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 深圳商報記者 劉淑芳 通訊員 鄒呈娣 胡騰方 /文 張貴/圖
鵝埠先進位造集聚區產城融合發展的喜人景象。
從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到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印發,再到今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出臺,深圳一年一個重大利好都與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密切相關,讓深汕合作區從廣東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體制機制調整和國家政策紅利為深圳第「10+1」區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機土壤」。在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深汕合作區現場籤約深圳市農科集團深業錦農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中國聯通雲數據基地2個項目,洽談籤約百外集團教育基地、深匯通高新產業園等8個項目。目前,深汕合作區已供地產業項目共96個,計劃總投資超過528億元,其中已投產項目30個,已動工項目34個,計劃總投資超過530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近千億元。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表示,當前,深汕合作區正重點建設鵝埠先進位造集聚區、深汕灣機器人小鎮、深汕海洋智慧港和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即「一區一鎮一港一網」),加快建立以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打好高質量發展戰略主動仗,為努力打造成為東深圳產業高地增添強大動力。
先進位造產業集聚
現代產業體系初具雛形
「進駐深汕合作區後,瓏璟光電實現了從此前2000平方米的中試線到上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的提升,產值也實現了近10倍的增長。預計2020年有望實現5000萬元產值,2021年計劃產值為1.5億元。」深圳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鋼說,瓏璟光電經過近6年的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已實現陣列光波導量產和批量供貨,在此基礎上,瓏璟光電需要提升陣列光波導的產能和良率,並將衍射光波導核心技術產業化。深汕合作區作為深圳「10+1區」,其「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的發展模式非常適合瓏璟光電。下一步,瓏璟光電還計劃再投資3億到5億元在深汕合作區內建設年產值10億元的產業園。
據康鋼介紹,瓏璟光電是一家集AR(增強現實)光學技術研發和專業化生產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AR近眼顯示光學模組,廣泛應用於警務、旅遊、醫療等眾多領域。比如,瓏璟光電的陣列光波導鏡片應用到了今年戰疫巡查中的智能頭盔中,可快速在人群中排查體溫異常者,大大提升巡查效率。
今年4月,瓏璟光電與深汕投控集團公司正式籤約。5個月後,瓏璟光電就在時尚品牌產業園實現落地投產。時尚品牌產業園是深汕合作區首個聚焦產業的先行示範項目,自2019年開園以來,已引進15家企業及品牌,儘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依然實現了包括瓏璟光電在內的3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產業一端連著經濟發展,另一端連著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引擎。鵝埠片區是深汕新城建設的起步區,深汕合作區按照省、市主要領導「聚焦鵝埠、聚焦產業」的指示要求,在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快主導產業集聚的同時,做到項目到哪裡,配套設施就建設到哪裡,做實做強鵝埠先行產業區,使之成為先進位造業的優質平臺。如今,平臺帶動效益明顯,鵝埠片區已有79家供地產業項目落戶,全區佔比82%,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初具雛形。
引進「25+2」家企業
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加速起航
在2020年高交會上,深汕合作區近半參展企業的項目都與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相關:家庭常用的掃地機器人、充當導購員的迷你小精靈機器人、給農作物噴灑農藥的植保無人機……豐富多樣的機器人產品令人目不暇接,也充分展現了深汕灣機器人小鎮自2018年啟動後的產業招商落地成果。
今年10月,12家入園企業與2家戰略合作企業集中簽約入駐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首發項目——深汕灣科技城,其中包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在2020年高交會上,該公司也作為入區企業代表展示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代表產品。
「目前我們已在深汕合作區落地了1家平臺公司、4家產業公司,2家高新企業正在遷址過來,研究院也在籌建中。」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高級副總裁劉平凡表示,公司將依託集團在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產業資源和深汕合作區的政策等優勢,建設集技術研發及轉化、創新企業培育孵化、產業投資、人才培養、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創新基地。
據了解,深汕合作區堅持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鮜門片區規劃建設約13.5平方公裡的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深汕灣機器人小鎮。作為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示範區和三大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區之一,深汕灣機器人小鎮以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為主導,打造集機器人研發設計、孵化加速、生產製造、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展示展覽等功能於一體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特色小鎮。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深圳是全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城市,在產業鏈各環節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深汕合作區做大做強全生態機器人產業鏈,不僅是順應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也是順應與深圳一體化發展的趨勢。自2018年開始謀劃打造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開始,深汕合作區就把引進機器人產業及配套項目作為精準招商的重點。目前,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已引進25家實體機器人企業、2家戰略性平臺企業,已初步實現了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產業集聚。
搶灘未來產業制高點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實體經濟是地方經濟的立身之本,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則是激活實體經濟的新動能。
今年下半年,深汕合作區對外發布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面向國內外一流設計機構公開徵集具有前瞻性理念、全球化視野的設計方案。目前,5家國內外入圍機構正在進行建築方案設計。這是深汕合作區首次開展單一項目方案設計國際競賽,足見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項目的分量。
據了解,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位於鵝埠先進位造集聚區,項目佔地面積約2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0億元,定位為集研發、生產、集成於一體的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基地與先進位造業基地,致力於打造涵蓋工作、休閒、商業功能的新一代智慧生態產業園,將成為深汕合作區首個超大型體量的「產城融合」示範標杆。
工業網際網路自被列入國家發展頂層規劃以來,一直被視為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中國智造的重要抓手,並作為「新基建」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出現在各地經濟發展報告中,儼然已成為城市競爭的核心「考題」。深汕合作區布局工業網際網路正是佔領新一輪產業布局的制高點、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深汕合作區鮜門百安門片區,深汕海洋智慧港已基本完成建設。該項目是集高端研發、生產於一體的綜合平臺,秉承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方針,重點發展深海機器人、水下智能裝備等海洋高科技產業。
東部組團的海洋智慧港與西部組團的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一東一西遙相呼應,將為深汕合作區打造新興產業孵化新平臺,培育實體經濟新動能、促進產業集群新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推動深汕合作區在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融合。
審讀:喻方華 羅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