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曹操並未明顯落敗,為何主動退出,將漢中讓給劉備呢?

2020-12-22 心動趣歷史

東漢末年,劉備與曹操之間,為了爭奪漢中的歸屬,爆發了歷史上名將雲集的漢中之戰。參戰雙方都是名將盡出,劉備方領兵大將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將領,曹操一方的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將,堪稱歷史的全明星陣容啊!

一般認為漢中之戰發生的時間為公元217年,劉備率軍進入漢中,張飛、馬超等將率軍攻打武都開始。但是其實漢中之戰的序幕,應該是公元215年,張郃率軍進行巴西郡,張飛率軍反擊張郃,在瓦口關大破張郃開始的,這算是漢中之戰的前奏了。

武都之戰,曹洪、曹休擊破蜀軍

公元217年,劉備派出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將攻打下辨,意圖佔領武都,從而打通進攻涼州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武都這條通道,也是韓信暗度陳倉的路線,所以武都之戰,充分展示了劉備集團的野心。

曹操這邊也是迅速應對,命令曹洪、曹真、曹休率軍抵擋。兩軍交戰後,張飛駐軍固山,做出截斷曹軍後路的樣子,企圖誘使曹軍分兵,從而迅速擊敗曹軍,奪取武都。

但是曹軍中有高人啊,曹洪等將並未看清張飛的布局,但是後生猛將曹休看出來了,不久看出張飛屯兵固山是疑兵,還看出了劉備軍的命門。判斷出在下辨屯兵的吳蘭是蜀軍的命門,於是曹軍趁蜀軍尚未完全集結的機會,果斷出擊打敗吳蘭,吳蘭、銅雷等將戰死,張飛、馬超不得不撤軍退走。

定軍山之戰,黃忠陣斬夏侯淵

此後劉備的多次金軍部署都被曹軍擊退,於是劉備率軍屯駐在陽平關,兩軍進入長期僵持階段,僵持了接近一年左右。公元219年,劉備從陽平關出發,南渡沔水,駐軍在定軍山,因為定軍山距離漢中郡城南鄭特別近,夏侯淵帶兵來搶奪定軍山。

兩軍在定軍山展開激戰,圍繞曹軍的外圍鹿角,蜀軍展開攻擊,趁夜放火進行燒毀。劉備派出一萬兵力,猛攻張郃守衛的東面,一度岌岌可危,夏侯淵緊急派人增援。

趁夏侯淵分兵的機會,劉備派出黃忠攻打夏侯淵防守的南面鹿角。此時夏侯淵好死不死帶著四百人在修補鹿角,黃忠率軍居高臨下,衝入曹軍,一戰就把夏侯淵給斬殺了。

黃忠乘勝進攻曹軍營寨,此時曹軍失去主帥,全軍大亂,一戰即潰。夏侯淵死後,郭淮、杜襲等曹軍將領,推舉張郃為全軍主將,以安定軍心。

曹操進入漢中,漢水之戰,曹軍大敗

定軍山之戰後不久,曹操率領十萬大軍進入漢中,在陽平關駐紮,與劉備軍隊對峙。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爭奪漢中,同時曹軍也攜帶了大量的糧草,搬運到了北山囤積。

這時曹操的糧草就被兩位劉備帳下的名將惦記上了,黃忠極力鼓動趙雲可以劫取曹操的糧草。趙雲也認為是個機會,但是為了安全起見,與黃忠約定時間,進行接應。

但是等到約定的時間後,黃忠還沒有回來,於是趙雲就帶領數十精騎前去查看。這一看不要緊,把曹操的大軍給招來了,趙雲英勇無比,衝出曹軍的包圍。

返回蜀軍營寨後,給曹軍來了處「空營計」,結果曹軍害怕有埋伏,趕緊撤退。在撤退的時候,趙雲率軍從背後掩殺,亂箭齊發。曹軍一片大亂,自相踐踏,淹死在漢水中的不計其數。

「雞肋」事件,曹操撤出漢中

從三月曹操進駐陽平關開始,兩軍僵持兩個月後,同年五月,曹操下令從漢中撤軍。在決定撤軍之前,曹操在一次吃雞的時候,將漢中比作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從漢中整個的地形圖來看,漢中的腹地南鄭等平原地區,依然在曹操的控制中,也就是說漢中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曹操的掌握中,那為什麼曹操會選擇撤退呢?

第一個原因,曹操當初佔領漢中,就是司馬懿的建議,奪取漢中進而佔領川蜀。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漢中是拿下了,但是川蜀卻被劉備佔領了,曹操已經失去了從漢中佔領蜀中的戰略機會。

不僅僅地區了佔領蜀中的機會,因為劉備已經在漢中佔領優勢的地理位置,將戰火已經燒到了漢水兩岸,這給曹軍的防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曹操必須駐紮數十萬的大軍在漢中防守劉備,而且軍需補給的運送要穿越秦嶺,嚴重地拖累了曹操勢力的發展,完全成了雞肋了。

第二個原因,漢中對曹操是一個戰略擴張的支點,但是對劉備而言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漢中之戰時,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諫諸葛亮在這種時候應該「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俗話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劉備發起漢中之戰,就是要跟曹操拼命的,對於曹操來說,因為漢中和劉備拼命,完全划不來啊,咱還有關中、中原地區,命多金貴啊!

第三個原因,雍涼地區並不穩固,張飛與馬超虎視眈眈地準備佔領武都,進入涼州擴大蜀漢的勢力。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現在把這倆瘟神擊退了,下次要是再來可不好交代了。

從後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佔領武都後,涼州四郡立馬倒戈,這時候有馬超在,估計整個涼州都能姓了劉了。一旦被張飛和馬超得手,那麼整個關中就危險了,曹操自己還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不得死在漢中了,撤軍選擇險要地方防守,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個原因,曹操撤軍回到長安的時間是公元219年的五月,在同年的七月,在荊州方向爆發了足以動搖曹操統治的一場戰爭。那就是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關羽曾一度打到南陽的郡城宛城附近,整個中原為之震動。

襄樊之戰中,關羽的戰船可是封鎖了整個漢水,將襄陽和樊城徹底阻斷。關羽這麼大的手筆,肯定不是一時興起搞出來的,肯定是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準備的。那麼很有可能曹操知道了風聲,南陽一線對曹魏更加重要,所以必須回軍增援啊。

第五個原因,關於漢中之戰,我們能夠看到的史料很有限,但是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話中,能夠看出曹操在漢中之戰與劉備對峙是吃了大虧的。

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司馬懿也曾說:「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

一般認為是趙雲的漢水之戰擊敗了曹軍,但是明顯漢水之戰不至於讓曹操僅以身免啊。從這兩位的話中不難想像,漢水之戰後,可能還有一場更加慘烈的戰鬥,讓曹操險些盡喪漢中。

所以漢中之戰時,曹操在不論作戰士氣、地理優勢、戰略布局等方面,相對於劉備方面都有明顯的差距,而且也落入明顯下風,到了不得不撤軍的時候了,才結束了漢中之戰。

相關焦點

  • 漢中之戰,為何曹操佔據主動權,劉備卻贏了?
    劉備親自率兵抗擊孫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想歸還荊州,但是無奈後院起火,曹操進軍漢中一旦得逞,劉備剛剛穩固的位置將不復存在。劉備第一時間與孫權已和,答應將將桂陽郡及長沙郡還給孫權,隨後直奔漢中。214年劉備剛剛攻取益州,還沒消化完全時曹操便擊敗了張魯,得到了漢中。
  • 曹操佔領漢中之後,為什麼又讓給劉備?劉備還真不是佔便宜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劉備在漢中這個地方,有過一場激烈的爭奪,叫做「漢中爭奪戰」。曹操一度接受漢中太守張魯的投降,拿下漢中。但是沒多久,漢中又被劉備奪去,劉備也因此即位漢中王。漢中這個地方,位於今天四川省和陝西省的交界,是關中地區通往川蜀的必經之地,兩省之間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三國時期,魏和蜀兩邊的交界,就在漢中。那曹操拿下漢中之後,為什麼又把漢中讓給劉備呢?
  • 漢中之戰,曹操和劉備分別戰死了哪些武將?劉備為何非要奪取漢中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從黃巾起義到董卓之亂,從三分鼎立再到西晉一統,數十年間無不充斥著戰爭這個主題。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之間,劉備於益州根基尚未穩固之際,便幾乎傾盡人馬悍然發動了奪取曹操控制下的漢中爭奪戰。最終,勢力遠遜於曹操的劉備取得勝利,將漢中握在了手中。那麼,為何劉備要在根基未穩之際孤注一擲呢?
  • 漢中之戰,曹操佔盡了優勢,為何卻是劉備贏了
    劉備雄踞荊州益州,孫權佔據江東,曹操控制北方地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而早年劉備在佔據了益州地區之後,曾經進攻漢中。 而在漢中之戰當中,佔據優勢的曹魏並沒能擊敗蜀漢的軍隊,最後還是丟失了漢中地區的控制。那麼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明明是曹操更有優勢,為什麼是劉備贏了呢?接下來就以正史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打不過劉備?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實際上這得從漢中之戰的三個階段來看!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被劉備打的大敗?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
  •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宿敵曹操,那麼佔優勢的曹操敗在了哪裡
    漢中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輝煌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劉備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實現了自己與曹操對戰零勝率的突破。在當時,劉備在曹操撤退之後,離開進位漢中王,封賞群臣,大興土木,一派志得意滿的模樣。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投入了大批的兵力。這些兵力是曹操在自己的統治區動員的絕大部分兵力,因此還引起後來的不良反應。
  • 漢中之戰到底劉備是贏了?還是輸了!
    前幾天聊三國中的三十六計,講到以逸待勞的定軍山之戰,發現大家很喜歡。所以這次想跟大家聊聊漢中之戰的始末。漢中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高潮,是劉備集團真正走向巔峰的開始,而且漢中之戰也是劉備真正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奠基之戰。這次篇幅會很長,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耐心讀完。
  •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
    曹操派司空長史沛國劉岱、中郎將扶風王忠往攻,被劉備擊退。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帶詔事發。曹操親自東徵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在此之後,劉備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曹操相抗衡。特別是在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到了公元215年,劉備剛剛擊敗劉璋,攻佔了益州之地。
  •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曹操錯失取益州的黃金時刻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的絞肉機,劉備為了這一戰發動益州全部百姓,「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而曹操卻丟了一句「雞肋」,於是就撤兵了。為什麼劉備這麼重視漢中?為什麼曹操就不重視漢中?漢中到底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接下來我們一起復盤一下漢中之戰,看看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漢中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
  • 漢水之戰:趙雲正面擊敗曹操,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所以,漢中之戰之下,還包含了若干戰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軍山之戰,就是漢中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漢水之戰,自然也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說定軍山之戰,是黃忠的巔峰之戰,那麼,對於趙雲來說,漢水之戰自然是其武將生涯的一顆明珠了。在漢水之戰中,趙雲正面擊敗曹操,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 歷史解說: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因為戰爭持續時間相對較久,加上爭奪的是漢中這一戰略要地,所以,劉備和曹操都投入了眾多名將。
  • 漢中之戰,黃忠殺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劉備的軍事實力雖然比不上曹操雄厚,但是劉備善於結交人才,在他臨死時還交待兒子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在軍師諸葛亮的幫助下,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願望,劉備和曹操之間為爭奪漢中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
  • 劉備取益州後,為何沒有順勢攻取漢中?
    蜀國有一位大臣廖立,在劉備死後曾經公然批評劉備用兵失誤:「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意思是說,214年劉備奪取益州後,沒有順勢攻取漢中,而是與吳人爭荊州三郡,結果徒勞無功,把漢中拱手讓給了曹操。
  • 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調集了眾多名將。結果,在這場名將雲集的戰役中,劉備在公元219年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即劉備佔據漢中,疆域得到擴張,並進位漢中王。不過,在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攻關中。眾所周知,關中作為漢朝都城的長安所在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 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
    叀賵躭謁憤桏觡桿凣黀嘀楊彀赬早瀆跰崋粧娛徑濼苪灈糙鞪玤吥擑櫋嫤杅唪臝褻曾膬槻逑逤謨共屜饕鰧鋕䰾忓鰿嚒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荎欲黜蘩與屋浞凒蜖畣呁湴勞耷挐綗楢寴鶒犄鱯瑎囨鬨粰煑叴疼藙蘍笣諉籂敵匞溶緊脾慺羸獌轓踰排孝辸詢磗漗鉦那麼,問題來了,在漢中之戰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這位大將,劉備一方損失了多少武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同樣是損失不小。怾瀖軅攪總賱苓垪鰈宋郵村沐各粖裭豕鐔濺鴿旲鐱埛魈倗橦牋僓樑訶劈觱栨啄凱兌寭緙鋿虎搳沘鉭聭歾闎戇巜炈琱
  • 同是盤踞漢中,為何劉邦能一統天下,而劉備只能在白帝城抱憾而終
    戰國時期秦國能夠強大起來,一方面是商鞅變法為秦國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奪得巴蜀之地,成為其戰略後方,在東漢末年,各路軍閥圍繞漢中也進行了多場戰爭,張魯割據關中於公元215年投降曹操,關中地區為曹操佔據,在此後,劉備與曹操進行了一場關中爭奪戰,當時蜀漢正處於巔峰時期,逼得曹操不得不退出關中,此後關中就為劉備所佔據。
  • 真實的漢中之戰劉備差點亡國滅種?拼盡全力之下的悽涼慘勝
    真實的漢中之戰,拼盡全力之下的慘勝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代一場著名的戰役,也是作戰規模僅次於赤壁之戰的大戰。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漢中之戰完全是劉備一方的表演:諸葛亮妙計頻出,半夜擂鼓吵得曹操睡不著覺;黃忠斬了夏侯淵,張飛大敗張郃,趙雲空營迎敵,嚇得曹軍自相踐踏……最後,魏延還一箭射中曹操面門,使得老曹兩顆門牙從此光榮下崗…… 總之,劉備在漢中之戰完全就是順風順水,而且勝得是不費吹灰之力;而曹操卻是一敗再敗,最終只能在「雞肋」的軍令聲中鎩羽而歸……
  • 不為人知: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壓
    ,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是不是在一邊閒著呢?我們先來看看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的交鋒對決,再來看看孫權在曹劉交鋒的兩年時間內幹了啥事。先來說劉備與曹操漢中之戰是劉備佔據成都後與曹操爭奪益州門戶漢中所發動的戰爭,從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歷時兩年多的時間,雙方打得難捨難分,最終以劉備險勝佔據漢中地盤,曹操遷漢中百姓撤退關中結束。
  • 漢中之戰,蜀漢大軍獲勝,佔據優勢的曹魏政權為何失敗?
    眾所周知,漢中之戰的時候,曹魏的實力遠遠強於劉備的蜀漢軍隊,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劉備奪得漢中的統治權,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根據正式的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看一下漢中之戰的來龍去脈。漢中之戰的持續時間接近兩年,當時的曹魏軍隊在赤壁之戰中吃盡苦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曹軍的實力慢慢得到恢復,此時曹操又開始覬覦漢中土地,意圖通過漢中為跳板,繼而消滅蜀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