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書畫作品用印

2021-02-19 止盦藝術工作室


張公者/文


 

‍‍

一、書畫作品用印代表作者品味與作品水準的高下

印章已成為書畫的有機組成部分。

書畫作品上所鈐蓋的印章代表著書畫家的品味。

所用印章的水準高低,印章風格選擇,朱白的搭配,印文的內容,鈐蓋的數量、大小、位置都能反映出書畫家的修養。

從用印便可知道其書畫水準之雅俗高下。用印不高雅不講究的書畫家的作品是不會高到哪去的。 

字畫是一流的,印是三流的,字畫就降到二流了。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有的的,一流的書畫家不會選擇三流二流的印章,否則其字畫也達不到一流。

 二、歷代書畫作品上用印情況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南朝梁元帝在畫上用印。這是最早的有記載的在書畫作品上鈐印的紀錄。

唐代有齋館印、鑒藏印。

北宋蘇軾、米芾等都有使用印章的紀錄。

到了元代,書畫家在作品上用印逐漸形成風氣。

明代文人篆刻興起,但是高手不多。也使得明代書畫家用印水準一般。

清代書畫家用印比較講究。清代書畫作品用印水準明顯高於明代。

民國時期書畫家作品用印是最講究的。一直到20世紀後半葉,很多書畫名家都懂印。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張大千、陸儼少、謝稚柳等用印都好。吳昌碩、齊白石所用印章都是自己刻的,與作品渾然一體。

今天的書畫家在作品用印方面不如從前。

相對來說,當代書法家用印要好於當代中國畫家用印。

當代很多畫家(包括名家)多不懂印、也不懂用印之法。石開先生說當代畫家用印「慘不忍睹」。

而當代有很多優秀的篆刻家可以請為治印的。

三、書畫作品如何用印

在書畫作品上用印,初期時雖然也考慮作品的整體美感,但主要還是作為「信用」與「憑記」之用。到今天,書畫用印已成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人在書畫作品上用印,但寫信是很少鈐蓋印章的。關於作品用印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1.作品中的用印數量不可多

 一幅作品鈐印數量,一般情況下,兩方正好,一方不算少,別超過三方。書法對聯可鈐四方章。作品上鈐蓋印章多了,就容易亂。也容易喧賓奪主。

書畫用印主要是名號印及詞句印等閒章。當然,也可用肖形印。

(1)名章

名章是作品中首先要用的。

在落款(名)下鈐蓋兩方代表身份的大小一致的印章是比較常見的(與最末字留出半個字以上空隙,不要緊挨著最末一字)。先鈐蓋姓名章,然後是字型大小章。這樣在讀識時就會先讀姓名。

姓名章最好是四字白文印,白文印「亮堂」。

姓名為三個字的可作回文。兩字姓名可加「私印」「之印」等。所用名章最好姓氏在印文中出現,以便於識別。

 名章下鈐大小相同的或字或號或書齋等同樣可以表示身份的印章。以朱文為好,與白文名印形成朱白變化。

兩方章的大小最好不要超過落款字型大小大小,尤其在鈐蓋字款的下麵時。印小,顯得「精神」。

手卷等橫幅,鈐蓋在款的左側(自左向右書寫時,鈐蓋在款的右面)時,印章可比款字大。

 名號章鈐蓋在落款的周圍,儘量不要鈐蓋在其他位置。

 名號印後面儘量不要鈐蓋閒章。

 最後面的印章不要與作品的底線齊平,留出一定距離。

 (2)引首章、壓腳章等閒章

除了名號印之外,都稱作閒章。閒章內容要高雅。什麼「天趣」「雅韻」之類的,本來高雅的詞句,鈐蓋到自己的作品上便俗了。再說,哪有在自己作品上鈐蓋表揚自己的話的。

書法作品可以在右上鈐蓋引首章。但是,書法條幅作品建議不要鈐蓋引首章,畫幅較窄,等於把空間圈起來了,容易顯得侷促。

對聯、條屏、手卷、橫幅、鬥方等形式的書法作品建議鈐蓋引首章。

引首章以長方、橢圓、圓為好,或者小一點的方章。

引首章切勿分量過重,而使畫面產生「頭重腳輕」之感覺。

 繪畫作品題款上不要鈐蓋「引首章」。題款是畫作的一部分,鈐蓋「引首章」便成了另一個「組織」了。常見一些畫家,包括近現代的一些名家,也在畫作題款中鈐蓋「引首章」,並不高雅。

畫作中根據畫面構圖等可適當鈐蓋壓角章。引首章、壓角章以閒章為主,不要鈐蓋名號印。

壓腳章大一些,用方形的,不要圓形、橢圓形。「壓腳壓腳」,圓形壓不住。

書畫作品所用印章,不要用不規則形式的,俗!非專業者常常用不規則形式的。

‍任雲先生書法作品

         ‍2.名章用印要規範、平正

作為姓名章要以讓人識為好。雖說今天用印已不完全是「信用」為主了,但這個作用是印章永遠所具備的。

 作為姓名,其印要正大、平靜、和雅。這也是對自己及他人的「尊重」。

名印要用方形。

姓名章不要刻的離奇,顯得不嚴肅。

無論作品風格是什麼樣的,平和、規範的印章都適合。規範不是呆板。

當然,自己刻的印章用於自己的作品是最和諧的。

 3.印泥、鈐蓋方式要講究

民國時期江浙書畫家用印泥多為朱膘色,偏黃,很雅。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等如此,與其畫風協調。

 鈐蓋時最好不要直接在畫氈上蓋,不要把印面上非印文及無用成份印出來。可以選擇膠墊、書、桌面、玻璃等做為底墊,這要根據所用印章的風格及刻印者所制印章的筆道深淺而定。做到清晰、準確、潔淨。

 作品用印沒有規定,最多也就是約定俗成。有時根據畫面,選擇合適位置、合適數量鈐蓋印章。這些都可看出作者的構成、色彩能力,反應出作者的品味。

 總之,無論如何鈐印,一個原則是保持於畫面的協調、給作品增色。否則,完全可以不鈐蓋印章。

以上所講供大家參考  (根據講座整理)

 

相關焦點

  • 【大匠之門學術】張大千書畫題款研究
    一,前言鑒定張大千書畫作品真偽的主要依據是他的繪畫、書法風格,以及印章配置,所用筆、用墨、用色、印泥、紙張(包括絹、布)等。除此之外,還要對他在書畫中所題款的內容、他押字的形式等都必須有所瞭解。題款內容包括其上下款的稱謂、謙(敬)詞的習慣用法,甚至所題的時間和地點等;押字形式,是在各個時期的作品中花書其本人名字都有所不同變化,因而逐漸形成自己簽字的獨特風格。這對鑒賞者來說都值得研究的,不但不可忽視,而且至關重要。到如今酷愛張大千書畫的人越來越多,研究者也不少,然而對其書畫題款方面全面的討論卻是一個空白,因此筆者僅對此談談自己心得。
  • 海上人書畫冊頁欣賞
    :「晚清海諸家書畫,似青泥白石上之玉蘭香」。金爾珍(1840—1919)擅長書畫,兼通金石,精於鑒別,人品高潔,經常參加滬上書畫活動,積極參與杭州西泠印社和上海豫園書畫善會的組建,並為豫園書畫善會題寫「題襟館」大匾,筆力遒勁豪宕。楊伯潤(1837一1911)秉承家學,山水宗董其昌,喜用長鋒紫須,點綴煙樹,意境幽遠,氣韻清邈。
  • 張大千書畫題款研究
    、書法風格,以及印章配置,所用筆、用墨、用色、印泥、紙張(包括絹、布)等。到如今酷愛張大千書畫的人越來越多,研究者也不少,然而對其書畫題款方面全面的討論卻是一個空白,因此筆者僅對此談談自己心得。張大千書畫題款格式 大千先生在書畫作品中題款,雖然保持這種傳統方式,但是他在題寫的稱謂和謙(敬)詞上用得特別考究,尤其是贈與一般關係的作品和非同一般關係的作品之間的題署稱謂和謙(敬)詞有很大差別。從他的題款中能大體看出大千本人與其受畫者的一些關係。
  • 【驛寄梅花互交遊,投桃報李藝事傳】蝸廬集萃19首拍書畫重要作品賞析(一)
    在首屆「蝸廬集萃」的近現代書畫部分,有來自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謝稚柳、陸儼少等名家精品。近現代書畫並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件作品,更是一種文化、一份見證。鈐印:黃賓虹、潭上質印、片石居出版:1.《書畫拍賣集成-黃賓虹》頁3,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2.《新金陵與海上名家精品集 》圖164,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5月。   3.《瀚海二十週年精品錄》頁266-267,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4.
  • 弘一法師的背影——由一宗書畫打假案引發的思考
    2020年6月12日,《今日頭條》「古籍」轉發多年前關於弘一大師書畫打假的萬字拙文——《陳飛鵬:對近年發現的弘一法師書畫作品的質疑》(2006年6月國家文物局《文物天地》,本文簡稱《質疑》)。為何已過14年還要轉發這篇舊文?轉發者事前並未聯繫筆者,原因不得而知。不過,由此倒是引起我對這個打假事件所引發的歷史漣漪的回望,產生了梳理它的紋理脈絡的興趣。
  • 香港東方文化中心書畫研究部
    祖籍河北景縣,1940年出生於山東省德州市,196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倂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美展評委等職,在美院教學期間,對教學體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師從王頌餘先生修山水、書法、畫論,所作山水繼承傳統,倂取西畫之長,樸實厚重,氣勢暢達。
  • 數位科技——延續古代書畫新生命
    而日前於中國醫藥大學,適逢臺灣戴勝山房出版社舉辦「國寶爭輝—法書名畫複製聯展」,共展出四百多件中國書畫名作的複製精品,與「大觀」展相互輝映。其中,半數以上所展出的書畫作品,原作由故宮博物院所收藏。其餘的百來件名作,則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各大博物館,豐富的展出令人目不暇給。
  • 東京中央2月拍賣|近現代書畫一覽
    除了晉唐法書、宋元古畫,近現代名家的書畫藏品數量也是蔚為可觀。自晚清以降,隨著中國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中日兩國之間的書畫交流亦日益頻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陷入瓦解、大混亂的時期,大量書畫名品陸續在市場上出售,並運往海外,一批政治家、文人也逃亡日本。
  • 書法作品用印指南
    吳昌碩先生在西泠印社創建時作的《西泠印社記》中寫道:「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亦生色」。在當今書法藝術活動不斷發展的時期,如何用印、用好印,成為書法愛好者、書法家以及收藏愛好者必須十分關注的問題。一件書法作品如果沒有鈐印,將大大失去作品的藝術性和保存價值。
  • 【書畫名家作品展專題】雪中孤吟淨塵心——李健強山水畫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格
    健強先生通禪,其畫室名曰「雲心禪堂」,又有心印「得大自在」,得禪道諦。他不僅有冷禪之思,且常見狂禪機趣,如《一山一寺一老僧圖》,心性煥發;《問梅消息圖》,弄花一枝;畫呈多相,或神馳蕩怡如《靈山望雪圖卷》;或空靈澹然如《塔影抱月圖》;或蒼茫深厚如《山寺風雪圖》;或古豔絕塵如《踏雪圖》;或光明澄澈如《水靜雲影空圖》……幅幅不同,境境性不離相,相不離性,皆為健強先生禪道心印。
  • 東京中央12月拍賣|食味三千 匠心獨具——味の素 瀨戶壽太郎珍藏中國書畫
    鈐 印:溥傑印(白)、丹青不知老將至(白)、愛新覺羅書畫(白)來 源:味の素-瀨戶壽太郎同一珍藏。註:本幅作品附原木盒。鈐 印:炳森書畫(白)、陶唐之後(朱)、海邨農(朱)、劉五(朱)來 源:味の素-瀨戶壽太郎同一珍藏。
  • 書 畫 上 落 款 蓋 印 36 忌
    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2.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3.      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 舊日煙雲 — 王伯群珍藏中國書畫暨文人翰墨專場預覽(下)
    保利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中國書畫專場將推出約五百餘件書畫精品,其中「王伯群珍藏中國書畫暨文人翰墨」專場後半部分將呈現數十件民國政要舊藏名家翰墨
  • 東京中央12月拍賣|古代近現代書畫錦集
    東京書畫專場有【東京知名書道家同一收藏】、【關東藏書家同一收藏】、【中國近現代書畫】、【關東實業家同一收藏】、【大阪重要藏家同一收藏】、【須磨彌吉郎同一收藏】、【臺灣某重要藏家同一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古籍善本】等;香港書畫專場有【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成扇珍藏】、【味の素- 瀨戶壽太郎珍藏中國書畫】、【近世墨痕ー日本某書道會創始會長同一收藏】、【中國書畫】等多個專場、佳作雲集,讓人驚喜。
  • 【書畫閒談】孟爭之真
    孟爭說他很痛苦,自以為仍處於「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黃龍一境,這是孟爭的真言,但竊以為,痛苦是自此快樂到彼快樂的必由階段,置身蛻變期的畫家,孰無痛苦,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傅抱石孰曾無痛苦。書畫如此,其他亦然,京劇之於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文學之於鬱達夫、穆時英、李健吾、沈從文何嘗不如此。
  • 書畫精品導覽 | 関西美術競賣2018五週年慶秋季拍賣會將於10月15日﹣20日在大阪SoWAs拍賣中心舉行
    鈐印:「高士奇印」、「不以三公易此日」鈐印:「蔣廷錫印」、「楊孫」JPY: 800,000-1,200,000RMB: 48,000-72,000本作品將在10月18日「 古代書畫--宋元餘韻·明清芳華 」專場中拍賣
  • 香港廣州書畫會​「金牛獻瑞」書畫作品展
    香港廣州書畫會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搭建大灣區書畫藝術交流平臺,以書畫會友。值牛年來臨之際,誠邀本會名譽會長,顧問,會員作品80幅舉辦此網展,與各界友好共慶新春。恭祝新年進步!如意安康! 作者:陳永鏘畫題:龍氣萬方300cm X 600cm
  • 東京中央拍賣|中國書畫精品
    東京中央LIVE AUCTION中國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精品人生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閑,半日閑情,斤斤計較起此畫是否具「氣韻生動」,是否符「骨法用筆」,是否達「應物象形」……那半日的清閑就被這些規條掃盡了。雖不能如世外高人那般一些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閑居生活?
  • 金匱石室次第開——書畫古籍的再生性保護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巡幸江都,隨行之東都妙楷寶跡因船隻傾覆而沉入大運河。 靖康之變: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梁,徽宗宣和內府所藏8,000千卷書畫、70,000餘卷藏書散落流失。榮寶齋《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放大優 缺 點無論是臨本、雙鉤填墨本、影抄都極費工夫時間,且製作數量極為有限;雖然肖似,但輾轉摹刻,容易失真,且刀痕難以盡除,尤其是書法
  • 第二十屆澳門荷花節暨第五屆澳門國際荷花書畫作品展於澳門盧廉若公園春草堂揭幕
    新冠鎖不住盛世荷香 第二十屆澳門荷花節暨第五屆澳門國際荷花書畫作品展於澳門盧廉若公園春草堂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