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學報》徵稿啟事

2021-03-02 YesProfessor

《社會理論學報》徵稿啟事


敬啟者:

社會理論學報為一純學術中文半年期刊,旨在為各個華人社會有興趣於研究社會理論的人士提供一個自由討論的園地,以促進海內外社會理論學者的相互溝通,從而推動中國社會理論的發展。凡社會及政治理論、社會科學哲學、後設理論及有關社會科學中國化的探討等,均在本刊討論的範圍之內。本期刊歡迎海內外同仁投稿。

 

來稿注意事項

 

一  學術論文一般連注釋以2萬字為限,書評約3-5千字。來稿必須未曾在其他刊物或書籍發表,並請符合本學報所定的稿例格式。

 

二  稿件格式:

1.  文稿請以電子郵件形式(以中文Winword 或text file 格式儲存)發送給本刊編輯部。為使經電子郵路傳送的文稿一旦發生錯誤時能有修改的參考依據,歡迎作者同時將文稿的列印稿寄給本刊。

 

2.  標點符號方面,平常引用用「」,引號內的引號用『』,引文內作者附加註解用[],書名用《》,論文及篇名用〈〉。

 

3.  文稿應包括以下部分:

首頁:論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任職機構、通訊地址、電話、傳真號碼。

摘要:請自撰200字以內的論文摘要。

正文:每段首行第一個字前空兩格字位。

注釋:一律採用章節附註式。用阿拉伯數字(如1、2、3)統一編碼。請將號碼置於正文右上角,標點符號後。如屬引文,號碼則放在引文末的右上角。


三  本刊設有評審制度。所有文稿由本刊編輯初步審閱,認可後再交由兩位學術編委或其他學術專家以雙向不記名方式進行評審。稿件採用與否本刊編輯有最終決定權。來稿均於六個月內通知作者是否錄用。本刊概不退稿,作者請自留底稿。敬請留意:本刊不會收取任何版面費用,由於經費緊張,也沒有稿費。

 

四  來稿請寄:

中國  北京  海澱區  北京大學  社會學系  謝立中 孫飛宇

郵遞區號:100871

XIE Lizhong,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Haidian
District,Beijing,China.

Postcode:100871

電話:(8610)62751675      傳真:(8610)62751677

電子郵箱:lzxbjdx@sina.com; sunfeiyu@pku.edu.cn

 

香港  九龍  紅勘  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  羅沛霖

LAW Pui-lam,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ng Hom,Kowloon,Hong
Kong

電話:(852)90151481      傳真:(852)27736558

電子郵箱:sspllaw@polyu.edu.hk

 

相關焦點

  • 《臺大歷史學報》第66期出刊(2020.12)
    《臺大歷史學報》66期 【專題論文】
  • 新刊:《臺大歷史學報》第63期(2019.6)出版CSSCI期刊
    在本研究涵蓋的區域,兩漢時期幾乎都是原住人群的聚居地,漢末以後,郡縣統治和華夏化逐漸擴大,但土著及其後裔仍然是社會的主體。關於這些人群,記載非常稀少,連族稱都很難看到,以致學界只有零星的認識,本文希望有所突破。關於早期東南人群,孫吳的山越是唯一訊息比較集中的個案。本文關注山越作為人群的性質,主要討論他們的族群色彩以及他們與國家和主流社會的關係。
  • 黃克武:嚴復《天演論》的理論體系與歷史意義
    該文與郭文較為不同之處是作者看到嚴復在「道通為一」的努力之中誤會與忽略了各家理論之差異:達爾文之所長在於透過「物競」與「天擇」說證明生物演化的道理。斯賓塞之所長則在於建立一個包括物質、生物、心靈、倫理與社會的普遍演化論。赫胥黎之所長則在於提倡人治與互助。嚴復兼取諸家之長,而企圖說明一個不僅是生物學上的天演進化說,而是一路貫穿宇宙人生各方面的根本道理。
  • 【IPPA發布】2020年度國際職業攝影師聯賽徵稿啟事
    本次大賽面向全球攝影師徵稿,中國攝影師協會(CPA)代理大中華區徵稿事務,賽事主辦方及代理方有權取消不符合大賽規則的作品參賽資格。 特別鳴謝:2020年度國際職業攝影師聯賽大中華區投稿系統由瀚圖影像全程提供技術支持。
  • 漿果MBA|馬斯洛理論的延伸:ERG
    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再讀一讀我曾經寫過的文章,感覺怪怪的,很陌生,正因為,自己和自己比,發現自己在進步。🔗[漿果闢謠」之「去他媽的馬斯洛理論!」大學本科是商科的、或者讀過MBA的筒子們(哪怕是很坑爹水份極高的EMBA總裁班的人)都會對馬斯洛理論有印象。它描述了一個人從滿足生存慾望之後,不斷膨脹,最終達到自我的實現。
  • 施添福 | 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研究方法論為中心
    對於崛起於一九八○年代的這一股「地域社會論」研究潮流,已有不少歷史學者作過不同角度的研究史討論,於此不再贅述。我只想針對和自己研究相關的「地域社會」概念略作說明,同時交待我引用此一概念作為研究清代區域歷史地理之理論基礎的主要考量。 作為一般意義的「地域社會」一詞,或許很早就有日本學者使用。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45期
    社會進步在阿多諾哲學中是可能的嗎?論霍耐特的阿多諾詮釋羅名珍摘要:阿多諾的哲學一向被視為是對現代社會的極端批判,缺少對社會進步的想像。本文藉由系統地分析當代批判理論家霍耐特的阿多諾詮釋,以反駁此通說。本文指出,霍耐特捨棄了僅以歷史哲學的角度理解阿多諾,而試圖指出阿多諾所見之社會成員的批判潛能。
  •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完整修訂版)》出版
    作者:顧燕翎, 劉毓秀, 王瑞香, 林津如, 範情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時間:2020-4頁數:552定價:NT$600元裝幀:平裝ISBN:9789862624173 內容簡介:始於十八世紀末期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領先質疑與挑戰過去以男性為主的思考方式和社會習俗
  • 陸子瑋:從犯罪學緊張理論探討香港反叛主義及激進化的起因和成形(上)*
    本文意在協助民間機構及特區政府從犯罪社會學(Criminal Sociology)的角度,提供相關開拓性研究,為準確了解2019年香港社會動亂的深層核心的起源及發展過程時提供理論基礎。 三、犯罪學緊張理論及社會現象 犯罪學本身是有關犯罪的科學研究,包括成因、對策以及預防方法。犯罪社會學(Criminal Sociology)即從宏觀角度了解社會文化、經濟結構、民生情況及公共政策,和社會整體犯罪及群體性越軌行為情況之間的關係,而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 從犯罪學緊張理論探討香港反叛主義及激進化的起因和成形(下)
    激進化及反叛主義有一定的關連性,Abadinsky和Winfree指出理論中所提到的「反叛」是對建立和規範的社會的最大挑戰,因為它是來自個人最具威脅性的反應。Featherstone和Deflem也解釋到反叛主義者通常涉及對既定製度的抵抗或徹底的拒絕,並且積極地推動新的意識形態取代當前的社會規範。
  • 書訊 | 李豐楙著《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平裝版)
    書名:《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平裝版)叢書:臺大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作者:李豐楙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頁數:584頁>出版時間:2020年1月ISBN:9789863503873本書從「節俗信仰」的角度觀察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宗教現象,並將之與臺灣、港澳對照比較,提出以下幾個主要論點:首先,多種族、多宗教的文化處境,使馬國的華人宗教受到友教「教節一體」的激發,不論佛、道信仰,參與節俗的比例均甚高,從而形成「敎、節一體化」的共同趨向
  • 道教研究學報 | 第11期目錄
    本學報不接受任何已刊登或正接受審查之稿件,請勿一稿兩投。稿件中涉及著作權部分(如:圖片或較長之引文),請事先徵得原著作權人之書面同意。如有侵權情形發生時,概由投稿者負擔法律責任,與學報無關。為因應資訊數位化之需求,並使本學報論文能被更廣泛地閱讀與引用,凡經本刊審查通過之文章,作者須簽署授權書,授權本學報以非專屬授權之方式委託第三者發行電子期刊,並得對著作為重製、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等行為。論文可以以英文或中文發表。
  •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70期出版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70期出版(2020年1月)
  • 香港中文大學道教研究中英文學術論叢徵稿啟事
    我們熱忱歡迎原創性的英文書稿加入「道教研究學術論叢」,無論是從社會科學角度或是人文科學角度進行的道教研究,探究道教發展的社會、歷史處境,包括從中古至近代時期。來稿將會接受匿名評審及學術委員會的審核。若有稿件惠賜,請電郵至:daoist@cuhk.edu.hk。
  • 徐秀慧專輯之五: 革命、犧牲與知識份子的社會實踐 --郭松棻與魯迅文本的互文性
    談到中國的未來,郭松棻認為「很可能是發展出一種與過去二三十年不同的社會形態,這種社會形態也許與資本主義相近。進一步,則未敢預測」。(李怡,2001:759-760)郭松棻經由批判意識考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讓人們照見了假傳福音的諸神的失敗。
  • 三分鐘理論快講第四季·少年版④|周昱嬡:向上吧,少年
    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出品,天目新聞客戶端、網易浙江、杭報集團製作的《三分鐘理論快講》第四季·少年版,以「美麗的中國夢屬於你們」為主題,分享俞果、徐子琪、王瀚伯、周昱嬡、項馬城、蔣可納、王翌宸、章元熙的少年故事。
  • 賴俊雄《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出版(附王德威序)
    縱論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的理論現象、大師巨作,以及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互動方向。賴教授是臺灣英美文學領軍者之一,致力理論研究多年,在新作裡他不僅介紹晚近西方學界眾聲喧譁的流派,同時思考立足臺灣的我們與世界理論對話的可能。……此書可謂多年來僅見的大型文學理論範本。──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