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相遇的羅丹與賈科梅蒂,終於在西班牙「相遇」了

2020-12-23 澎湃新聞

羅丹的學生布德爾是賈科梅蒂的老師,但羅丹與賈科梅蒂,兩人從未相遇。但賈科梅蒂曾表示自己的雕塑風格來自羅丹。

更重要的是,兩人在各自的時代發現了一種更加貼近人類形象藝術表達方式。這種方式又是如何植根於特定的時代,又是如何反映個人願景的?近期,展覽「羅丹-賈科梅蒂」在西班牙馬德裡曼福基金會(Fundación MAPFRE)展館開幕。此次展覽也是賈科梅蒂基金會和巴黎羅丹博物館之間的合作,通過兩百多件作品來展示這一點。

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1917年)和瑞士人阿爾貝託·賈科梅蒂(1901年-1966年)從未相遇。 實際上,賈科梅蒂於1922年到達巴黎時,羅丹已經去世了五年。

但是,通過他們的藝術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有趣對話,揭示他們作品裡有的許多相似之處與差異性。兩位思想自由的藝術家之間相隔了一代以上,這些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此次展覽所意與展示的。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馬德裡曼福基金會的展覽「羅丹與賈科梅蒂」通過兩百多件作品,揭示了兩人是如何在各自的時代發現了一種更加貼近人類形象藝術表達方式,這種方式又是如何植根於特定的時代反映一種新的個人願景的。羅丹處在的是一戰之前的世界;而對於賈科梅蒂來說,他所描繪的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歷史時期。

羅丹是法國著名雕塑家。他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父親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羅丹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裡埃·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

羅丹

羅丹是個高產的藝術家,他習慣為雕塑準備草稿,留存下來的素描、習作、小稿非常多。位於巴黎市中心的羅丹博物館收藏了6500餘件羅丹的雕塑,一萬多幅素描和版畫,這裡是羅丹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者」,擁有這些作品的版權,和原模翻制的權利。

1863年,馬奈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落選沙龍,大多數的藝術史都把這件事當做現代藝術的發端。羅丹的藝術之路,就從一年後的沙龍開始。1864年,羅丹第一次給沙龍提交作品,最終卻被官方拒絕了。那是一件名為《塌鼻的男人》的胸像。由於僱不起模特兒,羅丹請一個跛腳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只需管他飽飯,畢比的鼻梁塌陷,面容衰老醜陋,但羅丹從不迴避模特樣貌上的醜陋,而是盡力去尋找面容、肢體背後的情感。在當時盛行的光潔鮮亮的新古典主義作品中,這樣的作品顯得太過古怪。

之後,他一直瘋狂地工作,遊走各地學習雕塑。1876年,羅丹來到義大利,被多納泰羅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深深感染,看到了學院派雕塑已經喪失掉的品格。他認為,「我們注意到米開朗琪羅的雕塑,表達了自身對存在的痛苦抽離,永不止息的能量,不帶成功希望的意志活動,最後也殉難於那來自不知名熱情的折磨中。」這是一種情感化的、悲劇性的力量。從義大利回來,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青銅時代》系列的創作中。

羅丹雕塑作品,《行走的人》

該雕像隨後參加了法國的沙龍展覽,仍受到一片譏嘲。沙龍的評審委員會下令把作品撤出展廳,羅丹憤而提出申訴。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政府隨之成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調查,派出一個專家組到羅丹的工作室中,這些藝術家圍著羅丹坐著,看著他完成一件男性裸體像《行走的人》後,才被他精確的解剖知識和高超的雕塑技巧所折服。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鍊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左)賈科梅蒂雕刻的《行走的人》,(右)德·庫寧《行走的人》

而對於《行走的人》,此前,羅丹博物館的館長卡特琳·舍維羅(Catherine Chevillot)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賈科梅蒂、德·庫寧等人都從這件作品中找尋靈感,他們並沒有在形式上與羅丹一脈相承,但在如何運用雕塑抓住人體動態的研究中,學習了不少羅丹的理念。

賈科梅蒂無疑是羅丹之後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也是此次展覽的主角之一。賈科梅蒂曾在羅丹的學生及助手布德爾門下接受雕塑訓練,並表示自己的雕塑風格來自羅丹,秉承雕塑傳統的人像實踐,將創作的焦點擺在人物的塑像上,並且關注一些雕塑美學的基本議題。在展廳中,策展方也將賈科梅蒂的作品與羅丹的這件並置展示,以顯出兩者的關係。

展廳現場,賈科梅蒂與羅丹的雕塑

阿爾貝託 · 賈科梅蒂,瑞士人,是現代雕塑史上最傑出人物之一。他是雕塑家、畫家、詩人,也是西方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繪畫、雕塑、素描都源於他對人物形象的獨特觀點,以及他對20世紀軟弱與不堪一擊的人類的觀察。他將兩者結合起來,在雕塑裡,可以感受到繪畫的筆觸;在他的繪畫裡又強調「用筆觸來塑造模型」。

賈科梅蒂

賈科梅蒂一開始也投入了這個用象徵和符號來作為藝術表現的運動,但他很快就發現,用象徵和符號來表現是與繪畫藝術存在著內在衝突的。賈克梅第在雕塑時總是先做一個人的模型,有手、有腳、有頭,但是這種表現不夠純粹。接下去,他把看上去虛假和多餘的東西砍掉。慢慢地,剩下來的東西越來越少,雕塑最後變成了一塊平板。最終,他驚奇地發現:「如果一個藝術家不考慮外界現實,只想把自我內在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話,到頭來,他只能作出一件與外界現實相似的東西而已。」

羅丹雕塑作品

賈科梅蒂雕塑作品

除了兩位藝術家共享的一些純粹藝術形式方面之外,此次展覽也呈現了他們對材料的使用,他們對人物雕塑建模的方式,對雕塑基礎的關注,以及對碎片式的,或變形的藝術品味的關注。總之,他們之間所建立的對話被進一步擴大了。

羅丹被認為是最早的現代雕塑家之一,他首先是通過表情和手勢的表現力,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專注於基本要素,以反映諸如痛苦、痛苦、焦慮、恐懼或憤怒之類的普遍概念。而這些這也是賈科梅蒂作品中的基本特徵之一。後者作為瑞士超存在主義雕塑大師、畫家,其雕塑作品大多反映了二戰後普遍存在於人們內心的恐懼與孤獨。

存在主義開始是作為文學運動出現的,但它對戰後法國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這在賈科梅蒂的後期作品中得到了最清晰的表達,這些奇怪消瘦的形象,他們喚起了什麼?一些暴行,它們是他懷念在戰爭結束時掙扎在集中營的猶太人嗎?它們最終表達的是這種深深孤獨的存在感。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賈科梅蒂作品

那些表面凹凸不平、細瘦的青銅身體,陰鬱得就像被戰火燒焦的鬼魂,通過一個個孤瘦、單薄的詩意形象,反映出二戰後歐洲社會威脅、負罪、憂慮、懷疑和一種瀕臨死亡的意識形態,也投射出賈科梅蒂內心對戰爭的陰影。評論家讓·熱內就曾表示:「在我看來,賈科梅蒂的藝術是想揭示所有存在者甚至所有物體的隱秘的傷痛,最終讓這傷痛照亮他們。」

打開現代雕塑大門的羅丹一生卻飽受攻擊和嘲諷,《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巴爾扎克》……這些創造性作品的誕生卻成為學院派抨擊的對象。其中,《巴爾扎克》是其一生中爭議最大的作品,甚至釀成了轟動法國社會的「巴爾扎克事件」。1891年,當時的法國作協主席左拉提議羅丹為巴爾扎克塑像,以紀念1899年偉人誕辰100周年。最終,羅丹選擇了「其貌不揚、身材臃腫、寬大的長袍裹住全身」的形態來塑造巴爾扎克,最終引起了軒然大波。

1950年,賈科梅蒂在羅丹雕塑《加萊義民》前

賈科梅蒂與羅丹雕塑《加萊義民》

1939年7月,巴爾扎克紀念碑落成40年的典禮上,賈科梅蒂也參加了活動。在1950年的一次訪談中,賈科梅蒂也強調了他對羅丹的興趣。不過時光推移,他不再做比例精緻而龐大的雕塑,也沒有成為羅丹的信徒,反而成為了批判者。他的雕像細長如刀鋒,像夜間行走在深巷中的人,充滿著哀愁與詩性。

展覽從2020年2月6日展至2020年5月1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藝術|被神話的賈科梅蒂?
    到巴黎的頭三年,賈科梅蒂師從羅丹的弟子、古典主義大師布德爾(Antoine Bourdelle)。然而再次令人驚異,這段經歷就像父親的畫室一樣,在他未來的作品裡可以說是幾無痕跡:1925年,賈科梅蒂在弗瓦德沃街建立第一間工作室,第一次獨立展示自己的作品,引起人們注意的是一件明顯受到立體派影響的軀幹雕塑而不是那件傳統的半身像。
  • 賈科梅蒂的畫室(八)
    賈科梅蒂與一張日本人臉的糾結。肖像的模特是日本教授矢內原伊[1],他應該推遲兩個月離開的,賈科梅蒂對這幅每天都要重新開始的作品總是都不滿意。
  • 歐國聯抽籤分組出爐:葡法相遇,西班牙德國同組
    荷蘭義大利進入A1組,英格蘭比利時相遇,葡萄牙法國同組,西班牙遭遇德國、瑞士。 詳細分組: A1:荷蘭、義大利、波赫、波蘭 A2:英格蘭、比利時、丹麥、冰島 A3:葡萄牙、法國、瑞典、克羅埃西亞 A4:瑞士、西班牙
  • 趙麗穎與馮紹峰:珍惜每一次相遇,相遇本就是久別重逢
    最美好的相遇就是在最好的時光遇到對的人我們孤零零的在現代社會中生存,人與人的關係薄弱,並不完美的我們,畢生都在尋找失落的另一半。但當我遇到你,產生愛情,我因而成為完整的人。人們的相遇有平淡也有美好,平淡的相遇只是一句出於禮節的問候,過後甚至忘了那是誰;最美好的相遇卻是在最好的時光遇到對的人,刻骨銘心的愛萌發於此。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預埋的伏筆,終於在大結局裡揭秘了
    熱播劇《最初的相遇 最後的別離》迎來大結局,六年前的案子終於解開了謎團,嚴謹(林更新飾演)終於洗脫了"冤情",嚴謹和季曉鷗(蓋玥希飾演)這對有情人,他們的結局也是揪疼了觀眾的心。《最初的相遇 最後的別離》這部劇,越到結局,觀眾的追劇熱情越高漲,該劇的口碑也隨著結局的到來水漲船高。作為90後新銳導演,曹譯文賦予該劇的"靈魂",觀眾也終於get到了。
  • 雨菡:一次相遇,一生緘默
    有些相遇,如震天驚雷,剎時驚醒了一個沉睡已久的靈魂。或許這次相遇於你只是意外的遭逢,你已走遠,之後我們便再無交集。但自此,我的世界裡,朝也是你,暮也是你;花開時,每一朵花都像你的笑顏;風起時,每一陣風都如你的輕語;來來往往的洶湧人海中,每一張臉龐也仿佛都像你。
  • Antoine Bourdelle-羅丹雕塑的傳承與開創者
    Antoine Bourdelle安託萬·布爾德爾(1861年10月30日-1929年10月1日)1861年出生於米萊·安託萬·波德勒斯是一位有影響力、多產的法國雕塑家和教師他是奧古斯特·羅丁(AugusteRodin)的學生賈科梅蒂
  • 賈科梅蒂的藝術家庭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與妹妹奧蒂麗婭·賈科梅蒂 ▲ 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瑞士雕塑大師阿爾貝託·賈科梅蒂(Alberto
  • 這些文藝大咖的相遇竟然沒有故事
    這句話看上去很美,在有些時代,人與人的相遇實在是太難了,李白杜甫這兩位時代最耀眼的詩人,縱其一生,約定再三,也不過相遇了三四次;而有些時代,相遇太難容易,遇見太多,反而如流星擦肩而過,相遇也不過是一次碰面,再無其他。我們以為,那些文藝大咖的相遇會碰撞出恆星般光芒,不,很可惜,他們沒有給對方給自己帶來更多。
  • 為什麼NBA兩代封面人物科比詹姆斯從未在總決賽相遇過?
    如果二人同時進入聯盟,則相遇總決賽的概率則大得多。 而當科比攜手大加索爾帶領湖人於08、09、10年連續三年進入總決賽時,而詹姆斯的騎士在08和10年始終過不了鐵血的凱爾特人那一關,而09年終於趁著加內特受傷過了凱爾特人那一關
  • 荷蘭vs西班牙,西荷再相遇,鬥牛士有望反客為主
    北京時間11月12日凌晨3時45分,荷蘭將坐鎮主場迎戰宿敵西班牙,在防線不整的情況下,面對恩裡克的西班牙,德波爾將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荷蘭隊原本在科曼的率領下一度走在正確的軌跡之上,但卻由於巴薩的中途截胡,讓科曼選擇遠走諾坎普。
  • 巴爾蒂斯談賈科梅蒂 | DawanArt
    馬松還說他完全贊同賈科梅蒂的看法。我不知道……這不好說。作為朋友,您是不是與賈科梅蒂比與畢卡索更親近?賈科梅蒂比我年長六七歲,畢卡索足夠做我的父親了。賈科梅蒂和我看待事物的眼光很相似。賈科梅蒂很習慣醫院的生活。總而言之,這次車禍導致了賈科梅蒂和薩特的決裂。 為什麼?因為薩特寫到:「賈科梅蒂的生活中總算發生了件事情。」我忘了是在哪篇文章中。賈科梅蒂很生氣,他說:「一個人認識我這麼長時間,幾乎天天見我,還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只能證明他完全不了解我。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事情發生。」賈科梅蒂從此不再見他。
  • 有幸與你相遇,此生已經足矣
    在這個冬季,特別想念你,有幸與你相遇,此生已經足矣,不敢奢求太多,不敢再聯繫你,怕打擾了你平靜的生活。有一份愛,只能藏在心裡,寫進文字裡。若有一天,我們都蒼老,就讓時間記得那一場最初的相遇。物是人非,還是謝謝你,教會了我勇敢,讓我變得堅強。有一個人,想見一面,最後,還是沒有去見。
  • 賈科梅蒂—獻給死者的雕塑
    早在2010年,賈科梅蒂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在倫敦蘇富比以 1.043億美元成交,破了當時藝術品拍賣價格的紀錄。這個二戰後才聲名鵲起的雕塑家到底有什麼魔力,讓眾多藏家一擲千金來收藏他的作品?↑ 2014年11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賈科梅蒂《雙輪戰車》現場
  • 餘文樂楊千嬅"世紀合體"五月天:20年終於相遇
    兩人自2010年開始演出「志明春嬌」系列電影,現在推出第三部曲《春嬌救志明》,他感性PO文:「20年終於相遇,大合唱《春嬌救志明》,謝謝五月天。」餘文樂為了大合唱演出排練許久,晚間由阿信先開唱,接著他和楊千嬅登臺,身後大熒幕前播放著電影畫面。他開金嗓唱出國語版《志明與春嬌》,更隨著音樂走向瑪莎又跳又唱,接著走回舞臺中間和主唱一起飆高音,令現場尖叫聲不斷。
  • 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你明明深愛卻恨不得從未相遇
    若能選擇,我願付出一切,換我們從不相遇。人人都說東宮是個悲劇,可劇中的人怎一個悲字了得。那撕心裂肺的失去,那痛徹心扉的背叛,是世間最美的愛情也無法企及。每每看到失憶的自己,還在被你用甜言蜜語欺騙,我就恨不得在自己的心上狠狠紮上一刀,再問自己一句:你怎麼還不去死?
  • 【錢悅體育酷評】卡西VS布馮,這世界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在洶湧起伏的這些年,卡西和布馮這兩位傳奇就如同守護神一般站在西班牙和義大利,皇家馬德裡和尤文圖斯的門前。雖然在故事的最後,聖卡西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曲折,好在如今出現在巨龍球場的他已經釋懷。英雄與英雄之間,有很多惺惺相惜的故事,最感人的還是發生在2016年的歐洲杯。在1/8決賽後,他們交換了球衣。布馮,一個38歲的男人,但是他仍然懷揣著對夢想的堅持。
  • 尋找賈科梅蒂那些遺失的雕塑,巴黎呈現其早年的50件物品
    近期即將在巴黎賈科梅蒂學會(Giacometti Institute)重新開幕的展覽"尋找遺失的作品"(In Search of Lost Works)上,巴黎賈科梅蒂學會的策展人將展示重點聚焦在這位雕塑家在早年職業生涯中從未被發現的近50件物品——它們或被發現存在於老照片中,或被記錄於藝術家的筆記本中。一些遺失的作品已被重建,並在展覽中與真品擺放在一起展出。
  • 人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在新海誠以往的電影中,男女主角都是孤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融入現實的生活,而在這部《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就像正常人生活一樣,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同事這樣的社會關係網,不再是獨自一人沉默地生活著,終於有了一種人間的煙火味。少年與少女不斷地在夢中交換著,穿越了時空,互相交流,互相影響,但他們從未真正地面對面相遇。
  • 《另一個伊甸相遇》第一次相遇初始角色選誰好 第一次相遇初始角色...
    導 讀 另一個伊甸相遇角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