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和陸遜北伐,在同一時期攻打曹魏,誰的成果更大呢?

2020-12-23 情懷與歷史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對於夷陵之戰來說,可謂蜀漢和東吳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了。雖然在夷陵之戰中,蜀漢元氣大傷。但是,因為顧忌到強大的曹魏,諸葛亮還是恢復了蜀吳聯盟,也即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和東吳化幹戈為玉帛,以此共同對抗強大的曹魏。為了對付曹魏,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曹魏,也即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歷經7年。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東吳來說,也沒有放棄進攻曹魏。其中,就陸遜北伐指的是陸遜4次參與的東吳與曹魏的作戰,時間為公元277年到公元234年。陸遜四次對魏作戰未嘗一敗,戰績輝煌,戰果豐碩。由此,諸葛亮北伐和陸遜北伐,次數接近,時間上也可以說處在同一時期。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北伐和陸遜北伐,誰取得的戰果更大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對於諸葛亮北伐和陸遜北伐來說,從勝敗上來看,顯然是陸遜北伐的成績更加漂亮。對於陸遜四次北伐來說,三次取得勝利,一次和曹魏打了平手,也即沒有嘗到一次敗績。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諸葛亮五次北伐來說,第一次以失利而告終,第二次也沒能攻克陳倉,只是斬殺了追擊的王雙,第三次取得了勝利,第四次因為糧食耗盡而退兵,並斬殺了追擊的張郃,第五次則同樣未分勝負,並且諸葛亮也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

因此,在筆者看來,從勝敗上來看,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戰績,顯然沒有陸遜四次北伐好看。進一步來說,如果從給造成的傷亡上來看,也是陸遜北伐的成果更加令人讚嘆。對於諸葛亮來說,五次北伐期間,幾乎沒有造成曹魏大軍萬人以上的傷亡,也即在漢末三國時期,萬人之上的傷亡,才能稱之為一場讓對方損失慘重的戰役。

值得注意的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光斬獲曹魏低級軍官的首級就有三千級,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 ,如此零整有秩的戰果記載,僅漢晉春秋有此一例。在此基礎上,另據晉書記載,此役反而是司馬懿獲得斬俘萬計的勝利。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關於這場戰役的結果,兩種說法疑點都頗多,據三國志記載,四伐僅為諸葛亮北伐不克,糧盡兵退。戰後魏國諸將獲得封賞,而蜀國無人獲得封賞,可略見四伐戰果之一斑。

因此,在筆者看來,從造成曹魏傷亡這一點上,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有限的。與此相對應,陸遜四次北伐中,曾在石亭之戰中重創曹魏大軍。一定程度上,陸遜在這場戰役中讓曹魏付出的傷亡,超過了諸葛亮五次北伐所取得的戰果。

對於石亭之戰來說,公元228年,吳國鄱陽(今江西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在此背景下,曹魏大司馬曹休中計,率軍10萬向皖(故治今安徽潛山),與另外兩路魏軍同時深入吳地。面對曹休率領的大軍,孫權率軍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桐城境)。

在石亭之戰中,陸遜等三路吳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石亭之戰魏國出動大軍,然而損兵折將,曹休不久病死,魏國也一直到東興之戰,才再次發起來大規模的攻吳行動。因此,在筆者看來,石亭之戰中,陸遜讓曹魏損失1萬多人馬,並導致曹魏武將之首的曹休病逝,這顯然是對曹魏的重創了。所以,陸遜四次北伐的戰果,是明顯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之上的。不過,從戰略角度來看,陸遜四次北伐立足於防守,也即可以視為防守反擊,而諸葛亮則是以進攻甚至消滅曹魏為目標,也即後者對於曹魏的威脅更大。

最後,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由於魏國事先毫無防備,突聞諸葛亮率大軍殺來,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諸葛亮。按照《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魏整個朝廷「朝野恐懼」。於是,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救援,親自到長安坐鎮,派大將軍曹真督軍至郿縣防禦趙雲,張郃率軍前往抵抗諸葛亮。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取得勝利,那麼,曹魏很可能要損失一個州的地盤。所以,不僅曹真、張郃等名將登場,連魏明帝曹叡都要御駕親徵。

在此基礎上,這說明諸葛亮北伐帶給曹魏的威脅,是要遠遠高於陸遜北伐的。對於陸遜北伐來說,在取得勝利後,往往築城防守,也即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防禦曹魏,而就諸葛亮北伐,則是立足於匡扶漢室,消滅曹魏這一目標。也即在出兵規模,對曹魏的震撼程度上,顯然是諸葛亮北伐高於陸遜北伐。不過,因為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是最弱小的一方,其兵力最多為10萬人,而東吳雖然也弱於曹魏,卻擁有20多萬大軍,這讓陸遜擁有更充足的資源來對付曹魏,所以最弱小的蜀漢面對最強大的曹魏,終究是以卵擊石,難以獲得非常漂亮的戰績。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北伐曹魏,陸遜能夠4戰全勝,為什麼諸葛亮卻沒能成功呢?
    在諸葛亮進行六次伐魏的戰爭同時,東吳也派陸遜率軍響應,正如赤壁之戰聯合抗曹一樣,只不過這次攻守角色發生了對換。然而陸遜在西面四戰全勝,打得場面可謂十分熱鬧,但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卻屢屢失敗呢?公元228年,諸葛亮派一小股軍隊進攻隴西三郡,自己親率主力攻打祁山。本來進攻很順暢,但由於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害怕被切斷後路,不得已退回漢中。後來的第二、三、四次北伐皆因彈盡糧絕而中途撤退,諸葛亮始終無法更進一步,雖然第五次北伐前期取得重大突破,但司馬懿深知諸葛亮將不久於人世,生生耗死了蜀軍。
  • 《臥龍吟》諸葛亮五次北伐全敗 陸遜四次北伐全勝
    在三國歷史上,為了消耗強魏的有生力量,吳國跟蜀國都心照不宣地發動了數次北伐戰爭,其中蜀國諸葛亮主持的五次北伐全敗!而吳國的北伐,卻在大都督陸遜的主持下四戰全勝!同樣是北伐魏國,為什麼兩個人的水平會差這麼多?來《臥龍吟》中一探究竟吧。
  • 陸遜四次北伐無一敗績,為何不選擇消滅曹魏?原因很無奈!
    陸遜是《三國演義》中屬於東吳陣營的一名將領,世人皆知諸葛亮北伐,卻不知陸遜也有四次「北伐」經歷,而這四次北伐,三勝一平,可謂常勝將軍,既然陸遜四次都能打敗曹魏,那為何不選擇消滅他呢?先來說說陸遜的四次「北伐」,第一次是石亭之戰。陸遜看石亭全是山路,易於埋伏,先佔領了石亭中較為開闊的地方,等待魏軍。
  • 陸遜北伐無一敗績,大好時機近在眼前,為何不趁機滅了曹魏?
    作為東吳的大將,陸遜的才華甚至超越了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也讓後人傾佩不已,古今六十四名將就有他的一席之位。最為經典的是陸遜率領部隊對魏國的四次北伐,而且每場戰鬥都大獲全勝,不過唯一感到疑問的是陸遜打的曹魏疲於應付,為何不一鼓作氣滅掉曹魏呢?
  • 公元228年,蜀漢和東吳第一次聯手北伐,最終是什麼結果?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眾所周知,在三國之中,曹魏的整體實力最強,而蜀漢和東吳,都和曹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戰爭都是有目的性的,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術安排來看,諸葛亮的目的是奪取隴西五郡。諸葛亮安排趙云為疑兵拖住曹真的關中軍團主力,以圍困上土邽魏軍和派出馬謖防守街亭,堵住曹魏從關中派往隴右五郡的所有援兵,諸葛亮親率蜀漢主力攻打隴西五郡則是第一次北伐的終極目標。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都有哪些名將戰死沙場
    當時諸葛亮縱然足智近妖,頗有智謀,在國家戰略的大事上,也難免有所紕漏。就比如說蜀漢開展的第一次北伐。那麼諸葛亮在此次戰爭中,敗得有多慘呢?死的11位大將又都是誰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其的必然性。 其實個人認為,對於諸葛亮來說,其之所以對蜀漢如此盡心盡力,最多的還是想回報劉備對其的知遇之恩。
  • 諸葛亮北伐遇宿敵,曹魏小將率千人擋住數萬蜀軍,戰後卻突然死去
    陳倉在歷史上爆發過多次大戰,郝昭打的陳倉之戰爆發於諸葛亮次二次北伐時期。此戰中他以少量精兵守城,擋住了諸葛亮的大軍二十幾天,最後讓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此戰是中國古代守城戰的經典案例,一直到清代還被曾國藩拿出來品味,郝昭也憑藉此戰躋身三國名將的行列。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很多人都以為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為了匡扶漢室,直取曹魏,這樣的理解就未免有些太片面了。今天要說的是,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諸葛亮所做的第三件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事情就是北伐曹魏了。這件事也是諸葛亮堅持最久的一件事。曾經連續7年5次出兵攻打曹魏。讓曹魏面對蜀國的突然襲擊頭疼不已。
  • 如果當年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養生息,那麼最後的蜀漢會如何?
    在三國那段時期,誕生了非常多的英雄,而他們也也有各自支持的主子,為了名和利,他們甚至不把當時沒有實權的小皇帝放在眼裡,而最後更是形成了分裂的局面,而到了三國後期更是形成了大家相互攻打多年的那種局面,比如諸葛亮就曾經多次討伐曹魏,雖然最終都失敗了,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功績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死的11位大將都是誰呢
    作為蜀漢最主要的軍事行動,諸葛亮一生一共進行了五次北伐。蜀漢建興四年,諸葛亮掌權之後第一次對曹魏政權大規模進攻。這次北伐是數次之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同時也是時機最成熟的一次,只可惜事情並沒有向人們猜測的那樣發展,第一次北伐最終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蜀軍退回漢中。
  •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明顯弱小,為何孫權還不出手相助保持平衡
    可是我北伐的時候,你能不能響應一下?孫權厚著臉皮連連點頭:要的要的,你放心去北伐,我要是助你一兵一卒算我輸!不對不對,怎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你放心北伐,我肯定窮盡東吳之軍力努力在東邊打出一片天。諸葛亮眉頭一皺,不過也只能黯然嘆息,誰讓家底都被劉備和關羽給敗光了呢!
  •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哪位三國大臣有能力阻止他呢?
    建興初,諸葛亮親徵南中,朝中卻有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勸其莫往,因其言辭懇切,致使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進攻南中,最終平定南中。那麼這位竟能阻止諸葛亮徵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誰呢?他就是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的王連。  王連,字文義,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劉璋擔任益州牧時他入蜀尋求庇護,被劉璋任命為梓潼令。
  •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並非像演義所說那樣,都是兵出祁山
    實際上諸葛亮北伐是五次,而且只並非都是出祁山: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宣稱要出褒斜道攻打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率蜀軍一部進駐箕谷,吸引魏軍主力。自己則率蜀軍主力出祁山,攻打隴右。後來因為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只能帶著蜀軍和西縣千餘戶居民一起撤軍。
  • 諸葛亮當初要是沒有選擇北伐,而是休養生息,蜀漢還會滅亡嗎?
    先說結論,如果諸葛亮當時沒有選擇北伐,或許可以撐到曹魏大亂的時候,不過這得看諸葛亮能活多久。即便諸葛亮活不到曹魏大亂時,司馬懿因為沒有抵擋蜀漢進攻的功勞,也不一定會繼續被曹叡重用,更不可能和曹爽地位相同!到時候的曹魏,會變得更加混亂,蜀漢也可以多延續幾年壽命!
  • 諸葛亮五次北伐,無一次有所大功,為何依舊堅持耗費國力北伐?
    ——《蜀相》234年10月8日,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這位傳統意義上的忠臣、智者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這也代表著第五次北伐再次無功而返。諸葛亮窮極一生,都在為「興復漢室」而努力。可是在諸葛亮後半生中,不難發現諸葛亮北伐似乎並未有所建功,甚至有耗費國力之嫌。
  • 諸葛亮率軍數萬打不下千人駐守的陳倉,這是有希望卻又無望的北伐
    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鋒直指陳倉,但是擁兵數萬的諸葛亮為何拿不下一座僅有千人駐守的陳倉呢?個人認為,這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根據時局臨時決定的,是充滿著希望卻又無望的北伐。首先要說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的時間間隔不長,也及時半年時間左右,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後世認為最有機會的一次,曹魏隴右震動,但是街亭之敗,讓蜀漢此次北伐失利。
  • 假設諸葛亮北伐主將是韓信,那麼戰爭結局會有所改變嗎?
    劉備在白蒂去世後,諸葛亮總理在孤兒撫養任務的協助下,蜀漢的國力慢慢恢復。同年諸葛亮派馬可、鄧芝出使東吳,蕭饒有興趣地說服了孫權。吳和韓重新建立聯盟。225年,諸葛亮南下,平定了蜀漢南部的戰爭,說服了南蠻各族的人心,儲備了北伐所需的盔甲和物資。226年,諸葛亮率軍到漢中,開始操練三軍,準備伺機北伐曹魏.
  • 同樣在諸葛亮北伐中戰敗,馬謖被斬首,趙云為何只是官降三級?
    關羽兵敗麥城後劉備悲痛萬分,親率4萬大軍為關羽報仇,遭東吳大將陸遜火攻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因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希望諸葛亮能光復漢室北定中原。諸葛亮平定了內部南方部族叛亂後,擺在眼前的只有北伐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