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侵擾中國邊境的倭寇,十分之七都是中國人!

2020-12-14 騰訊網

明朝時期不少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朝鮮沿海,這些人在史書中被稱為「倭寇」。咱們知道「倭」是古人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這樣看來倭寇應該就是日本人了。但實際上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中,大部分並不是日本人,相仿倭寇集團中很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元朝時期日本實行了海禁政策,這也導致很多日本軍閥為了賺錢都紛紛私自和中國貿易,到了14世紀的時候日本進入了大分裂,軍閥們互相戰爭,一些失敗的日本封建主,便組織武士和浪人到中國沿海進行劫掠活動。明朝建立之後,南方張士誠依然和日本進行勾結,朱元璋希望能夠和日本恢復關係。

但是日本卻沒有統一的政府,為了避免日本繼續侵擾,朱元璋便實行了海禁政策。到了嘉靖年間,因為政府腐敗無能,導致倭寇愈加猖獗,很多吃不上飯的中國老百姓居然也加入了倭寇行列。所以說前期的倭寇基本上都是日本武士和浪人,但是到了後期所謂的海盜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根據明朝的史料記載:嘉靖年間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的我口中,真正的日本人只佔三成,而七成都是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會和日本人勾結呢?

這跟明朝統治者實行的「海禁」有直接關係。對那些靠著大海生存的老百姓們來說,「海禁」讓他們「失其生理,轉而為寇」。

同時,巨大的海外貿易需求以及高額的利潤,都大大刺激了民間走私風潮,最終釀成了「嘉靖倭亂」。這起重大倭亂的起因,正是「海禁」造成的,「凡番貨至,輒賒奸商。久之,奸商軟負,不肯償。番人泊近島,遣人坐索。不得,番人乏食,出海為盜。」

與之前的倭亂不同,「嘉靖倭亂」的主要成員是中國人,「夷人十一,流人十二,寧紹十五,漳泉十九。雖既稱倭夷,其實多編戶齊民也。」汪直是安徽歙縣柘林人,號五峰船主,早年擔任鹽商,後來與家鄉幾人造船出海貿易,獲得了巨額利潤。巔峰時期,汪直擁兵20萬,東南沿海的海商和海盜都聽命於他,「海上之寇,非受(汪)直節制者,不得存。」

不僅如此,汪直還和日本薩摩藩保持了良好的貿易關係。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將大本營搬到了日本的松浦津,自稱徽王,並不時派遣部下引導倭寇襲擊明朝沿海。

事實上,「倭寇」這一稱呼,在明朝嘉靖年間就產生了不小的爭議。當時在沿海前線抗擊倭寇的將領們,對混淆視聽的做法很不滿意,認為「倭寇」中很多人都是中國人,地方官每每上報都稱為「倭寇」進犯,實乃自欺欺人。時任南京湖廣道御史屠中律,也在奏摺中表示,「沿海『奸民』要想給番邦做生意,其實多編戶之齊民也。」

相關焦點

  • 三百年前,中國沿海倭寇肆虐人人痛恨,但這些倭寇多數都是中國人
    倭寇是貫穿於明朝歷史的一個話題,只是到了後來大部分的「倭寇」都成了本土人士。其實,記載當時抗倭的文字,除了正史外,明人採九德的《倭變事略》一直為史學者所重視。這其中,記錄的是嘉靖年間浙江海鹽縣受到倭寇侵擾的事情,這段時間正是倭寇肆虐的高峰期。然而,多數人會從「倭寇」一詞,簡單的認為就是日本人。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他是明朝民族英雄,使沿海免受倭寇侵擾,這個紀念館你一定要來
    從蓬萊閣景區的正門進去直走就是戚繼光紀念館,紀念館的前身是明備倭都司府,明朝後期,倭患大作,整個東部沿海一帶都受日本人的侵擾,戚繼光在東部沿海抗倭一線十餘年,創建戚家軍、發明鴛鴦陣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所謂「倭寇」到底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大明朝「片甲不得入海」到底是朱元璋的天朝自居拒絕文明還是另有原因?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扮演者什麼角色?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 朱元璋禁海,是拒絕文明還是抵制日本倭寇?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倭寇指13世紀至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和南洋各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倭寇主要活躍在明朝早期和中晚期,在不同時期倭寇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國通稱,《史記·夏本紀》引正義括地誌雲「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封侯非我意 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 一位讓明朝倭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他掃倭寇 抗蒙古 衛北疆 一生經歷百餘戰 殺敵十數萬 將一群農民和礦工訓練成
  • 海禁之禍:明朝倭寇多數是中國人假扮的嗎?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無賴,都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開向了中國……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 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 嘉靖時器的倭寇中,明朝人佔了70%?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文/晚風暮雨明朝嘉靖年間,北有韃靼犯境,南有倭寇騷擾,對明朝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兩者被合稱為「北虜南倭」,其中,倭寇侵擾問題也被後世稱為「嘉靖大倭亂」。嘉靖時期的倭寇裡面有明朝人(中國人,而且佔到了大多數,史書記載:「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明史·日本志》;「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明世宗實錄》;明朝藩屬國、位於半島那個李氏王朝的史書《世宗實錄》也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
  • 倭寇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倭寇其實都是中國人?
    答:通常說到這個話題,好些人都會大談特談倭寇的可怕之處。但倭寇真正可怕之處,卻超出了軍事範疇,最致命的強大原因,正如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剋星」朱紈的怒吼: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會,這裡的「中國盜」,並不是指倭寇裡的中國人。
  • 明朝前期有多猛?鄭和奉命出使日本,對方立馬奉上幾十個倭寇人頭
    到了明朝中期時東南沿岸倭寇橫行,此時施行的海禁政策則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不得已而為之。倭寇即古時來自日本的流寇,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遭受倭寇進犯過。邊境頻繁發生的戰爭使得民生變得凋敝,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明太祖朱元璋把倭寇視作心頭之患,在處理倭寇問題上的做法也是十分決絕。他不僅下詔斷絕與日本的來往,而且還徹底斷絕了與日本的通商和經貿關係。
  • 明代倭寇之患,為什麼會困擾其四十多年的時間?
    ,而在元朝時期,元朝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元朝失利,也影響到了中日之間的關係,日本人仇視蒙古人,漸漸日本人也開始向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等地發動侵擾,但並沒有形成規模,到元朝末年,劉暹率軍反擊下,倭寇大敗,侵擾活動暫停了一段時間。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明朝時期,倭寇之亂十分嚴重。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平均每年就有兩次,嘉靖時期,倭患次數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於「亡命無賴之徒交構為亂,東南之禍大作」。(《東西洋考》)那麼,為禍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倭國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組成的海盜集團。
  • 明朝圍剿倭寇捉襟見肘,為何對豐臣秀吉20萬正規軍,卻能吊打呢?
    明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面對著「南倭北虜」的威脅。「北虜」指的是盤踞在北方草原戈壁的蒙古人,至於「南倭」則是襲擾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明朝軍隊在抵抗倭寇時一直疲於奔命,但等到真的碰上豐臣秀吉的20餘萬侵朝正規軍後,卻反而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呢?
  • 明朝嘉靖年間為何倭寇爆增?一艘朝鮮走私船揭開答案
    清朝民國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394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一:揭開答案的走私船自從大明王朝開國起,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就成了困擾明王朝的大患。所以歷代明朝皇帝,對「倭患」都是高度重視,東南沿海衛所遍布,長期屯駐水師兵馬。長期嚴防死守。而自洪武年間至正德年間,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倭寇侵擾雖時有發生,但大多是小打小鬧。偶爾有鬧的兇的時段,被明朝逮住狠打一通,也就立刻消停。但到明朝嘉靖年間時,情況卻來了個天翻地覆。
  • 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 為什麼倭寇要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到底都是什麼人?
    明朝建國以來,逐步受到日本人的侵擾,這些日本人被稱為「倭寇」。他們長期組織武士在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劫掠,危害百姓,又進行走私貿易,對明朝及造成很大的危害。那麼,這些倭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漂洋過海來明朝幹壞事?
  • 【歷史鉤沉】六十七名倭寇為何一路打到南京
    甚至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竟然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一直進犯到南京城下,雖然最終被剿滅,但顯現了其可怕的戰鬥力。那麼倭寇為何能如此順利的打到南京城下,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首先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倭寇。倭寇是明代在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出現的由日本武士、浪人和姦商組成的,並得到日本封建主支持和慫恿的海盜集團。倭,是古代中國對日本的稱呼。
  • 明朝中期的「倭寇」究竟是怎麼來的?
    今天,歷史君就和大家侃侃明朝中期擾亂東南沿海治安的倭寇究竟都是些什麼人!「倭寇」,一詞,最早官方記載是在元朝時期,但「倭」字明顯比「倭寇」要出現的早,上世紀80年代,有日本農民在京都附近挖出一枚金印,上書:「漢倭奴國國王印」,這枚印章的出土是我國和日本最早的官方來往的見證,怎麼回事呢?
  • 只要手下有日本人打工,就能算作倭寇? 海商和倭寇該如何區分?
    倭寇裡有大量中國人,我們知道,當時的人知道,嘉靖皇帝更知道。戚繼光等人剿滅倭寇時上報的殺敵數字,也從來都是把真倭單獨列出,否則這就是欺君之罪。明朝人知道倭寇集團中中國人多,但還是把他們算成倭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群王八蛋搶劫後的成果都要運回日本去,他們的所得繁榮了日本。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