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物「袋狼」,因為讓農夫錯認為是澳洲野犬而慘遭滅絕

2020-12-23 騰訊網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生物「袋狼」

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

顧名思義,是擁有育兒袋的動物,在小袋狼出生後,就會在袋狼媽媽的育兒袋裡,度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期,跟袋鼠的育兒袋是一個道理。

袋狼,主要分布於幾內亞熱帶雨林和澳大利亞的草原上。其實袋狼並不屬於犬科,也不屬於貓科,確切的說應該是「袋狼科」,袋狼是留存到現代,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他們有它們獨特的攻擊方式,它們會利用自己的速度追趕獵物,耐力超群的袋狼,追逐到獵物疲倦後,用尖利的牙齒咬破它的喉嚨。因為袋狼的下顎有非常強的咬合力,基本上可以將獵物的頭骨咬碎,脊柱咬裂。等獵物失血過多,失去行動能力後將其吃掉。所以儘管瘦小一些,但由於利用耐力,完全可以把獵物「耗死」,袋狼是可以捕獲比它們自身大很多的獵物。

袋狼的棲息地被霸佔

19世紀初,因為有很多西方移民,進入到澳大利亞周邊地區,這裡的袋狼也逐漸消失、減少。

袋狼唯一可以生存的家園,就是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而斯塔馬尼亞州的州徽上就印有袋狼的圖案,可以見得袋狼是斯塔馬尼亞島的象徵。

但由於歐洲殖民者的殘忍捕殺, 袋狼的數量逐漸減少,那些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更破壞了當地的食物鏈。因為袋狼的獵物減少,袋狼只能選擇去牧場,獵殺牧羊和家禽。

家禽死亡的元兇是澳洲野犬

而正因為牧場主的家禽和牧羊死亡,才將槍口對向了袋狼。當地更有傳聞稱,袋狼專門襲擊羊群的「殺羊魔」,所以大部分牧場主建議政府,將其斬殺才行。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真實大量獵殺家禽的居然是澳洲野犬。

因為當地為了大力發展畜牧業,所以進行了對這些食肉動物的捕殺,並且為了捕殺力度,還公布如打死一隻袋狼,政府獎勵100馬克。

那些只知道賺錢的獵戶,就對袋狼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殺,當時政府記載,從1888年到1914年被殺死的袋狼就達12268隻。

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死亡

1933年,一個獵人,把他之前捕獲的一隻袋狼,賣給了霍巴特的博馬裡斯動物園。 園方給這隻袋狼取名為「班傑明」。 但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9月7日死於園內。

結語

一個物種的滅亡,大多是因為人類破壞了它們的家園和它們的食物鏈,袋狼是沒有選擇權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生存。

相關焦點

  • 「無辜的袋狼」:外形被誤認為是老虎,因欲加之罪而滅絕的生物
    一些物種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下得以走進群眾的視線裡繼而得到保護,但一些,從來沒有這個機會,甚至有一些,因為被扣上不明不白的帽子,在人類的「一廂情願」下導致其滅亡。1936年,隨著這種生物最後一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動物園裡因為工作人員疏忽被關在寒冷的室外整整一晚上而冷死,這種生物也在官方的通報下認定為滅絕動物。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5——袋獅、袋狼
    袋熊袋鼠和袋熊都是擁有育兒袋的生物,那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動物有育兒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答案公布,袋貂、袋狼、袋獾、袋獅。其中袋獅和袋狼均屬於滅絕生物,下面我們一起走近這兩種滅絕生物。袋獅,所處的時代是從上新世至更新世,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的肉食動物,也是最大的有袋類哺乳動物。科學家以及古生物學家根據袋獅的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發現袋獅的攻擊力很強,咬合力驚人,相當於現在獅子的三倍,袋獅在當時的澳大利亞的地位相當於南美洲的劍齒虎。
  • 被認為滅絕已久的袋狼,如今再次重回人類視野,它經歷了什麼?
    這個國家有許多以「袋」命名的生物,例如大家都喜歡的考拉(樹袋熊)、袋鼠,還有一種曾在八十多年前就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袋狼。袋狼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種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長的生物。幼崽出生以後,它們會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活三個月,一來是為了保證幼崽的安全,二來是為了給幼崽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
  • 滅絕的袋狼並不是狼,它們是歷史上被人類滅的最冤枉的動物
    人類和高等動物大腦之間的差別,顯然在於程度上而不是本質上的差異,所以我們不應該藐視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喜歡動物,就多多關注我吧! 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類動物,除了袋鼠之外還有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1936年的時候,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動物園中去世,被認為意味著該物種的徹底滅絕,至今已經80多年。但是在2017年3月30日,鳳凰周刊的微博帳號上發布了一則新聞,稱在澳大利亞北部的約克角城,一部攝像頭拍到了一隻袋狼,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世界十大神秘動物袋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滅絕?
    袋狼被人們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或塔斯馬尼亞狼,是一種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類有袋動物,曾經廣泛分布於大洋洲大 陸,而且數量很多。在4-5 千年前,大洋洲大陸上的袋狼才漸漸趨於滅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無法與其習性相似的大洋洲野犬相匹敵。
  • 澳洲野犬的這張「身份證」該怎樣上?
    在人類的幹預下,袋獅、雙齒門獸等物種很快就滅絕了。當然,這裡面同樣有人類的「助力」,前面說過,起初野狗們只是在村莊周圍活動,捕食一些牲畜,而當時的人們卻將這個「黑鍋」扣到了它們認為更具危險性的袋狼身上,於是又紛紛獵殺袋狼,給了澳洲野犬一個空前的發展機會。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或許也有可能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於是,當時的澳洲博物館館長邁克·阿徹(Mike Archer)教授提出,要把一種當時已經滅絕了幾十年的澳洲本土生物通過克隆的方式復活,這種生物就叫塔斯馬尼亞虎。
  • 袋狼作為澳洲明星物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又是如何消失的?
    說起澳洲的明星物種,在現在許多人看來可能是袋鼠、考拉一類天生自帶萌感的動物,但是如果將範圍擴大一點,到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身上,那麼袋狼無疑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種。消失的明星物種跟現代許多已經滅絕的動物一樣,袋狼的消失跟人類有著莫大的關聯,尤其是5000年前,人們將狗帶入了澳洲,隨著狗的數量越來越多,一些狗逃脫了人們的控制,成為了野犬。
  • 袋狼的滅絕,人類和澳洲野狗都有責任,它留下來的只有標本
    袋狼是澳洲的頂級掠食者,人類沒去澳洲之前,它們才是澳洲的主人。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亡,袋狼宣布滅絕。人類有一半責任,澳洲野狗有一半責任。澳洲是塊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獨特的有袋類哺乳動物,典型的就是袋鼠和考拉,它們也成了澳洲的標誌之一。除了袋鼠,還有種食肉動物也是有袋類哺乳動物,它叫袋狼。在人類還沒有踏足澳洲的時候,袋狼才是澳洲大陸的主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很多人聽名字就認為袋狼也是狼的一種,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關係。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貓狗在澳洲的「發家史」,人類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袋狼袋狼衰敗史,澳洲野狗的發展史正所謂一個物種的衰敗,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物種的興起,如同袋獅滅絕給了袋狼一個發展機會一樣,袋狼的消失也讓澳洲野犬的發展沒有了阻礙其實當初遊蕩在村莊周圍的澳洲野犬,經常會捕食家畜、家禽,但是人們卻把這個「鍋」甩給了他們認為更具威脅性的袋狼身上,導致袋狼被人們大肆捕殺。受多種因素影響下,澳洲大陸上的袋狼消失殆盡,只剩下塔斯馬尼亞島由於沒有人們涉足,才保留了部分的袋狼。1642年,荷蘭航海家發現了這座島嶼,19世紀初,大量歐洲殖民者湧入這座島。
  • 因果循環,澳洲野貓泛濫與200年前的那場「大獵殺」活動密切相關
    唯一能被澳洲人喜歡的外來動物,大概只能是我國的屎殼螂了,解決了澳大利亞的一個生態難題。在地球生態鏈中,澳大利亞生態鏈是一處特殊的存在,因為在4500萬年前的地質運動中,岡瓦納古大陸開始分裂,澳大利亞從中分離,並一路向地球北邊漂移。而這個時候,貓科動物還沒有出現,澳大利亞大陸上面大部分為有袋類動物。幾千萬年下來,澳洲大陸上有袋類動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澳洲大陸也成為有袋類動物的天堂。
  • 猛獁象、袋狼、桑給巴爾豹……它們為何消失?
    某些理論認為,猛獁象是被人類集體屠殺的,在北美大陸上尤其如此。但是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它們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主要是由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猛獁象無法在厚厚的積雪中找到食物,它們變得很虛弱,因此很容易被人類捕獵。
  • 曾被認定已經滅絕的袋狼,為何會再次出現?
    塔斯馬尼亞虎,由於模樣長得像狼,而且腹部有著類似袋鼠的育兒袋,因而又名袋狼。袋狼主要生活在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它是一種優秀的獵手,平時潛伏在樹幹上,待到獵物從樹下經過,就馬上跳下來,騎在它們的肩膀上,一口把獵物的脖子咬斷,兇殘至極。但是,無論袋狼如何狡猾,它都無法敵得過人類的槍槓子。由於獵人過度捕殺袋狼,其數目銳減,瀕滅絕。
  • 因危險被屠殺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科學家澄清:只有中型犬大小
    現在說起塔斯尼亞猛虎,大家肯定有點陌生,虎亞種就那麼幾個,什麼時候又多出來一個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而且塔斯馬尼亞在澳大利亞,怎麼會有虎呢?嚴格的說,袋狼真正的產生時間應該是距今約400萬年前,那個時候它們就已經適應了澳洲的環境,成了這裡最常見的一種食肉猛獸之一,從紐幾內亞到塔斯馬尼亞島,都有袋狼分布。在兩百多年前,也就是19世紀初期,當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地區時,袋狼已經從澳洲大陸、紐幾內亞等歷史分布地消失。
  • 澳大利亞人殺光了國寶「袋狼」,最後一隻被賣到動物園後,活活凍死
    因為它的背上斑紋像老虎,塔斯馬尼亞島最多,故名。其實,它既不是虎,也不是狼,而屬於專門的「袋狼科」。 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是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但自從歐洲人進入澳洲後,它的末日降臨了。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位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猶如世外桃源,與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遙遙相望。正是因為長期與外界隔絕,澳大利亞演化出了與眾不同的動植物群落,其中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袋鼠、樹袋熊、鴨嘴獸等。澳洲大陸上,曾經生存著一種外形和狼特別像的食肉動物,它就是袋狼。
  • 袋獾重回澳大利亞大陸,保護生物多樣性
    澳大利亞的確是現在大多數有袋類動物的家園,可以說是有袋類動物組成了澳大利亞繁盛而多樣化的獨特生物種群。袋鼠,考拉和袋熊每一個名字都耳熟能詳,但澳大利亞看似多樣化的生態圈,似乎很缺少制衡食草動物的本土掠食者,特別是在袋狼消失以後。
  • 已經滅絕的生物不斷「復活」,這意味著什麼?人類的第二次機會
    在短短幾十年間,我們的環境就變得非常惡劣,很多動物也因此走上了滅絕。然而這幾年來,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曾經滅絕的物種又重新出現了,這其中還包括十幾萬年前的生物,它們為何會重新出現在大家視野當中呢?它們是怎樣「復活」的呢?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白喉秧雞。
  • 動物界首屈一指的背鍋俠,袋狼究竟是什麼樣的物種?
    袋狼——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種生物,它們曾經被認為是殺害家畜的兇手,所以替澳洲野狗背鍋背了好多年。而這個種族,也因背上了殺害家畜的罵名被人類大量屠殺。在長時間的大規模屠殺後,袋狼自1936年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在人類的視野中,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