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三國兩魏)公元220-420年,漢末宦官專政、外戚爭權各地方軍閥豪族混戰,最終形成魏、蜀、吳三家鼎立之勢,史稱「三國」。之後司馬家族篡魏,吞併蜀、吳統一天下改國號「晉」,史稱「西晉」。緊接著晉惠帝末年,八王之亂及外患導致中原淪陷,王室南遷,建立「東晉」。這段時間歷史稱之為「東晉十六國」或「五胡十六國」。
自東晉滅亡到南北朝期間,中原再沒有被收復,國家沒有一統,我們所知道的「衣冠南渡」、「五胡亂華」以及大家所追捧的戰神「冉閔」都出自這個時代。
數百年的戰亂,民不聊生,但軍事工業卻發展很迅猛,甲冑方面從形象資料來看,主要延用漢代「筩[tǒng]袖鎧」,當然文字資料中有提及的種類更多,缺少實物參照無以考證就不詳述。
魏晉(三國兩魏)甲冑一、屋山幘及筩[tǒng]袖鎧
這是魏晉時期騎兵裝備甲冑,在漢制的基礎上做了部分改進。身甲前開襟穿入,「百鍊鋼」法鍛造,可抵「二十五石弩」射之不進(約合750公斤,抵擋的距離及力度這個需要大家再做考證)。下圖三中的「活舌帶扣」跟現代的皮帶扣基本一至,只是古代側面扣(更時尚),現代正面扣。
屋山幘及筩袖鎧
皮帶 褪裙
二、鐵胄及筩[tǒng]袖鎧
該甲冑屬於步兵及其他兵種裝備,以上圖相比,簡化了盆領和腿裙,算是輕裝版。
鐵胄及筩袖鎧
鐵胄及筩袖鎧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東晉滅亡後,進入南北朝時期(南朝北朝的合稱),這個時代也亂,北朝從北魏開始分裂東、西魏,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又滅北齊。南朝順序相對簡單,宋、齊、梁、陳。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延續兩晉以來的亂世,無休止的戰爭使得軍事裝備進一步得到發展,甲冑設計也進入一個新時期,魏晉時期的筩[tǒng]袖鎧逐漸被兩當甲、明光甲所取代。
南北朝甲冑一、鐵胄及筩[tǒng]袖鎧
延用魏晉形制,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鐵胄形制多補充兩款。
鐵胄及筩袖鎧
鐵胄及筩袖鎧
二、罩甲首鎧及兩當甲
南北朝時期流行的甲冑實屬「明光甲」、「兩當甲」應用最廣泛。「兩當甲」以胸甲、背甲相連。
罩甲首鎧
兩當甲
罩甲首鎧及兩當甲
三、鐵胄及明光甲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明光甲」登場,主要用於將校軍官裝備,一直流行到唐末。注意看有些棉衣有長袖,功能類似於清代「馬蹄袖」用於冬季保暖。
鐵胄
護頸和披膊
明光甲
褪裙
文章來源:頭條號/河東三叔 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