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和五子衍宗丸(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2021-01-09 人民日報

  澄黃絲兒草上纏,既非金屬亦非棉,能補肝腎強筋骨。這就是我們要說的一種中藥,也就是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的「菟絲子」。菟絲子是旋花科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性甘、溫,歸腎、肝、經,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菟絲子既可補陽,又可益陰,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據《本草經疏》記載:「菟絲子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而俱實則絕傷續而不足補矣。……久服明目輕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視,肝開竅於目,瞳子神光屬腎,肝腎實則目自明,髒實精滿則身自輕,延年可必矣。」中醫主要將此藥應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胎動不安、目暗便溏等腎陽虛症。

  菟絲子的代表方劑是我國著名的補腎良方——五子衍宗丸,該方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備受歷代醫家推崇。據考證,五子衍宗丸起源於唐朝,它的雛形是記錄在《道教·懸解錄》一書中的五子守仙方。

  古人對五子衍宗丸的命名十分有意思。名字中的「五子」二字,可謂一語雙關、盡顯心思。因為該方含有5種以「子」為名的中藥,即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取象比類,以此得名。五子衍宗丸所包含的5種中藥材,味厚質潤,具有填精益髓,疏利腎氣的作用。從組方來看,菟絲子既可益陰,又能扶陽;枸杞子平補肝腎,填精明目;覆盆子、五味子滋陰固腎、澀精止遺;車前子清熱利水滲溼,洩腎中虛火。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之功。中醫認為「人始生,先成精,而腎藏精,故腎為先天之本。」腎所藏之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主管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但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房事勞傷、久病勞損,均會耗傷腎精,出現遺精滑精、腰膝酸軟、小便頻數、尿後餘瀝等症。

  秋冬季因肝腎虛導致腰痛的中老年人以及精力不足、身體虛弱、氣血兩虧、慢性疲勞的人均適合食用。最為簡便的方法是菟絲子茶:選用菟絲子10克,洗淨,加紅糖適量,沸水衝泡代茶飲即可。菟絲子酒也是很好的方法:準備30克菟絲子,30克五味子,500毫升黃酒。把菟絲子和五味子一起放進調料袋裡,紮緊袋口,放進廣口瓶裡,加入黃酒,密封蓋好,49天後就可以飲用。溫熱後飲用效果會更好,每次飲用約20毫升,每天3次。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臨床經驗的豐富,五子衍宗丸的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中醫的這一經典方劑也將更好地服務於臨床,惠及更多的人。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相關焦點

  • 五子衍宗丸簡介
    守仙五子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前身。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宮廷五子衍宗丸秘方就此流落民間,其製作技藝輾轉被民間中醫收藏,後經老一輩藥工以師徒相授的方式代代相傳,歷經百年的積澱。   後君山製藥在原有基礎上,運用先進的工藝流程,進行製劑,又一次的在此基礎上將五子衍宗丸升級。
  • 什麼是「五子衍宗丸」?
    在此方中,五種主要藥物的名字裡均有一個「子」字,故方名為「五子」。據史料記載,五子衍宗丸原本叫做五子守仙方,是張果獻給唐玄宗的一首補益秘方。一張果也叫張果老,是家喻戶曉的「八仙」之一。據他自己說,他生於上古帝堯時期,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歲,學有長生不老之術。
  • 千古名方 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是著名的補腎良方,是治療陽痿不育、遺精早洩等腎虛精虧的代表方劑之一。書中記載了張果獻於唐玄宗的聖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衍宗」要靠「五子」醫家王肯堂云:「藥止五味,為繁衍宗嗣種子第一方也。」
  • 五子衍宗丸:繁衍宗嗣的種子第一方
    五子衍宗丸:繁衍宗嗣的種子第一方「五子衍宗丸」也與神仙張果老有關。明世宗嘉靖年間,在鄭中丞宅取得此方,是張果老的四世孫所賜,多人服用之後,效果非常靈驗,都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五子衍宗丸」與「守仙五子丸」只差一味藥,「五子衍宗丸」用枸杞子代替餘甘子,組成是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明代醫家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有記載:「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舊稱古今第一種子方。」男子服用此藥,可以養腎精、補腎氣,不論體質的虛實、寒熱,服藥自然能「陰平陽秘」,陰陽調和,是古今第一種子(生育)方。
  • 五子衍宗丸臨床應用及研究(綜述)
    據考證,該方源於唐代,《懸解錄》、《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類神仙家」和《通志·藝文略》「道家外丹」均有記載,書中記載了當時張果獻給唐玄宗的聖方—五子守仙丸,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李育浩等實驗表明,五子衍宗丸灌胃能提高未成年雄性大鼠的血清睪丸酮含量、精子數及精子活力,能使去勢大鼠包皮腺及附性器官(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增加,能增加棉子油負大鼠的精子數及精子活力,能提高雄性小鼠的生育能力。周智恆研究五子衍宗丸有類似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效果,能使睪丸組織曲細精管間質細胞得到改善和恢復,增強了生精和分泌激素能力,促進造精,使同精管腔內成熟精子明顯增多。
  • 使用五子衍宗丸的「千重套路」
    五子衍宗丸,首見於明代張時徹所輯的《攝生眾妙方》卷十一「子嗣門」,方由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等五味藥物煉蜜為丸而成。守仙五子丸原為解除服食丹藥之毒而制,幾經化裁遂成育子延宗之要方——五子衍宗丸。其藥效確切,連古代皇室包括唐玄宗和康熙帝亦常服之,延年益壽,多子多福。《新唐書》記載:唐玄宗服用後感覺「神通氣達,精力旺盛」。康熙帝在位61年,一生共有55個子女。後人稱讚其藥效,稱之為「千年種子第一方」。
  • 五子衍宗丸功效好不好,用了才知道!
    五子衍宗丸功效好不好,用了才知道!為了讓更多的人圓自己的二胎夢,北京同仁堂傳承千年古方,特推出同仁堂五子衍宗丸!  人的生育能力,與腎中所藏之精是否充盈息息相關。但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比較大,男性作為家庭重擔的主要承擔者所面臨的壓力也更大,熬夜加班、喝酒應酬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常態,無形之中,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大量耗傷他們的腎精,致使房事力不從心,嚴重的還會出現陽痿不育、遺精早洩的症狀。
  • 唐玄宗與「五子衍宗丸」的故事
    這裡還有一個故事,說啊:宋朝的真宗皇帝,從小身體就弱,登基後體質和生育能力差,長期不育。太醫們一致推薦真宗皇帝服用【守仙五子丸】,終於生下了後來的宋仁宗(歷史上著名的「狸貓換太子」故事的主角。傳說,這個宋仁宗是宋真宗和一個宮女所生,招來了皇后的嫉妒,皇后將一隻狸貓扒光皮毛,換下了宋仁宗,對皇帝說,生了一個怪胎,並讓人悄悄處死小孩。
  • 古今第一種子方:五子衍宗丸
    古今第一種子方:五子衍宗丸來源:《廣嗣要語》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方:枸杞子(甘州) 菟絲子(各八兩酒蒸搗餅) 車前子(二兩揚淨) 五味子(遼東二兩研碎)復盆子(四兩酒洗去目) 製作:上藥俱擇道地精新者。焙曬乾。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服用: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時五十丸。白沸湯或鹽湯送下。冬月用溫酒下。
  • 調經促孕丸、五子衍宗丸 治療不孕從養腎做起
    五子衍宗丸 五種中藥以「子」為名  【藥物檔案】  根據《懸解錄》、《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類神仙家」和《通志·藝文略》「道家外丹」的記載,當時張果獻給唐玄宗的聖方——五子守仙丸,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
  • 20210121【藥食同源】會吐絲的種子——菟絲子
    中藥菟絲子,其來源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或菟絲子的乾燥成熟種子,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的作用,外用可消風祛斑菟絲子辛能潤,甘能補,其性平和,既補腎陽,又補腎陰,為陰陽俱補之品,臨床應用較為廣泛。【臨床應用】1.菟絲子配伍杜仲菟絲子長於補陽益陰;杜仲善於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 大菟絲子丸
    【組成】菟絲子 蓯蓉各60克 黑附子 五味子 鹿茸 雞腿脛 桑螵蛸各30克【用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組成】菟絲子 蓯蓉各60克 黑附子五味子 鹿茸 雞腿脛 桑螵蛸各30克【用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主治】內虛裡寒,自汗不止,小便不禁。
  • 神奇的仙鶴草(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明朝時期醫學家蔣儀將仙鶴草用以醫治食道癌和胃癌。他在醫著中寫道:「滾咽隔之痰,平翻胃之穢。」咽隔翻胃是古代人用於描述食道癌和胃癌的症狀,「幾乎行醫者群相懼怕,認為絕症。」「餘得此劑,十投九效」。現代醫學藥理學還在不斷研究,以求開發出仙鶴草更多的作用。
  • 拔罐知多少(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現在不少人會選擇找中醫拔罐以調養自己的身體,認為拔罐可以去體內的溼氣和寒氣。那麼,拔罐到底有什麼作用?  罐的種類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此外,還有銅罐、鐵罐。家庭常見是抽氣罐,用透明塑料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 菟絲子丸《中醫治法與方劑》
    菟絲子丸(《濟生方》) 【組成】菟絲子60g 肉蓯蓉60g 鹿茸30g 制附子30g 山藥30g 益智仁30g 烏藥30g 五味子30g 桑螵蛸30g 雞內金15g 煅牡蠣60g 【用法】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次服10g,食前鹽湯送服。
  • 中醫視野下的衰老(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它是複雜的自然現象,表現為結構的退行性變和機能的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大量事實證明,人類的衰老和遺傳有密切關係,因遺傳特點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樣。正如王充在《論衡·氣壽篇》中所說:「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先天責在父母」,先天稟賦強則身體壯盛,精力充沛,不易變老。
  • 合歡花,令人歡樂無憂(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神農本草經》早就記載了合歡花、合歡皮的主要功效:「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合歡花性平,味苦,無毒,入心、肝、脾經。可「安神解鬱」,適用於情緒憂鬱,虛煩不安,失眠多夢,記憶減退。對於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以及因高血壓病引起的失眠心煩均有效。
  • 藥性歌括四百味067:菟絲子、牛膝、巴戟天、仙茅
    遺精滑精的,可以用菟絲子製成丸,菟絲子丸它是補腎非常好。  它是平補,你不管寒熱陰陽虧虛它都很平和的補益,它補後而且還不容易會上火。  腰疼膝冷。  所以老年人了,他到年老的時候就是人體的精油慢慢減少,他眼睛自動會花下來,耳朵自動會聽力下降,所以這時有一個「駐景丸」。  什麼叫駐景丸?怎麼就是讓你那個看風景的能力啊,會長久永駐,就像青春永駐一樣,它就是由熟地、菟絲子、車前子組成。
  • 老虎設計 | 《杏林名方》
    從原始社會起,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作鬥爭中,就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本民族生存、繁衍條件的醫學理論和診療技術,建立了中華醫藥科學和醫療體系,確保中華民族的生養休戚,使我國人口的健康發展,永居世界首位。 中醫學源於儒、道、佛學。早在 2600 多年前,就已形成自己獨特的人體解剖學觀和完整的醫藥學理論,是我國古典文化中最早誕生的科技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