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16:00圖文來源:南報網
化妝,是如今都市時尚女性出門必不可少的程序。古代女子同樣愛美,許多詩詞歌賦裡都有關於女子「對鏡帖花黃」的描述。南京服飾史學家、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褒衣灑脫博帶寬——六朝人的衣櫃》新作中,就有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六朝女子妝容的解讀。今天他接受記者專訪,揭秘那個朝代的女子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化出各具特色的妝。
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南北朝時期女性妝容很豐富
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妝容已經很豐富了。黃強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臉部妝飾有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曉霞妝、面靨妝、半面妝、斜紅妝、啼妝、紅妝、紫妝、點妝、額黃、花鈿等多種。「南北朝之前,中國女性妝飾並不多,集中在頭部髮式、珠寶裝飾上,臉部妝飾很簡單。那時胭脂沒有進入中原地區前,可以用來勾勒臉部的材料太少,只有淡淡的白粉黛色,黑白兩色怎麼把臉龐勾畫的嫵媚?鮮豔的胭脂有了,與白粉、黛色一搭配,就變化出姿採,修飾出靚麗。」
胭脂古時又稱作「燕支」,出自中國西北地區匈奴人居住地,那裡有燕支山,生長著燕支花。匈奴女性使用燕支花的汁來妝飾。燕支加入牛髓、豬脂等物質,成為脂膏,燕支就演變成了胭脂。製作胭脂的技術,在東晉已經成熟,以菊科植物紅藍(即紅花)來製作,去掉黃汁,製成紅的液體,蘸絲綿,花片等陰乾即成胭脂。「胭脂的製作成功,為南北朝時期的妝飾創造了物質條件,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妝飾。」黃強說。
當時女性化妝,先在臉上傅粉,再將胭脂放在手心調勻,塗抹在兩頰上,白裡透紅,與眾不同。「顏色濃的是酒暈妝,顏色淺的是桃花妝。若在臉上先抹了一層薄薄的胭脂,再以白粉撲在上面,粉裡透著白,就是飛霞妝。」
妝容不僅豔麗花俏,運動時候還會散發微微香氣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木蘭辭》中提到的紅妝,主要就是靠胭脂完成。
黃強告訴記者,紅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頗為流行,這一時期的詩歌中有關於紅妝的反映,比如南朝齊謝朓《贈王主薄》云:「日落窗中坐,紅妝好顏色。」女性著紅妝也符合其性別身份,才能展現出女性的妖嬈。梁簡文帝《美人晨妝》亦云:「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成。青黛隨眉廣,胭脂逐臉生。」施了胭脂紅妝的女性更加嫵媚動人。
「紅妝的塗抹方式有兩種:一種先施白粉,然後再敷以胭脂;一種先用胭脂打底,然後再罩以白粉。儘管妝飾手法不一,但胭脂的地位多集中在腮部,故雙頰均呈紅色,而額頭、鼻梁及下頷部分則露出白色。中國傳統人物畫在描繪仕女臉面時有留『三白』之法,即從這種面妝發展而來。」黃強說。
概括起來說,魏晉南北朝的妝飾特點就是豔麗、花俏。黃強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妝飾,以及胭脂等原料,不僅出色靚麗,而且加入了香料。陳代張正建《豔歌行》云:「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黃。」女子稍稍運動,出點小汗,就會散發出微微的香氣。
有些妝容很奇特,傷痕變成時尚之妝
多變、奇特,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妝容的特殊之處。
比如半面妝。這種只化半個臉的妝容始於梁朝後宮,是梁元帝蕭繹妃子徐昭佩所創。《南史·梁元帝徐妃傳》云:元帝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這位徐妃就是成語「徐娘半老」的主角,出身名門,系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美麗出眾,個性上也是獨行獨立,因此才敢用半面妝,戲弄「獨眼龍」的梁元帝,理由是皇帝一隻眼,只能看到半面的妝飾。「半面妝確實大膽,也就在徐妃面部可以,無法推廣。」黃強說。
那時還有一種類似血痕的曉霞妝,相傳由魏文帝時宮女薛夜來創立。某日魏文帝在水晶屏風後看書,薛夜來一不留神,面部撞到了屏風,在治療中,太醫使用的藥物中琥珀屑較多,上款癒合後留下紅色的痕跡。原本以為會破相損色,但是沒想到因禍得福,紅色讓其臉頰紅潤,稍加妝飾,更加動人。宮女紛紛效仿,因損傷而來的傷痕反而成了時尚之妝。到到了唐代,這種妝容演變成為特殊的妝飾——斜紅。
黃強介紹,曉霞妝等妝容誕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是受化妝材料的限制,其妝容還有所收斂,妝飾的面積不大。到了唐代,女子妝容得到發揮,臉部胭脂渲染的非常厲害,甚至誇張。因此唐代的妝容塗抹的面積擴大,兩腮都塗抹胭脂,紅彤彤一片。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中廣為流傳的這句,足見「花黃」也是當時流行的妝飾。
「對於花黃,有兩種說法,一是在額頭上貼上黃色的花,二是指額黃妝。」黃強介紹,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原,到了魏晉南北朝,佛教頗為盛行。受佛教的影響,出現了額黃妝。當時這些妝飾用的薄片除了染成金黃,也有染成霽紅或翠綠等色,剪作花、鳥、魚等形,粘貼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成為面飾的一種,因貼的部位不同,形狀色澤不同,又稱為花勝、羅勝、翠鈿、金鈿等名稱。「這一時期的《北齊校書圖》中有對額黃妝的描繪,嚴格說來,貼花黃已脫離了額黃的範疇,更多地接近花鈿。」黃強說,梁代簡文帝蕭綱的後宮嬪妃盛行作額黃妝,簡文帝每天所見,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詩歌中屢有反映,《美女篇》云:「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戲贈麗人》云:「同安鬟裡拔,異作額間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