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想要印度洋出海口,為何不進攻沿海伊朗,反倒攻打內陸阿富汗

2020-12-10 騰訊網

20世紀七十年代末,中東接連發生兩件大事,一件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另一件則是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伊朗和阿富汗接壤,兩件事又幾乎發生於同時,並且還分別牽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可以說是非常巧合的。

相比起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則是速戰速決,巴列維王朝很快就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霍梅尼領導的政教合一的專制政權,並延續至今。而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卻持續十年之久。

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是蘇聯卻也因此備受國際社會的指責,可以說,這場戰爭,蘇阿雙方都沒有得利者,甚至蘇聯的解體,也被認為是受到了這場戰爭的拖累。

阿富汗是塊難啃的硬骨頭,蘇聯為什麼還要硬著頭皮啃下去?

從阿富汗戰爭的結果來看,阿富汗雖然弱小又貧窮,卻不是塊好啃的骨頭,即便以蘇阿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也無法討得好處。

這種結果,蘇聯當時的統治者未必沒有預想到,或者至少在初期嘗試後,就應該領會到,然而蘇聯卻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明面上的原因,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蘇聯當初之所以會出兵阿富汗,就是因為阿富汗國內發生劇變,蘇聯支持的塔拉基被二號人物阿明給搞掉。

塔拉基之死,不但讓蘇聯大失顏面,而且還感受到了來自南部邊境的重大威脅。阿富汗新生的阿明政權,毫無疑問不會像以前那樣親蘇,畢竟阿明是知道蘇聯曾試圖聯合塔拉基做掉自己的,他絕對不可能信任蘇聯,反倒有可能投入美國的懷抱。這也是蘇聯無法容忍的,因此出兵阿富汗,就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除了這個導火索之外,蘇聯出兵阿富汗,還被普遍認為是為了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阿富汗雖然不靠海,可一旦被蘇聯控制,蘇聯就可以經由該國再轉道巴基斯坦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從而打通印度洋通道,這可是蘇聯,甚至是更久以前的沙俄帝國夢寐以求的事。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讓蘇聯在明知阿富汗是塊硬骨頭不好啃的時候,仍然不願放棄,以至於最終將自己拖入泥潭,長達十年無法脫身。

伊朗是印度洋沿岸國家,蘇聯想要印度洋的出海口,為什麼不選擇從伊朗方向進攻?

如果說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奪取印度洋出海口的話,那為什麼不選擇進攻伊朗呢?要知道,伊朗本身就是印度洋沿岸國家,還擁有優良的出海口,控制伊朗,蘇聯可以更方便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不僅如此,發動阿富汗戰爭時,伊朗剛剛經歷過伊斯蘭革命,國內局勢一片混亂,蘇聯趁著這個時候進攻,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如此大好機會,蘇聯為什麼沒有把控住呢?

箇中原因,其實不難推出。首先,蘇聯之所以要發動阿富汗戰爭,是因為阿明處死了塔拉基,從而給了蘇聯出兵的理由,甚至是不得不出兵的理由。反觀對伊朗,蘇聯不但沒有這樣的出兵理由,反而有不出兵的理由。

伊斯蘭革命前,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伊斯蘭革命後,即使新生的霍梅尼政權不見得就一定會成為蘇聯的盟友,至少是絕對反美的。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一點,擅長各種鬥爭的蘇聯領導人一定不會不明白。

所以說,蘇聯當時根本沒有出兵伊朗的理由,不僅如此,出兵伊朗就意味著反向幫助美國,除非蘇聯領導人腦子鏽死了,否則是絕無可能做出這等傻事的。

拋開局勢不談,伊朗的印度洋出海口,確實曾被俄羅斯人惦記了數百年

拋開當時的現實局勢不談,單說伊朗的印度洋出海口,倒也確實讓俄羅斯人惦記好幾百年了。近代以來,沙俄帝國迅速擴張,可惜的是,其地處北方,無論怎麼擴張,溫暖的出海口對於它來說,始終是一件奢侈品。

為了獲得南方的出海口,沙俄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與許多國家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其中就包括伊朗。

沙俄帝國崛起之時,正好就是波斯人在中亞影響力不斷衰弱的時候,幾百年來,俄羅斯人就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地把波斯人的影響力從喬治亞以及亞美尼亞等地排擠出去,讓這些地方變成沙俄的後花園。

沙俄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進一步削弱並徹底控制伊朗,從而趁機獲取伊朗的印度洋出海口。但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伊朗雖然衰弱了,卻仍然是瘦死的駱駝,再加上英美等其他勢力的幹涉,最終也只讓伊朗成為沙俄以及其他國家共同的半殖民地,就如同晚清的中國一樣。就這樣,幾百年來,俄羅斯人始終未能通過伊朗獲得溫暖的印度洋出海口。

蘇聯解體後,繼承其主體地盤的俄羅斯,也始終在為溫暖的出海口而發愁。只不過,今天的俄羅斯比往日的蘇聯更加不如,別說從伊朗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了,就算是再來一場阿富汗戰爭,俄羅斯的國力恐怕也承受不下來了。

相關焦點

  • 打通印度洋出海口這麼難,為什麼俄國和蘇聯仍然前僕後繼?
    那麼既然打通印度洋出海口這麼難,為什麼俄國和蘇聯仍然前僕後繼?相傳彼得死前留過一個遺囑,說是遺囑,其實也是規劃了俄國的擴張計劃,其中有一條就是尋找出海口,還特別提到了要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反正彼得也馬上要死了,至於後代能不能完成不重要,反正夢想有可能實現也有可能實現不了。
  • 阿富汗是個怎麼樣的國家?為什麼總有國家要入侵阿富汗?
    說到阿富汗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還是很給力的,阿富汗有個外號叫什麼帝國墳場,看到這小編就不懂了,為何會有這個說法啊?其實說來說去也比較的簡單的,就是這些國家徵服不了阿富汗,其實阿富汗也並不富有,而且也沒什麼資源,那麼這些帝國為什麼總是想徵服阿富汗呢?這個問題小編覺得挺有意思的,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
  • 踢館:蘇聯當年為啥要在阿富汗與美帝死扛,真的為印度洋出海口嗎?
    問:糖煮,周末收費版一期不落!一事不明:如果蘇聯成功佔領阿富汗,到底會給狗熊們帶來什麼利益,值得冒這麼大險?即便佔領成功,還要再打通巴基斯坦,再搞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真正通向印度洋,成功機率怎麼看也不大啊?回本的機率太小、時間太長、沉沒成本極大,為什麼還要這樣執迷不悟?
  • 為了一個出海口,造就了一幫世仇,蘇俄為啥這麼想要出海口?
    剛開始俄羅斯的主要擴張方向是遠東地區,雖然這裡面積非常大,可是因為靠近北極圈,常年冰天雪地,所以這裡環境惡劣,地廣人稀,大家都不稀罕,你佔就佔了吧。所以俄羅斯大片的領土幾乎是得來全不費工夫,但很快,俄羅斯人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這麼大的領土居然沒有一個合適的出海口。
  • 伊朗打造西亞中轉站,美國想去阿富汗都得求德黑蘭,還敢提制裁?
    如今的伊朗不僅工業發達,經濟頭腦也越來越靈活。伊朗現在靈活運用自己中亞與西亞樞紐的地位,利用地緣賺錢了。伊朗準備把自己變成物資運輸通道,利用收過路費賺錢。根據伊朗海關官員介紹,國際貨運南北通道目前已經完全建立。第一批通過南北走廊的貨物已經正式到達目的地。
  • 繞過馬六甲,直通印度洋,大獲成功的瓜達爾港讓中國乘風破浪
    近期,在阿富汗貨物到達後,巴基斯坦方面宣布瓜達爾港商業運轉正式開始。瓜達爾港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從這裡出海,中亞內陸能夠直接聯繫到阿富汗、伊朗,甚至非洲東部,而東南亞國家也能在這個地方進行轉口,是非常理想的貿易站和出海口。
  • 丟掉的出海口與失落的大東北
    1860年11月14日,俄羅斯帝國和清朝在北京籤訂《中俄北京條約》,這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得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裡肥沃的沿海土地被割讓。而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作為東北亞最為優良的港口之一,也被一併割讓。而東北的失落還得從一段歷史說起。
  • 唯一可能成為中國印度洋出海口「緬甸」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中國離印度洋最近的地方是雲南,跟雲南相鄰的是緬甸,如果緬甸是中國的一個省,那麼中國就屬於兩洋國家,有直面印度洋的港口,在戰略上,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就有更多的選擇,我們今天的石油生命線也不會受困於馬六甲海峽,也不至於花巨大的成本修建中巴經濟走廊和瓜達爾港。
  • 阿富汗那麼窮也沒石油,為何各國緊盯不放?專家:這比石油還珍貴
    二戰之後世界各國已經進入了相對和平的階段,但是阿富汗卻一直經歷著戰爭,從上世紀蘇聯入侵至今,阿富汗也被稱為「帝國墳場」,因為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他們在這裡發動的戰爭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而這些號稱世界最強的軍隊都在阿富汗這個地區碰了釘子,這樣的戰果對所有人來說都感到非常意外。
  • 偽沿海國:伊拉克是中東面積大國,出海口為何卻被科威特堵住了?
    伊拉克出海口作者|諸葛仲達責編|Thomas一般認為中東地區有16個國家,這些國家全部是沿海國家。奧斯曼與伊朗打了數百年,雖然奧斯曼一度攻佔伊朗不少領土,但是始終沒有徹底攻下伊朗。卡塞姆奉行親蘇反英的外交路線,不承認英國與奧斯曼帝國籤訂的條約。1961年,科威特廢除《科威特英國協定》,正式宣布獨立,不過科威特和英國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伊拉克宣布不承認科威特的獨立,並宣布任命科威特酋長為科威特縣長,同時向科威特邊境調集軍隊。這個時候科威特想起了英國,立即向英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求助。
  • 美國和蘇聯這麼強,為什麼都打不下一個小小的阿富汗
    阿富汗人特別反對外來的入侵,對待朋友特別熱情,尤其落難的朋友,他們願意收留。美國打擊塔利班時,怎麼也找不到塔利班成員,但又時時受到塔利班的攻擊,就是這個願意。美國佬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了。美軍一直想要撤出阿富汗,喊了許多年,也沒有撤出。因為要撤就要一起撤,不然力量變小了更是容易被打,但全部撤出美軍又不甘心。
  • 為什麼阿富汗被稱作帝國墳場?
    位於亞洲腹地的阿富汗是一個近現代史上多災多難的國家,因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誰佔領它誰就可以南下印度洋,西達地中海,如此交通樞紐讓許多妄圖稱霸世界的國家都對它有非分之想,可最後都先後以失敗告終
  • 伊朗新的賺錢方式!開通過境運輸通道,俄羅斯興奮,美國想佔便宜
    伊朗港口 伊朗海關高級官員說,在國際公路貨運條例,通過伊朗第一批貨物經過所謂的南北走廊已經成功完成,在運輸的過程中貨運貨櫃能夠不受檢查地行駛,這批伊朗不掌握具體目錄的貨物由阿曼北部的阿米爾阿巴德港口起運
  • 沙俄為了出海口遷都到聖彼得堡,為何蘇聯又把都城遷回莫斯科
    在歷史上,發祥於莫斯科公國的沙俄,在彼得大帝統治下,為了尋找出海口和佔領更多的土地,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直到北方戰爭,擊敗北海強國瑞典,奪得了令人垂涎的波羅的海東岸和芬蘭灣,才獲得了出海口。 如願以償的彼得大帝因此在芬蘭海灣,建立起一個新城市聖彼得堡。
  • 阿富汗一沒錢、二沒石油,為啥總有強國想佔領?美國人圖什麼?
    具體數據如下:1839-1919年間,英國連續三次對阿富汗發動侵略戰爭,時間跨度長達80年;1979年12月27日,蘇聯向阿富汗發動長達10年的侵略戰爭;2001年10月7日,美國攻打阿富汗發動長達18年的反恐戰爭...... 這些戰爭裡,有不請自來的侵略性質戰爭,也有阿富汗自己找上門的戰爭,美國攻打阿富汗戰爭,便是如此。
  • 美國出兵阿富汗的實質:不僅僅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還要控制這裡
    我們下面就來分析分析:第一,阿富汗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反恐,打擊以賓拉登為首的蓋達組織,還要將不聽話的阿富汗政府塔利班政權給剪除掉,畢竟一個不聽話的阿富汗政府,是不受美國政府待見和喜歡的,所以說藉助打擊恐怖主義的同時,將它們的保護傘也給他們打掉,然後在換上親美的政府,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一箭雙鵰的事情。
  • 美為何軍事壓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科威特卻是盟友
    眾所周知,美國目前關注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其中就體現了美國在中東的國家安全利益要求他們利用中東地區的矛盾,伊朗、伊拉克這些保守派當政的國家,不利於美國在海灣推行其軍事戰略,因此美國就要打壓他們。
  • 希特勒明知兩線作戰的危害,為何還攻打蘇聯,原來是被蘇聯逼急了
    希特勒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與蘇聯籤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才抽出身來全力進攻西歐。 可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不到兩年的時間,希特勒就單方面撕毀條約,急於對蘇聯發動了大舉進攻,這不合常理啊!
  • 蘇聯當年能打贏強大的德國,為何後來在阿富汗失敗了
    如果僅憑蘇聯去單打獨鬥,斷然是無法擊敗德國人的。而阿富汗戰爭,則完全和蘇德戰爭不同。勃列日涅夫上臺後,蘇聯開始推行全球戰略。當時巴基斯坦開始出現親美的傾向,蘇聯為了印度洋的控制權,掌控整個中亞地區,便將手伸向了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