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道人和他的漁父情結

2020-12-23 齊魯壹點

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並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隱的願望,其中尤以「漁隱」的素材最為普遍。

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於是,「漁隱」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吳鎮秉性孤耿,終生不仕,從不與權勢者往來,其處世哲學從一首《調寄·沁園春》對蠅利蝸名之徒的諷刺可見一斑:「古今多少風流,想蠅利蝸名幾到頭,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兩度封侯,採菊籬邊,種瓜圃內,都直到邙山一土丘。」他即使在生活困難的時候,經常到嘉興、武林等地賣卜度日,也不改變畫風去迎合世人。

吳鎮 漁父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84.7x29.7cm

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梅道人《漁父圖軸》,是他現存時間最早的漁父圖,作於1336年,當時他時年57歲。存世的這幅作品題有《漁父詞》一首:「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

在文人畫發展史上,梅花道人吳鎮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他被說成是一個能洞破世相的法外仙人。他創作過大量漁父圖和漁父詞,他繼承張志和、荊浩、許道寧等開創的漁父藝術的傳統,將它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元 吳鎮 漁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是少有的詩書畫「三棲」的藝術家。他既是畫家,也是詩人,同時也是書法家。其詩書畫之絕,受到時人和後世的欽仰。吳鎮善寫草書,曾師法懷素和五代時的楊凝式,他常用婉轉遒麗的草書題寫畫跋。

元 吳鎮 清江春曉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

吳鎮 蘆花寒雁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北京故宮所藏《蘆花寒雁圖軸》,是一件有感染力的作品。也是吳鎮的代表作之一。

吳鎮 秋江漁隱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

元 吳鎮 洞庭漁隱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存世作品中,還有不少屬於漁隱類的作品。如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洞庭漁隱圖軸》,款「至正元年秋九月」,畫於1341年,吳鎮時年62歲。

吳鎮 漁父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

元 吳鎮 漁父圖卷 紙本水墨 33×651.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局部)

吳鎮以詩文書畫自娛,寄託他隱遁避世的思想情趣:「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

吳鎮畫《漁父圖》不用深入生活,他就在生活裡。吳鎮筆下的漁父形象,既是吳鎮精神世界的化身,也是歷代文人世外之情的寄託與嚮往,這就是幾百年來《漁父圖》被世人追捧不已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弗利爾美術館藏吳鎮《漁父圖》
    梅花道人吳鎮餘昔喜關仝山水,清?可愛。原其所以,出於荊浩筆法。後見荊畫《唐人漁父圖》,有如 此製作,遂傚而為一軸。流散而去,今復見之,乃知物有會遇時也。一日維中持此捲來命 識之。張寍仲圭傚荊浩畫《唐人漁父圖》,筆力老蒼,風致高古。雖不事工緻,而品格異常,氣韻良 具,含餘味於清淡之中,寄妙想於揮染之外。
  • 偏愛畫竹和漁夫的元代繪畫大師:吳鎮的藝術和他的思考
    但吳鎮的闊遠山水與倪瓚的闊遠山水截然不同之處,是他的山水以表現「漁父」漁隱、閒雲野鶴格調「煙水闊」式的「闊遠」山水;而倪瓚的「闊遠」山水,是一種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式的「清闊」山水。他們的創造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各有獨特的成就。當然,吳仲圭獨特的生平與藝術思想是其山水風格形成的基因。倪瓚在和吳鎮的《平林野水圖》自題詩時寫道:「鴛湖在嘉禾,湖水春浩蕩。
  • 《楚辭》——漁父
    ▲賞析關於《漁父》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最早認定為屈原作的,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楚辭章句》是在西漢末年劉向編的《楚辭》的基礎上作注。在《楚辭》中,《漁父》已作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據此,則認定屈原作《漁父》,又可上推至劉向時。後世認同屈原作《漁父》,影響較大的有南朝梁代蕭統編的《昭明文選》和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但此說漏洞頗多。
  • 古文觀止——漁父
    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
  • 《漁父》屈原
    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髒只有我乾淨,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髒齷齪,您為什麼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
  • 屈原《漁父》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⑨。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滄浪歌》又見於《孟子·離婁》,可能是流傳於江湘一帶的民歌。【譯文】屈原被放逐以後,在沅江岸邊漫遊,在大澤邊上一邊行走一邊吟唱。臉色憔悴,身體枯瘦。漁父看見他,問道:「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何到了這種地步?」
  • 《漁父》——紀念屈原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白話譯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九首漁父詞:讀《漁父詞》,忘卻塵世煩憂
    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漁父。故而詞牌中有《漁歌子》,又叫《漁父》,歷代詩人寫就了許多漁父詩詞,今天,分享10首漁父詩詞。《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的《漁歌子》猶如一幅畫,詩讀完,畫也就立在眼前了。
  • 九首漁父詞:讀一首《漁父詞》,忘卻塵世煩惱
    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漁父。故而詞牌中有《漁歌子》,又叫《漁父》,歷代詩人寫就了許多漁父詩詞,今天,小編要分享10首漁父詩詞。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漁父詞》,丟掉人間的煩惱吧!《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朗誦】張國民:屈原《漁父》
    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 一輯丨九首漁父詞:讀一首《漁父詞》,忘卻塵世煩惱
    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漁父。故而詞牌中有《漁歌子》,又叫《漁父》,歷代詩人寫就了許多漁父詩詞,今天,小編要分享10首漁父詩詞。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漁父詞》,丟掉人間的煩惱吧!《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雷澤漁父寶光閣唱和集
    更可喜者,兄竟來自電白,可謂鄉裡鄰居矣,彼此竟識於他省論壇,豈非緣份乎?欣喜之餘,籍其詞,彼此相唱和,得詩數十首,真一時之快事也。                                       壬辰年暮春
  • 《漁父詞》,忘卻塵世煩惱
    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漁父。故而詞牌中有《漁歌子》,又叫《漁父》,歷代詩人寫就了許多漁父詩詞,今天,小編要分享7首漁父詩詞。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漁父詞》,丟掉人間的煩惱吧!詞開篇通過對江上和岸上兩個場景的描繪來表現畫中漁父的生活環境,接著寫漁父的裝束和生活,最後是詞人對漁父的羨慕。全詞語淡情疏,詩情與畫境渾然一體,趣致盎然。
  • 文|〔先秦〕屈原《漁父》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 屈原和漁父:捍衛理想與順應現實,兩種對峙千年的人生觀
    他一身風塵,卻自帶蕙草幽蘭的芬芳。無言的江水,映照了他驚世的才華和滿腔的困惑。除此之外,天地間靜寂得再聽不見一聲同類的迴響。不知在無人的江風草澤邊,他已踱步過多少回,掙扎過多少回。那年五月初五,屈原,還是選擇了告別這個濁世,沉入一江水。在他身後,有一篇《漁父》流傳於世。
  • 九首漁父詞,一首詩詞,一葉舟
    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漁父。故而詞牌中有《漁歌子》,又叫《漁父》,歷代詩人寫就了許多漁父詩詞,今天,詩詞君要分享九首漁父詩詞。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些《漁父詞》,丟掉人間的煩惱吧!《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漁父(2016年第149天)
    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 古文閱讀-漁父(屈原)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