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救國·鑄民族忠魂——謹此紀念辛亥革命先驅陳炳煥先生逝世一百周年

2021-02-08 湘陰資訊

一、劃時代的教育奠基

歷史的巨變,常常會聚焦在一個特殊的年代。

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

這一年,日俄兩國居然在中國的土地上燃起戰火!戰後,中國東北一分為二,北歸沙俄,南歸日本。

這一年,廣東人孫中山、湖南人黃興等革命黨人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開始了革命救國的艱難歷程。

這一年,清王朝為自強求富,宣佈廢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提倡西學,創辦新式學堂。

這一年,敢為人先的湘陰人陳炳煥為湘陰播下了教育救國的火種。他首先發起成立湘陰縣學務公所,在湘陰縣仰高書院原址創辦了湘陰第一所縣立高等小學(今湘陰縣城北學校),同時,他又籌款在省會長沙創辦湘陰駐省中學(今湘陰縣第一中學),租賃長沙市南正街唐宅為臨時校址,擔任監督(即校長),年底購置長沙市北門口羅湘裡周姓房屋作校舍。湘陰駐省中學是湖南省最早創立的十二所公立中學堂之一。

那麼,是誰在陳炳煥心中播下了教育救國的火種呢?

陳炳煥(1860年5月11日-1920年12月2日),派名鐘淮,字岱青,號樹藩,晚號注凡,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界頭鋪青山西北側山腳神塘灣(今湘陰縣金龍鎮大星村)一個殷實的耕讀之家——陳家花屋。青山東側高華嶺是與林則徐一起抗英的兩江總督李星沅(1797—1851)的故鄉,青山西側左家塅是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1812—1885)的故鄉。神塘灣陳氏家族與高華嶺李氏家族及左家塅左氏家族互為姻親,李氏和左氏的良好家風對陳氏子弟都有著良好的影響,陳炳煥從小耳濡目染,立志要為國家建功立業。

陳炳煥之父陳正昌在界頭鋪集鎮開了一家藥店,救濟百姓,深得美譽,家業也越來越興旺。因缺乏合適人手,陳正昌就帶著少年陳炳煥經營藥店。但陳炳煥志不在此,藥店的大門封閉不了他時刻關注國家局勢的壯志雄心。他心中有兩個崇拜的偶像,一個是率軍西徵的左宗棠,一個是出使英法的郭嵩燾。內憂外患,國將不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炳煥決心發奮讀書,要像左宗棠、郭嵩燾一樣,救國家於危難之際。他認為「強國先要強自我」,於是,他關閉店門自讀經書。那年,他十八歲。

1879年,郭嵩燾迎著國人的辱駡從歐洲回國,定居長沙。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在舊勢力的詰難中發出一聲聲吶喊。他倡建禁菸公社,拯救社會人心;創辦思賢講舍,弘揚天地正氣;探尋洋務新途,追逐強國夢想。十九歲的陳炳煥撇開世俗的眼光,拜郭嵩燾為師,深得郭嵩燾賞識,陳炳煥「受益為多,學亦有進,對世界大勢漸有識見,志向增高」。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從陸路和海路夾擊中國,中國危在旦夕。二十三歲的陳炳煥徒步千裡,奔赴廣西前線,參加左宗棠的「恪靖定邊軍」英勇抗法。此次戰役,中國將士在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卻變成了朝廷在外交上喪權辱國的「和約」,中國不敗而敗,陳炳煥深切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知恥而後勇,陳炳煥歸家後更加發奮讀書,他先考取縣學生,後遊學省城各書院,屢試獲優,補為廩貢生。1900年,他以「才識出群、自行不苟、好學深思」,被湖南省學政保送帶薪入武昌兩湖書院就讀。

1902年,陳炳煥經張之洞親自主考評定為優等,在兩湖書院肄業,即以湖北遊歷官身份派往日本考察政治。通過在日本考察,陳炳煥認為強國需要大批人才,而人才需要學校培養,從而產生教育強國的思想。

他根據清政府頒佈的章程,歷經艱辛,創辦了湘陰縣立高等小學和湘陰駐省中學,開始走上了教育救國的道路。

教育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青年時代的陳炳煥,幸遇郭嵩燾、左宗棠、張之洞等前輩良師,是這些先知先覺們對教育的重視和對世界的關注,喚醒了陳炳煥教育救國的夢想。

相關焦點

  • 紹興舉辦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
    2020年1月9日,是華夏聖賢、真三不朽者王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當日,一場規模盛大的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在陽明先生墓地——紹興蘭亭陽明園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主辦,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承辦,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紹興市教育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紹興市蘭亭文化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紹興市柯橋區旅遊發展集團協辦,並獲得了柯橋區蘭亭街道辦事處、浙江省慈善義工協會、全國陽明教育聯盟、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紹興市稽山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陽明學院、紹興市陽明中學、紹興市陽明小學的大力支持。
  • 2021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辛亥革命發生在幾年幾月幾日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舉辦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的決定  (2020年11月11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日。
  • 「尋求救國安邦真理」——吳玉章的革命故事
    1878年12月30日,吳玉章出生於四川榮縣,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20世紀40年代,吳玉章與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一起,被譽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延安五老」。新中國成立後吳玉章出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等職,為新中國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圖片展開幕式在香港舉行
    4月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圖片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拉開帷幕。
  • 矢志不渝科學救國 治學育人奉獻一生——秉志先生的人生之路
    作為五四學人的優秀代表,秉志先生分別在1932年和1935年的《科學》雜志上振聾發聵地呼喊,成為代表那個時代愛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強音。 秉志 (1886.4.9—1965.2.21),滿族,原名翟秉志,字農山,河南開封人,我國現代動物學的奠基人,現代生物學教育的啟蒙者、開拓者,中國動物科學事業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 搖滾樂先驅小理查驚傳逝世 享壽87歲
    搖滾樂先驅小理查驚傳逝世 享壽87歲美國搖滾樂先驅小理查(Little Richard)9日驚傳逝世,他的兒子丹尼潘尼曼(Danny Penniman)向《滾石雜誌》證實死訊,死因及去世的地點則未透露。小理查本名理查潘尼曼,是流行樂和流行文化中相當具影響力的非裔美籍音樂家。
  •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2020-12-0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父紀念歌:慶祝國父誕辰
    1911年10月10日(農曆8月19日)武昌起義,成功掌控武漢,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革命黨鹹起響應,引發各省相繼宣布獨立,終於推翻清朝,迫使清帝退位,史稱「辛亥革命」。同年11月11日,孫抵倫敦,就武昌起義成功接受《濱海雜誌》採訪。據統計,自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這17年間,民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多達29次,其中有十次是由孫中山所發動。
  • 【訃聞】 歷史學家廖伯源先生(1945-2021)逝世
    後收入《安作璋先生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濟南:泰山出版社,2001),頁512-522。〈漢代大夫制度考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7(1995),頁139-159。〈楚王英案考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5(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6),頁55-80。
  • 段希文將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儀式隆重圓滿
    6月18日,全球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依然嚴峻,鑑於泰國政府有效控制,國內疫情趨緩、政府禁令解除之際,泰北孤軍(美斯樂、孟安、密額)部屬後裔,自發組織,隆重舉辦緬懷前五軍指揮官段希文將軍逝世四十週年紀念活動
  • 香港天文臺紀念數字颱風信號一百周年
    為紀念今年是香港採用數字颱風信號一百周年,香港天文臺在長洲氣象站設置展品,包括俗稱「風球」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標誌實物,及有關數字颱風信號系統的演變
  • 應昌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 眾嘉賓緬懷追憶往事
    應昌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  弈城圍棋訊 10月23日下午,應昌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在上海大酒店舉行
  • 紀念胡適先生逝世57周年
    紀念胡適先生逝世57周年 2020-12-22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郭松民 | 孫中山先生「國父」稱號的來歷及其他——紀念辛亥革命107周年
    中山先生去世時,並沒有「國父」頭銜。在當時的國內形勢下,也不太可能有統一的聲音要求尊稱中山先生為國父。辛亥革命勝利後,中山先生雖然擔任了臨時大總統,但兩個多月後即宣布辭職,讓位給袁世凱,後者成為民國的首任正式大總統。 1928年,由於東北張學良宣布「易幟」,民國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
  • 紀念吳三大先生逝世一周年
    2019年12月17日,由陝西省文聯指導,陝西省書法家協會,陝西書學院主辦,吳三大書法藝術研究院承辦,紀念吳三大先生逝世一周年暨吳三大書法展覽和書法研討會將於亮寶樓舉行。吳三大先生生平吳三大原名吳培基,號三大,長安憨人,1933年10月生於西安一個教育世家,自幼天資聰穎,詩書畫俱佳,青年時投筆從戎,1950年入伍成為志願軍文工團戰士,當兵時的藝術才華受到彭德懷、賀龍讚賞。退伍後從事話劇和電影工作並發揮書法繪畫才能,日臻成熟,獨具風格,譽滿全國。
  • 做鐵甲先鋒 鑄「鐵軍」忠魂——走進第82集團軍某旅「劉老莊連」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7日電題:做鐵甲先鋒 鑄「鐵軍」忠魂——走進第82集團軍某旅「劉老莊連」劉濟美、相甲奇結束了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長達4個月的駐訓,在返回部隊駐地前一晚,「劉老莊連」班長王寧從指導員手裡莊嚴地接過了
  • 聚焦|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11月27-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紀念費孝通、林耀華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丹心如鐵鑄忠魂——寫在辛棄疾誕辰880周年之際
    在祖父辛贊「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的教育下,目睹漢人所受的屈辱與痛苦,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如枚堅韌的種子在辛棄疾心中生長。21歲時,辛棄疾聚集兩千人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並深受其信任,擔任掌書記,掌管文書和帥印。可是,與他一同加入義軍的好友義瑞和尚,竟然偷取他保管的帥印逃跑準備邀功投敵。面對朋友的背信棄義,嫉惡如仇的辛棄疾,放下個人情義,義無反顧地將義瑞追擊並斬殺。
  • 天下同念——紹興舉辦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
    2020年1月9日,是華夏聖賢、真三不朽者王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今天,一場規模盛大的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在陽明先生墓地——紹興蘭亭陽明園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主辦,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承辦,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紹興市教育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紹興市蘭亭文化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紹興市柯橋區旅遊發展集團協辦,並獲得了柯橋區蘭亭街道辦事處、浙江省慈善義工協會、全國陽明教育聯盟、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紹興市稽山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陽明學院、紹興市陽明中學、紹興市陽明小學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