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點介紹:送家堂。保護傳統習俗保護傳統文化從你我做起。
磕頭拜年續篇
到了大年初二這一天,大部分中老年朋友就出門磕頭拜年了。方式和方法和昨天說的一樣。此處不做過多贅述。初一大部分青壯年出門,老年人留在家裡接待前來磕頭拜年的同宗族的青壯年。到了初二,青壯年與家中年齡很大的,如八九十歲不方便出門的老年人接待前來磕頭拜年的中老年同宗族血親。
飲食風俗篇
初一餃子初二面,到了初二的早晨都會喝麵條。家中供養的朋友此時通常會把煮好的麵條先盛一碗端到家堂桌子上供祖先們使用,然後再自己就餐。
送家堂
年三十請家堂,到了年初二就到了我們老新泰人送家堂的時候了。和請家堂一樣,送家堂同樣也有很多的講究。
送家堂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有很多,送家堂之前首先要先包水餃。煮好水餃之後,同樣第一碗先端給家堂桌子,這也是過年期間的最後一頓「供養子」了。其次,要等待同宗族的叔伯兄弟子侄等都趕過來集合。人集合好之後,先向家堂桌子敬香,添茶,添酒。將年三十打好的紙錢準備好一部分,在家堂桌子前焚燒,全家人叩拜。將家堂桌子上的家堂摺子、家堂軸子取下,將家堂桌子上的牌位取下。
然後找一個簸箕,將取下的牌位、家堂摺子放入。以及家中的香、剩餘的全部紙錢都放入簸箕中。再攜帶一小桶水(多少都行)向桶中放入一把「麩子」即可。最後聯繫好同宗族的其他供養的家庭前往歷年送家堂的場所。關於送家堂的場所呢,若是該村只有一戶該姓人家三四口人,大多在自己家門口舉行;若是村中大戶,則一般選擇一個較大的空場集體舉行;若是該姓人家實在人口太多,則一般按照親緣關係,分批分片分場地進行;若鄰村有同姓人家,相隔不遠也有共同舉行者。在新泰也有很多這種情況,該村只有這一個姓氏,則大家聚在一塊送家堂,蔚為壯觀。
送家堂現場
送家堂的時候,人聚集全後便可開始。首先由一位年長且極其清楚家堂摺子順序者再家一名搭檔進行劃圈工作。按照家堂摺子的祖先排列順序,輩分最大且年齡最大者為第一個圓圈。以此類推,在牌位上的也是按照此順序進行。劃圈的作用是來放紙錢與香,香是錢串子必須得放入,其次劃圈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規定每名祖宗拿錢的範圍。一般劃圈之後,隨行搭檔立刻放入紙錢與香。一般情況下,大宗族會有好幾名搭檔跟隨放紙錢與香。劃完之後,便點燃這每個圈的紙錢,每個圈前都會有本族族人持樹枝或木棒等翻動,以便紙錢充分快速燃燒。若是燃燒的快或出現氣流使紙灰飛旋上升,則稱為該名祖先高興了非常開心。
紙錢與香燃盡之後,該姓在場全體人員齊頭跪拜,禮送家中祖先。然後將準備好的桶中水與麩子的混合物向西南方向(此處有疑問)潑去,稱之為飲馬。因為農村傳統習俗人去世後都會做扎彩,其中馬是大件,祖先們回家過年會騎著回來的,馬不能餓著肚子走,所以得飲馬。後,鞭炮、煙花齊鳴,歡送祖先。一般大家族都會燃放大量的煙花爆竹,甚為壯觀。同村不同姓氏之間,一般會飆一下,看誰家放的多、放的時間長。我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我們李家有六個院,每次送家堂會把整條街佔領。有一小姓人家曾與飆,結果他們放完了,我們這邊總共又放了近一個小時。該姓人家不服氣,遂給其子起小名為「dai li」。哈哈,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這種飆著放的行為實不可取,對大氣的汙染太嚴重。上天其實是很公平的,你放的爆仗產生的氣體形成霧霾,又吸回你的肺裡。在此呼籲送家堂期間少放煙花爆竹。
年(xie)過(zai)完(zui)了(hou)
老新泰人的「年」送完家堂之後,便告一段落。一般送完家堂之後,回家過年的青壯年們便準備回到自己的小家了。年初二晚上也是很多農村家庭過年期間的最後一頓團圓飯了。也同時準備著初三要去走哪個親戚,截止正月十五之前,大部分農村家庭都在走親訪友。因為沒過十五不算過完年。大部分的大型外出等一般都會在十六之後進行。有句流傳很廣的話說是正月初二回娘家,小編長這麼大了,沒見過正月初二白天回娘家的,這句話說的應該可能不是咱們新泰的風俗。初二上午都還供養著,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家!
寫到這裡,咱們老新泰人傳統意義上的「年」我陪您過了一遍了。感謝粉絲們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作者:梟遙子,山東新泰人,傳統文化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