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汕特別合作區 時刻望鵬 創新先行高質量崛起中的深圳第「10+1」區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最東端,距離深圳東部邊界60公裡。作為深圳第「10+1」區,深汕合作區是大灣區核心城市向東拓展輻射的戰略節點,也是帶動粵東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高水平發展的「廣東探索」和「深圳實踐」。
近年來,深汕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明顯,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年平均增長15%。外界看到,深圳「牽手」汕尾,已不只是推進一個地區的發展,更高價值和意義在於探索一種「把特區建在老區家門口,特區帶老區」的發展模式,一種讓發達地區的優質資源、發展經驗、發展理念更好地在相對欠發達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新模式。
全面履職階段
力爭成為制度創新探路「尖兵」
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生事物,深汕合作區的發展可以說無先例可循。2011年春天,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豐圈定468.3平方公裡,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啟以「飛地經濟」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改革試驗。從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到生機勃勃的產業集聚區,從對口幫扶的產業轉移園,到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深汕合作區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堅定不移地推動著體制機制調整和改革創新。
如今,深汕合作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正加速與深圳一體化發展,該區四鎮108個黨組織2519名黨員組織關係已完成成建制劃轉,鎮村黨支部已全部納入深汕合作區黨組織管理體系,同時,在深圳市委組織部統籌部署以及深圳10個區(新區)的大力支持下,「1+4+6」黨群服務中心結對共建工作正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該區11個區直機構、5個市駐區機構、6家區屬國企已實現履職。2019年深圳面向全國招考公務員,深汕合作區首次實現納入深圳市公開招考工作範圍,並完成面向全國公開招考公務員28名、選調公務員50名的工作。
除了以深圳市一個經濟功能區的標準和要求進行頂層設計、資源配置、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外,深汕合作區的「特別」之處,還體現在設置了與行政區相一致完善的「飛地」公檢法系統,深圳市公安局深汕特別合作區分局、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人民檢察院、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人民法院相繼實現揭牌成立。目前,深汕合作區努力把握與深圳市區的「同」和「不同」,創新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力爭成為全市制度創新探路的「尖兵」。
加快產業新城、智慧深汕建設步伐
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區已供地產業項目96個(88個來自深圳),其中已投產項目30個,已動工項目34個,計劃總投資超過530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985億元、預計年稅收約70.3億元。
堅定發展實體經濟,堅定推進實業興區,是深汕合作區發展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深汕合作區堅持高新技術項目、重大項目、規模集聚項目「三個優先」,重點發展以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如今,深汕合作區以電子設備及電子產品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裝備製造、機器人等為主的產業集聚已初步形成。
「今年3月5日,已經通過深圳市委常委會審議,明確了深汕合作區『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我們堅持在規劃中統籌、在統籌中規劃,努力凸顯規劃的文化張力。積極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實現『多規合一』,繪製『一張藍圖』。」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如是說。
在「精耕未來產業」的東部組團中,深汕合作區依託廈深高鐵鮜門站,力爭打造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規劃面積13.5平方公裡的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和深汕海洋智慧港、百安漁港等重點項目正加快建設中。10月22日,深汕灣科技城舉行首批企業集中簽約暨戰略合作企業籤約儀式,引入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清華i-Space孵化器項目、京東數字科技等優質企業。
在「高舉產業旗」的西部組團中,深汕合作區正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製造等產業。如今,這個起步區和先行區已有79家供地產業項目落戶。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華潤新一代數據中心、天威影視數據中心等的進駐,讓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首批省級大數據產業園。11月17日,深汕科技生態園展示中心落成儀式,標誌著該項目開發建設已進入新階段,邁上快車道。作為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的「姊妹園」,深汕科技生態園集地標研發辦公、超高層研發辦公、人才公寓、智能科技展示中心以及活力商業等多元業態。產耀東表示:「我們還在鵝埠劃出46萬平方米土地,以成熟的5G商用、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行業為先導產業,努力打造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
體現特色打造「田園城市」樣本
深汕合作區是深圳唯一擁有農村的區域,今年上半年,該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全域以「八村示範、全區整治」為基礎,以特色精品村為遠期目標,選取的八個示範村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則,高標準建設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點,以此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努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田園城市」「都市鄉村」。
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深汕合作區已啟動了鄉村振興 「百日攻堅衝刺」行動。按照中央、省、市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2019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345-187工程」工作方案(2019-2020年)》正式印發,從七大方面推出了五十條舉措,加快補齊農村基礎短板,加快推動全區34個行政村,5個社區,187個自然村全面提升。
筆者得知,該區將187個自然村劃分為四種類型,其中,保護開發類村莊8個、提升發展類村莊55個、遷建合併類村莊76個、城鎮轉換類村莊48個。
今年9月底,首屆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沙灘文化節在鮜門百安門片區啟幕,同步宣告深汕合作區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工程——百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建成啟用。全域各村道路硬化、生活垃圾運轉站、雨汙分流管網、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廁所革命等建設工程同步加快推進,同時,八個示範村還將依託公共旅遊目的地加以串聯,打造成為深汕特色休閒旅遊觀光線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既是深汕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之需,更是高質量發展之機。深汕合作區要求全區全力以赴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努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田園城市、都市鄉村,做到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建設一座新時代區域協調創新發展的山水田園生態城市,不斷提升當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