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劉備與曹操之間,為了爭奪漢中的歸屬,爆發了歷史上名將雲集的漢中之戰。參戰雙方都是名將盡出,劉備方領兵大將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將領,曹操一方的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將,堪稱歷史的全明星陣容啊!
一般認為漢中之戰發生的時間為公元217年,劉備率軍進入漢中,張飛、馬超等將率軍攻打武都開始。但是其實漢中之戰的序幕,應該是公元215年,張郃率軍進行巴西郡,張飛率軍反擊張郃,在瓦口關大破張郃開始的,這算是漢中之戰的前奏了。
武都之戰,曹洪、曹休擊破蜀軍
公元217年,劉備派出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將攻打下辨,意圖佔領武都,從而打通進攻涼州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武都這條通道,也是韓信暗度陳倉的路線,所以武都之戰,充分展示了劉備集團的野心。
曹操這邊也是迅速應對,命令曹洪、曹真、曹休率軍抵擋。兩軍交戰後,張飛駐軍固山,做出截斷曹軍後路的樣子,企圖誘使曹軍分兵,從而迅速擊敗曹軍,奪取武都。
但是曹軍中有高人啊,曹洪等將並未看清張飛的布局,但是後生猛將曹休看出來了,不久看出張飛屯兵固山是疑兵,還看出了劉備軍的命門。判斷出在下辨屯兵的吳蘭是蜀軍的命門,於是曹軍趁蜀軍尚未完全集結的機會,果斷出擊打敗吳蘭,吳蘭、銅雷等將戰死,張飛、馬超不得不撤軍退走。
定軍山之戰,黃忠陣斬夏侯淵
此後劉備的多次金軍部署都被曹軍擊退,於是劉備率軍屯駐在陽平關,兩軍進入長期僵持階段,僵持了接近一年左右。公元219年,劉備從陽平關出發,南渡沔水,駐軍在定軍山,因為定軍山距離漢中郡城南鄭特別近,夏侯淵帶兵來搶奪定軍山。
兩軍在定軍山展開激戰,圍繞曹軍的外圍鹿角,蜀軍展開攻擊,趁夜放火進行燒毀。劉備派出一萬兵力,猛攻張郃守衛的東面,一度岌岌可危,夏侯淵緊急派人增援。
趁夏侯淵分兵的機會,劉備派出黃忠攻打夏侯淵防守的南面鹿角。此時夏侯淵好死不死帶著四百人在修補鹿角,黃忠率軍居高臨下,衝入曹軍,一戰就把夏侯淵給斬殺了。
黃忠乘勝進攻曹軍營寨,此時曹軍失去主帥,全軍大亂,一戰即潰。夏侯淵死後,郭淮、杜襲等曹軍將領,推舉張郃為全軍主將,以安定軍心。
曹操進入漢中,漢水之戰,曹軍大敗
定軍山之戰後不久,曹操率領十萬大軍進入漢中,在陽平關駐紮,與劉備軍隊對峙。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爭奪漢中,同時曹軍也攜帶了大量的糧草,搬運到了北山囤積。
這時曹操的糧草就被兩位劉備帳下的名將惦記上了,黃忠極力鼓動趙雲可以劫取曹操的糧草。趙雲也認為是個機會,但是為了安全起見,與黃忠約定時間,進行接應。
但是等到約定的時間後,黃忠還沒有回來,於是趙雲就帶領數十精騎前去查看。這一看不要緊,把曹操的大軍給招來了,趙雲英勇無比,衝出曹軍的包圍。
返回蜀軍營寨後,給曹軍來了處「空營計」,結果曹軍害怕有埋伏,趕緊撤退。在撤退的時候,趙雲率軍從背後掩殺,亂箭齊發。曹軍一片大亂,自相踐踏,淹死在漢水中的不計其數。
「雞肋」事件,曹操撤出漢中
從三月曹操進駐陽平關開始,兩軍僵持兩個月後,同年五月,曹操下令從漢中撤軍。在決定撤軍之前,曹操在一次吃雞的時候,將漢中比作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從漢中整個的地形圖來看,漢中的腹地南鄭等平原地區,依然在曹操的控制中,也就是說漢中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曹操的掌握中,那為什麼曹操會選擇撤退呢?
第一個原因,曹操當初佔領漢中,就是司馬懿的建議,奪取漢中進而佔領川蜀。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漢中是拿下了,但是川蜀卻被劉備佔領了,曹操已經失去了從漢中佔領蜀中的戰略機會。
不僅僅地區了佔領蜀中的機會,因為劉備已經在漢中佔領優勢的地理位置,將戰火已經燒到了漢水兩岸,這給曹軍的防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曹操必須駐紮數十萬的大軍在漢中防守劉備,而且軍需補給的運送要穿越秦嶺,嚴重地拖累了曹操勢力的發展,完全成了雞肋了。
第二個原因,漢中對曹操是一個戰略擴張的支點,但是對劉備而言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漢中之戰時,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諫諸葛亮在這種時候應該「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俗話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劉備發起漢中之戰,就是要跟曹操拼命的,對於曹操來說,因為漢中和劉備拼命,完全划不來啊,咱還有關中、中原地區,命多金貴啊!
第三個原因,雍涼地區並不穩固,張飛與馬超虎視眈眈地準備佔領武都,進入涼州擴大蜀漢的勢力。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現在把這倆瘟神擊退了,下次要是再來可不好交代了。
從後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佔領武都後,涼州四郡立馬倒戈,這時候有馬超在,估計整個涼州都能姓了劉了。一旦被張飛和馬超得手,那麼整個關中就危險了,曹操自己還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不得死在漢中了,撤軍選擇險要地方防守,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個原因,曹操撤軍回到長安的時間是公元219年的五月,在同年的七月,在荊州方向爆發了足以動搖曹操統治的一場戰爭。那就是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關羽曾一度打到南陽的郡城宛城附近,整個中原為之震動。
襄樊之戰中,關羽的戰船可是封鎖了整個漢水,將襄陽和樊城徹底阻斷。關羽這麼大的手筆,肯定不是一時興起搞出來的,肯定是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準備的。那麼很有可能曹操知道了風聲,南陽一線對曹魏更加重要,所以必須回軍增援啊。
第五個原因,關於漢中之戰,我們能夠看到的史料很有限,但是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話中,能夠看出曹操在漢中之戰與劉備對峙是吃了大虧的。
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司馬懿也曾說:「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
一般認為是趙雲的漢水之戰擊敗了曹軍,但是明顯漢水之戰不至於讓曹操僅以身免啊。從這兩位的話中不難想像,漢水之戰後,可能還有一場更加慘烈的戰鬥,讓曹操險些盡喪漢中。
所以漢中之戰時,曹操在不論作戰士氣、地理優勢、戰略布局等方面,相對於劉備方面都有明顯的差距,而且也落入明顯下風,到了不得不撤軍的時候了,才結束了漢中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