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一天住一間房,一年都住不完!

2020-12-26 騰訊網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五華水寨鎮壩美村一座大型的圍龍屋揭開了神秘面紗:周家七世的開基祖屋——璼公祠。據中國客家博物館有關專家考證,它是梅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圍龍屋。

古圍龍屋周家祖祠璼公祠全貌。 (鍾小豐 攝)

璼公祠始建於明朝初年(1368年),距今已648年,損毀前建築的房間共有398間。經現場測量,這座圍龍屋為六橫六圍結構,直徑長126米、深(含門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整個建築佔地面積達3.5萬平方米,該古圍龍屋是客家標準的大圍龍,包括上七下九、上中下三棟大廳、左右各「六橫六圍」。圍屋祖祠大廳為石柱梁架結構,懸山瓦頂,灰沙夯牆,完好保留著明顯的明代建築特色。

古圍龍屋內前言介紹。(鍾小豐)

整座圍龍屋有6條天街,第六層圍龍屋前的天街長達近500米,村民漫步從頭走到尾幾乎要二三十分鐘。而祖祠後的花頭(圍起來的空地)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圍龍屋正門的曬穀坪也有1000多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早先發現的梅縣區最大的客家圍龍屋丙村仁厚溫公祠的3倍。

客家精英手機報綜合

一遊記、南方日報、掌上梅州等

轉載請註明

| 本文轉自客家精英手機報Hakkanews |

相關焦點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興寧市城區圍龍屋群(何志林 攝) 在梅州,青山綠水掩映之間,隨處可見一組組呈半圓形的,具一定規模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這大概是最能承載「客家」特殊身份和獨特人文的載體
  • 走近興寧,探訪「中國圍龍屋之鄉」!
    圍龍屋是梅州客家民居最具特色的建築形式。興寧是中國圍龍屋之鄉,全市有圍龍屋4000餘座。其中有100餘座被評為梅州市和興寧市特色古民居,建築年代都在百年以上。2009年,筆者參加了興寧古民居調查,走遍了各個鄉鎮。
  • 來梅州,體驗客家文化
    它是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重點工程,是梅州「旅遊產業興市」的社會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客天下是梅州客家文化的縮影,想了解客家文化,來這裡就對了。夏天暑熱,還好這裡的叢林、高聳的山峰都可以遮天蔽日,潺潺的溪水、徐徐的清風,更讓人覺得清涼不少,是避暑的好地方。
  • 帶你走進梅州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看中國,中國客家看梅州。客家人很喜歡遷徙,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以獨特的文化傳承,講述著一個個悠久的遷徙歷史。如今,想要了解客家文化只有前往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才能一探究竟。第一站:訪百年圍龍屋,品客家建築文化始建於唐朝的圍龍屋,雖然歷史久遠,但其堅固且結構精巧,依然屹立在這片大地之上,講述著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如今,保存完好的客家傳統民居,坐落於梅州市梅江區松口鎮。
  • 客家文化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古代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亦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樓、四角樓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 這座廣州少見的圍壟屋裡,走出38位秀才!
    如今,崗埔圍壟屋內仍留守著兩位獨居老人——61歲的陳懷光、73歲的鄧春梅。「我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這座大圍屋裡。小時候在這間屋出生,長大了搬到那一間居住。」陳懷光笑著指著一間間屋子說。   鄧春梅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老伴也於幾年前去世,她不願與女兒同住,便留守在圍壟屋裡。「一個人在這裡住得自在。」
  • 婚房裝完我一天都不想住!樓梯斜橫在房中間,婆婆還說很時尚!
    婚房裝完我一天都不想住!樓梯斜橫在房中間,婆婆還說很時尚!複式戶型最近很流行,層高可以做成兩層空間,原本小戶型的面積能翻倍的用,我和老公結婚的婚房買的也是複式戶型,但是沒想到婆婆竟然給裝成這樣,說實話這婚房我一天都不想住!
  • 客家姓氏之梅州蔡氏:一門三進士文脈昌盛,忠義映千秋家國情懷
    蔡蒙吉故居位於松源鎮金星村,為二堂二橫一圍的傳統客家圍龍屋。其主體建築為二進院落形式,布局簡潔,僅設上下堂及左右各一間廂房,大門兩側對稱設門房各一間,左右被橫屋和後面的半月形圍龍所包圍,是粵東客家地區初期圍龍屋的典型。2014年,該故居被列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走近客家建築,感受濃濃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排屋、客家圍屋、福建土樓,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客家民居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有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 客家風水,你知多少?
    由於平坦地區已有人居住,只好遷於山區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圓樓、方樓、堂屋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梅州客家文博會閉幕 臺商大讚效果好
    梅州客家文博會閉幕 臺商大讚效果好 2014年11月12日 10:11:00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者按:梅州客家文博會10日閉幕,本屆客博會融合「客」
  • 萬物都能釀,孔雀當管家,這個土房子比《大魚海棠》裡的還神奇!
    扶牆進,扶牆出,忍不住說一句:客家的美食,真的是太好吃了!聽說,在外打拼的梅州人啊,一年,總有那麼365天想家。有50%是想念家鄉的人,剩下的50%全裝著家鄉美食。從晉代開始,他們就因為戰亂等原因,被迫從中原一路南下,本想一路南下大海,可惜沒有海王的命,住不了太平洋,就留在了梅州。因為時刻擔心戰亂,於是手巧的客家人,造出了那些如堡壘一樣的土樓、圍龍屋。沒錯,福建土樓也是客家人的。
  •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築--圍屋
    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古代當地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亦立為「客籍」,稱為「客戶」、「客家」,此為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多數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圍龍屋、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樓、四角樓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中原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 梅州客家文化濃厚,特色美食怎麼能少呢?讓你感受梅州美食的魅力
    說到客家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基本遍布在南方的每個城市。相信大家都覺得客家話很有意思吧,而且客家人能跳能唱,更會創造美食。而廣東梅州這個城市,是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地和發展地,也是被稱為「世界客都」。並且梅州也是曾今的革命地區,現在還是留有著很多戰爭的痕跡,也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之地。梅州的內涵有太多太多,說都說不完,但我們的重點不是那些, 我知道你們最想了解的是梅州的美食。
  • 尋找客家文化之旅 廣汽Acura RDX自駕遊(1)
    博物館內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吸引小編的要數客家的特色建築形式及漢劇了。說到梅州特色民居建築形式,有分中西合璧式、槓屋、府邸式、方形土樓、圓形土樓、八卦型樓、五鳳樓、贛南土圍、四角樓及圍龍屋。其中要說梅州地區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形式,那就得數圍龍屋了,圍龍屋在梅州市各縣區均有分布,由堂屋橫屋和圍屋組成,前有禾坪和月池,後有半月形花頭,又稱「化胎」。從正門進去後,一般有二堂或三堂,上堂屋設有神龕,堂屋兩側有對稱的橫屋,有二橫屋、四橫屋、六橫屋甚至八橫屋的,這些堂屋、橫屋與後面的半圓圍屋連成馬蹄形的「圍龍屋」。
  • 這幾個客家冷知識,你知道 嗎?
    它成立的時間比1776年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只晚一年,而比華盛頓1787年當選為首任總統並確立實現聯邦共和制的美利堅合眾國還早10年。 4、有個國家把客家話當成該國的法定語言,請問是哪個國家?
  • 沒有關係的異性住酒店,可以住同一間房嗎?前臺小妹告訴我們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外出住酒店是人們的必加首選,特別是在工作出差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異性一起出差,在這個時候如果開兩間房住酒店,就會顯得非常浪費成本,畢竟出差的費用是有限的。那麼沒有關係的異性住酒店,可以住同一間房嗎?前臺小妹告訴我們。
  • 客家姓氏之梅州梁氏:梅州有個粵閩兩省共用祠堂,走出後人逾70萬
    小鎮內分布著大量修葺一新的圍龍屋,這些圍龍屋中隱藏著十多個姓氏祠堂。每年各姓氏祭祖或族群活動之日,沉寂的邊遠小城鎮就會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閩粵梁氏宗祠的活動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活動之一。700多年前,梁文生公從福建寧化遷至松源,並在此開枝散葉,梁氏後人遷往南方各地,並出海輾轉到東南亞等地。
  • 30位國內知名油畫家集體揮毫,「油畫現場創作」走進百年客家圍龍屋...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視頻/邢 浩 通訊員 劉佳依 在坐南朝北經緯度「零誤差」的200年歷史客家圍屋前,在全市最大的客家特色半月池畔,在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旁,包括張立平、
  • 僑鄉梅州 橋溪古韻
    這裡「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水相間,猶如串珠般將梅州打扮成一座山幽水碧的生態大觀園,更孕育出別具特色的客家鄉村,橋溪村、僑鄉村和鬆口古鎮是其典型代表。 橋溪村位於梅州梅縣區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四面環山,與雁南飛景區相距不遠,山光神妙,茶香浸漫。源於五指峰中的山澗溪水,400年來滋養著生活於此的客家人。村內客家民居依山傍水,錯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