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僅僅3.6公分的印上刻了268尊佛像,恰好是心經的字數

2021-03-01 嗣妙

蕭漢,原名肖春光,別署見鉨堂。吉林省大安市人。初學受任志剛先生啟蒙,後得益於張樹先生教誨。2010年拜韓天衡先生為師。2011年、201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讀篆刻創作方向碩士、博士學位,導師為駱芃芃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國家二級美術師。現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國家藝術基金篆刻藝術青年人才培養對象。作品多次入展國家級展覽並獲獎。出版有《行中問道--蕭漢篆刻作品集》《契文齋藏印--蕭漢刻心經卷》《君子不器--蕭漢篆刻作品集》等。

他自幼喜好書法,大學期間利用業餘時間參與學校組織的書法比賽。被通知需要在個人書法作品上蓋印章,這令從未接觸過印章篆刻的他一臉茫然。後經在圖書館翻閱書籍,開始自己臨摹刻印,那次突兀的不成熟的刻印經歷是其第一次接觸篆刻。畢業前為班上每位同學都刻了一方印,現在回想起那拙劣的技法,頗有幾分趣味。

大學畢業前,校方因活動需要,將任志剛老師請進校園。正是那次因緣,使任志剛成為其篆刻的啟蒙老師。

畢業後,學校將其分配到某汽車靠背廠工作,工資雖然不高,但可支配時間極為豐富,但他還是選擇自謀出路。憑藉其所學專業,被一家小型泥塑工作室錄用。工作過程中偶然的機會一起參與泥塑工作時展現出過人的藝術敏感度,因此被主任邀請到設計室工作。同時,每周末都會到篆刻啟蒙老師開辦的篆刻培訓班學習兩個小時。三個月後,其工作單位從市裡搬到郊區,由於時間和距離受限,篆刻方面只能稍微擱置。三年後,因非專業且非內心喜愛而選擇離開泥塑工作室

2003年來到北京,憑藉著對書法和篆刻的喜愛,在琉璃廠一家門臉落腳。初到北京的他能以興趣作為生存手段,令其興奮不已。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便迎來的特殊時期——非典。當時人心惶惶,店主讓他回家修整一段時間。這段期間由於客觀因素不便外出,恰好可以在家潛心研習篆刻。正是這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將辛棄疾的一首詞,共計50多個字刻在一方印上。這件作品的完成對其篆刻技藝的提升有很大幫助。非典疫情過後,再次回到琉璃廠工作後,面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讓其在篆刻技藝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使其打下了堅實的篆刻基礎。

在琉璃廠的那段時間裡接觸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位居士,因認可其篆刻技法,邀請其到法源寺參與整理碑拓工作,碑與印,大小泥雲之別,不免使他有些許擔心。但居士鼓勵他只是大小的區別,應該可以應對。憑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他答應了居士的邀請。吃,住,工作在法源寺近一個月的時間。這也是他第一次與佛教文化親密接觸。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2006年結識了當時還未出家的空一師,接觸後發現其藝術感覺極佳。所創作的書畫作品寓意深遠,引人深思,給人歡喜,頗受好評。

那段時間雖然收入不高,但接觸的人和所做的事都能讓自己心生歡喜,自然也會感覺日子過得輕鬆快樂。

隨著第一次在法源寺整理碑拓工作和陸續接觸法師,佛教文化在其內心慢慢生根發芽。2008年為了致敬佛教經典,開始篆刻第一套心經,共計56方印。完成後秉承尊重經典和嚴格要求,又重刻了其中20多方印。心經的篆刻對其技藝帶來頗多益處。心經內容生僻字和重複字較多,對篆刻創作要求極高,歷時一年時間,其篆刻技藝又達到了新的高度。

每當技藝達到瓶頸期,都要主動尋求突破方法,而心經的篆刻,很好的解決的這個問題。2010年,開始刻印第二套心經。在工整印風格既定的情況下,內容中的重複字要運用不同形式展現,這對篆刻者的要求更高。在局限性中尋求合理突破,讓其在對字形的理解變化上,有了更高的認知。這也得益於其前期的積累。


2018年,刻印了第三套也是目前最滿意的一套心經。

同年,他在10釐米x10釐米的印稿上寫下整篇心經,共計260個字。僅僅寫手稿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天3-4小時的手稿創作,將近30次反覆修改,才最終將排版布局完成。如何將所有文字合理化的寫在印稿之上,這是整個篆刻前期最為複雜的工作,也是最能決定最終效果的。刻印則需要長達幾個月時間,對心力、體力、腦力、眼力,都是極大挑戰。因工作原因,此方印一直未完成,仍是手稿階段。未來兩年,他希望將此方印篆刻完成。

近年來,佛教文化是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者的創作源泉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佛教文化的興趣愈發強烈。一次到洛陽龍門石窟的參訪令其倍感震撼。龍門石窟內佛造像是盛唐時期的寫實類作品的巔峰之作。回京後他便著手於篆刻一方龍門石窟佛像印,以其個人理解,合理排布,將形態各異,大小不同共計268尊佛像刻於一方3.6公分印之上。最密集的地方,1公分見方之處,篆刻了14,15尊佛像。而作品完成後,印拓十分清晰。在篆刻時,對於佛像的細節刻畫並不細緻入微,主要是概念性的表達,將佛像的慈悲,對世人的關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起初刻此方印時並無初稿,只是腦海中有大概布局和構思,便開始徒手刻,無形中提高了篆刻難度。最終完成作品後,驚奇的發現印章上佛造像數與心經字數完全相同。這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印章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到隋唐時期才有了5釐米左右的大印章。現受材料限制,10釐米左右的印章即被視為巨印。他的20釐米大印選擇紫砂作為材料,其優點是在燒制過程中,變形程度小,缺點是,燒制完成之前,很難知道最終印章效果;材質的特殊性,要求篆刻者要有豐富的經驗,一不留神,一刀下去就有可能前功盡棄;燒制過程中的變形收縮比是不可預期的;燒制好的紫砂印,運輸過程是最後一道關卡。歷經種種困難,最終成品是極為難得的。

預計在2020年出版其三個時期的作品集:2012年碩士畢業時篆刻的君子不器;2015年篆刻的觀音經;2018年博士在讀期間篆刻的心經。整個作品集中的作品歷時七年。是其自己不同時期對篆刻的認知,也是對老師們的答卷。通過師友的建議,以便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

傳統四大名石分別為: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後期又加入外來品種寮國石。明代篆刻開始大量使用石頭作為載體,之前會用到象牙、犀角、瑪瑙、玉石等作為印章材料。很多石礦產地因產量低和開發過度已經封礦。目前市場上印章用外來石比較多。石材作為印章最大的好處是硬度適中,從而能讓文人在其上表達更多的線條和空間,抒發更多的情緒和想法。而現在也有很多新材質,比如瓷印,陶印,紫砂印。新材質帶來新的質感和印章尺寸的突破,但線條細膩程度是無法取代傳統材質的。

篆刻屬於中國傳統藝術,旨在先繼承,後突破,在繼承先賢篆刻技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喜歡或需求,做出相應合理的創新突破,而非顛覆性的改變。

傳統印章以方形居多,秦代時期官職較低者會使用半通印。印章主要功能之一是防偽,將往來信件裝於木匣之內,用繩子系好,在繩結處放些許封泥,再用印章蓋在封泥之上,呈現出完整印記。若印記開裂或損毀,則木匣內信件或其他物品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存疑。臺階印,三瓣印,U型印等也多用於防偽。

現代印章以方形居多,其次是圓型,長條形印章多作為引首使用。在創作時,可根據印文內容對印章形制進行選擇,進而更好的呈現印文。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藝術家都會有自己的字號,齋號,他也不例外。齋號叫法很多,如齋、堂、館、廬、精舍、草堂等等。曾用過「寸齋」,「六合堂」,現在齋號——見璽堂,大概已有十年之久。其有兩層含義:「璽」,即古代印章,每天可以見到印章,向古人巔峰之作致敬;另一層寓意是抬頭見喜,一種吉語。

2011年他考取美術學篆刻藝術創作方向碩士學位,現是美術學篆刻藝術創作方向博士在讀。導師都是駱芃芃先生。駱芃芃先生對待學生細緻耐心,使每個學生在學業上都有很大進步。在篆刻的學科建設上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作為篆刻學科的帶頭人,為篆刻藝術能走向世界無私的奉獻著力量,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由於對篆刻藝術的喜愛,創作過程給他帶來的是沉靜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能自生歡喜。在篆刻藝術這條路上,他始終對自己嚴格要求,砥礪前行,完美詮釋了匠人匠心的精神。只有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才能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才能呈現更好的藝術作品。

嗣妙獨家福利:

留言集贊免費獲得見璽堂✖️嗣妙獨家福利

參與方式:

將此推文轉發至朋友圈(不得分組),並在文章留言區寫下留言,留言贊數前6名(最低20個贊)的小夥伴將獲得相應獎品

福利:

書法作品或自提印拓一份(隨機發)

活動截止時間:

2019.10.23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嗣妙所有

合作/投稿/建議:ad@smiao.wa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

佛曆2563年

己亥年 甲戌月 丙戌日

地藏齋,又十齋日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有「佛性」的樹,內藏一尊60公分的佛像,佛像從何而來?
    中國最有「佛性」的樹,內藏一尊60公分的佛像,佛像從何而來?這個其實是一個千年的古樟樹,生長了千年如今已經長得非常的龐大,光樹幹就需要好幾個人一起,才能圍抱起來,中國的千年古樹並不多,而這棵更是特殊,它的樹幹內部有一個60公分的佛像,而外面已經被古樟樹包圍了起來,只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讓你可以從外面望進去。
  • 李卓|佛像印創作淺談
    弘一法師早年在音樂、戲劇、詩詞、書畫印等諸多文化領域都有較高建樹,皈依佛門後專心研究佛學,他一生創作佛像印百餘方。來楚生在書、畫、印上均有成就,以篆刻而論,來楚生不僅以蒼樸渾厚的文字印獨樹一幟,為印壇推崇,而且在肖形印領域有首倡與開創之功,在印壇上冠絕古今,佛像印更是熔漢畫像、古肖形印為一爐,奠定了無可撼動的創作地位。
  • 佛像和經文印在衣服、物品上,這樣真能得到保佑嗎?
    選圖,設計,確認,下單,想印哪裡就印哪裡,想怎麼印就怎麼印......」熱賣石雕佛頭 「創意家居,客廳玄關,風水鎮宅擺件,裝飾佛頭擺件......」不忍直視,快住手吧 !或許是想要將這份護佑延續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或許僅僅是出於好奇,近年來流行起了這種現象——不僅將佛像印在衣服上,還衍生出將《心經》、《金剛經》或《大悲咒》等等製作到保溫杯上,每天喝個幾杯「加持」過的水,在家裡的玄關上也擺個佛頭,營造一些文化氛圍,還有年輕人在身上紋一尊佛像,顯得很酷、很修行。
  • 為收集佛像痴狂,聽蔡志忠講述他與三千佛像的故事
    這之後的3年裡,他在臺北、溫哥華兩地來來回回26趟,每次在溫哥華只住一兩個星期。在臺北的日子,他則是大量地研讀佛經。當時他決定不了是把佛陀畫成像《西遊記》裡的中國式佛陀,還是袒露右肩在林中修行的印度式佛陀,於是就去古董市場,想買尊佛陀造像來參考。他花了1萬元臺幣,買回來一尊明朝早期的銅佛。
  • 禁忌紋佛像,須知~~
  • 佛教考古|太陽神國家的雕像手勢和中國佛像的「施無畏印」
    兩尊大佛右手的「施無畏印」手勢造型,不僅來自於中國古代的佛教造像,其淵源還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佛教造像。笈多造像,4世紀通過古代印度笈多造像右手的「施無畏印」手勢,就能看出無錫和香港兩尊大佛的手勢可謂是出自國外的「舶來品」。
  • 最貴3900萬,你戴的彌勒佛像值錢嗎?史上價格最高的30尊彌勒佛
    當然,這個前提還是你得有這樣的彌勒佛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30尊彌勒佛像,看完後趕緊看看自己脖子上的、或者家中供奉的彌勒佛像是不是也是這個品種吧。身著袒右肩式袈裟,緊貼軀體,左肩處刻多層折迭的衣紋,衣褶用波紋狀凹槽表現,模仿早期克什米爾佛像的樣式。克什米爾佛像一直以來為珍貴的青銅璃瑪,為西藏世代珍藏直至清代。達賴與班禪覲見京師時,多攜有古青銅璃瑪之佛像作為珍貴的禮品奉於朝廷。此尊造像銅質精良,手頭沉重,做工考究,仿克什米爾銅質加入了多種金屬材料。這尊佛像應為清乾隆皇帝為皇太后八十大壽所製作的一批佛像,底座、背光處應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
  • 世上僅存的三尊,見解脫佛像,加持巨大!見者解脫,功德無量!
    印度正覺塔裡的這尊佛像,尊貴的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亦說
  • 尼泊爾釋迦族紫銅佛像居然可以這麼美!
    在造像上非常有利於佛像錘碟鏨刻。今天ruby就為大家介紹幾尊尼泊爾釋迦族人製作的紫銅佛像釋迦牟尼佛這尊釋迦牟尼佛總高為30公分,佛祖五官立體,面容深沉慈悲。軀體渾厚,四肢粗壯結實,全跏趺坐於蓮臺之上,著袒右肩袈裟,衣緣鏨刻精美。
  • 聯合共鑑:各個朝代佛像不同的特點
    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這一時期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且大多是青銅佛像。隋 鎏金銅菩薩立像高 35.1cm成交價 HKD 9,700,000隋唐 鎏金銅佛坐像高10.5 cm成交價 HKD 1,062,500隋 阿彌陀佛三尊銅像 尺寸:高37.6cm,座縱23.8cm,座橫32.8cm 質地
  • 60尊日本寺廟古老佛像
    五劫思維阿彌陀如來坐像13世紀木雕 日本東大寺阿彌陀堂供奉「五劫思維阿彌陀如來」坐像指阿彌陀佛五劫期間思惟。即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比丘時,於發四十八願前,曾有五劫期間之思惟。又五劫思惟之阿彌陀佛像,稱為五劫思惟彌陀。
  • 百萬佛子,共建《寶篋印陀羅尼》琉璃大寶塔(轉發功德無量)
    整座塔身全部由特別定製的琉璃磚六千塊覆蓋,第一層四面,象徵著四大聖諦,由三千八百塊長寬各五十公分的琉璃磚鑲就。這三千八百塊琉璃磚上有獨一無二的三千七百多位莊嚴劫、賢劫和星宿劫這三劫共三千位如來形象和名號以及十方現在還在世的部分佛陀名號和形象。還包括巴利語系、漢語系的三十七道品,以及造塔偈。在這一級裡面,還珍藏有乾隆大藏經一部共168冊。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心經》常識:初學心經怎麼供養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去學習心經,但是對於初學心經的人來說,對心經的認識可能就不是很多的。所以,很多的初學者對怎供養心經都很關心。其實,你可以把心經當做佛像一樣供養:供在你認為最莊嚴聖潔的地方。把佛像放在自已認為最莊嚴聖潔的地方是表達誠心的一種方式。其次是拜佛的次數,堅持每天供水、供香是為了日積月累地勤積功德。大家修持心經,除了供養心經,還有更重要的,是學習:般若:智慧、方法;波羅蜜多:彼岸、成功;心:思維、思想;經:古通徑,路徑、方法。你要是剛開始學習心經的話,首先就應當保持自己的恭敬心。
  • 心經賞析:心經278個字
    心經中有多少字?這個問題有些剛剛開始修行心經的師兄是想要去詳細的了解,因為有些師兄表示心經278個字,其實心經全文只有260個字,雖然經文不多,但是其中的內容還有很多的,所以師兄一定要用心的去體會,這樣我們也可以知道修行心經的作用是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去簡單的了解念誦心經的方法是什麼吧!
  • 北周的佛像(上篇)
    姿勢多為簡單的僵直而立,右手施無畏印,左手牽衣角。(下圖)佛像長方臉形,豐滿端穆。高髮髻陰線螺紋刻出,長耳、直鼻,口角渦下呈微笑,身穿輕柔袈裟,右手斷缺(判斷施無畏印),左手指殘,站立方座蓮臺之上。這五尊佛像出土時,保存基本完整,有的尚保留著鮮豔的色彩。五尊像均為佛立像,面部刻畫細緻,盡顯法相莊嚴,或褒衣博帶,或著通肩大衣,右手施無畏印,左手牽衣角,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其像座亦造型精美,獨具匠心,在有限的空間中剔地、線刻、浮雕等多種手法交錯使用,顯示出古代工匠們熟練的雕刻技藝,更重要的是在一方像座上勒有「大象二年」( 580)銘文,這為北周時期佛造像的斷代研究提供了明確的標尺。
  •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印石為正方形,印面方正十釐米,材質壽山石。印頂刻篆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大字,中刻佛像。印石柱四面用隸書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260字,用刀工整,排版布局均勻,結構章法恰到好處。
  • 釋迦牟尼佛像的滄桑
    拉薩市原先叫"吉雪臥塘",意為吉曲河下遊的牛奶壩子;因為有了這尊佛像,才改名為拉薩,也就是神佛住地的意思,他的巨大份量可想而知了!  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他的虔誠和崇拜。每逢神聖的日子,拉薩人照例都要來朝佛。他們圍繞釋迦牟尼佛像轉圈,圓圓的圈子緩緩移動,從古至今、從早到晚,周而復始永不止息。
  • 河南一寺廟,挖出一尊千年肉身佛像,卻吸引大批日本人前來跪拜
    今天要講的是河南嵩山,在修復山上大法王寺時,發現了一尊千年佛像,讓日本人跑來參拜。歷史學家查閱資料得知,大法王寺始建於東漢時期,年代久遠,所以寺廟損壞嚴重,風化嚴重。我國一直很重視文物保護,立即派專家對大法王寺進行修繕,在修繕過程中發現了一尊佛像,當地文物部門大吃一驚,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這裡不僅是一座寺廟,還藏有一座地下小塔。
  • 重慶「千年海龜石」出現,兩尊佛像在其尾部,當地人紛紛跪拜
    重慶「千年海龜石」出現,兩尊佛像在其尾部,當地人紛紛跪拜 今年12月,重慶市南濱路地區終於迎來了人們期待已久的乾旱季節,這樣人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濱路長江流域底部的巨型海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