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的「倭寇」究竟是怎麼來的?

2020-12-14 暴走歷史君

東鄰日本,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最憎恨的國家,日本人的性格內向而又充滿兇狠,記得前幾年有一本暢銷書,叫「菊與刀」,筆者曾經看過,裡面對日本人的性格描繪得很形象,既能對秋天裡的落葉進行傷感,可殺起人來卻不眨眼。我國和日本自古就有「交往」,當然,大多數都是在兵戎相見,其中以日本對我國的發起的挑釁最多。今天,歷史君就和大家侃侃明朝中期擾亂東南沿海治安的倭寇究竟都是些什麼人!

「倭寇」,一詞,最早官方記載是在元朝時期,但「倭」字明顯比「倭寇」要出現的早,上世紀80年代,有日本農民在京都附近挖出一枚金印,上書:「漢倭奴國國王印」,這枚印章的出土是我國和日本最早的官方來往的見證,怎麼回事呢?東漢建武十二年,漢光武打敗盤踞於西南的公孫述,統一全國,天下再次歸漢,漢光武劉秀文治武功,威服四海,四方小國國王均以得到漢朝皇帝賜印為榮,建武十六年,日本關中一帶大大和國國主卑彌乎遣使來到漢朝,由於兩國語言不通,那時候也沒有翻譯這一詞說,來使在長安住了一年多,才勉強會說中文,這時候再上書,原來是過來請求光武皇帝賜封的。(所以說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一點都不為過哈)

日本京都附近出圖的「漢倭奴國王」印

漢光武也很給力,給了很多東西,絲綢、書帛等但來使不曾說出自己的國名,就說在東方,漢光武見其矮,遂賜名「倭奴國」所以,「倭」字出現的年代比較早,「倭寇」一詞官方最早的記載是在元朝,元順帝至正二年,浙江省平章政事上書:「泉州沿海有倭寇上岸劫掠,請朝廷遣兵阻之。」可見倭寇之亂元朝就有了。

漢光武劉秀曾對日本進行了冊封

到了明朝初期,東南沿海又遭到了倭寇擾亂,由於朱元璋剛剛統一全國,大部分兵力還分散在北方驅逐北元,實在不想再開戰端,於是遣使去日本京都,拜會其君主,希望兩國永結秦晉之好,但朱元璋不知道的是,那時候的日本天皇不當家。所以這次出使並沒有收到實質性的效果,倭亂依然橫行,朱元璋火了,給你臉不要臉,索性下達海防令,見倭寇全民斬之,取其首去官府領賞,殺一個倭寇,朝廷發五兩銀子作為獎勵,這樣才安定一段時間。

可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倭患又起,這次來的不是幾個,也不是一堆,而是有組織的侵略行為!倭寇橫行於這家、福建一帶,而且多次在商道打劫地方上繳的稅銀,嘉靖帝十分惱火,多次派遣軍隊圍剿,但收穫甚微,知道胡宗憲、戚繼光、餘大遒三位猛將出現,事情才有了轉機。

明朝時期侵略東南沿海的倭寇

那麼,倭寇究竟都是哪些人呢?根據正史記載,來騷擾我東南沿海的倭寇有三種人。

第一:官盜

地處日本九州西南角的鹿兒島藩和大隅藩一直以來就不受日本其他令制國的待見,歸其原因是此地太窮,這裡的武士都被其他藩國稱為「野武士」,兩藩的領主薪俸都不高,鹿兒島藩為十萬石,大隅藩只有七萬石,怎麼辦呢,別人看不起咱哥倆,那我們就抱團取火把,反正靠海吃海,突然有一天發現對岸的明朝很是富有,於是兩家一合計,那就去搶吧,運氣好了,在官道搶個稅銀,回來夠吃好幾年的,運氣不好,那就打家劫舍,搶個港口啥的,至少不能空手回來。就這樣,這兩藩國的武士有組織的對我東南沿海進行騷擾,最遠的一次深入內陸幾百裡,都到達江西一帶!到了後期,還有其他藩國的武士加入,最嚴重的一次有組織的行為發生在嘉靖27年,倭寇竟然多達萬人進攻台州。後被胡宗憲剿滅。(胡宗憲說:小樣,還想在我地盤上混,太年輕!)

日本古代令制國分布

第二:僱傭兵

明朝時期對外的貿易並沒有像清朝管理得那麼嚴格,只要你各方面證件都齊全,還是可以走海上貿易的,你看,我們和歐洲就有很多的貿易往來,嘉靖年間出了一個牛商叫汪直,這位汪先生專門跑日本專線,大發戰爭財,此時的日本正在內亂,各個令制國為了芝麻粒大小的領土打的是不可開交,(說實在的,他們的一個令制國充其量也就相當於大明的一個縣大小)。汪先生嗅到商機了,日本沒鐵,那就從大陸搞鐵過去,沒兵器,就搞兵器,沒槍,汪先生就從荷蘭人那邊買槍送過去,我之前說過,咱大明是禮儀之邦,汪先生這招大發別人戰爭財的行為實在是太缺德,於是不給他到內地進貨(說白了,汪直沒交稅,朝廷看了眼饞,那麼大生意憑什麼讓你小子獨吞啊,你不叫稅,我就不給你原料,你自生自滅吧)。汪直很惱火,他也很有錢,為了能夠從內地拿到原材料,汪直直接花錢從什麼織田氏,武田氏那邊僱軍隊來內地搶貨,而且日本的這幫令制國的領主都願意幫汪直,汪先生在日本儼然就是地方一大諸侯。人最多的時候曾經有兩千多汪直的僱傭軍來內地,但汪先生還是被胡宗憲給辦了。(胡宗憲說:別老誇我,這是我應該做的)

日本埼玉縣汪直像

第三:日本南朝浪人集團

額,這一波人吶,來路比較複雜,他們不屬於前兩者的任何一家,可以說他們是日本南北朝內鬥的產物(關於日本南北朝,後期我會單獨做一章節來敘說),所謂浪人,就是失去武士身份的武士,他們有刀,沒有了領地,沒有了身份,在國內被人人喊打,只能到國外謀生了,據胡宗憲大人的描述,這夥人最難纏,他們所到之處不只是燒殺搶掠,還築營寨,挖壕溝,顯然就是來佔地建國的。但這幫人多數狀態下都是零零散散的小團夥,但戰鬥力及其兇猛,得用神機營來對付(神機營就是清一色裝備火繩槍和三眼銃還有大炮的部隊),但這波人比較倒黴,還是遇到了我們胡總兵,被胡總兵給剿滅了。(胡宗憲大人的棺材板壓不住了:您別說了,這些功勞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大家的。)

抗倭名臣胡宗憲

這就是當初擾亂東南沿海治安的倭寇來源,宗其所有,這些人都只是一時得意,難以維持長久,歷史證明,凡對我國心懷圖謀不軌的豺寇,終究會被中國打敗!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還會是這樣!

相關焦點

  • 明朝嘉靖年間為何倭寇爆增?一艘朝鮮走私船揭開答案
    所以歷代明朝皇帝,對「倭患」都是高度重視,東南沿海衛所遍布,長期屯駐水師兵馬。長期嚴防死守。而自洪武年間至正德年間,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倭寇侵擾雖時有發生,但大多是小打小鬧。偶爾有鬧的兇的時段,被明朝逮住狠打一通,也就立刻消停。但到明朝嘉靖年間時,情況卻來了個天翻地覆。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明朝仇英繪畫,倭寇的船隊出現明朝初期1369年《明太祖實錄》記載 「間者山東來奏,倭兵數寇海邊,生離人妻子,損傷物命」,於是明太祖便派使者前往日本,就山東遭遇倭寇劫掠事宜向日本提出交涉隨後經過多次聯繫,明日開始官方外交往來。但日本正處於南北戰爭期間,並沒有太多實力討伐倭寇。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歷史上 「嘉靖大倭寇」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他們是「真倭」還是「假倭」?所謂「倭寇」到底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表面上看,在明朝的很多記載中都提到,倭寇裡面「真倭」(日本人)只佔「十之一二」,也有到三成的記載。 但是,這並不能證明說抗擊倭寇是中國內部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明朝侵擾中國邊境的倭寇,十分之七都是中國人!
    明朝時期不少日本海盜騷擾中國、朝鮮沿海,這些人在史書中被稱為「倭寇」。咱們知道「倭」是古人對於日本人的稱呼,這樣看來倭寇應該就是日本人了。但實際上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中,大部分並不是日本人,相仿倭寇集團中很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倭寇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倭寇其實都是中國人?
    套江湖片裡的話翻譯:消滅來竄犯的倭寇容易,但是剷除與倭寇狼狽為奸,共同荼毒中國百姓的內鬼,卻是萬分的難!倭寇能夠橫行東南,就因太多內奸作祟!對照明朝嘉靖年間,中國東南沿海赤地千裡的悲慘場面,這句話絕非隨便說說。甚至說出這句話的朱紈,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室町幕府前期在沿海「試探」,態度傲慢,為何中期卻向明朝稱臣?
    事實上,早在元代中晚期倭寇劫掠中國沿海的現象就已經開始出現,他們已經形成了相當數量的規模,且戰鬥力極為強大,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建國之後,倭寇入侵中國沿海的情況發生的更加頻繁。因此,這一時期日本是完全不害怕古代中國的,要不也不會從元朝中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明朝,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倭寇的戰鬥力量和數量都已經發展到十分強大的程度,在明王朝沒有能夠明確顯示出自己的實力的時候,日本人對明王朝的外交姿態明顯的表現為傲慢的態度。
  • 明朝前期有多猛?鄭和奉命出使日本,對方立馬奉上幾十個倭寇人頭
    明朝實施的「海禁」政策是不允許自己的百姓出海進行貿易活動。為什麼海禁政策主要存在於明朝初期和中期呢?了解海禁政策設置的初衷有助於我們解答這個問題。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年設立海禁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對海防的鞏固起到很好的效果。
  • 嘉靖時器的倭寇中,明朝人佔了70%?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文/晚風暮雨明朝嘉靖年間,北有韃靼犯境,南有倭寇騷擾,對明朝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兩者被合稱為「北虜南倭」,其中,倭寇侵擾問題也被後世稱為「嘉靖大倭亂」。可見,在當時的倭寇中,倭人大約佔十分之三,即所謂的真倭,明朝人佔十分之七,即所謂的假倭。倭寇著名的首領,比如汪直、徐海、吳平、鄧文俊、曾一本等人,也全部都是明朝人。
  • 明朝時的倭寇屢屢犯境,主要原因在於朱元璋嗎?
    個人覺得明朝時期倭寇屢屢犯和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倭寇並不是從明朝時期才出現的。由於朱元璋實行的如下政策,個人覺得這些因素成為明朝中後期倭寇屢屢犯境的重要原因。第一、在日本桀驁不馴的情況下,列日本為不徵之國為祖訓;第二、近海政策,片帆不得出海;第三、斷絕日本的朝貢貿易。雖然倭寇盛行和日本國內政局動蕩有一定關係,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才是都構成倭寇盛行的主要因素。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
  • 他是明朝民族英雄,使沿海免受倭寇侵擾,這個紀念館你一定要來
    說到蓬萊,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蓬萊仙境,在去蓬萊閣景區之前,我一直以為這裡就是八仙過海的那些廟宇建築,直到來了之後才發現,除了八仙過海傳說和蓬萊仙境,這裡還有其他更值得我們了解的人文歷史。
  • 為什麼倭寇會出現在明朝,又集中在明嘉靖時期,清朝卻沒有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明朝時期經常會有海盜倭寇騷擾,並且屢禁不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倭寇只出現在明朝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明嘉靖年間,唐朝時期就不說了,天朝上國都來朝拜。但在宋朝文臣治國的情況下,沿海地區都沒有出現倭寇。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皇帝所施行的政策說起。
  • 明朝圍剿倭寇捉襟見肘,為何對豐臣秀吉20萬正規軍,卻能吊打呢?
    明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面對著「南倭北虜」的威脅。「北虜」指的是盤踞在北方草原戈壁的蒙古人,至於「南倭」則是襲擾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明朝軍隊在抵抗倭寇時一直疲於奔命,但等到真的碰上豐臣秀吉的20餘萬侵朝正規軍後,卻反而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呢?
  • 海禁之禍:明朝倭寇多數是中國人假扮的嗎?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無賴,都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開向了中國……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 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 明朝盾牌防不住倭寇子彈,他看出來後,進行整改還擊
    明朝時候對於倭寇的來犯,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害怕。這個害怕的人群之中,不光是有普通的老百姓,還有一些村民。那麼這其中還包含一些明朝的軍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倭寇的打法兒,也是因為明朝的科技不太先進,為什麼這樣講呢?
  • 為禍明朝的倭寇由哪些人組成,他們的領導者為什麼是一位漢人?
    明朝時期,倭寇之亂十分嚴重。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平均每年就有兩次,嘉靖時期,倭患次數更是猛增到628次,以致於「亡命無賴之徒交構為亂,東南之禍大作」。(《東西洋考》)那麼,為禍明朝的倭寇,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倭國是指日本,所以倭寇自然是那些日本人組成的海盜集團。
  • 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倭寇猖獗,是不是備倭兵被調到京師引起的?
    明朝倭患一直是王朝的頑疾,與土木堡之變後沿海備倭兵北調沒有多大的關係。倭寇對中原政權的沿海騷擾古來有之,其實從宋朝開始就有倭寇的存在,到了大明朝倭寇愈演愈烈,成為帝國的頑疾。倭寇的存在與明朝的政治、軍事、外交政治有極大的關係,倭寇本是日本島國一些流浪浪人無處謀生,出海為盜,四處打劫謀生的小規模海盜組織。不要以為倭寇就是日本人,其實大部分海盜是中國人。倭寇騷擾大明沿海地區,與大明王朝的海禁政策有莫大的關係。
  • 明朝時期的倭寇集團,並不全是日本人,為首者竟還是中國人
    提起倭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倭寇一般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也就是我國明朝的這個時期,以日本為基地,侵擾劫掠我國沿海地區的日本強盜集團。在近代的抗日戰爭當中,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極端痛恨,中國人民也會蔑稱日本人為倭寇。
  •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他是明朝抗倭名將 訓練出當時世界最強王牌軍隊 令倭寇聞風喪膽 封侯非我意 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 一位讓明朝倭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他掃倭寇 抗蒙古 衛北疆 一生經歷百餘戰 殺敵十數萬 將一群農民和礦工訓練成
  • 危害明朝江浙沿海數十年的倭寇,不止是日本武士和浪人,還有他們
    倭寇,是指十三世紀至十六世紀的日本海盜集團,因為那時的中國稱日本為倭國,而海盜又被稱為寇,所以倭寇這一名稱便流傳開來。既然是寇,是海盜,便不會有好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