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大年初二:河東人為什麼不回娘家?卻去上墳??

2021-03-05 清徐生活網

清徐人大年初二竟有兩種習俗

清徐河西地區回娘家!

清徐縣汾河以西初二起走親訪友拜年,新婚夫婦開始忙著向雙方親屬依次長輩拜年。


清徐河東地區上墳拜祭!

清徐縣汾河以東一帶和河西部分村莊則是初二上墳祭祖,不拜年。。在過節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

在山西眾多縣市乃至全國大年初二這一天一般多是拜嶽母嶽父的,而唯獨清徐河東地區村莊和部分河西村莊是在這一天上墳,這是為什麼呢?據說是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話說在南宋的太谷,十萬農民九萬商還有一萬跑單幫,太谷商人為太谷掙來了金太谷的名譽,太谷在當時可是大秤分金小秤分銀,當時的嶽家軍還專在這裡駐的一隊先封營保護太谷商人,以防蒙古達子的入侵。

  

  一夥蒙古兵路過這裡看到太谷富如流油,就動了搶奪之心,和嶽家軍幹了起來。蒙古兵哪是嶽家軍的對手,被一路打出了靈石口。

  

  哪知嶽家軍前腳才追蒙古兵走,另一部分蒙古後腳又來了。那天正好是年關,家家貼春聯,戶戶掛紅燈,大家高高興興圍爐守歲。突然間殺聲連天,蒙古兵手持刀槍,見人就殺,入門就槍,情景一十分悽慘。

  

  追到河南的嶽家軍,聽探兵報太谷遇難,就立即帶領兵馬返回太谷,大年三十才趕到綿山。駐紮在太谷的蒙古兵派探子去打探,看見嶽家軍個個疲憊不堪、有氣無力,就回去告訴了他們的頭。蒙古頭屈指一算,像這樣的軍隊,再有兩天也趕不到,就下令讓大兵小將們開懷暢飲,等初一一早再走。

  

  這一來,那些蒙古兵把各家各戶準備圍爐的酒菜吃得飽飽的,然後倒地就困。嶽家軍呢,其實是採用迷人計,故意叫士兵們松鬆散散的。等天黑後,就命令士兵食個飽,然後去掉白天扎在腳下的小沙包。這樣,個個吃飽一身輕,走起路來像飛一樣。不到四更,嶽家軍就全部包圍了太谷城。

  

  嶽家軍先派幾十名精兵爬牆到城裡,約定五更打鳴鐘,面後內夾外攻。那些蒙古兵喝得醉昏昏的還在夢中,突然聽到鐘鼓齊鳴,個個驚慌失措,不管看到什麼,舉刀就殺,殺到天大亮時,才發現是自己人殺自己人。蒙古頭頭知道大事不好,就帶著殘兵敗將從東門殺出。嶽家軍緊緊追殺,最後只剩幾個蒙古兵逃回了大本營。

  

  初二日,嶽家軍打贏後,家在城裡的老百姓紛紛回膺探望。看到親人被殺,哭聲震天,十分悽涼。大家忙著收屍,」。又因是初二到借為親人收屍,大家就決定把這日定為「上墳日」。

  

 清徐河東地區群眾至今沿襲初二上墳這個風俗,來紀念幾百多年前的這段慘痛歷史。(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二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大年初二,咱們民間大年初二都有哪些民風民俗呢?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初二│回娘家 竟有這些講究
    每年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女兒也會備辦一大袋的禮餅和糖果,由母親分送鄰居及親友,此禮雖輕,但反映的情意卻甚濃,是真正的「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外嫁女對娘家的殷切思念。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孩子們也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按照民間的習俗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為什麼要回娘家?作為一個沒有結婚又沒有對象的小編不回娘家還能回誰家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
  • 大年初二
    財神廟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財神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老北京有兩處財神廟,一處在廣安門外六裡橋,叫「五顯財神廟」,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開廟會,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財神的日子,但實際上,按傳說財神的生日是初五。過去香客為了爭「頭炷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
  • 2020年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新習俗」要知道
    今天開始走親了,有沒有人不走親,現在可能好多人都有這種焦慮把?明天是大年初二,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手提禮品,給嶽父嶽母拜年。小編的家鄉在北方,我們一般把初二叫「姑爺日」,還是比較重要的。
  • 大年初二是姑爺節,這天男人們都很牛!領著老婆去退貨?
    大年初二,祭財神、回娘家是很有特色的漢族風俗。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祈望今年財源廣進。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在舊時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
  • 大年初三:貼赤口、接灶神、竹竿舞,燒門神紙
    回娘家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掃帚打掃房間了,因為在除夕,也就是每年的臘月三十,當地的人們都會把自家所有的屋子和院落打掃乾淨,而初一、初二各家會讓掃帚休息一下,不能動用掃帚,免得把財氣掃出去了
  • 屏東九如王爺奶奶 也回娘家
    臺海網2月20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屏東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有位王爺奶奶,每年也在大年初二回娘家,今天上午由屏東縣長潘孟安主持祭典儀式,送王爺奶奶回娘家。九如鄉王爺奶奶回娘家典故,地方相傳大王爺在清朝乾隆時出巡到屏東縣麟洛鄉,看到民女徐秀桃一見鍾情,因而結為連理。
  • 2020正月初二早上好祝福語圖片帶字帶祝福 大年初二問候親友短句
    2020正月初二早上好祝福語圖片帶字帶祝福 大年初二問候親友短句時間:2020-01-26 09: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正月初二早上好祝福語圖片帶字帶祝福 大年初二問候親友短句 1、正月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
  •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大年初二回家忙
    出嫁的女兒隨時都可以回娘家,而「一歲一歸寧」在我們那裡,算是春節的習俗之一了,即每年的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是一定要回娘家的。每年的大年初二那天,不管距離多遠,出嫁的女兒總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門上。如果是女兒比較多的家庭,每年的初二那天是異常熱鬧的。姐妹們好久不見,難得的重聚在一起,常常是圍著媽媽,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 正月初二「回娘家」,那你可知正月初二又有什麼習俗和忌諱?
    回娘家嘍,這就是正月初二,可是你知道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 回娘家: 回娘家忌諱之處:
  • 大年初二老新泰人主要幹這件大事——送家堂!
    磕頭拜年續篇到了大年初二這一天,大部分中老年朋友就出門磕頭拜年了。方式和方法和昨天說的一樣。此處不做過多贅述。初一大部分青壯年出門,老年人留在家裡接待前來磕頭拜年的同宗族的青壯年。到了初二,青壯年與家中年齡很大的,如八九十歲不方便出門的老年人接待前來磕頭拜年的中老年同宗族血親。
  • 初二禁忌多,90%的大足人只知道第1個,你知道幾個?
    初二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這一天中國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回不去的娘家,融不進的婆家,你是否也被疫情阻擋了回家的腳步
    2020年正月,疫情持續發酵,在本該帶著老公回娘家的日子,卻被困在了婆家,娘家成了回不去的遠方,而婆家對於一個遠嫁的新婚一年的孕媽媽來說還是沒完全融的進,儘管公公婆婆百般優待也阻擋不了對原生家庭的思念與牽掛。有多少女兒被這場突來的疫情阻擋了回娘家的腳步呢?
  • 歷史解密: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此話有何含義?並非是老祖宗迷信
    ,認為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比如「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歜琛蛀獪奧鶺瞭澵澀鱤拼隧茪硑鈰睈漓娃麻窸偷氬沃姏兎岙玩覯趇幬玫灂麿嚆昣問鷺鐍摰恟琑厀穴轌謬詿竘躞嚅莕這句話從字面意義上理解,那是在說如果父母去世之後,閨女回家為父母上墳,那麼她的娘家便代表後繼無人了,所以才要已經出嫁的女人回來掃墓。
  • 大年初二祭財神,牢記「3吃4不做」,老傳統不能丟,開年發大財
    ,大年初二要吃麵。而初二的面講究用初一的剩面來做。初二的面可以做成打滷面或者是炸醬麵等。所以初二面還有一個講究,就是煮熟以後要過冷水,這樣麵條吃起來筋道不容易坨。另外,初二的面也不能斷,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 大年初三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三,新年的第三天,大年初一拜年,大年初二回娘家,那大年初三幹什麼?大年初三又有哪些禁忌呢?來看看下面的內容了解一下。
  • 大年初三赤口日——各地民俗
    2015年大年初三是的2月21號,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香港老一輩的居民, 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赤狗是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