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從兩種小面開吃。吃吃簡單的麵條,聊聊簡單的話題

2020-12-16 八鮮過河記

公元二十一世紀初,在黃河上遊的一次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碗倒扣在淤泥中的食物。後來,經過工作人員嚴格的考證和研究,確認這碗食物是4000多年前的麵條。

世界文明分東、西,由於氣候因素和地理條件的巨大區別,導致了不同文明在飲食方面的迥然差異。

但是,有一種食物,在今天卻是東、西通吃,這種食物就是起源於中國的麵條。

說到這裡,肯定馬上會有人反對我的這個說法。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源於中國麵條的「方便麵」不僅遍布於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還乘著宇宙飛船到了外太空,您還會反對麵條東、西方通吃的說法嗎?

可能又有人立刻舉出一個反例——義大利麵!這個怎麼解釋?

看官,請不要著急嘛,「心急吃不了熱麵條」嘛。

日本拉麵,在明朝末年自中國傳入扶桑,這是定論,就連人家日本人自己都這麼說。而日本拉麵的羅馬文寫法,正是源於中國的拉麵(有人說是撈麵)。那麼,整天用著羅馬文字的義大利人吃的義大利麵的來源,您說該怎麼解釋?

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寫一本關於「麵條」的歷史專著。現在,因為作者沒有掌握足夠的史料,在此也不敢討論這麼高深的學問,只想說說關於兩種「小面」的一點簡單話題。

蓬萊小面

一種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重慶小面」。另外一種,是地球人(除了煙臺人)都不知道的「蓬萊小面」。

在麵條界,用「小面」命名的,可能只有重慶小面和蓬萊小面吧。

重慶小面,我覺得英文用「Chongqing street noodles「來說最為形象。這種說法把街邊隨處可見的重慶小面的大眾化,巷陌煙火氣概括的很是到位。

據說重慶小面肇於宋朝末年,並且源於擔擔麵。

賣面的人,肩挑著簡單的灶具,走街串巷,隨時隨地都可以為食客煮上一碗熱氣騰騰,麻辣鮮香的麵條。因其簡便,故稱小面。

重慶小面是不是真的起源於宋朝,自然有人去考證。不過,麵條稱之為「麵條「,卻是最早見於宋朝的。在那之前,麵條被稱作」湯餅「。

「麵條「,從宋朝一直叫到了現在。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伊始,「方便麵「進入中國,除了被稱作「方便麵「,還有一種高端的叫法是」伊面「。作者也曾經一度認為,這麼高級的「伊面」稱謂是來自日本的。後來才知道,其實「伊面「不過是」伊府麵「的簡稱而已。

高檔的龍蝦芝士伊面

伊府麵,也只不過是華南的一個麵條種類而已。

「伊府麵「最早起源於清朝的中原地區,其做法和日本人發明的」方便麵「幾乎完全相同——加了雞蛋的麵條,油炸了,便於保存。吃的時候,再用開水煮了,或者用開水泡了即可。

方便麵,是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明的,當時是不是受到了中國「伊府麵「的啟發,真是有嘴說不清啊!

日本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對於傳統工匠技藝的堅守,幾近達到固執的地步,令全世界為之汗顏,為之稱道。好在,我們今天也開始強調工匠精神了,如果真的能從現在做起,還不晚。

話題從重慶扯到了日本,似乎有點兒遠了。

和重慶小面幾乎人人皆知的命運不同,蓬萊小面,除了煙臺人和少數外地人,知道的卻寥寥。

蓬萊小面,誕生於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裡。蓬萊的人民,臨海而居,自古以來就有胸懷天下的豪情壯志。

母子節孝牌坊。明朝政府為表彰戚繼光的祖母和父親而建。

父子總督牌坊。明朝政府為表彰戚繼光父子而建。

因為做法簡便,重慶小面得名。而蓬萊小面被稱為「小面「卻不是因為簡便,而是真的因為其量少。

正宗的蓬萊小面,講究「三分面七分滷「,這可以證明其麵條的量少,同時,也證明其面滷的重要性。

且不說包含了抻、拉、摔的麵條製作過程。只看一碗蓬萊小面的面滷是如何產生的吧。

先用雞骨熬製湯底,再輔以加吉魚增鮮,並投以木耳、八角、茴香等十幾種調料,中間還要用溼澱粉調度口感的濃淡。最後,飛上大小均勻的雞蛋花,撒上預先備的青蒜末,這碗蓬萊小面必備的面滷才算大功告成。

香氣撲鼻的面滷澆在過了涼水的麵條上,再把前面熬熟的加吉魚肉切丁,均勻撒在麵條上,這才到了食客動筷子的環節。

蓬萊小面和重慶小面,勿用比試高下,都是美味。可是,為什麼重慶小面能夠遍地開花,而被列入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蓬萊小面卻只能牆內開花牆內香?

除了蓬萊小面做工的複雜性,主要材料的地域局限性——加吉魚只分布於渤海、黃海等海域——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關於兩種「小面「的簡單話題,似乎又變得不簡單起來。

如果從麵條的起源、發展,再到日本人發明「方便麵「的大角度來看,這個不簡單了的話題,似乎愈加複雜起來了。

戚繼光訓練水軍的水城今猶在

相關焦點

  • 秋天,麵條就得這樣吃,鮮香爽滑,比炸醬麵簡單還過癮,太香了!
    莫愁廚路無知己,誰人不識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給大家分享一道「肉絲炒麵」的做法。作為地地道道的陝西人,麵條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食物。一日三餐,大多數時間主食都是以麵食為主,早晚餐不是饅頭就是饃,中午餐肯定是麵條。尤其是男人,一天不吃麵條餓得慌。
  • 重慶小面吃不夠?Jason讓你在家輕鬆享!
    走街串巷,Jason可是吃了頂級正宗的重慶小面,板凳面,豌雜麵~吃到見了碗底,幹了辣湯,還解鎖了吃重慶小面的各種姿勢,花池旁吃、大街上吃,站著吃、蹲著吃……重慶小面太誘惑~重慶面包括重慶小面和帶臊子的麵食。Jason他們吃過的板凳面和豌雜麵都屬於有臊子的重慶面,而重慶小面指的是麻辣素麵,是重慶麵食中最簡單的一種小面。
  • 清湯小面,吃著清淡而不膩,簡單又好吃,適合上班族
    清湯小面是最平凡最常出現的湯麵,吃著清淡而不膩,適合早上或夜宵吃。平常早上不想吃麵包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煮一碗清湯小面來暖暖胃哦。當然,有時候下班了,時候挺晚了,肚子又稍微有點餓,那麼,這時你就應該來碗清湯小面。簡單又好吃,很適合上班族哦。
  • 重慶小面當頓吃!
    重慶小面當頓吃!紅油海椒,蔥姜蒜香,喚醒重慶人的味蕾!熱乎乎一碗捧手上,簡單而滿足,每個重慶人心裡都有一間心愛的麵館。重慶小面是重慶人一生的愛好,任何味道都比不上小面帶來的安心和故鄉感。麻辣味調和而不刺激,麵條筋道十足,湯料香氣四起,味道濃鬱而踏實。清早起來,街巷邊的高低板凳,一碗小面,這就是一天的開始。
  • 一碗來自重慶銷魂的小面,3分鐘開吃,一個微信送到家!據說酸辣粉可以直接來10包!
    就連名嘴孟非也是小面的愛好者,今天樂樂帶來的單生購小面有兩種,一種是幹溜面,重慶人把少放一些湯,讓碗裡的調料嚴嚴實實的裹在面上的小面叫幹溜面。還有一種是只放三勺湯的湯小面。看完上面這個小視頻,是否已經口水滿地了呢?據樂樂了解,這單生購小面,不是方便麵,需要自己下鍋煮,帶有溫度的面,吃起來多了幾分特殊的味道。丨配料齊全丨
  • 「經文麵條」吃了相當於讀過經文?知道怎麼做的,你就不會吃了!
    「經文麵條」吃了相當於讀過經文?知道怎麼做的,你就不會吃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美食文化,更是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中華傳統美食流傳至今已經過了幾千年,流轉到現在的已經是最為精華的部分。
  • 重慶開州人為什麼喜歡吃包面?勝過吃小面
    說到重慶主城最親民、最常見美食,能當成百吃不厭的早餐,這便是小面了。小面是可以和火鍋齊名的重慶美食符號,備受當地人推崇,有人還專門拍攝了關於小面的紀錄片。然而在重慶市東北部300公裡之外的開州區,小面在這兒似乎遇到了一個「勁敵」——包面。
  • 【食在銅梁】銅梁小面,你不得不吃的美味!
    豌雜麵  一份好吃的豌雜麵是用骨頭湯細火慢燉,直到豌豆吸收了骨頭湯的鮮香和濃鬱,再和豬肉末做成的雜醬一起作為小面的澆頭。豌豆又香又面,拌勻豌雜澆頭的麵條吃起來比麻辣小面更加入味。大個的蹄花燒得又糯又耙,用滷水處理之後特別香,肥而不膩,啃起來很有味道,麵條吃起來也不會讓人覺得幹。就是蹄花面的湯會有些油,喝起來會有些膩,加點醋更好喝。  推薦商家:  蹄花面(和上面介紹那家蹄花面是一家)  地址:廣播電視局對面
  • 天氣寒冷,兩種簡單的營養早餐,吃一頓暖暖的,早晨的精神
    到了秋天,我們的飲食習慣也會隨之改變,秋天雨水少,乾燥少,所以我們應該多吃些食物來滋養我們的身體。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吃是一樣的,長夜之後,體內的能量也被消耗了差不多,如果你不注意早餐,你的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天氣涼爽,兩種早餐都是最喜歡做的,吃一頓飯很熱,精神飽滿,身體可以好起來。
  • 簡單易學:重慶小面家常做法,紅油製作是關鍵,教你正確配方,
    ,教你1個做法,比油潑麵還香,家人都愛吃麵條作為各地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它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油潑麵、炸醬麵、打滷面等等都是其中很經典的做法,大家完全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來選擇不同做法,麵條的烹飪方法多樣,且每種做法都能讓人充分享受其中的美味,尤其是在冷天的時候要多吃麵條,熱乎乎的讓你邊吃邊出汗,甚是不錯,這次要分享給大家的是重慶小面的家常做法,有面有湯有菜,一碗下肚全身暖,做重慶小面的時候紅油的製作是非常關鍵
  • 夏至吃麵,18道難忘的南方麵條!
    流傳至今,無錫人有夏至吃餛飩的習慣,但民間也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因此,吃麵也是夏至的一項重要習俗。通常,人們都認為北方的麵食更好吃,因為北方盛產優質小麥,而小麥是製作麵粉的原材料,例如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北京雜醬面等,都是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麵條。
  • 重慶特產傳說(322)|吃過重慶小面,爐橋面吃過嗎?得過全國金獎喲!
    重慶小面,遠近聞名!但在重慶,除了大家熟知的或純粹或帶有碗雜、紅燒牛肉、泡椒雞雜、豆花等各種澆頭的小面,還有一些麵條鮮少有人知道的面,不知道你是否吃過?比如爐橋面。再將薄片對疊成半圓形,用直刀在直線的一邊切成麵條,但圓邊留1釐米左右不切斷,展開成爐橋形。將麵條入鍋煮熟,撈出放入碗內。碗內放有醬油、紅醬油、紅油辣椒、花椒粉、芽菜末、味精、蔥花、鮮湯、姜蒜米、麻油和白糖等調料。將碗中拌勻即可。吃上一口,鹹鮮香辣、綿韌滑爽的特點便會讓你體味得淋漓盡致。
  • 1元吃重慶小面!你還在等什麼?
    重慶小面是重慶四大特色之一;歸屬於重慶面的一類。是一款發源於美麗的山水城市——重慶直轄市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屬於渝菜。小面屬於湯麵類型,麻辣味型。狹義的小面是指麻辣素麵。經典當之無愧爽滑的面搭配上紅油湯底味道吃起來麻辣麵條勁道有彈性搭配上營養的蔬菜和香脆的花生這一碗辣味十足的重慶小面只能用色香味俱全來形容!
  • 重慶開半天的老麵館,20年來只賣小面,豬油是整碗面的靈魂
    重慶小面其實不算辣,而且也不是特別油,主要就是吃它那種醇厚的口感,在重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好吃的麵館,每個重慶人心目中都有一個排行榜,有時候會為了一碗麵爬山涉水一大早跑去吃,真是佩服這些山城人民對美食的追求。
  • 在重慶,小面憑什麼排在火鍋前面?
    小面,看上去簡單直接,讀起來可愛親切,帶著重慶人特有的直爽性格。也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餐廳以「小麵館」自居,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重慶面統一用「小面」來代替。尤其是到了重慶以外的地方,「麵館」兩字不能代表自己的重慶風格,「重慶小面」四個字則讓人一下子心領神會。漸漸地,小面成了重慶麵條的統一稱呼。
  • 【巷口】在桂林吃到的最正宗的重慶小面,沒有之一!!不服來辯!
    「一碗小面,二兩剛好,三種味道,四方來要,五張凳子,六個人吃,七種調料,八勺海椒」。說到重慶的代表美食,大家第一反應基本上就是火鍋和小面。除了在重慶,其他地方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小面,就像在除了桂林以外的地方很少能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一樣。在外的遊子應該是最能理解那種漂浮在外對家鄉美食的懷念。
  • 麵條新吃法,爽滑Q彈,簡單易學,全家一頓吃不夠
    麵條新吃法,爽滑Q彈,簡單易學,全家一頓吃不夠歡迎來到這裡,這裡是吃貨聚集的小世界。今天分享給大家的這道菜,既簡單又方便,又能很好地補充營養,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老人小孩皆宜,愛吃的你趕緊學起來吧。蔬菜翻炒均勻,加少許食鹽,一勺生抽,繼續翻炒均勻,把蔬菜炒軟,長然後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煮開後舀出一碗湯待用,再把麵條鋪在菜上面。在淋上剛剛舀出的湯汁。蓋上蓋子中我們6分鐘時間到大概用筷子攪勻即可出鍋裝盤,鮮香可口的燜面就做好有菜有肉,營養均衡又豐富,開胃又解饞,特別好吃,喜歡的朋友趕緊動手試一試。
  • 晚上吃油條,早上吃麵條,他又軟又蓬鬆
    在中國中,早餐吃油條已經成為一種感覺,就像生日吃蛋糕一樣,油條之所以成為大多數人早餐的首選,是因為最重要很好吃,一口油條,另一口香豆漿,感覺沒有大餐能比得上此時此刻。豆漿和油條在中國人眼裡更美,在林俊傑的《豆漿油條》歌詞中,他們並沒有用來描述戀人之間的不可分割性,「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漿油條,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會是最好……豆漿離不開油條 讓我愛你愛到老」。對於你喜歡的油條,你總覺得他的操作是那麼複雜,不可侵犯,所以你就出去買了吃了,但吃了以後,總擔心油條是不是地溝油。
  • 想吃涼麵不用出去買,教你在家做,快速簡單好吃,一頓能吃兩大碗
    在我們家夏季會經常吃涼拌麵,由於天氣炎熱,做油膩的食物,實在沒胃口,最重要還不想那麼費事炒菜,涼拌麵就成了夏季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麵食,做法簡單快速,味道香。
  • 長期吃米飯的人和長期吃麵條的人,會有什麼不同?看完不淡定了
    在我們中國有南北地區之分,南方和北方各個方面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就比如說飲食上的差距就很大,據說北方和南方所吃的食物大不一樣,如果你平時經常旅遊的話,應該對此是比較了解的,就比如說南方那邊是比較喜歡吃米飯的,而北方這邊比較喜歡吃麵食,就比如說麵條,今天就一起看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