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華人遍布世界各地,有不少國家,華人佔據著主流。本文要講的新加坡就是一個。
新加坡是個多元化和多民族的國家,國內有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歐亞裔四大族群、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人口共計570萬(2019年數據)。其中國內華人的數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421萬),各民族之間和平發展,讓新加坡的文化也非常的豐富多樣。
新加坡位於亞洲的東南部,雖然面積小,人口也不多,但是經濟發展水平很高,是個發達國家,在2014年的就躋身變成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僅次於紐約和倫敦。新加坡可以說是靠華人發展起來的國家,很早開始就和華人有很深的淵源。
中國商人汪大淵在十四世紀的時候就去過新加坡,在《島夷志略》這本書中提到新加坡島上有華人居住,這是最早關於華人在新加坡的記載。
15世紀開始,中國便和新加坡有密切的往來,鄭和7次下西洋就多次到達馬六甲,經過新加坡海峽。考古學家還曾在新加坡發現過元朝的陶瓷,這足以證明中國和新加坡很早的時候就有貿易往來。
現今的新加坡北碼頭有一個人的銅像,那就是新加坡的開闢者——託馬斯·斯坦福·萊佛士。十九世紀初期,萊佛士想在東南亞尋找一塊能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新殖民地,於是發現了新加坡。
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國經濟快速發展,蒸汽船的出現和運河的開鑿,新加坡成了歐洲和亞洲之間船隻重要的停靠點。新加坡在被開闢之前只是個小漁村,村裡一百多個居民裡還有三十多個華人。
新加坡開闢為商埠,設立對外貿易口岸後,附近馬來半島,泰國南部還有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的華人都湧入新加坡。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中國在清政府的統治下,處在內憂外患的國情中,人民生活困難,常常鬧饑荒.這種情況下,有一些華人選擇背井離鄉到新加坡尋找新的希望。
島上的華人由幾十人一下子發展到一千多,中國商人也來到新加坡尋求商機,他們把中國有名的茶葉,絲綢等商品帶到新加坡來販售。那時候的新加坡已經成了東南亞巨大的海上貿易集散地。
後來新加坡實行開墾自由的制度,這更加吸引了大批的華人到島上開墾田地,一時間,島上的華人迅速增加。還有大量窮苦的華人到新加坡務工,有的開始做生意。
華人剛到新加坡的時候,待遇很差,被招聘到工廠裡出賣勞力,或者在島上種地,養殖禽類。十九世紀中期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大量的招聘勞工,很多中國南部沿海一帶的人都去了新加坡做苦工。
島上的華人越來越多,英國人還給華人劃分了區域。華人成了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中遊砥柱和奠基者。慢慢的待遇和地位得到了提高,有的華人擠進國家領導層,得到了政府的賞識,這更加擴大了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
新加坡甚至開始新辦華人學校,開展與華僑相關的事務。現在新加坡有很多街道和城區都是以當時一些華人名人的名字命名的。
20世紀中期,日本企圖攻陷新加坡,拿下整個東南亞,當地的華僑還組織一起進行抗擊日本的運動,可惜軍力懸殊太大,抵抗失敗,日本統治了新加坡,那是新加坡史上最慘的一段日子。
日本開始報復華人的抵抗,有兩萬多人都被日軍直接槍決,還有的被送去修鐵路。新加坡為了紀念抵抗日本死去的人民,每年2月15日都會在和平紀念碑前悼念他們。終於在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新加坡全國上下歡騰一片。
日本統治新加坡的期間,移民行為有所限制,一直到新加坡獨立初期,中國人再次開始往新加坡移民,但是基本上都是馬來人去的比較多。
20世紀晚期,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政策,當時新加坡也在經濟轉型,趕上這個時機,中國一大批的知識分子,商人等又開始遷入新加坡,掀起了一波浪潮。
聰明勤奮的華人在做生意方面極具天賦,他們為社會建設盡心盡力,加上新加坡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這讓它在國際貿易中迅速的崛起。自由的貿易環境,對外開放政策,讓新加坡現代經濟發展速度緊隨著西方發達國家。
從古到今,新加坡和華人一直有著很深的關聯,新加坡早期的發展華人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說它是依靠華人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也絲毫不為過,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亞洲的發達國家,華人為它的發展做出的貢獻仍然不容小覷。
參考資料:《新加坡歷史》、《新加坡國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