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曹操佔盡了優勢,為何卻是劉備贏了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在三國的歷史當中,有著無數的英雄人物。可以說是群雄割據,狼煙四起。而就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最後走出來了曹魏,西蜀,東吳三個勝利者。劉備雄踞荊州益州,孫權佔據江東,曹操控制北方地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而早年劉備在佔據了益州地區之後,曾經進攻漢中。

而在漢中之戰當中,佔據優勢的曹魏並沒能擊敗蜀漢的軍隊,最後還是丟失了漢中地區的控制。那麼劉備曹操漢中之戰,明明是曹操更有優勢,為什麼是劉備贏了呢?接下來就以正史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漢中之戰的經過,以及曹操兵敗的原因。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為了爭奪漢中地區的控制權而進行了的一場戰爭。在歷史當中有許多名將參與到此戰當中,譬如蜀漢的黃忠,張飛,馬超,曹魏的夏侯淵,張郃,曹仁等人。可以說是將星雲集,群雄爭霸。

漢中之戰開始於建安二十二年,結束於建安二十四年,共計持續兩年左右。當時劉備由荊州進軍蜀川地區,統一了西南地區。而曹操在遭遇赤壁之戰的慘敗之後,休養生息以求再戰。而此時馬超韓遂的關中叛亂已經被曹操所平定,於是其趁機進軍魯的漢中地區,意圖攻取蜀漢。

而此時地劉備已經擊敗劉璋,直接佔據了蜀中。曹操的舉動深深威脅到了劉備的地盤,於是劉備率領張飛,黃忠,馬超等人向北進軍以攻佔漢中。想著要趁著曹操在漢中地區立足未穩,直接把曹軍趕出漢中地區。

早期來說,蜀漢主動發動戰爭,進軍漢中。但是蜀漢並沒有在與曹魏的戰爭當中佔據優勢。曹魏將領曹洪趁著蜀國軍隊立足未穩的時候,率領軍隊衝殺蜀軍的陣地。結果馬超,張飛等人率領部下撤退,雷同吳蘭等人戰死沙場。可以說早期來說,曹魏成功的挫敗了蜀漢的進攻,保衛了漢中地區。

根據《三國志》記載:

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

而雙方後期的戰爭當中,曹魏可以說是遇到了重大的損失。當時曹魏武將夏侯淵率領軍隊攻打老將黃忠駐守的定軍山地區。結果黃忠佔據高處,趁機衝殺,夏侯淵兵敗被殺。導致曹魏最後在漢中之戰當中被蜀漢擊敗。

其次再來分析一下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

當時劉備率領的蜀漢集團,先是在赤壁之戰當中聯合孫權擊敗了曹操的軍隊,從而佔據了荊州地區。隨後進軍蜀川,趁機擊敗劉璋,佔據了益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蜀漢當時佔據的地區其實都是較為邊緣的地帶,如果論起來戰爭潛力來說,實力其實並不算強悍。

而當時曹操率領的曹魏集團,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以後,群敵環繞的尷尬境況已經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僅僅剩下西涼馬騰以及遼東公孫度兩個諸侯並沒有平定,可以說已經平定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當時來說,北方的經濟與軍事潛力要遠遠強於南方。

畢竟兩漢時期,漢朝的首都位於洛陽,這也就導致北方更受到重視。而南方因為溼潤高溫,氣候條件惡劣,導致人口數量完全比不過北方地區。由此來看當時曹魏的實力要遠遠強於僅僅佔據荊州益州地區的蜀漢政權,而漢中之戰結局其實是較為出人意料的。

最後再來分析一下漢中地區的重要地位,以及為什麼蜀漢和曹魏要爭奪這一地區。

漢中地區在三國期間可以說是位於曹魏與蜀漢對陣的前線。單從其地理位置而說,漢中地區位於蜀川以及中原地區的中間,並且山高林深,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漢中位於如今的陝西省,可以說是通往關中地區的重要通道。如果漢中有失,關中將會被極大程度的威脅,可以說如果誰擁有了漢中地區的控制權,誰就在戰略角度佔據了極大的主動。

可以說蜀漢之所以希望謀求漢中地區,其目的就是為後續北伐做出相對應的準備。後期蜀漢的北伐可以說漢中都是其重要的物資節點。諸葛亮時期的北伐,漢中都是作為大後方的軍備調動中心使用。而曹魏如果佔據漢中,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進而進攻蜀川地區,威脅成都。由此來看,漢中地區無論是對於蜀漢還是曹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漢中之戰,為何曹操佔據主動權,劉備卻贏了?
    曹操從起步階段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路乘風破浪。但事實上,赤壁之戰的慘敗卻使曹操喪失了南下與孫劉爭鋒的能力,反而是劉備迎來了事業的上升期。漢中之戰時,曹操處於事業低谷期,而劉備蒸蒸日上,事實上劉備的實力要強於曹操。曹操的兵型單一,騎兵優勢加步兵,南下困難。
  •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宿敵曹操,那麼佔優勢的曹操敗在了哪裡
    漢中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輝煌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劉備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實現了自己與曹操對戰零勝率的突破。在當時,劉備在曹操撤退之後,離開進位漢中王,封賞群臣,大興土木,一派志得意滿的模樣。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投入了大批的兵力。這些兵力是曹操在自己的統治區動員的絕大部分兵力,因此還引起後來的不良反應。
  • 漢中之戰,曹操和劉備分別戰死了哪些武將?劉備為何非要奪取漢中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從黃巾起義到董卓之亂,從三分鼎立再到西晉一統,數十年間無不充斥著戰爭這個主題。建安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之間,劉備於益州根基尚未穩固之際,便幾乎傾盡人馬悍然發動了奪取曹操控制下的漢中爭奪戰。最終,勢力遠遜於曹操的劉備取得勝利,將漢中握在了手中。那麼,為何劉備要在根基未穩之際孤注一擲呢?
  • 漢中之戰到底劉備是贏了?還是輸了!
    前幾天聊三國中的三十六計,講到以逸待勞的定軍山之戰,發現大家很喜歡。所以這次想跟大家聊聊漢中之戰的始末。漢中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高潮,是劉備集團真正走向巔峰的開始,而且漢中之戰也是劉備真正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奠基之戰。這次篇幅會很長,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耐心讀完。
  • 漢中之戰,曹操並未明顯落敗,為何主動退出,將漢中讓給劉備呢?
    東漢末年,劉備與曹操之間,為了爭奪漢中的歸屬,爆發了歷史上名將雲集的漢中之戰。參戰雙方都是名將盡出,劉備方領兵大將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將領,曹操一方的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將,堪稱歷史的全明星陣容啊!一般認為漢中之戰發生的時間為公元217年,劉備率軍進入漢中,張飛、馬超等將率軍攻打武都開始。
  • 漢中之戰,黃忠殺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劉備的軍事實力雖然比不上曹操雄厚,但是劉備善於結交人才,在他臨死時還交待兒子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在軍師諸葛亮的幫助下,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願望,劉備和曹操之間為爭奪漢中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
  •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曹操錯失取益州的黃金時刻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的絞肉機,劉備為了這一戰發動益州全部百姓,「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而曹操卻丟了一句「雞肋」,於是就撤兵了。為什麼劉備這麼重視漢中?為什麼曹操就不重視漢中?漢中到底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接下來我們一起復盤一下漢中之戰,看看劉備和曹操的巔峰對決。漢中是雞肋還是戰略要地?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打不過劉備?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實際上這得從漢中之戰的三個階段來看!
  •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遠超劉備,為何漢中之戰時他卻被劉備打的大敗?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被曹操追得到處跑,到了晚年,他竟然逆風翻盤了,戰荊州奪益州,最後甚至在漢中之戰中堂堂正正地擊敗了曹操,令天下震驚!實話說,劉備此戰確實是打得漂亮,他也是第一次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擊敗曹操這個宿敵。那麼曹操雄才大略,兵強馬壯,國力更是遠超劉備,為何會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
  • 真實的漢中之戰劉備差點亡國滅種?拼盡全力之下的悽涼慘勝
    拼盡全力之下的悽涼慘勝 黃昏看三國0025. 真實的漢中之戰,拼盡全力之下的慘勝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代一場著名的戰役,也是作戰規模僅次於赤壁之戰的大戰。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漢中之戰完全是劉備一方的表演:諸葛亮妙計頻出,半夜擂鼓吵得曹操睡不著覺;黃忠斬了夏侯淵,張飛大敗張郃,趙雲空營迎敵,嚇得曹軍自相踐踏……最後,魏延還一箭射中曹操面門,使得老曹兩顆門牙從此光榮下崗…… 總之,劉備在漢中之戰完全就是順風順水,而且勝得是不費吹灰之力;而曹操卻是一敗再敗,最終只能在「雞肋」的軍令聲中鎩羽而歸……
  • 漢中之戰時,分明曹軍更有優勢,為什麼劉備反而最後贏了?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趁著劉備剛剛奪取益州不到一年,又與東吳在荊州摩擦之際,曹操正式進兵漢中張魯。張魯起初在弟弟張衛、大將楊昂等人的主張下,派軍數萬前往抵禦,張魯軍在張衛等人的率領下橫山築城,依據著險要的地勢,硬生生的阻擋住了曹軍的進擊,由此,漢中的地理形勢之重要,也是可見一斑。
  • 漢水之戰:趙雲正面擊敗曹操,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所以,漢中之戰之下,還包含了若干戰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軍山之戰,就是漢中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漢水之戰,自然也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說定軍山之戰,是黃忠的巔峰之戰,那麼,對於趙雲來說,漢水之戰自然是其武將生涯的一顆明珠了。在漢水之戰中,趙雲正面擊敗曹操,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
  • 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
    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則迅速擊敗張魯,拿下了漢中之地,避免劉備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地盤。那麼,問題來了,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呢?對於當時的劉備,剛剛奪取益州,正是立足未穩之際,所以,曹操沒有攻打益州,無疑是在座視劉備變強。一首先,從曹操的戰略規劃來看,他取漢中,是為攻取益州做準備。
  • 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調集了眾多名將。結果,在這場名將雲集的戰役中,劉備在公元219年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即劉備佔據漢中,疆域得到擴張,並進位漢中王。不過,在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攻關中。眾所周知,關中作為漢朝都城的長安所在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 歷史解說: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因為戰爭持續時間相對較久,加上爭奪的是漢中這一戰略要地,所以,劉備和曹操都投入了眾多名將。
  • 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
    叀賵躭謁憤桏觡桿凣黀嘀楊彀赬早瀆跰崋粧娛徑濼苪灈糙鞪玤吥擑櫋嫤杅唪臝褻曾膬槻逑逤謨共屜饕鰧鋕䰾忓鰿嚒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荎欲黜蘩與屋浞凒蜖畣呁湴勞耷挐綗楢寴鶒犄鱯瑎囨鬨粰煑叴疼藙蘍笣諉籂敵匞溶緊脾慺羸獌轓踰排孝辸詢磗漗鉦那麼,問題來了,在漢中之戰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這位大將,劉備一方損失了多少武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同樣是損失不小。怾瀖軅攪總賱苓垪鰈宋郵村沐各粖裭豕鐔濺鴿旲鐱埛魈倗橦牋僓樑訶劈觱栨啄凱兌寭緙鋿虎搳沘鉭聭歾闎戇巜炈琱
  • 漢中之戰,蜀漢大軍獲勝,佔據優勢的曹魏政權為何失敗?
    眾所周知,漢中之戰的時候,曹魏的實力遠遠強於劉備的蜀漢軍隊,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劉備奪得漢中的統治權,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根據正式的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看一下漢中之戰的來龍去脈。漢中之戰的持續時間接近兩年,當時的曹魏軍隊在赤壁之戰中吃盡苦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曹軍的實力慢慢得到恢復,此時曹操又開始覬覦漢中土地,意圖通過漢中為跳板,繼而消滅蜀漢政權。
  • 三國情結丨曹操、劉備、孫權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這些謎題,吸引人們總是無窮盡的探索答案。曹操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曹操採納謀士毛玠的計謀「奉天子以令不臣,行軍墾以至自足」,佔盡天時和人和,相繼滅掉了董卓、呂布、劉表、袁術、袁紹、張繡、公孫瓚等北方割據軍閥,南下準備收復東吳。
  • 不為人知: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東吳孫權壓
    我們先來看看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的交鋒對決,再來看看孫權在曹劉交鋒的兩年時間內幹了啥事。先來說劉備與曹操漢中之戰是劉備佔據成都後與曹操爭奪益州門戶漢中所發動的戰爭,從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歷時兩年多的時間,雙方打得難捨難分,最終以劉備險勝佔據漢中地盤,曹操遷漢中百姓撤退關中結束。
  • 劉備入川的3年,曹操孫權為何坐視其壯大?曹操想管但失去了時機
    ,曹操和孫權為何沒有對劉備有什麼針對的措施,坐視劉備壯大呢?簡答來說是,曹操想管但是失去了時機,孫權是想管沒法管。 在劉備接受劉璋邀請的同一年,也就是建安十六年,曹操就做出了針對性的軍事部署,也就是打漢中,曹操為何不打荊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