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大方,自然得先從一口井開始。大方城位於雲龍山的半山腰。在那多霧的天氣中,三座石塔與傳說中的九十九口井,見證了古城那歷盡滄桑的悠悠歲月。
▲大方城區的水井
那井現在僅剩下四十八口。據說有的會呼吸,有的會燃燒,有的能計時,有的能預報天氣,有的能預測年景。有子母潭,兩潭此盈彼涸,此涸彼盈。有黑白龍潭,黑者從未清,白者永不濁。還有頗具詩情畫意的月亮井,大凡有月亮的夜晚,不論月亮在哪一方,也不管你從何處看,輾來轉去,從井裡都能瞧見月亮的倒影。這些井中尤為奇特的要數雙水井,此處兩井相連,僅咫尺之隔,水質卻有天壤之別,那水左澀右甜,因此將甜者與澀者區分為「大水」和「小水」。「大水」可用來推豆腐、烤酒、泡茶或直接飲用;「小水」就只能用來熬糖、洗菜或洗衣裳了。
▲製作大方豆乾
除豆腐外,大方還有豆乾、豆棒、豆豉粑、豆豉顆等豆類食品大家族,豆豉粑又可拿在火爐上烘烤,待烤黃了噴香了,將其擂碎,拌上「大方皺椒」做的辣椒麵,再加點木姜花,做成蘸水,蘸著那酸菜豆湯吃。有些奇怪的是,似乎要大方的井水,大方的豆豉粑,還要說著那獨特口音的大方人親自下廚,做出來的蘸水才叫噴香。
▲切片晾曬的大方豆棒
「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這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為鬥姆閣小龍水井題寫的對聯。你試圖想聆聽一番數百年前的笛聲琴韻。
從一口井裡,你至少能讀懂半個大方。
▲大方市民在水井邊洗菜
那一口口水井及其井水,歷經千百年來雨霧和山林的涵養,從雲龍山的筋脈裡汩汩流出,源源不斷地滋養了《大定府志》裡所描述的那些山川風物,滋養了慕俄格古城,滋養了大方漆器和農民畫。
▲大方漆器
▲大方農民畫
你可以從復原的九層衙門,去品味水西部落那曾經的光榮與夢想。橋懸玉帶,池潤芳草。每一層衙門,都是一段歷史或一個故事。「酒醉心明白,煙杆打不折。」那個以酒為魂的民族,就連在法庭這樣的地方,也要特意擺放著咂酒,讓犯人們不時吮飲,意為「酒後吐真言」。
你仿佛聽到戰馬的嘶鳴,看到那連年徵戰的鐵馬金戈。是誰忍辱負重,纖纖玉指,鎮住十萬雄兵,最終化幹戈為玉帛,並借水火相剋,石破天開,「龍場九驛」自此通向山外,抵達中原。你隱約見到索瑪花迎風綻放,又隨雨凋謝。一縷青煙遠遁,一樹索瑪之尊站成了雕塑。
▲航拍大方縣城
你默默地穿過洗馬塘,沿著青灰色的石階,拾級而上,那在翠柏相守之處,野草掩映之間,讀到石碑上「明順德夫人奢香墓」幾行大字。那位從四川遠嫁而來的奇女子,讓後人把自己的名字刻上了慕俄格最為打眼的去處。
▲大方奢香墓
你記起曾有過幾位從四川大涼山過來的弟兄,從最下面臺階青苔上開始長跪,一步一叩地去拜謁他們心中的女神。
▲奢香夫人銅像
你從雲龍山東北方一路望去,山脈縱橫,雲蒸霞蔚。那恰似「雄雞一唱」的山頭,便是著名的鳳山了。
你在想,當初古人為何將一統水西的中心選定在大方,其背後必隱含著某種深意,因為他們特別講究風水。比如這座鳳山,俗稱為公雞山,與它遙遙相對的地方,還有一座母雞山。這陰陽相配,鸞鳳和鳴,可謂天造地設。
▲航拍大方
而在公雞山和母雞山的東北方,還有一座九龍山,那山如九條龍脈向外延伸,連接著油杉河與百裡杜鵑等地。這裡還是當年奢香的狩獵之地,《大定府志》一句「黔北諸山皆祖於此」,更是為其蒙上一層「九五之尊」似的神秘面紗。
在這九龍山下,有一個百納中學,因貴州省著名作家、書法家戴明賢曾在「文革」時期蝸居於此,不減斯文地當了七八年的教師,而名氣大增。他曾寫過九龍山上的杜鵑花,說它「像迸發的山泉,溢出壑谷,湧上山巔」。許多年過去後,你才知道,這描述百裡杜鵑的第一抹驚豔的文字,就出自戴明賢之手。
你認定這一帶是大方視野最為遼闊的地方。在九龍山上遠眺鳳山,如夢似幻,陽光下,天邊的白雲虛無縹緲,而鳳山的鳳頭飄浮於其間,更顯得仙氣十足。這龍鳳若兩相關聯,後面就自有呈祥的意味了。
▲大方城區一角
你知道九龍山上盛產天麻和生漆。大方漆器名氣很大,與仁懷茅臺、玉屏簫笛共稱「貴州三寶」。而前些年,你還在特意弄了那種專為應氏杯圍棋賽定製的兩個圍棋漆盒,裝上雲子,放置於書房,待友人來時,輕拈棋子,手談半日。
在九龍山下,你曾巧遇大方農民畫的鼻祖,那位叫王明亮的老人,他的代表作便是《漆林曲》。你早年曾在畫報什麼的上面依稀見過那幅作品——男子在樹上割漆,女人在樹下接桶,旁邊有拖拉機在等著運送,還有記者在現場採訪。
▲大方瓷器
王明亮當過煤礦上的管理員,他看到煤礦工人裸體運煤勞作,就用樹枝在煤沙地中勾勾畫畫,這恐怕是大方最早的「人體素描」。他的藝術人生就如此地道和接地氣。
那次他曾對你說,當時因縣裡要召開生漆現場會,要他畫一幅以生漆為主題的農民畫。經過幾天的構思,他就著手開始創作。這幅《漆林曲》後來在全國首次農民畫展中獲獎。另外兩位獲獎者也同是百納人,彝族黃天明的《跳花坡上》、苗族楊福光的《巧手》也同時獲獎。
▲大方瓷器
你依稀記得,早些年從畫報上看到過,貴州大方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一起,在全國農民畫方面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個偏處一隅的小鄉鎮,打出一張大品牌,這是多麼令人長臉的事兒!然而在過了許多年後,這似乎真正要成為曾經的輝煌了。
▲大方農民畫
九龍山的一條餘脈,則造就了赤水河的支流——迷人的油杉河。
早些年你就聽說過油杉河有一片原始森林。人說河邊有一家人,餵豬都要抱豬兒下去,待長大了又要殺了砍成肉塊背上來,因為那條路太陡,牲口都無法上下。又說有一種藍色的蛇,竟連它的血也是藍的,有人捉過一條來泡酒,那酒缸就像裝滿了藍墨水。大家都不敢喝,有人麻起膽子硬是整過一口,還居然是什麼事都沒有。
曾有一隊人馬在其間走過一遭,用馬馱著帳篷、相機、槍枝和麵條,有一頓是用豬食鍋煮麵條來幹,還說帶槍進去是為了提防毒蛇。你也起過想徒步採訪它的念頭,誰知最後也僅僅是一個念頭。
多年後公路逐漸逼近了油杉河。你在雨衝見識過油杉河的源頭,那就像遺落在深山峽谷中的一顆綠寶石。後來又在星宿的崔蘇壩——一個很好聽的地名,進入了油杉河。
那天你們在裡面昏頭轉向地轉了七八個小時。那些奇峰怪石中,有一座真的很像一個碩大的酒壺,你想應該揪一條藍色的蛇在裡面泡泡。你到了仙宇屯,登上了那座有一個小廟的險峻的仙宇峰,倚著老松樹往下望時,雲裡霧裡,隱隱現出萬丈深淵。你雙腿直有些打閃閃,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刺激。你想提醒若有恐高症的人想上去時,請千萬要捎帶點「尿不溼」。
▲大方油杉河景區
如果是在有些季節,你大清早站在大方城中,就能看到那對江雲海。在城裡是看不到河的,那對江河就在雲海下面,匯入從納雍流來的六衝河。而那條河在納雍一帶是先鑽入山洞的,入洞後,又幾進幾出,就將名字在一個叫做貓場地的地方,由總溪河改成了瓜仲河,並鑽出個九洞天來。這九洞天是由搞電站的人首先發現的,所以在那洞裡建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溶洞電站。早些年,緊靠它的那個村因電費很低,每家用電都極盡奢侈,不但用電煮豬食,連牛圈裡也會拴著個一百瓦的大燈泡。
你很樂意在夏天進入九洞天,因為那一洞天就像一個超級的中央空調,你樂意在那裡美滋滋地納涼。而洞裡你都不太想進去了,儘管很美,但你已遊過多次。你認為它的精華是五洞天和七洞天。那七洞天像個葫蘆,故又叫「葫蘆天」。在看電視劇《奢香夫人》時,笑死你了,那幾乎把奢香整死的馬燁,居然會在「葫蘆天」與朋友用「酒葫蘆」喝酒,因為那時還沒有水電站。要是你當導演,就乾脆讓他們進油杉河去喝那種「藍墨水」了。
▲大方風光
有人說大方海拔高,霧大,與威寧同屬高寒山區。然而這些人不知,大霧為大方帶來幾大好處,比如說烤菸因霧而好,辣椒因霧而香,女人因霧而白,飛機因霧而飛。
說飛機因霧而飛,你可能要遭到諸多質疑。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早在民國時期,大方就與航空結緣。大方羊場壩的烏鴉洞,就是製造出我國第一臺飛機發動機的地方,況且那烏鴉本來就是飛行之物,再說霧大,不易讓日本人發現。據說蔣介石住過的那幢建築物,若是航拍下來就是一架飛機的造型;據說我國第一位航天英雄的紀念碑,就建在羊場壩;據說羊場壩街上有一種菜豆花,因宋美齡很愛吃,此後就改名為「美齡羹」。
▲雲霧繚繞的大方縣城
你承認那「美齡羹」著實無考。但更奇的是,多年後畢節要修飛機場,經多次踏勘選點後,最終還是要定於多霧的大方境內。大方有一副至今沒人能對上的名聯,上聯就是「公雞山母雞山雙山出花果」,那「雙山出花果」,緊挨著的響水又出什麼呢?答案是「響水出飛機」,那機場的小地名又居然就叫「飛雄」,仿佛在冥冥中,老祖先們都事先知道飛雄這一名字,在將來會意味著什麼了。
也許從大方的月亮井裡面,在一曲《水西謠》中,能瞧見那「雄雞一唱」的鳳頭,能瞧見慕俄格古城和線裝書《大定府志》,能瞧見今晚的月亮,說不準還能瞧見漂亮的空姐和飛機呢!
劉群峰,貴州威寧人,高級記者。做過報紙,當過講師,最終仍回歸文藝,於碼字中尋找樂趣,品味人生。多年回望,一些所謂的成就,已屬微不足道;惟願他日,再有一二東東,可博眾友一粲。年紀一大把,激情終未泯,時時還想有人邀約,便綰起褲腿,再攀一回馬鬃嶺,再罵一回牛欄江。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