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狼被人們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或塔斯馬尼亞狼,是一種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類有袋動物,曾經廣泛分布於大洋洲大 陸,而且數量很多。在4-5 千年前,大洋洲大陸上的袋狼才漸漸趨於滅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無法與其習性相似的大洋洲野犬相匹敵。然而,在1.2 萬年前與大陸分離的塔斯馬尼亞島上,袋狼卻「人丁興旺」,並一直繁衍到近代。
袋狼生存在塔斯馬尼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個小島,呈心形,多山,中部為髙原,東部主要是低高地。中央髙原分布有 4000多個湖泊,氣候溼潤,森林密布,是袋狼及其他動物生存的理想場所。
由於大量的移民來到塔斯馬尼亞島,人們佔用了更多的土地來發展農業、畜牧業。歐洲移民伐林開荒,消滅了許多袋狼賴以為生的小動物,並且大量放牧,終於引發了嚴重的矛盾。袋狼被迫盜食羊和家禽,牧場主們則用火搶、捕機甚至毒藥對付它們。殖民者把袋狼看做可恨的敵害,認為這種動物對他們的羊群來說是巨大的威脅。雖然有許多綿羊實際上是被狗吃掉的,但人類卻遷怒於袋狼,政府也加入到了這場對袋狼的大圍剿中。1888年,澳大利亞政府為了發展畜牧業,懸賞獎勵捕殺袋狼多的人,每打死一隻袋狼,獎勵100馬克,於是袋狼家族的厄運從此開始了。
袋狼不久就-批又-批地贓了獵人M洞的槍口下,僅據官方記載,從1888年到1914年被殺死的袋狼就達12000多隻。當時瘋狂屠殺袋狼的捕獵者或許並沒有想到,袋狼的滅絕將會給澳洲的畜牧業帶來不幸,由於澳洲沒有了大型食肉動物,食草動物泛濫失控,袋鼠成災,與羊群爭奪草場,澳洲的畜牧業一度一蹶不振,濫捕亂殺使袋狼終於走上了滅絕之路,到了1914年,袋狼就已經非常罕見了,最後一隻野生袋狼於1933年在默本納死於非命。1948年,世上絕無僅有的「孤本」一-霍巴特動物園經過人工飼養的一隻瘸腿袋狼病逝。從此以後,人們再也沒有看見過這種珍稀動物,這種動物被正式宣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