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在這裡:
「我有過無限精彩的人生!」――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居裡(1)
在戰地醫院工作對人的意志是極大的考驗。伊雷娜(只有17歲)堅決不讓自己被身邊的流血死亡嚇倒。看到成年男人因疼痛而大聲叫喊或苦苦求助,或者在死前哭喊著想要再見自己妻兒一面,伊雷娜毫不畏縮。她不讓戰爭的恐怖戰勝自己,冷靜地完成母親交給她的所有任務。
母親是伊雷娜的榜樣,她模仿母親的舉止,從母親那裡獲得力量。通過觀察母親的做法,她還學會了怎樣跟病人交流。
居裡夫人母女的成功引來了更大的需求。她們將另外20臺汽車改裝成移動放射設備。除了移動式設備,伊雷娜還和其他X射線技術員在這場戰爭中幫助建立了200個設在醫院裡的永久性放射科室。
作為母親的助手奔走了1年之後,伊雷娜(18歲)開始獨立工作。有一次,她坐火車前往亞眠的一所大型戰地醫院,準備在那裡安裝一臺X射線機。當她抵達亞眠時,發現全城由於剛剛遭受空襲而一片混亂。軍方高層告訴伊雷娜,他們現在沒有人可以派給她,要等兩個星期才能派人幫忙卸下她的設備,她必須先等著。
伊雷娜將軍官的說法丟在一邊,徑直投入工作(她見過母親多次這樣做)。她的團隊包括她、一名外科醫生和一名醫學生,他們三人自己動手將設備從火車車廂裡拆下來,並很快完成安裝。不到1小時候後,伊雷娜已經戴上一副棉手套開始接待傷員。伊雷娜後來說,有需要的時候「她總能克服當時的小問題」。
伊雷娜在戰地醫院度過了她的18歲生日。她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驕傲地說,生日這天她定位了4個大彈片,並成功地從傷員身上取了出來。為了慶祝這一成績,她去看了一場足球賽,聽了一場音樂會,然後回到泥濘的帳篷裡睡覺。信的末尾寫道:「我的生日過得好極了……只可惜缺了媽媽您。」
生日過後不久,伊雷娜返回巴黎大學的課堂。她一邊在大學上課,一邊在伊迪絲·卡維爾醫院培訓女性X射線技術員。這所醫院是以一年前被德軍殺害的英軍女護士命名的。這些X射線技術員的人數後來到了150名,都被派到了戰地醫院。
巴黎家中的餐廳牆上掛了一副法國地圖,伊雷娜和伊芙在地圖上插上小旗子,標示母親在前線的行蹤。如果時間允許,伊雷娜還會到前線去與母親會合。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伊雷娜以優異的成績在巴黎大學連續拿下3個學位:17歲拿下數學學位,18歲拿下物理學學位,19歲拿下化學學位。她向著自己的終極目標一步步靠近――她想在戰爭一結束的時候就加入她母親的團隊,成為鐳研究所的一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伊雷娜成了她母親在鐳研究所的助理,同時要繼續完成她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
與母親一樣,伊雷娜也為鐳的放射性微光深深著迷,她說,這光芒如同來自外星一般,使她覺得自己有了探險者的氣質。
伊雷娜與母親和妹妹住在一起。每天早上伊雷娜會做早餐,然後跟母親坐在一起,討論書、詩歌、戲劇,以及實驗室的新聞。
居裡夫人給伊雷娜寫道:「你知道,我的孩子,你對我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朋友,你使我的人生變得輕鬆而甜美。我能帶著更大的勇氣面對工作,是因為我想到了你的笑容和歡欣鼓舞的面龐。」
伊雷娜從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她不用化妝品,常穿一件黑色衣服,外面罩著實驗室的白大褂,腳上穿的是護士鞋。
不在實驗室的時候,伊雷娜花很多時間從事戶外活動(在撫養兩個女兒時,居裡夫人極其注重帶她們進行戶外運動)。她有時候可以跳舞跳到深夜,她每年夏天都要跟一個朋友在山裡度過兩個星期的登山假期,她在塞納河遊泳,在阿爾卑斯山滑雪。她想知道自己體能的極限。
伊雷娜23歲這年,一位美國女性雜誌的主編梅洛妮向美國女性發起一場募捐活動,「為居裡夫人買1克鐳」。作為募捐活動的一部分,居裡夫人前往美國宣講她的工作。伊雷娜與她16歲的妹妹伊芙一起隨行。
居裡夫人母女在紐約受到熱烈的歡迎。伊芙愛極了這種熱鬧,居裡夫人則感到難以承受,伊雷娜卻無所謂,她隨身帶著一本書,只要覺得無聊就開始看書。
居裡夫人受不了一次又一次跟那麼多熱情的粉絲握手,於是她假裝受了傷,在胳膊上打上吊帶,這樣就不用跟大排長龍的人們握手。
伊雷娜的博士論文是分析釙衰變釋放的α粒子。釙是由她母親發現的,那時伊雷娜剛剛一歲。27歲時,伊雷娜完成了博士論文,她在論文的開頭寫道:「獻給居裡夫人,來自她的女兒與學生」。
居裡夫人沒有參加女兒的博士論文答辯。她選擇留在實驗室,免得搶了女兒的風頭。
答辯結束後,居裡夫人在鐳研究所的花園為女兒主持了一場別致的茶會:杯盤全部使用實驗室的儀器!餅乾放在從膠片衝印室拿來的顯影盤上,茶放在實驗室用的燒瓶裡,用本生燈加熱,喝茶也不用茶杯和小勺,而是用小燒杯和玻璃棒攪拌。伊雷娜覺得很有趣。
法國一位女記者採訪伊雷娜,問她,以物理學為職業對女性來說會不會太難。
「沒那回事,」伊雷娜回答,「我相信男性和女性的科學天賦是完全一樣的……」
「那家庭的義務呢?」記者問。
「就我而言,我認為科學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關注對象。」
參加了伊雷娜的古怪茶會的鐳研究所的同事中,有一位叫弗雷德裡克。他從小就崇拜居裡夫人與皮埃爾·居裡。小時候,他在自家浴室裡搭了一個臨時實驗室,牆上掛著他從雜誌上剪下來的居裡夫婦照片。
朗之萬(當年居裡夫人與他的戀情曝光後給居裡夫人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是弗雷德裡克上大學時的教授,他推薦24歲的弗雷德裡克擔任鐳研究所的一個職位。面試時,弗雷德裡克身上穿著防化兵的制服,心裡忐忑不安。居裡夫人和他談了幾句後,問道:
「你明天能開始工作嗎?」
「我還有3個星期的兵役沒有服完。」
「我會給你的上校寫信說明的。」
第二天,弗雷德裡克就開始工作了。
居裡夫人讓伊雷娜教弗雷德裡克必需的基本知識。一開始,弗雷德裡克以為伊雷娜不喜歡自己,因為她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都不會跟他打招呼。他哪裡不知道,伊雷娜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弗雷德裡克與伊雷娜在很多方面都相反。弗雷德裡克性格外向,喜歡交友,讓人感到愜意,伊雷娜則舉止生硬,完全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她。
但是,隨著了解漸深,他們發現他倆也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同樣熱愛體育運動,同樣反對戰爭,還有最重要的,他們都有獻身科學的理想。
弗雷德裡克開始在下班以後遲遲不走,假裝還有問題要問伊雷娜,然後,他就可以很自然地陪她步行回家。很快,這成了一個固定的習慣。接下來,他們開始在周末相約外出。弗雷德裡克說:
「別人都說她是一塊冰,我卻在這姑娘身上發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敏感而富有詩意。」
一天晚上,伊雷娜回到家,說:「媽媽,我訂婚了。」居裡夫人差點被氣暈。她的夥伴、密友、保護者,竟然要離她而去了。(未完待續)
(本文封面及正文圖片來自網絡以及一部特別棒的紀錄片「瑪麗·居裡:拯救生命的前線」)
【往期文章】
偉大物理學家焦耳對溫度計的觀察
太陽怎樣運動?――喜帕恰斯的太陽運動模型
除了用風箏,還可以這樣從雲中取電
偉大天文學家的故事:第谷·布拉赫(2)
月亮為什麼掉不下來(4/8)
從喜帕恰斯到哥白尼到牛頓:歲差的故事
透過藍色玻璃看紅色花朵,會看到什麼顏色?
最著名的化學實驗之一:萊姆森的硝酸與銅反應實驗
大數學家對中學生講數學:π是什麼?(5)
為什麼0.99999……=1?(小學生能懂的解釋)
「豎式」是什麼?(四/四)
一位精彩的數學家:Serge Lang
達爾文的爺爺
小孩應該怎樣學習數學?
人眼怎樣看到物體?達文西對眼球的研究(修訂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科學的故事」公眾號。如果您還願意點擊右下角「在看」,並把本文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就更感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