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CEEA-CSR2.0)》發布 突出可持續發展

2020-12-23 央廣網

2020年7月30日,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起研究提出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CEEA-CSR2.0)》(以下簡稱《準則2.0》)在京發布,未來五年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將以《準則2.0》作為評價依據,開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評價及優秀案例分析等工作。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於2014年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在京發布,是目前在國內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領域的重要標準。據介紹,為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推動準則的適用性、評價的客觀性,推動社會責任評價在引導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程度的價值,經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會研究決定,對《準則1.0》進行全面優化升級。協會組織國家電投、伊利集團、中青旅、騰訊、京東方、中指控股、億利集團、貝殼找房、滴滴出行、易寶支付等10餘家企業代表及高校教授組成課題組,在借鑑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術界、企業界意見,充分研究和討論形成《準則2.0》。

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評估,相關評價指標呈現出逐年快速擴增、更具多元化、國際化與定量化等特徵。《準則2.0》中將部分二級指標增加三級指標,指標設定更加全面,更具有操作性。如「誠實守信」中新增「定期披露優質社會責任報告」,將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納入常規考察內容。「社會責任項目」細化考察項目的影響力與規模,「社會責任榮譽」重視榮譽的權威性與一定時期履行社會責任的數量;「消費者權益」增加「消費者權益滿意度」,督促企業定期開展消費者滿意度輿情監測,及時調整服務內涵;「公益慈善」中增加「對於貧困地區的扶持」,側重於依靠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精準扶貧;「科技創新」中,突出「創新」核心,將「好產品」細化為「優質新品」,體現產品引導美好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理念。

近年來,更多的企業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自身發展規劃之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也不再局限於對於環境發展的影響,因此《準則2.0》將「可持續發展」指標從「能源環境」上升至「責任管理」中,並結合企業發展規劃制定的特點,將指標名稱改為「核心戰略考慮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考核企業的核心經營戰略是否充分考慮應盡的社會責任,並將可持續發展規劃納入其中。

原有單一的百強榜單測評應用,不能完全滿足時下社會公眾對評估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深度訴求。《準則2.0》指標設定更加聚焦深度應用,一是在評價形式上推陳出新,可用於指導企業案例分析及社會責任評級;二是在測評受眾上深度挖潛,較多指標關注到了央企二級公司、地方國企等重要板塊,使其社會責任貢獻得到衡量與推廣;三是在理論實踐上創新結合,在國內、國際權威標準的基礎上創新了更具實踐價值的操作方式。

同時,《準則2.0》創新性的建立企業社會責任門檻指標,將「法律道德」、「質量管理」、「誠實守信」三個一級指標納入其中,為了突出門檻類指標在企業社會責任中發揮的基礎作用,將「遵守法律法規」、「無嚴重質量事件和安全事故」、「誠信經營、公平交易、杜絕欺詐」等指標作為參與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必備條件。

為體現國有企業及大型民企在產業鏈中發揮的社會作用,《準則2.0》增加「產業輻射」一級指標,從讓渡產品價格,帶動社會發展、帶動區域生態價值增值、率先發揮產業輻射作用、產業鏈輻射深度和廣度、帶動上下遊就業等的角度考察企業對產業的整體貢獻。

相關焦點

  • 義利並舉:創新企業社會責任,踐行可持續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前進的軌跡,已經逐漸從單維的經濟錦標賽,發展為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賽。中國十九大以來倡導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時代需要新動能,新時代更需要可持續發展。新時代背景下,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機構如何通過創新的方式,兼顧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
  • 江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綜合評價報告發布
    交匯點訊 11月6日,由工信部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主辦的工業通信業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江蘇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綜合評價報告》發布。江蘇是我國重要製造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規上工業營業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均佔全國的1/9左右。江蘇在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把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截至2019年底,除近300家境內上市公司外,全省主動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累計近500家。
  • 論企業社會責任:一種可持續增長的價值觀
    特別是在工業化過程中,這種單一評價標準現象更為普遍,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不僅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威脅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企業決策應建立在「社會人」假設基礎之上,樹立「企業公民」觀念,將環境和社會因素納入決策模型,堅持「三重底線」決策評價標準,即投資項目的選擇既要有利於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又要有利於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3日訊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4月2日正式對外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2018)》。據悉, 新評級標準在繼承和延續以往評級標準基礎上,廣泛徵求評級專家建議,形成定稿。
  •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先指數」發布:樹立企業履責擔當新標尺
    5月12日,由人民日報品牌發展研究院發起並編制的「中國品牌發展指數」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先指數」正式發布。為了深入分析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時代變化特徵,進一步引導中國品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和社會總體需求,有效提升中國企業品牌責任價值,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對中國品牌發展指數全樣本企業進行了社會責任領先指數評價。
  • 《2014年度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報告》發布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交通運輸管理學院匡海波教授主持編寫的《2014年度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正式發布。這是關於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的最早的報告系列,其評價指標體系較全面,受到各界人士長期關注。
  • 博騰股份榮獲「2020中國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大獎―可持續發展社會...
    11月28日,「創新重構產業」2020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CHSESI)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大會吸引了近2000名醫藥行業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參與,作為中國醫藥行業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行業盛會,迄今為止已連續舉辦十一屆。
  • 胡潤研究院《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白皮書》揭示中國CSR三大趨勢
    報告研究了中國頭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所思所想及所行所為,包含過程當中的組織架構、方式方法的變化。頭部企業,來源於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按照營業收入排名發布的2018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的TOP100企業。
  • 中國人壽「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排名保險業第一
    「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現狀和社會/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透明度)進行評價的綜合指數。社會責任管理方面中國人壽不斷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開展利益相關方調查等識別實質性議題。每年集團及旗下多家成員單位分別發布具有高質量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強化社會責任工作橫向、縱向管理,在責任融合和責任溝通方面表現較好。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企業社會責任
    常擔任CSR政策諮詢顧問的《WTO經濟導刊》副社長殷格非直說:「現在CSR不但是發展經濟的需求,也是人民的要求!」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這兩年召開的第18屆三中全會與四中全會,中國政府接連釋出強化經濟改革、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甚至明確指出加強CSR立法的訊息,替醞釀多年CSR熱潮持續加溫。
  • 從ESG影響力投資,看中國住房租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
    如今,ESG影響力投資作為一種如何發展的價值觀,已經廣泛延展到眾多行業,以及對於非上市企業的評價。在ESG投資價值觀的指導下,對於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評價,不再孤立的評價單一財務指標,而是將企業行為、行業發展變化映射到整個社會網絡中,從而判斷行業或企業發展環境的影響,行業或企業價值對於公共社會利益的貢獻。
  • 第一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論CSR戰略重要性
    而作為媒體,第一財經將CSR作為橋梁,實現企業跟社會之間的銜接。  周健工認為,「善商業」至少應具備:主動性和自發性、戰略性和系統性、內生性和外聯性、可持續和可傳承性、關聯性和創新性這五大特性。即企業應主動和自發的承擔社會責任;CSR戰略應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內容,並系統性開展;CSR戰略應內生於企業內部,同時影響及聯動利益相關方;企業CSR戰略和實踐應可持續、可傳承;企業CSR戰略應與自身主營業務、技術、產品或服務相關聯,且能與時俱進、創新升級。
  • 《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12月1日發布的《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顯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得到改善,東部沿海省份和直轄市的可持續發展情況排名在全國相對靠前,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安徽、湖北、重慶、山東、河南位居前十。藍皮書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
  • 雀巢張琦: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應相輔相成
    來源:中國經營報雀巢張琦: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應相輔相成本報記者/許禮清/孫吉正/北京報導「可持續發展對雀巢來說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張琦如是表示。張琦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社會責任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 諾亞財富潘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更長遠的穿透性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本報記者 鄭瑜 張榮旺 北京報導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中國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作用重大,諾亞財富作為一家金融服務企業,我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9月15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全球視野 責任共享」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資深總監潘華表示,諾亞財富始終高度重視踐行公益事業,勇於擔當企業社會責任。潘華透露,目前諾亞香港團隊正在研發ESG(註: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公開市場產品,打算在年底或明年推出ESG私募基金。
  • [公告]京東方A:2014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自2010年起,京東方已連續五年向社會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周期為每 年一期,上期報告於2014年4月發布。 報告數據說明 本報告所引用的數據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最終統計數據。報告參照標準 本報告參考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3.1,同時亦參 考了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4.0、《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 指引》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南》(CASS-CSR3.0) 的內容。
  • 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王曉光:ESG與社會責任有很大不同 未來...
    當天,王曉光還代表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和21世紀企業公民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ESG評價研究報告》,報告提出了我國ESG投資的八大發展趨勢:  一是ESG評級標準將更多體現「中國特色」。
  •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蒙牛扛起社會責任擔當
    作為中國領軍乳企,蒙牛將社會責任融入集團發展戰略,發揚龍頭精神,堅持腳踏實地推進精準扶貧、營養公益、社會公益等領域的社會責任實踐,在完善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乳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產業鏈上下遊利益聯結、發揮產業優勢聚焦精準扶貧及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教育雙提升。其中,特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蒙牛集團上下四萬餘名員工共同行動起來,堅守責任,發揮了「戰疫」力量。
  • 多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業內專家共話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發展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副主任、責任雲研究院院長汪傑現場分享了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他表示,企業的本質責任是用戰略和業務來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其次是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企業最大的不負責任是企業的產品不合格。」 汪院長的團隊,今年還連續12年發布了《企業家社會責任研究報告》。今年的報告顯示,民營企業是捐贈主力軍,捐贈額佔比超60%。
  • 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談及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內涵,彭華崗表示,比較權威的概念是國際標準化組織2010年發布的社會責任指南ISO26000,就是將社會和環境的考慮納入決策,並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承擔責任的意願。企業社會責任包含著更寬泛的內容,不僅僅是公益捐贈,更要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透明和道德的行為,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