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女子如何「對鏡帖花黃」?專家解讀古代妝容

2020-12-22 南報網

2020-09-14 16:00圖文來源:南報網

化妝,是如今都市時尚女性出門必不可少的程序。古代女子同樣愛美,許多詩詞歌賦裡都有關於女子「對鏡帖花黃」的描述。南京服飾史學家、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褒衣灑脫博帶寬——六朝人的衣櫃》新作中,就有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六朝女子妝容的解讀。今天他接受記者專訪,揭秘那個朝代的女子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化出各具特色的妝。

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南北朝時期女性妝容很豐富

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妝容已經很豐富了。黃強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臉部妝飾有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曉霞妝、面靨妝、半面妝、斜紅妝、啼妝、紅妝、紫妝、點妝、額黃、花鈿等多種。「南北朝之前,中國女性妝飾並不多,集中在頭部髮式、珠寶裝飾上,臉部妝飾很簡單。那時胭脂沒有進入中原地區前,可以用來勾勒臉部的材料太少,只有淡淡的白粉黛色,黑白兩色怎麼把臉龐勾畫的嫵媚?鮮豔的胭脂有了,與白粉、黛色一搭配,就變化出姿採,修飾出靚麗。」

胭脂古時又稱作「燕支」,出自中國西北地區匈奴人居住地,那裡有燕支山,生長著燕支花。匈奴女性使用燕支花的汁來妝飾。燕支加入牛髓、豬脂等物質,成為脂膏,燕支就演變成了胭脂。製作胭脂的技術,在東晉已經成熟,以菊科植物紅藍(即紅花)來製作,去掉黃汁,製成紅的液體,蘸絲綿,花片等陰乾即成胭脂。「胭脂的製作成功,為南北朝時期的妝飾創造了物質條件,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妝飾。」黃強說。

當時女性化妝,先在臉上傅粉,再將胭脂放在手心調勻,塗抹在兩頰上,白裡透紅,與眾不同。「顏色濃的是酒暈妝,顏色淺的是桃花妝。若在臉上先抹了一層薄薄的胭脂,再以白粉撲在上面,粉裡透著白,就是飛霞妝。」

妝容不僅豔麗花俏,運動時候還會散發微微香氣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木蘭辭》中提到的紅妝,主要就是靠胭脂完成。

黃強告訴記者,紅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頗為流行,這一時期的詩歌中有關於紅妝的反映,比如南朝齊謝朓《贈王主薄》云:「日落窗中坐,紅妝好顏色。」女性著紅妝也符合其性別身份,才能展現出女性的妖嬈。梁簡文帝《美人晨妝》亦云:「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成。青黛隨眉廣,胭脂逐臉生。」施了胭脂紅妝的女性更加嫵媚動人。

「紅妝的塗抹方式有兩種:一種先施白粉,然後再敷以胭脂;一種先用胭脂打底,然後再罩以白粉。儘管妝飾手法不一,但胭脂的地位多集中在腮部,故雙頰均呈紅色,而額頭、鼻梁及下頷部分則露出白色。中國傳統人物畫在描繪仕女臉面時有留『三白』之法,即從這種面妝發展而來。」黃強說。

概括起來說,魏晉南北朝的妝飾特點就是豔麗、花俏。黃強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妝飾,以及胭脂等原料,不僅出色靚麗,而且加入了香料。陳代張正建《豔歌行》云:「裁金作小靨,散麝起微黃。」女子稍稍運動,出點小汗,就會散發出微微的香氣。

有些妝容很奇特,傷痕變成時尚之妝

多變、奇特,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妝容的特殊之處。

比如半面妝。這種只化半個臉的妝容始於梁朝後宮,是梁元帝蕭繹妃子徐昭佩所創。《南史·梁元帝徐妃傳》云:元帝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這位徐妃就是成語「徐娘半老」的主角,出身名門,系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美麗出眾,個性上也是獨行獨立,因此才敢用半面妝,戲弄「獨眼龍」的梁元帝,理由是皇帝一隻眼,只能看到半面的妝飾。「半面妝確實大膽,也就在徐妃面部可以,無法推廣。」黃強說。

那時還有一種類似血痕的曉霞妝,相傳由魏文帝時宮女薛夜來創立。某日魏文帝在水晶屏風後看書,薛夜來一不留神,面部撞到了屏風,在治療中,太醫使用的藥物中琥珀屑較多,上款癒合後留下紅色的痕跡。原本以為會破相損色,但是沒想到因禍得福,紅色讓其臉頰紅潤,稍加妝飾,更加動人。宮女紛紛效仿,因損傷而來的傷痕反而成了時尚之妝。到到了唐代,這種妝容演變成為特殊的妝飾——斜紅。

黃強介紹,曉霞妝等妝容誕生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是受化妝材料的限制,其妝容還有所收斂,妝飾的面積不大。到了唐代,女子妝容得到發揮,臉部胭脂渲染的非常厲害,甚至誇張。因此唐代的妝容塗抹的面積擴大,兩腮都塗抹胭脂,紅彤彤一片。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中廣為流傳的這句,足見「花黃」也是當時流行的妝飾。

「對於花黃,有兩種說法,一是在額頭上貼上黃色的花,二是指額黃妝。」黃強介紹,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原,到了魏晉南北朝,佛教頗為盛行。受佛教的影響,出現了額黃妝。當時這些妝飾用的薄片除了染成金黃,也有染成霽紅或翠綠等色,剪作花、鳥、魚等形,粘貼於額頭、酒靨、嘴角、鬢邊等處,成為面飾的一種,因貼的部位不同,形狀色澤不同,又稱為花勝、羅勝、翠鈿、金鈿等名稱。「這一時期的《北齊校書圖》中有對額黃妝的描繪,嚴格說來,貼花黃已脫離了額黃的範疇,更多地接近花鈿。」黃強說,梁代簡文帝蕭綱的後宮嬪妃盛行作額黃妝,簡文帝每天所見,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詩歌中屢有反映,《美女篇》云:「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戲贈麗人》云:「同安鬟裡拔,異作額間黃。」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有七個在魏晉南北朝?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有七個在魏晉南北朝?>所以 ······ 亂世也出美人 其中具有代表性 美人輩出 額··· 不對··· 美男輩出的 就是你們最熟悉的魏晉南北朝
  •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木蘭》古妝惹爭議
    最近,美國拍的影片《花木蘭》在全球已經上映了,「木蘭裝」引起了很多人的效仿,很多外國人也效仿起了這種中國古代的化妝方法,那麼,他裡面的妝容復原了中國唐朝時的妝容嗎?其實,他是基本還原了中國古代的的妝容的,《木蘭辭》裡描寫花木蘭凱旋以後這樣寫到: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
  • 著名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逝世,多次登上百家講壇
    孫立群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資料圖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獲悉:著名的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020年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著有《中國古代士人生活》、《中華文化通志·社會階層制度志》、《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等及合著合編的專著、教材10餘部,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天津市社科獎、天津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省部級獎勵。孫立群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 古代女子真實的妝容是啥樣?唐朝的美豔,東漢時期的不忍直視
    我國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史,在各朝各代的女性妝容都是爭奇鬥豔的。隨著現代古風的流行,在大街上總可以見到許多穿漢服的年輕人,他們有些為了追求復古風連妝容也努力仿著各個朝代。在「夢回大唐」的古都西安,唐朝的服飾尤其受歡迎。
  • 魏晉南北朝服飾之「服妖」現象:男服女妝多互效,亂世變節易風度
    史學家認為衣裳之上下為古代禮儀中君臣尊卑的體現,衣裳之寬窄更是穿著者權勢地位的象徵,魏晉南北朝「服妖」之「上儉下豐」實際上是魏晉王權衰落的亂世之象。而女子服飾中內衣外穿的「裲襠」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後宮幹政之象的表現。
  • 荒唐與美好:魏晉南北朝
    最近刷抖音看見比較小火的一些視頻,說想生活在魏晉南北朝因為那個朝代荒唐而又美好。怎樣的荒唐和美好致使他們想要呢?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在三百六十多年間,有林林總總三十餘個王朝更迭興替,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也是中國史上最慌亂最痛苦動蕩的時代。在這三十餘個王朝更替的時間裡有很多讓人感到害怕恐懼的事件,卻也因為朝代的更替和慌亂動蕩造就了文學自由,解放,智慧,熱情。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但"黃花閨女"這一稱呼,據說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宋武帝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兒,也就是壽陽公主。有天她在皇宮內獨自玩耍,身心略感疲憊,便躺在大殿的屋簷下閉目養神。附近有幾株梅花樹,一陣風吹過,幾片梅花"親吻"了壽陽公主的額頭。
  • 佛性美學:魏晉時期婦女「美妝」
    一、魏晉時期的佛門「美妝」: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1.魏晉女子花式百出的「額黃」: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晉時期的佛門「美妝」,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一種在後世被稱為「額黃妝」的妝容。
  • 讓你耳目一新,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
    可以說這一時 期是古代中國的封建國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時期。秦漢以來北方經濟強於南方。由於這一時期大規模的戰亂多發生在北方並且時間持續較長,使得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則相對穩定而得到開發,這樣南北經濟開始趨於平衡,以北方黃河流城為中心的經濟格局開始改變。總體看,魏晉時期的商品經濟水平較低。
  • 魏晉南北朝諡法制度的特點
    從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和皇后妃嬪、隱逸人物在諡號用字、字數和諡法制度等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從劉邦之子劉盈開始,諡號以復諡為主,且第一個字都用「孝」字。而魏晉南朝皇帝的諡號以單諡為主,十六國北朝皇帝的諡號以復諡為主,具有很強的獨立標識意義。魏晉南北朝時期,帝王諡法的禮儀範式日漸繁縟,亦愈加制度化。
  • 古代妝飾文化:首飾多寡、妝容濃淡皆是女性命運之關鍵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想要變得更美,自然需要一定的化妝與修飾,但是,古代女子的妝飾並不單單是為了追求美或是提升自身的姿色。妝容對於她們來說,更是一種區分地位、身份的標誌,也是各個時期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產物。
  •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一鍵收藏魏晉南北朝
    中國朝代的歷史,分分合合,統一國家的秦漢帝國之後,出現分裂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再接著是隋唐帝國絢爛的大統一時期。長達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後來的歷史格局和民族文化有著至深影響。日本歷史學家川本芳昭以「中華的崩潰與擴大」概括他心目中的魏晉南北朝:一個絕非「黑暗」可概括的時代,而是一個風流競逐、異彩紛呈的時代。中華的「擴大」,波及朝鮮半島、古代日本,當你看到古代日本人用「洛陽」作為都城京都的雅稱,把進京稱作「上洛」,就可感知「中國化」浪潮。
  • 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網友:學歷越低,魏晉南北朝越美好
    不過也有人說喜歡魏晉南北朝,老師問為什麼,那個學生就說:「因為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名士放蕩不羈,婦女能頂半邊天」,而他的話也引起了一干人的深思,而這個人的言論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叫好,說紛紛嚮往魏晉南北朝和民國時代。
  • 魏晉南北朝甲冑,展現真實的三國鎧甲史
    魏晉(三國兩魏)甲冑一、屋山幘及筩[tǒng]袖鎧這是魏晉時期騎兵裝備甲冑,在漢制的基礎上做了部分改進。下圖三中的「活舌帶扣」跟現代的皮帶扣基本一至,只是古代側面扣(更時尚),現代正面扣。屋山幘及筩袖鎧
  • 周一良:學習魏晉南北朝史,最好先讀郭、範、翦諸老通史的魏晉南北朝部分
    我們必須結合這些制度在唐代的發展來進行研究,才能充分估計出這些制度的意義,從而給予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以適當的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社會門閥制度由形成到極盛發展的時期。社會上的不成文法約定俗成,區別士族與庶族,他們之間不通婚姻,甚至不相交往。在擔任的官職,賦役的負擔,刑罰的承受等方面,也有區別。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
  • 封建社會女子地位很低?錯,魏晉時期女子地位,讓人耳目一新
    賢媛指的是賢淑的女子,在本篇集納了許多或德才兼備、或溫良賢淑、或相夫教子的女性形象,她們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中可以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女性地位的提高。(一)女子地位提高的體現在魏晉以前,女子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正如叔本華所說的那樣:「在父權社會中,女人只是繁殖後代的工具。」
  • 筆談| 胡鴻: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研究的可能性
    從陳寅恪、周一良、唐長孺、宮崎市定、谷川道雄等前輩大家以來,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學者或多或少會涉及到族群問題,相關成果也蔚為大觀,而專門從事民族史研究的學者如馬長壽、周偉洲、內田吟風等,也為這一時期的民族史留下了厚重的專著。那麼在未來,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的研究還有哪些可能性?對於總體的中國民族史研究,可能在哪些方面繼續作出獨特的貢獻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只是嘗試提出,當然不可能提供什麼答案。
  • 周一良:怎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
    來源:悅的讀書推薦理由: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十分重要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預告曝光,劉亦菲妝容帶華為logo引熱議
    迪斯尼真人版《花木蘭》今日正式公布首款預告。預告片中場景大氣,畫面精緻,劉亦菲身穿一襲紅衣提劍騎馬飛奔,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動作乾淨利落霸氣十足,網友看過預告片後紛紛誇讚劉亦菲的打戲精彩搶眼。不過,在預告片中,劉亦菲的另一個古裝造型引起了爭議,她身穿紫藍色繡花裝,頭髮盤起,臉上妝容很濃,以白粉打底,疊加十分明顯的黃色及紅色色塊,黑眉配紅唇,此造型一出讓網友紛紛表示「能把劉亦菲畫得這麼難看也是厲害了」。其實,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女子的妝容,比較著名的有「曉霞妝」、「額黃妝」和「壽陽落梅妝」。預告中劉亦菲的造型是典型的額黃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