。伊芙愛極了這種熱鬧,居裡夫人則感到難以承受,伊雷娜卻無所謂,她隨身帶著一本書,只要覺得無聊就開始看書。


居裡夫人受不了一次又一次跟那麼多熱情的粉絲握手,於是她假裝受了傷,在胳膊上打上吊帶,這樣就不用跟大排長龍的人們握手。


伊雷娜的博士論文是分析釙衰變釋放的α粒子。釙是由她母親發現的,那時伊雷娜剛剛一歲。27歲時,伊雷娜完成了博士論文,她在論文的開頭寫道:「獻給居裡夫人,來自她的女兒與學生」。


居裡夫人沒有參加女兒的博士論文答辯。她選擇留在實驗室,免得搶了女兒的風頭。


答辯結束後,居裡夫人在鐳研究所的花園為女兒主持了一場別致的茶會:杯盤全部使用實驗室的儀器!餅乾放在從膠片衝印室拿來的顯影盤上,茶放在實驗室用的燒瓶裡,用本生燈加熱,喝茶也不用茶杯和小勺,而是用小燒杯和玻璃棒攪拌。伊雷娜覺得很有趣。


法國一位女記者採訪伊雷娜,問她,以物理學為職業對女性來說會不會太難。


「沒那回事,」伊雷娜回答,「我相信男性和女性的科學天賦是完全一樣的……」


「那家庭的義務呢?」記者問。


「就我而言,我認為科學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關注對象。」


參加了伊雷娜的古怪茶會的鐳研究所的同事中,有一位叫弗雷德裡克。他從小就崇拜居裡夫人與皮埃爾·居裡。小時候,他在自家浴室裡搭了一個臨時實驗室,牆上掛著他從雜誌上剪下來的居裡夫婦照片。


朗之萬(當年居裡夫人與他的戀情曝光後給居裡夫人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是弗雷德裡克上大學時的教授,他推薦24歲的弗雷德裡克擔任鐳研究所的一個職位。面試時,弗雷德裡克身上穿著防化兵的制服,心裡忐忑不安。居裡夫人和他談了幾句後,問道:


「你明天能開始工作嗎?」


「我還有3個星期的兵役沒有服完。」


「我會給你的上校寫信說明的。」


第二天,弗雷德裡克就開始工作了。


居裡夫人讓伊雷娜教弗雷德裡克必需的基本知識。一開始,弗雷德裡克以為伊雷娜不喜歡自己,因為她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都不會跟他打招呼。他哪裡不知道,伊雷娜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弗雷德裡克與伊雷娜在很多方面都相反。弗雷德裡克性格外向,喜歡交友,讓人感到愜意,伊雷娜則舉止生硬,完全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她。


但是,隨著了解漸深,他們發現他倆也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同樣熱愛體育運動,同樣反對戰爭,還有最重要的,他們都有獻身科學的理想。


弗雷德裡克開始在下班以後遲遲不走,假裝還有問題要問伊雷娜,然後,他就可以很自然地陪她步行回家。很快,這成了一個固定的習慣。接下來,他們開始在周末相約外出。弗雷德裡克說:


「別人都說她是一塊冰,我卻在這姑娘身上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敏感而富有詩意。」


一天晚上,伊雷娜回到家,說:「媽媽,我訂婚了。」居裡夫人差點被氣暈。她的夥伴、密友、保護者,竟然要離她而去了。(未完待續)



(本文封面及正文圖片來自網絡以及一部特別棒的紀錄片「瑪麗·居裡:拯救生命的前線」)


【往期文章】

偉大物理學家焦耳對溫度計的觀察

太陽怎樣運動?――喜帕恰斯的太陽運動模型

除了用風箏,還可以這樣從雲中取電

偉大天文學家的故事:第谷·布拉赫(2)

月亮為什麼掉不下來(4/8)

從喜帕恰斯到哥白尼到牛頓:歲差的故事

透過藍色玻璃看紅色花朵,會看到什麼顏色?

最著名的化學實驗之一:萊姆森的硝酸與銅反應實驗

大數學家對中學生講數學:π是什麼?(5)

為什麼0.99999……=1?(小學生能懂的解釋)

「豎式」是什麼?(四/四)

一位精彩的數學家:Serge Lang

達爾文的爺爺

小孩應該怎樣學習數學?

人眼怎樣看到物體?達文西對眼球的研究(修訂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科學的故事」公眾號。如果您還願意點擊右下角「在看」,並把本文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就更感謝了!



相關焦點

  • 居裡夫人的愛情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當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在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居裡只有6歲。他們幾乎沒有想到,居裡夫人不僅會在1911年獲得第二個化學諾貝爾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而且,伊雷娜·居裡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也會在1936年拿下他們自己的化學諾貝爾獎。
  • 居裡夫人:離世86年,筆記至今仍有放射性,一生奉獻在科學研究上
    最近一條新聞突然爆紅,根據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的宣稱,居裡夫人曾經用過的實驗筆記至今仍有放射性。我們知道居裡夫人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神仙中的神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諾貝爾獎一般來說不會頒發給同一個人兩次,但是居裡夫人獲得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而且更牛的是居裡夫人的女兒和女婿也獲得了諾貝爾獎。那麼為啥居裡夫人能夠如此強大的拿下兩次諾貝爾獎?居裡夫人在學習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估計你看完之後要是有居裡夫人一半努力,考上清華北大不是夢。
  • 獲得過五次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一家
    ,1903年他和居裡夫人以及發現天然放射性的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他和居裡夫人被授予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章」,但不幸的是1906年皮埃爾.居裡在一場馬車車禍中身亡。居裡夫人 瑪麗.居裡,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世稱「居裡夫人」,法國著名的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1894年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皮埃爾.居裡,並結為了夫妻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佐洛斯基家庭富裕,其父母嫌棄瑪麗·居裡家貧窮,強烈反對他們的戀情,佐洛斯基迫於家庭壓力,給瑪麗·居裡寫了分手信,接到分手信後,瑪麗在極度痛苦中,才收拾著破碎的心離開了祖國波蘭。這位帥哥日後也成為了著名數學家。在波蘭的華沙理工大學裡,樹起了瑪麗·居裡夫人的雕塑。
  • 電視連續劇《居裡夫人》(作者:楊成純)
    (一)鐳的發現者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裡(即居裡夫人)和皮埃爾·居裡,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的發現對科學世界來說,是個驚人的重要貢獻。居裡夫人說:「從前一直在想它會是什麼顏色,我夢裡也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東西。」它是綠色的,確實美麗,它的光能穿透人體,能給人治病,兩個皮膚癌患者用鐳治療已經痊癒。居裡夫人為此榮獲諾貝爾獎金。朋友們為他們乾杯,人們成群湧往他們家,記者向皮埃爾發出了各種問題:「居裡博士,獎金總額多少?」「你們結婚幾年?打算生幾個孩子?」「你在哪裡認識居裡夫人的?」
  • 課本上讀不到的居裡夫人,以及她的中國緣
    而發現壓電現象的,正是居裡夫人的丈夫皮埃爾·居裡。正在嚴濟慈教授一籌莫展之時,他找了居裡夫人。當時的居裡夫人正在做實驗,見到來的是一位中國青年,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實驗,並熱情地歡迎了嚴濟慈的到來。嚴濟慈向居裡夫人提出了許多問題,居裡夫人都一個一個細心地幫他解答了。
  • 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作者/拿我故事換你酒導 讀:瑪麗·居裡(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 居裡夫人用一生告訴我們:敢與生活博弈的人生有多爽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居裡夫人,本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基·居裡,波蘭裔法籍女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女性科學家。居裡夫人一生成就巨大,離不開她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與永不服輸的精神。
  • 居裡夫人,一個真正做到為了全人類而奉獻的偉大科學家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瑪麗·居裡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通過自己一生對科學的信仰和超出常人的勤奮,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波蘭傑出女性不只居裡夫人,這些母親也很偉大!
    圖源:Wikimedia Commons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a Skłodowska Curie)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現了新元素釙和鐳。居裡家族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次最多的家庭。居裡夫人及親屬前後共五次獲得諾獎殊榮!1903年,居裡夫婦獲得物理學獎,成為第一個獲諾獎的夫妻檔。1911年,居裡夫人獨得化學獎。1935年,大女兒伊雷娜和丈夫獲得化學獎。兩代人獲獎總共五人次!
  • 我們為居裡夫人編造了哪些「名人軼事」
    我的意思是,相對於居裡夫人傳記的鋪天蓋地,著重於居裡家族中其他人的傳記數量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居裡一家是極富傳奇性的家族,歷史上共有五人六人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小女兒艾芙·居裡雖未獲獎,卻也是蜚聲世界的記者和作家。但除了居裡夫人之外,對家族其他成員的研究就似乎顯得有些不夠。關於居裡先生,也就是皮埃爾·居裡的傳記,除了居裡夫人本人撰寫的那一本之外,幾乎難得一見。
  • 儘管居裡夫人知道自己身體越來越差,但她還是難以放棄自己的工作
    每天早晨,總有一些青年男女,穿著實驗室的白色工作服,在鐳學研究院的前廳裡等候著居裡夫人。鐵門一響,居裡夫人準時出現,學生們就會圍上去,告訴她某項實驗的結果,或者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家都想聽聽她的意見。居裡夫人不厭其煩地一個一個地談他們的工作。如果一位研究者的實驗遇到了問題,她會提議他換一種方法;她會告訴另一位研究者,某項工作他們的計算結果不同,需要找一下原因。
  • 居裡夫人有個筆記本,是一件歷史文物,但它要放在鉛盒裡保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世界上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本身價值並不高,只因為附帶著人賦予它的特殊意義。一個普通的筆記本,本身不過十元錢,可是居裡夫人的筆記本卻成為了無價之寶,這個筆記本只能使用鉛盒存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一事無成的人,都有一個鮮明的缺點,居裡夫人的名言一語道破!
    肯定都是經歷過無數次困難和挫折,經歷過努力,無數次換行,無數次創業仍然潰敗,才會到如今一事無成。那麼一事無成的人,很多人都有一個鮮明的缺陷,也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句居裡夫人名言所說的,這句名言就很好地道出了一事無成的人一個缺陷。我們不妨一起讀一下,文字如下: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居裡夫人這句話如果從別人的筆下誕生,或許無法引起我的注意。
  • 發現鐳的居裡,遭遇車禍而亡!
    1906年4月19日,法國街頭發生了一起馬車撞到行人的事故,這起由馬車造成的事故帶走了一名可以改變世界進程的人——皮埃爾·居裡。在遭遇馬車事故前,皮埃爾·居裡和其夫人瑪麗一起發現了「釙」(Polonium)和鐳,同時皮埃爾·居裡還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 居裡夫人:她11歲喪母,40歲失伴侶後孤身奮戰,母女均獲諾獎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些主要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響和支配著他,使其生活沿著一條主線往前走。 —— 居裡夫人我第一次讀居裡夫人的故事是在若干年前,她那頑強求學、為科學而奮鬥終生、淡泊名利的精神印在我的心靈深處,滋養我的靈魂。
  • 如果你也有感到惋惜的事,讀完居裡夫人的語錄,你會更有身同感受
    活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誰沒有發生過感到惋惜的事呢?令人感到惋惜的事情,真的有很多。比如小時候,我們有一個玩得十分要好的髮小,青梅竹馬,讀小學時候,我們跟這個發小在一起玩得最多,小學畢業後,我們便沒有再見面過,如是就會為這一份難得的友誼感到很惋惜。
  • 他們是中國版「居裡夫婦」,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居裡夫婦」,這個稱呼是國際科學界公認的,因為他們跟居裡夫人一樣,也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跟居裡夫人家庭挺有淵源。這是一張1946年拍攝於法國巴黎的結婚照。照片上英俊瀟灑的新郎官名叫錢三強,他身邊的新娘名叫何澤慧。正是這兩位被稱為中國版的「居裡夫婦」。在錢三強夫婦的婚禮現場,就能看出他們跟居裡家族的淵源了。
  • 貝克勒爾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居裡夫婦發現了釙和鐳,三人同獲諾獎
    在1896年3月2日法國科學院舉行例會之前,貝克勒爾準備再做一些試驗豐富自己的實驗進展報告。可是在2月26日、27日連續陰天沒有陽光。他只好把準備好的器材放在抽屜裡,鈾鹽也擱在包好的底片上,著急地等待天氣好轉。但偶然間,他想把沒有經過陽光下曝光的底片,洗出來看看。他意外發現洗出的底片和曝過光的一樣黑。
  • 世界史上10大發明家,愛迪生居榜首,居裡夫人上榜,你都認識嗎?
    2、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是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被世界譽為「電話之父」。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用的電話機,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除此之外,在光學通訊和航空領域也有著非常出色的成就,對其發展的推動做了很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