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臺灣美食推薦(1)牛爸爸牛肉麵
許久沒有去吃牛爸爸牛肉麵了,自從它從東區的216巷弄內消失後。上月偶然得知它只是搬家而不是關門歇業,就一直惦記著去新店解饞。
臺灣很多人的傳統是不吃牛肉的,出自於農耕社會對耕牛的感恩。但不知何時,牛肉麵卻成了臺北的美食,或許是近年臺北牛肉麵節的推波助瀾。
(新店內的裝飾中展現了媒體的報導)
在眾多的牛肉麵店中,牛爸爸的出名是因為它有一款萬元新臺幣的牛肉麵,讓人瞠目結舌。為什麼一碗牛肉麵會賣那麼貴,吸引的國際媒體爭相報導,連米其林三星主廚也來朝拜。這款元首牛肉麵對於我們小市民來說也只聽說過未見過。
(圖片來源網絡)
幾年前第一次去牛爸爸,也是在東區逛街看店名可愛而入。這家開了二十幾年的店與其他小店並無太大差異,店面不大,裝潢簡單,但乾淨明亮。店的菜單中有多款一百多元新臺幣親民價位的牛肉麵可選。
(圖片來源網絡,曾經老店的菜單)
外子喜歡經典口味,小女喜歡不加肉的番茄牛肉湯麵,我喜歡清淡口味,各取所需。肉質和湯的口感俱佳,成為我們帶著公公和長輩時而造訪的店家。2011年老爸來臺北時,還請老爸和徐沛東叔叔夫婦一起去品嚐。大家都捨不得點高價位的,那款牛肉麵對於我們也真成了一個傳說。
(新店面)
牛爸爸新店位置遷到臺北的內湖區,不在鬧區位置較偏。店面的佈置比以前時尚,也不見以前坐店的老闆,或許已經交給他的兒子接手打理。之前老闆都會熱情地與顧客攀談兩句,介紹他們牛肉的品質選擇。這是臺灣餐館小店的特有溫暖與可愛,而如今店內的時尚卻有著快餐店的冰冷感受。菜單精簡到只剩中、高價位的牛肉麵,之前小女最愛的不加肉的湯麵也沒有了,這讓我們失望不少。
(新價目表,變化很大)
麵和牛肉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吃,但價格不再親民,地點較偏,想必會失掉不少老顧客。對於老顧客,牛爸爸老店的那些美好平時只能存在腦海裡了,偶爾遇過節才願意多掏些銀子去追憶吧。
(店內的蹄花麵)
註:臺灣美食推薦系列排序是不分名次,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