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用印指南

2021-02-21 壺蘭居士

章已成為書法藝術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書法作品的章法之一。吳昌碩先生在西泠印社創建時作的《西泠印社記》中寫道:「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亦生色」。在當今書法藝術活動不斷發展的時期,如何用印、用好印,成為書法愛好者、書法家以及收藏愛好者必須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件書法作品如果沒有鈐印,將大大失去作品的藝術性和保存價值。書法用印打破了白紙黑字的沉寂的狀況,能起到對作品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作品增色,提供了書法藝術的發展空間。書法作品上所鈐蓋的印章代表著書家的品味。所用印章的水平高低,印章風格選擇,朱白的搭配,印文的內容,鈐蓋的數量、大小、位置等都能反映出書家的修養。從用印便可知道其書法水平之雅俗高下。

一、書家常用章分類

按其形狀可分為:方形、圓形、扁形、腰圓、半圓、橢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按其篆刻方法可分為:朱文(陽文)和白文(陰文)兩種形式。朱文一般白多朱少,蓋出來的印白底紅字;白文一般朱多白少,蓋出來的印紅底白字。按其內容可分為:姓名、字號印,齋館、堂號印,閒文、吉語、警句印,收藏、鑑賞印等。按其在作品中的位置可分為:引首章、攔腰章、押角章、騎縫章、名號章等。

二、書法作品用印基本要求  

1、必須使用篆刻水平高的印章。如果一幅書法作品主體寫得很好,而用印的篆刻水平較差,就直接影響了作品的檔次。 2、印文的風格基本與作品的書法風格相稱。書法作者要把握自己的作品的風格特點,根據作品的書風選擇用印,使印風符合書風,相得益彰。4、姓名章要便於識讀,要中正平和,須用方形章,不要刻的離奇,顯得不嚴肅。無論什麼樣的作品風格,平和、規範的姓名章都適合。5、書法作品所用印章,最好不要用不規則形式的,俗!6、根據作品留白大小來選擇合適的位置、印章的數量和間距。用印要多而不煩,少而不單。作品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使用多枚印章時要配合作品章法,細心經營,巧妙避讓,注意上下的聚散關係,不能平均分布,左右之間不能在一條線上。切不可濫用印章,或者優劣不分,這樣不僅起不到美化作用,反而會使作品失敗或者畫蛇添足。
9、通過作者姓名用印等等,證明作品的防偽性,給以可靠的保真性。10、運用傳統與現代美學理念拓寬視野,打破陳規,實現更為廣闊的用印空間。 

三、鈐印的一般方法 

鈐在落款(名字)的下方,與最末一個字距離半個字以上的空隙,不要緊挨著最末一個字。一般用大小一致的朱文、白文姓名對章,連鈐。一般白文為上,朱文為下。兩個印章之間距離間應至少有一個章寬以上。兩方印章須對齊鈐蓋,不可東倒西歪。也可用一個白文姓名章,下面加蓋一朱文齋號章、閒章等,也可大小不一,但必須小印在上,大印在下。最後面的印章不要與作品的底線齊平,要留出一定距離。 

2、閒章:除了名號章之外,都稱作閒章,鈐在作品的相應位置用於調節章法或補救空白,增加作品的藝術趣味。閒章內容多富有雅趣,一般寄託作者的抱負與情趣,如平安、長樂等,也可以為是生肖,佛像之類。齋館、堂號印:一般蓋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引首,蓋在右上角。閒文、吉語、警句印:一般蓋在作品的左右下角,作為押角,也有用作引首。收藏、鑑賞印:一般蓋在作品的左右下角空處,或無礙書畫作品本身的空白處,也可以蓋在書畫以外的裝裱上。也有蓋在書畫最顯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權威,如乾隆、嘉慶皇帝等的蓋印即是如此。引首章:一般方圓不限,尺寸相宜;但以長方、橢圓、圓為好,或者小一點的方章。可用閒文、齋館名、吉語、詩句入印。一般鈐在作品的右邊上四分之一部位。如第一字與第二字右邊之間,不可靠中,更不能靠下。與字的距離適中,不要太近或太遠。引首章切勿分量過重,而使畫面產生「頭重腳輕」之感覺。押角章:也叫壓角章,宜方形,尺寸宜大,白文為佳。可用閒文、齋館名、吉語或詩句入印。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1公分適中。

 攔腰章:作品從首至尾中間為腰。攔腰章也叫腰章,在大幅作品中較常用,內容無定式。可以與引首、腰章、下面押角章三點一線,互相呼應。行氣稍有擺動時,可用腰章調節補白。在留空較大的地方可以用一朱一白的印章,一長一正的印章搭配,符合我們中國的陰陽之道。

四、印泥、印色和鈐蓋方法

在書法作品中如果用的印泥不好,就會造成鈐印位置的油浸現象,影響畫面的美觀。印泥應當使用書畫專用印泥
印泥貯藏宜用瓷缸,晶玉亦可。切忌使用金屬容器直接盛放印泥。因為印油偏酸性,在空氣中易同金屬發生氧化反應,使印泥顏色發黑,印體變硬,無法使用。因印泥中所含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造成印油外溢的現象。為防止印油外溢,在首次使用印泥之前必須正確翻調印泥,使印油、顏料和艾草充分拌合,恢復原態。此外,在開封後,建議至少半年翻調一次。翻調後初用時,蘸印泥的手勢宜輕。

印泥以紅色為宜,常見的有硃砂、朱磦、仿古色等。朱磦偏黃,硃砂偏紅。其它色彩的印泥用得少,在作品上創作的也少。如:在民間的白喜事時用藍、綠、白印泥等,對象主要是在輓聯上。在大紅色、黑色等深色紙上鈐印可採取粘貼印章的方式,也可使用用金、銀色印泥。

鈐蓋印章時最好不要直接在畫氈上蓋,手勢宜輕,輕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勻,乃蓋於紙上,須將印持正按下,切勿動搖,紙下宜墊以薄書一本,也可以選擇膠墊、玻璃等做為底墊,做到清晰、準確、潔淨,不要把印面上非印文及無用成份印出來。印章宜隨用隨揩,以免積垢影響色澤。印泥用過後須將缸蓋蓋好,防止塵埃侵入。

印泥正確的使用方法如下:

1)新購印泥打開包裝後,須置之於印泥缸內,用骨籤反覆順一個方向去拌和,使之成球狀,形成泥團。使章面蘸泥能從多方位入手,接觸面積增大。而艾纖維在泥團中的分布將會比平面時更呈現交織狀,可減少被章面帶出的泥體,即可克服所謂的「起毛」弊病。

2)用印面蘸印泥時,宜輕勿重,不可擠壓、使勁敲列印胎。不然的話,就會在粘上大量色漿的同時將纖維從交織狀態中提拉出來,纖維容易被折斷,受損,起毛,甚至打爛。

3)蓋章完畢後,必須及時清洗章面,防止殘餘印泥粘上灰塵汙垢後黏度強化,致使下次蓋章極易拉出艾草,影響印文的清晰度。

五、當今書法作品用印的特點

在形式上追求復古,把古人小品橫幅作品鈐印布局的規律經過總結,並借鑑了現代美術平面構成的處理方法,進行合理的安排。印章作為一個點運用在書法作品中增強了設計的形式感,能夠起到強調、 平衡、 跳躍等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不恰當地運用印章這個點,則會令章法呈現出渙散、雜亂的狀態,得不償失。 通過重複構成的形式把視覺形象秩序化、整齊化,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通過印章看似鈐蓋失誤的布局把觀者的視線吸引到作品中出彩的部分。在整體統一的基礎上通過空間對比、聚散對比、大小對比等對比手法呈現特殊的效果。

總之,書法作品中用印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的。無論如何鈐印,最基本原則就是保持作品畫面的協調性,給作品增色。

掃碼關注公眾號 

↓↓↓

相關焦點

  • 青海詩書畫印開拓者、領軍人物之王雲《十二生肖》書法作品
    青海省西寧市人,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二、三屆理事,青海省文聯委員,青海省書法家協會二屆主席,青海省印社社長,政協青海省七、八屆委員、青海崑崙書畫院院長,青海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青海牡丹文化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西寧印社名譽社長等。王雲先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青海詩書畫印文化藝術事業的開拓者、領軍人物之一。
  • 談談書畫作品用印
    到了元代,書畫家在作品上用印逐漸形成風氣。明代文人篆刻興起,但是高手不多。也使得明代書畫家用印水準一般。清代書畫家用印比較講究。清代書畫作品用印水準明顯高於明代。民國時期書畫家作品用印是最講究的。一直到20世紀後半葉,很多書畫名家都懂印。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張大千、陸儼少、謝稚柳等用印都好。
  • 書法作品格式及常用落款用詞
    篆書 《小花園》 46x158.5cm 1909年 西泠印社藏6.條屏:以中堂、條幅等尺幅相類之料紙,寫成一組作品,依詩文長短。書法作品格式詳解  ⒈鬥方  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鬥方」,或「鬥方小品」。鬥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 【名家】李文志先生書法作品微展
    2010年十月書法作品在《東方之冠》全國書畫大賽中獲最高榮譽獎。2011年書法作品先後獲得第七屆「中華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銅獎2011年6月書畫作品在「青春飛揚,青春萬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2012年書法作品在中國牡丹藝術論壇獲優秀作品獎。入編《中國牡丹詩書畫大典。
  • 【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在即
    西湖孤山,山環水抱、面面有情;西泠印社,人傑地靈、心心相印。「二十八宿羅心胸,玄精耿耿貫當中」,是鐫刻在西泠先賢丁敬身先生自用端硯上的銘文——玉質冰紋鳳目神,胸羅星鬥出凡塵。古今優秀學者德學識才的鍛造,均離不開風雲際會中的抉擇與堅守,離不開轉益多師和切磨箴規。「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主旨有二:一為「皈依孤山」。
  • 首屆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作品獲獎名單出爐
    國際日報訊近日,「詩書畫印文脈嶺南——首屆廣東青少年詩書畫印大賽」書法作品獲獎名單放榜,朱皓鈞、黎可兒、葉子豪三人奪得兒童組一等獎,楊劍奪得青少組一等獎。主辦方表示,此次大賽主要是以廣東省青少年詩書畫印愛好者為主,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深化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和推動青少年文化活動良性發展,為全省詩書畫印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現才華與交流、提升自我的平臺。
  • 用印的講究
    (趙之謙)以上是節選舉例了《印學史》沙孟海先生的標題劃分。在文人參與治印後,作品用印名類頗多,如引首章、壓角章、年號印等等,不一一舉例。書法不同於繪畫沒有五彩繽紛的色彩,僅僅是白紙黑字」,其藝術形成是黑色的流動線條,顏色單一在黑色之中。間上一點朱紅,活躍了氣氛,增加了書法的色彩,而且在畫龍點睛之效。二、是調整重心。書家在創作書法作品時,由於環境、心情、書法內容、筆墨、紙等方面的因素以影響,不可能每件作品都布局合理、穩定平衡。
  • 李文志‖書法作品欣賞
    1990年畢業於貴州省藝術學校,後進修於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曾拜啟功老先生學習書法。現為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北京翰林書畫院特聘大學士,國際王羲之書畫院副院長,甘肅省詩詞學會青年委員會書畫指導等。潛心研究書畫30年,博採眾長,傾心熔煉,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重點報刊發表以及在國內外書畫大賽中獲獎。
  • 中國網絡書法聯盟理事蔡善瑞書法作品欣賞
    2019年被喀什地區書法家協會授予「喀什地區書法事業貢獻獎」榮譽稱號。一、獲獎作品海內外中國書畫篆刻精品展優勝獎。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藝術節書畫展三等獎。全國藝術品大展優秀獎。跨世紀中國書法作品展優秀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法「群星杯″比賽優秀獎。
  • 書畫印 | 陳國勝作品推介
    書法作品曾赴美國、韓國、臺灣、香港等地交流,並被鐫刻於韓國論語碑林、河南黃河碑林等地;為天台山、封龍山、承德興隆溶洞、衡水湖等風景名勝區題寫石刻、牌匾;書法作品及理論文章散見於《中國書畫報》、《青少年書法報》、《河北經濟日報》、《河北工人報》《河北政法報》、《燕趙晚報》、《河北當代書畫》、《河北書畫研究》等報刊。
  • 中國科學家書法作品展示之陳明德
    為進一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將我國科學家寶貴的思想財富通過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形式傳承給廣大青年學子,《科學中國人
  • 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書法作品欣賞,筆力雋永字體豐滿,好帖
    書法的觀賞,一般是通過遠觀整篇作品的「氣息」來定格作品的成熟度。當然這個「氣息」並不是直觀印象,因為在不具備充足的欣賞經驗之前,直觀印象可以說很經不住推敲甚至會做出與作品實際水平相反的判斷。因此個人認為在高階階段通常是一眼就可以觀其氣息,品定作品的格調。
  • 迎春——黃惇書法作品展
    "去歲十月,在聚賢堂,也展過先生的書房對聯,小小的空間,人氣爆棚,三十多件作品,人爭以為寶,至今猶有未爭得為憾者。這麼多人喜愛先生的作品,自是先生書法的感染力,以及名望所致。先生的名,是書藝與文藝之名,在杖國之年,文人的才情與歲月的沉澱,全然浸透在筆墨中,可謂人書俱老。
  • 力透紙背的書法就像寫在沙地裡的字,如印印泥,不媚沉著
    張旭年輕時學習書法也是跟隨老師學習的。書法的學習自己勤奮固然不可少,但是老師的指點猶如畫龍點睛,往往更加重要。彥遠對他說:我以前學習書法,雖然下很多功夫,可惜總是覺得不能明顯高出常人,於是我去問虞世南,(虞世南是初唐書法四大家之一),虞世南告訴我說寫字時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我想了很久也沒明白如印印泥的意思。
  • 書法秘笈之錐畫沙、印印泥
    03 出處印印泥,錐畫沙,古今很多書論都引用,最原始的出處是顏真卿的《述張長史十二筆意》,這是顏真卿描述其老師張旭傳授筆法給他的一篇文章,也是一部筆法精妙的行書作品。張旭追加了一層解讀:用鋒嘗欲使其透過紙背(即用力書寫)。後世黃庭堅在《論書》中說:王氏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黃庭堅又追加了一層解讀:意在筆前。
  • 書法作品格式、落款
    一、書法作品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1.條幅:以長宣紙全開及對開(半截或半折),直書之作品為條幅。
  • 曾德宏書法作品展(圖)
    作品介紹  出版著作《閒言碎語
  • 【國展精英】--- 祝嚞書法作品
    作品獲首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展優秀作品獎、全國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農行杯」首屆電視書法大展優秀獎  浙江省第三屆全省書法大展獲提名獎、浙江省第二屆群星視覺藝術大展獲銅獎。浙江省書法家協會2012、2019」年度獎。
  • 谷風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作品以碑融合帖,自成風格。獲省政府文藝獎及在省,市,全國大展賽中獲獎入展多次。並多次得到中外文藝界個人和機構收藏。中國專業書法篆刻大媒體《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和《藏天下》等報刋作過專版報導。多次被邀請在省外展個展,現為中國書法家會員,中國書法篆刻創作研究會會員,貴州省書法家篆刻委員會委員,貴州芙峰印社副秘書長。
  • 濠江印社、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會員作品展啟幕
    12月12日,由西泠印社、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濠江印社、杭州海外聯誼會聯合主辦的「西泠問學——濠江印社、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會員作品展」在杭州中國印學博物館和孤山遁庵同時開展。   此次展覽是澳門濠江印社和澳門書法篆刻協會首次來杭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舉辦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