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後期為何倭寇海盜橫行?當時的人們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

2020-12-22 每天讀文史

引言

中國在16世紀中葉面對著一種來自海上的嚴重威脅,這就是以「倭寇」之名著稱的日本海盜(「倭」是一個用於指日本人的古老名詞)。1540~1565年間,海盜的威脅達到了其最激烈的程度,而最危險的時代則處於1553~1555年之間,也就是緊接著在由阿勒坦汗率領的蒙古人那最危險攻擊之後。

倭寇行為在當時無疑並非新鮮事,它似乎在整個歷史上都以不間斷的方式肆虐逞兇,而且似乎系由東亞的所有海洋民族所為一一朝鮮人、沿海地區的中國人越南人、馬來人、蘇門答臘人、爪哇人等等。所以,對於「倭寇」一詞不應該作狹義上的理解,即使倭人(日本人)自14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了海盜行為的最大隊伍也是這樣。

▲明《倭寇圖卷》

這其實是一支多國部隊,其活動極其多樣化,以至於大家只好以「海盜」這樣一個籠統的名字來稱呼。我們在他們之中發現了一些「浪人」(如僱傭兵騎士一般的人物),他們都附屬於松平大名和中國海岸,原是商人與海員。倭寇在16世紀中葉的首領是一名叫做王直的安徽籍漢人。他既是大商人又是海盜,與日本、呂宋、越南、暹羅、滿剌加從事海上貿易,同時也從事用於製造炸藥的硫磺以及絲綢和織錦的走私。他以琉球南部的島嶼為大本營,使人感到如此恐懼,以至被稱為「淨海王」。他後來又被騙至杭州,並於1557年被處死。

但我們在海盜的隊伍中還可以發現更為普通的人物,如小規模的走私商人、中國或外國血統的遠海航船船長,以及如同穿梭般來往於海岸與荒涼半島之間的船民。那些幾乎是荒涼的島嶼,被他們充作中轉站、倉庫或巢穴。最後,這種與走私貿易沆瀣一氣的海盜行為,在大陸上找到了大量同謀犯,其中包括船東和商人、貴族,有時甚至還有帝國官府中的官吏。

▲海盜登上貿易的船隻

自14世紀末以來的發展十分明顯,當時的海盜行為,顯得似乎與使明王朝的締造者和其敵對者對立起來的鬥爭有聯繫。洪武的某些逃到了日本島上的敵對者,在那裡與日本海盜勾結起來。在他們之中還有方國珍(1319~1374年)的舊部。這個令人大惑不解的人物,同時把希望寄托在蒙古佔領者和抵抗運動身上,而他的軍隊就是浙江沿海的走私犯和海盜。

倭寇在1364和1371年間也出現在朝鮮,其中的某些人從這一時期起,就冒險到長江小港灣來搶劫崇明島、蘇州地區或更靠南的浙江與福建沿海城鄉。因此,從該王朝創立之初起,就使人感到了威脅,而最早的防禦措施正是從此時起採取的-組成一支戰船隊、統一海軍的指揮以及加強山東、江蘇和浙江沿海的防禦。正是由於採取了這些部署,再加上明朝在日本的外交活動及其制海權,海盜們的襲擊在15世紀的前幾十年間,才被平定了。但這些攻擊從未完全停止過。

▲崇明島

明朝政府對其重視的證據之一,是由軍隊組織本身提供的,因為軍隊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保衛從遼東半島直到廣東沿海地區。它並不僅僅是指保衛北京和滿洲這些戰略要塞地區,而且還要追捕海盜和確保防止他們入侵內地。然而,海盜活動在16世紀時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高潮。人們似乎洞察到了這種現象的原因,它從根本上像是與這個在從日本到印尼群島的整個東亞海面上從事的海上貿易時代那非常明顯的發展相聯繫。明王朝針對這種發展,卻相反的提出了一種既缺乏連貫性又缺少堅定性的遏制政策,這肯定可以由本質上既是戰略又是經濟的原因來解釋。

第三大港廣州則擁有一個「市舶司」,擔負著與印度尼西亞發展關係的使命。與此相反,私人貿易則根據當時的規則,而以或公開或秘密的方式,沿漫長的海岸進行。所以,廈門附近的一個非常活躍的港口海澄,就既與日本和琉球,又與滿刺加和摩鹿加(位於蘇拉威西和紐幾內亞之間)經商。在16世紀的東亞海面上非常活躍的所有貿易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在日本和中國海岸之間進行的貿易,它主要涉及到了黃金、白銀、銅錢和絲綢。這樣就可以解釋,當時「倭寇」活動重新猖獗起來的原因了。但另外一種因素似乎曾經促進過海盜活動的發展,這就是中國內地的社會和經濟變化以及最低下階級地位的惡化。走私和海盜活動最具有吸引力,就如同它們的災難最深重和利潤最高一樣。大家已經看到,它們與以前秘密開採礦山屬於同一類的活動。

▲大量倭寇入侵

政權的猶豫不決、反覆無常的寬容和不妥協的態度,也同樣既助長了海盜活動,又引發了礦工們的叛亂。倭寇於16世紀中葉加劇襲擊的直接原因,是明朝與日本官方關係的惡化,以及明朝政府當時為遏制秘密交易所作的努力。過去,日本的使節自永樂年間(1403~1424年)起,曾非常有規律,現在卻每十年僅接受惟一的一個來使,而其船隻的數目也被限制至兩艘,使者的人亦被限制在200人以內。這些數字於1432年被提高到三艘船和300人。但事實上,卻會經常超過這些數字,而使節也要比規定所允許的來往次數更為頻繁。儘管明王朝決定停止遣使,但我們在1432年之後的數年中,還總共計算到17個日本使團,故官方交往的規模似乎仍相當大。

日本人利用遣使的機會,在每次旅行時都把多達數萬把的東洋刀從日本輸入中國,同時還輸入數千萬斤的硫磺、作染料用的冷杉木、扇子等等。至於返程的運載貨物,則主要由絲綢、書籍、繪畫和銅幣組成。我們還應該順便指出這些使節在中國明代對日本影響的歷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這些使團的成員中包括不少日本佛教僧侶,他們有時也身負官方的使命。這些僧人往往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不僅關心佛教,也熱愛中國的藝術、世俗文學和哲學。直到1403年,一直允許日本使節擁有在中國行走和居住的完全自由,而且在永樂年間還允許他們在那裡一次居住了整整一年。由於這類遣使,共有一百多名日本著名高僧於15~16世紀間前往中國,在從寧波到北京的路上,先後訪問了杭州、蘇州、淮河流域、天津,廣泛地與中國文人接觸。

▲日本女性畫像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佛教高僧和弘法大師們,也利用出使的機會被派往日本,從而促進了當時的中國文化在日本國的傳播。我們還要指出一位原籍為浙江的名叫宋素卿(?~1525年)的中國富商,他與日本做生意並於1510年最終定居在那裡,後曾於1523年作為一個日本使團的成員在寧波登陸。部分原因是由於官方的關係和通過佛教高僧的媒介作用,一些中國的著作、書畫才得以典藏於日本。然而,明朝與日本之間的這些關係,約從1552年起惡化了。就在這一年,中國中央政府面對海盜侵擾的再次爆發,決定終止它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所採取的寬容態度。次年,兩個日本使團在寧波發生了爭論,二者各自都企圖讓明朝承認為合法使節。

被中國當局拒絕承認其官方性質的那個使團,則搶劫了該城。這些混亂更加鼓舞了強硬派的支持者。1530年,日本人不再被允許向寧波遣使了。海盜行為在這個時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其成員的徵募擴大到了中國內地。海盜們的主要基地位於浙江海岸東北部的舟山群島、廈門地區和泉州、廣東東北部的潮州以及日本群島的南部列島。從山東北部直到廣東西部的中國全部海岸,甚至直到中國內地一百多公裡的縱深地區都受到了蹂躪。在長江以北的富裕而又人口眾多的地區,海盜們徑直進入到南京和安徽省的南部。明朝對海岸的防衛很難確保,以至於官府被迫徵調漁船。

▲抗擊海盜

只是在倭寇於1553~1555年的大規模蹂躪和屠殺之後,明朝才開始組織反攻。1556年,在浙江海岸形成了一種相對和平的局面。次年,繼胡宗憲將軍發動攻勢之後,又在福建恢復了和平。但中國海岸實際上只是繼俞大猷和戚繼光於1560~1570年間的軍事行動之後,才擺脫了海盜活動。

結語

海盜們於16世紀中葉的入侵,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破壞。但明朝對當時危局的反思,也加強了國家政府控制外國人和限制私人貿易的傳統傾向。

相關焦點

  • 明代最強海盜,抗倭寇、打荷蘭,還迫使明朝承認「獨擅通洋巨利」
    海盜,是明清時期尤其是明中葉以後沿海重要的歷史現象。從十六世紀四十年代起,東南沿海至臺灣、澎湖地區先後活動著許多海上武裝集團,他們擁有數以百計乃至上千的艦船,聚眾最多者達數萬,橫行海上,與官府作對,舊史稱之為「海盜」、「海寇」、「海殿」。
  • 三百年前,中國沿海倭寇肆虐人人痛恨,但這些倭寇多數都是中國人
    但是,到了朱棣死後,其後代居然為了海盜頭疼不已。倭寇是貫穿於明朝歷史的一個話題,只是到了後來大部分的「倭寇」都成了本土人士。其實,記載當時抗倭的文字,除了正史外,明人採九德的《倭變事略》一直為史學者所重視。這其中,記錄的是嘉靖年間浙江海鹽縣受到倭寇侵擾的事情,這段時間正是倭寇肆虐的高峰期。
  • 明代倭寇之患,為什麼會困擾其四十多年的時間?
    倭寇本是指海盜,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倭寇一詞再次興起,也成為了日本侵略者的代名詞,至於說明朝被倭寇困擾四十餘年,這完全是不正確的,這四十餘年僅僅是後期倭寇在嘉靖年間爆發的倭寇之亂,至於為什麼能產生四十餘年禍亂,下面我就為大家分析分析:倭寇的侵擾其實很早就有,甚至縱穿三個世紀,最開始在十三世紀初是對高麗進行侵擾,為此高麗專門與日本進行商談
  • 嘉靖大倭寇真相:讓當局頭疼的倭寇,大部分竟是國人
    01引言在明代的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戚繼光抗擊倭寇的事跡讓我們記憶深刻,所以我們在固有的印象中便認為倭寇是活躍在沿海附近的日本人,他們活躍在海上,成為海盜,無惡不作。02倭寇之溯源:海禁明代出現的倭寇其實很多程度上應該怪罪於當時政府。
  • 【歷史鉤沉】六十七名倭寇為何一路打到南京
    那就是倭寇。從洪武年到萬曆年間,倭寇之患幾乎沒有斷過。甚至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竟然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一直進犯到南京城下,雖然最終被剿滅,但顯現了其可怕的戰鬥力。那麼倭寇為何能如此順利的打到南京城下,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倭寇。
  • 中國海盜,全球最憋屈的海盜
    說起「海盜」,一般中國人所能想起的都沒有什麼好形象,畢竟在我們的歷史上,中國人常常是海盜活動的受害者,這些歷史記憶至今不時湧起。2005年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日本長崎縣五島市的一些市民,為感謝明代中國海盜王直曾對當地貿易、文化交流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特地在其老家安徽歙縣為他建社修墓,但兩位大學教師得知此事後,連夜趕到當地,將墓碑砸毀,因為他們憤激於王直當初曾是混跡於「倭寇」的「漢奸」。
  • 河南少林獨家授權的《少林寺》上映,抗擊倭寇,武打尚可故事太差
    在這部《少林寺十八羅漢》當中,雖然打鬥非常英勇,也可歌可泣,但卻並未解釋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我們的土地上,為何倭寇橫行,反倒是我們抗擊倭寇比較被動,連援軍都沒有呢?倭寇真的這麼厲害,長槍短炮把我們的人打的如此狼狽嗎?這部電影,其實是為了呈現所謂的英勇,而故意誇大了敵軍的戰鬥能力。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扮演者什麼角色?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 朱元璋禁海,是拒絕文明還是抵制日本倭寇? 倭寇一般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被歸於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是船隻,而是陸上城市。
  • 中國古代的海盜,全球最憋屈的海盜
    說起「海盜」,一般中國人所能想起的都沒有什麼好形象,畢竟在我們的歷史上,中國人常常是海盜活動的受害者,這些歷史記憶至今不時湧起。2005年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日本長崎縣五島市的一些市民,為感謝明代中國海盜王直曾對當地貿易、文化交流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特地在其老家安徽歙縣為他建社修墓,但兩位大學教師得知此事後,連夜趕到當地,將墓碑砸毀,因為他們憤激於王直當初曾是混跡於「倭寇」的「漢奸」。在2005年,引起很大關注的「教師夜砸王直墓」事件。
  • 淺談:倭國與倭寇
    二、倭寇分前期和後期1.前期倭寇  日本學者:「前期倭寇」成份乃日本人海盜,而且是日本人海盜集團,活動地域是朝鮮。朝鮮學者:前期倭寇(從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間)是以日本海盜為中心,主要攻擊範圍為當時臣服於元朝的高麗。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進攻日本的對馬、壹岐、松浦、五島列島等地,對當地人進行掠奪和屠殺,因此前期倭寇成員主要是這些地區的殘存者。對朝鮮沿海進行報復,奪回被俘的島民,掠奪食物,殘殺居民。2.
  • 危害明朝江浙沿海數十年的倭寇,不止是日本武士和浪人,還有他們
    倭寇,是指十三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日本海盜集團,因為那時的中國稱日本為倭國,而海盜又被稱為寇,所以倭寇這一名稱便流傳開來。既然是寇,是海盜,便不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 倭寇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倭寇其實都是中國人?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1923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為什麼倭寇可以在明朝橫行二百年,打的南京城戒嚴,
  • 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倭寇海盜日益猖獗,是因為備倭兵被調到京師了嗎
    導讀:倭寇海盜猖獗和土木堡之變後備倭兵抽調參加京師保衛戰沒有太大關係。倭寇的形成從元朝時期隨著元朝徵伐日本就開始了,和當時明朝靖海政策有一定關係。倭寇的猖獗成因複雜,和日本國內以及明朝政策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 日本劍聖都是槍劍雙修,為何明代軍隊抗倭,只提倭刀不提倭槍?
    但是在明代抗倭的戰鬥中,戚繼光評論倭寇的倭刀:「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併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但是卻絲毫沒有提倭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倭寇不用長槍嗎?
  • 倭寇與明朝和西班牙三國殺的結果證明,戚家軍戰力與西班牙相當
    16世紀後期,滿世界殖民的西班牙跑到了東亞,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建立了殖民地。由於其本土和北美殖民地距此有萬裡之遙,因此糧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工匠只能從最近的也是當時遠東經濟最發達的中國取得。所以他們鼓勵中國商人到菲律賓貿易。
  • 明朝除了倭寇猖獗,還有葡國海盜,嘉靖帝曾斬下42顆紅毛腦袋
    明朝除了倭寇猖獗,還有葡國海盜,嘉靖帝曾斬下42顆紅毛腦袋文|歷史青櫻明朝與日本倭寇的恩怨大家想必是知道的,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除此之外,還嚴重的阻礙了我國海上貿易,成為了一大隱患。
  • 王華震評《華南海盜》︱清代海盜研究的開山之作
    儘管有鄭廣南的《中國海盜史》與日人松浦章的《中國的海賊》從通代的角度描述了自唐至宋沿海海賊活動日益頻繁的歷史趨勢——事實上宋元時期中國海盜活動極為頻繁,但不管是絕大多數關於中國海盜的研究,還是大眾文化中的中國海盜,大多聚焦於明代後期的嘉靖大倭寇。
  • 明朝侵擾中國邊境的倭寇,十分之七都是中國人!
    明朝時期不少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朝鮮沿海,這些人在史書中被稱為「倭寇」。咱們知道「倭」是古人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這樣看來倭寇應該就是日本人了。但實際上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中,大部分並不是日本人,相仿倭寇集團中很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澳大利亞消防員怒斥總理 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遠遠不夠
    澳大利亞山火為何還在燃燒】澳洲山火已持續燃燒4個月,過火面積超5.25萬平方公裡,死亡人數上升至24人。#記者實拍澳洲山火慘烈景象#,看到路邊動物屍體已堆積如山。而一位空軍少校拍攝畫面顯示,機艙外呈現#澳大利亞血色天空#。#澳大利亞消防員怒斥總理#: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遠遠不夠。
  • 明代倭寇使用的長倭刀,有何獨特之處?為何能把明朝將士打的措手不及?
    從明代人的著作中我們看到,當明代中葉,日本海盜對我國沿海地區大規模的侵擾中,日本刀作為倭寇最主要的戰鬥手段,曾對中國軍民造成很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