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指南——髕股關節綜合症

2021-02-13 strength分享

膝關節髕骨周圍以及後方發生持續的鈍疼,當你在跑步、上下樓梯、下蹲、甚至是從椅子上站起等動作都會使疼痛加劇,影響生活?你可能患有髕股疼痛症候群(PFPS)

由於常見於熱愛跑步的愛好者與運動員身上,所以也被稱為跑步者膝

有趣的是,我前面寫的關於膝關節疼痛的三篇文章

膝關節疼痛指南——鵝足肌腱炎

膝關節疼痛指南——髕腱炎

膝關節疼痛指南——髂脛束摩擦綜合症

它們都有「跑者膝」的稱號

「默默心疼跑步者的膝蓋三秒鐘」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髕股疼痛症候群」(PFPS)

髕股關節症候群佔到了所有運動相關的膝關節問題的25-40%,在膝關節功能障礙與運動損傷中十分常見

症狀表現

髕股疼痛症候群風險最大的人群是跑步者,騎自行車者,籃球運動員以及相關跑跳較多的愛好者到運動員,當然主要還是動作模式問題與過度不正確使用所引起,病症發作可能是由於慢性損傷或者單次急性損傷直接引起,症狀包括膝關節瀰漫性疼痛和局部髕下疼痛

疼痛

髕骨周圍和下方、膝蓋前部、膝蓋骨的內側邊緣經常有壓痛,髕骨周圍後方發生持續的鈍疼疼痛,運動後有時會出現腫脹。在上下山坡、上下樓梯、久坐起身時,髕股關節位置疼痛往往更嚴重

其他表現

膝蓋彎曲時可能伴隨發出咔咔聲「關節噪音 」,髕股關節綜合症往往伴隨著大腿肌肉「股四頭肌」的肌張力異常,髕骨周圍的圓圈性疼痛範圍,久坐後症狀加劇,無力疼痛伴有膝關節屈曲減少

為什麼會這樣?

髕股關節

髕骨與股骨組成髕股關節,髕骨關節和我們的脛股關節共組成了我們身體上著名的——膝關節,而我們的髕股關節形成在髕骨和股骨遠端之間,可謂是在夾縫中成長

髕股關節由股骨與股骨髁間窩上的髕骨組成的,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髕骨在髁間窩裡面運動「觀察上圖」,其中的軟骨能夠有效的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髕股關節是膝蓋內的精密的結構,髕骨主要的作用是增加股四頭肌與膝關節的力臂,增加膝關節的伸展力

正常的髕股關節運動期間,隨著膝蓋伸展,髕骨在膝蓋彎曲時向近側滑動

當膝關節發生屈伸運動時,髕骨關節面正常情況下會在股骨髁間溝上滑動

當膝關節屈曲屈膝135°時 圖A:髕骨開始緩慢移動,接觸點位於髕骨上極

屈曲60~90°時 圖B:髕骨的連接區開始向內移動,在此之間髕股關節具有與股骨最大的關節面接觸

屈膝20°-30°時 圖C :髕骨的主要的連接點將移向髕骨下極「有扁平的髁間溝的人更可能在此角度產生髕骨半脫位」

當我們屈膝0°位:髕骨位於髁間溝近端,關節面無接觸

髕骨運動全貌

髕股關節綜合症「PFPS」 從何而來?

前面我們說到,髕骨有幫助我們伸膝的功能,有著其固定的運動規律,在頻繁的不良姿勢、不良的動作模式、過度的使用、下肢解剖紊亂的前提下,造成我們的髕骨無法在股骨上正常運動,運動功能異常,進而引起髕骨與股骨的摩擦,髕骨的磨損與疼痛進而產生,膝關節屈伸功能大幅受限,這就是我們髕股關節綜合症的潛在原因以及觸發原因

髕股關節綜合症試驗——髕骨研磨研磨測試


個案仰臥位,檢查者沿滑車溝向遠側推移髕骨,個案主動收縮股四頭肌以對抗髕骨下移

正常髕骨在滑車部應該自由滑動,髕骨滑動時出現疼痛並無法自由活動,或出現捻發音即為陽性,個案可能為髕股關節症候群

髕股關節症候群試驗——伸膝抗阻測試

個案仰臥位,單側腿屈髖屈膝90°保持穩定,對側腿伸髖屈曲小腿準備檢查,檢查者一手握個案小腿交腳踝並給一定阻力,讓患者膝關節由屈曲位逐漸伸直

出現疼痛者為陽性,髕股關節疼痛多在30°至50°,髕腱病變疼痛在90°左右

Q角度測試

膝蓋的Q角度是股四頭肌和髕骨肌腱之間角度的測量值,從髂前上棘到髕骨中點連線代表股四頭肌牽拉力線,從髕骨中點到脛骨結節連線與股四頭肌牽拉力線相交之角即為Q角

正常Q角男性10°-15°,女性12°-18°,Q角越大,使髕骨外移分力越大,髕股關節越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此病症在女性身上更為常見

進一步治療可能包括不限於:

休息休息是必須的,治療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避免使問題惡化的活動,並且及時休息,別在叫嚷著「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了,天天嚷嚷著這句話的某些人是打算坐輪椅過下半生?

我們的髕骨本身沒有血液和淋巴液供應,所以一旦損傷恢復會非常的緩慢,停止進一步的損害是十分必要的

冰敷

在活動應用POLICE保護、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的原則,以幫助個案應急減輕疼痛和腫脹

服用藥物

醫生可能會開具一些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溼、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症狀的緩解

你可能十分抗拒吃藥,但是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目前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藥物種類之一;全世界大約每天有3000萬人在使用,只要在安全劑量之內遵循醫囑進行服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其他治療手段

有些研究認為以下治療可以對髕股關節綜合症起到緩解的作用,根據你的情況與你醫生的喜好,他可能會對你採取超聲波、幹擾、雷射、電刺激、體外震波碎石術

封閉治療

髕股關節局部情況嚴重,可能會採取封閉治療,將藥物(麻醉、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注射於關節腔內,幫助個案短期快速恢復

手術治療

特別嚴重的髕骨關節症候群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幹預治療如:髕骨重排列手術、人工關節置換

肌效貼

肌效貼是日本脊醫加瀨建造在70年代發明,利用有彈性貼布的回彈力,影響肌肉、筋膜等組織,比起傳統的限制活動和壓縮,肌內效貼布可以固定肌肉及拉傷的關節,不僅不會限制血液循環,反而可以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因此更適合特定肌肉群的預防損傷或損傷後的恢復

在髕股周圍炎症與疼痛消失後,可利用肌效貼,進一步幫助個案短期短期快速恢復下肢的基本功能

物理治療

通過前面的步驟我們可以減少疼痛和炎症,進一步哦們需要的是通過物理治療改變錯誤的動作模式與肌肉張力,並進一步恢復肌肉彈性增加正常的肌肉張力

綜合評估與改善

髕骨外移則放鬆大腿前外側的股外側肌、闊筋膜張肌,加強股內側肌訓練

髕骨內移則放鬆大腿內收、加強股外側肌訓練、髖外展肌群臀肌的訓練

髕骨朝近端移動則放鬆整個股四頭肌,尤其大腿前側的股直肌

股骨朝遠端移動則訓練整個股四頭肌,加強股直肌

增加緊張肌肉的靈活性,改善其肌痛點,進而改善生物力學問題,幫助個案逐漸恢復到完全健康狀態

觸發點又被稱為肌痛點、扳機點,我們如何理解它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黑洞,它的出現會影響我們周邊所有的肌肉群,進而影響全身,當觸發點存在的時候,無論你如何拉伸、運動都無法緩解它的不適感

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是先解決觸發點,也就是利用手法進行按壓,消除它

肌力訓練

我們的髕骨本身沒有血液和淋巴液供應,所以一旦損傷恢復會非常的緩慢,避免損傷的進一步加重,避免大幅度高頻的膝關節屈伸

首先幫助個案解決肌肉痛點與異常的肌張力,進一步採取肌力的恢復訓練,配合改善對方錯誤的動作模式如:步態、跑姿、彈跳姿勢——靠牆靜蹲是個不錯的肌力訓練選擇

摘錄:Neumann DA: 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ed 2, St Louis, 2010, Mosby, Figure 13-23, A through D

膝關節疼痛系列

目錄:

膝關節疼痛指南——鵝足肌腱炎

膝關節疼痛指南——髕腱炎

膝關節疼痛指南——髂脛束摩擦綜合症

膝關節疼痛指南——髕股關節綜合症(本篇)

本公眾號除特別聲明,全部原創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課程、活動信息、有償轉載、約稿等——相關商業合作請後臺私信

本文旨在分享,任何判斷與調整方案請理性看待,練習與調整聯繫應該在有專業指導下進行-諮詢專業醫師,請謹慎學習和參考

  

相關焦點

  • 髕股關節綜合症的4大因素和康複方法
    一、髕股關節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膝前側疼痛學名叫「髕股關節綜合症」,又稱為髕骨勞損、髕骨軟骨軟化症。 二、髕骨運動軌跡異常是導致髕股關節綜合症的直接原因 要說髕股關節綜合症,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髕骨。
  • ...膝關節|膝關節鵝足腱炎|膝關節髕腱炎|骨關節|膝關節疼痛
    自4月7日長沙初三年級復學以來,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骨關節門診共接診了100餘例因膝關節疼痛前來就診的初三學生,因為面臨體育中考,長期宅家、缺乏鍛鍊的學生們突然過渡到每天要進行運動,不少學生出現了膝關節疼痛症狀。
  • 深蹲時膝蓋疼痛?很可能是髕股疼痛症候群的原因
    髕股疼痛症候群可能使鍛鍊不愉快,因為在進行某些運動(尤其是深蹲)時,屈膝的動作會使疼痛加重。讓我們仔細研究為什麼髕股症候群如此常見以及為什么女性的風險更高。髕股疼痛症候群會影響髕股關節。該關節由髕骨或膝蓋骨和股骨的滑車組成。各種肌腱和韌帶像四頭肌一樣有助於穩定關節。這也是為什麼強壯的股四頭肌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髕股關節的主要功能是伸展膝蓋,它還可以幫助你的下半身在下坡時減速。
  • 髕股疼痛症候群是什麼?解決疼痛需要看這6個動作
    北馬結束後,很多跑友都在後臺留言諮詢:跑後出現腿部疼痛,但卻都沒有明確外傷是怎麼回事。這個情況其實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人都沒有明確的外傷,但還是覺得膝關節疼痛,有時伴隨腫脹和徒步發軟發抖的情況,那有可能是髕股疼痛綜合症(以下簡稱PFPS)。在說這個病症之前,就先要了解髕股關節在哪裡。
  • 髕股疼痛症候群如何居家康復?
    其行且珍「膝」膝關節在我們人體活動中擔當大任同樣,責任越大,壓力也就越大所以與膝關節相關的健康問題也越多今天我們就再來了解一種與膝相關的疼痛——髕股疼痛症候群髕股疼痛症候群的主要臨床症狀是髕前、髕後或髕周的疼痛,或伴有髕股關節內的摩擦音、打軟腿、關節腫脹等症狀,疼痛症狀尤其在上下樓梯、久坐、下蹲、跑、跳等功能性的活動時加重。它還有兩個「尚未」:具體發病機制及有效治療方法尚未明確;尚未有特異性的影像學診斷方法。
  • 還是髕股關節症候群?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髕股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最常見的膝關節疾病之一,多見於運動人群,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2~3倍,其主要臨床症狀為髕前、髕後或髕周的疼痛,或伴有髕股關節內的摩擦音、打軟腿、關節腫脹等症狀
  • 髕骨周圍痛,膝「打軟」,8個動作緩解髕股疼痛症候群
    我們通常會認為老年人才是膝痛的主要人群但有一種膝痛卻易發生在活動較多的青少年群體中那就是髕股關節痛它是膝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往往出現在下蹲、久坐、上下樓梯、跑步等功能性活動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髕股疼痛症候群髕股疼痛症候群圖片來源:Pixabay
  • 膝關節長期疼痛,保守治療無效,要不要換關節?
    劉奶奶80歲了,近8個月來出現右膝關節間斷疼痛不適,主要以內側疼痛為主,行走久了疼痛會加重,偶爾還會出現右膝關節腫脹。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考慮為「骨性關節炎」,讓劉奶奶使用氨基葡萄糖、止痛藥治療,但是現在仍有右膝關節疼痛,步行500米就因為疼痛不得不停下休息。
  • 另類膝關節疼痛—髕韌帶之痛
    最後診斷是右膝髕韌帶斷裂,籃網官方宣布其將缺席賽季剩餘比賽。髕韌帶斷裂,在運動損傷中實屬罕見。髕韌帶 (patella tendon)位於膝關節囊的前方,為股四頭肌腱的延續部分,起自髕骨下緣,止於脛骨粗隆,成人髕韌帶長約3-6cm,從前方加固膝關節和限制膝關節的過度屈曲。
  • 兒童髕股關節不穩定的治療要點,看這篇就夠了!
    作者:張佔豐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兒童髕股關節不穩定通常有急性髕骨脫位,復發性髕骨脫位,習慣性髕骨脫位,神經源性髕骨脫位及先天性髕骨脫位等。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兒童髕股關節不穩定以習慣性髕骨脫位最為常見。兒童習慣性髕骨脫位女孩多見,常於5~10歲時被診斷。
  • 髕股關節軟骨磨損,屬於不可逆損傷嗎?
    我們需要先了解清楚髕股關節處的軟骨在我們的人體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其實髕股關節就是我們膝關節的一部分,而髕股關節處的軟骨,在我們的關節活動中是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的,它主要的功能是緩解外力對關節處的壓力。髕骨和股骨共同構成了髕骨關節,而軟骨就附著在髕股關節中,這種附著結構能夠有效地減少運動給關節帶來的損傷,它可以使關節處的活動更加地流暢和緩衝壓力等。
  • 健身教練必須要知道的,為什麼你的女性會員膝關節更容易疼痛
    髕股關節綜合症「。學術上講是指髕骨關節軟骨的表層下出現變異,導致輕微不適、發炎,常見的成因包括髕股關節勞損、創傷及錯位。那這個跟什麼關節有關呢?Q角!超出正常範圍的Q角會與髕股關節症候群、膝關節失穩和髕骨不穩定有關。
  • 湘雅骨科雷光華教授牽頭制定中國髕股關節骨關節炎診療權威指南
    近日,由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和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發起制定的《中國髕股關節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0年版)》在《中華骨科雜誌》2020年第40卷第18期正式發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雷光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坤正教授和天津醫院胡永成教授為該指南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曾超特聘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楊佩副教授為共同執筆
  • 膝關節疼痛拉伸指南
    膝部疼痛原因髂脛束綜合症:涉及髂脛束或髂脛帶過渡到股骨外側上髁處的炎症,它產生於這兩部分重複性的摩擦。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長距離跑者身上,同時伴隨膝關節外側部分的疼痛。股四頭肌肌腱炎:這是髕骨或股四頭肌的炎症或輕傷,通常來源於肌肉緊張,並伴隨著膝關節前端的疼痛。
  • 膝關節疼痛還有響聲,有可能得了髕骨軟化症
    我們都知道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關節,它的健康對於人體至關重要,膝關節屈伸活動時膝蓋後方的疼痛,在上下樓、下蹲、爬山、搬重物尤為明顯,或者用手按壓髕骨摩擦推動,感覺到關節裡面有「咯咯」的響聲,那您就要考慮您是否出現了「髕骨軟化」的問題了。
  • 10大膝關節疼痛原因與治療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複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將幾種常見的膝關節疼痛原因及其治療方法進行簡要介紹。
  • 膝關節不同部位疼痛的原因及其康復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又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膝關節就越容易損傷,疼痛。有的人膝蓋前方痛,有的人膝蓋下方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膝蓋不同位置的疼痛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
  • 關節疼痛可不是小問題,髕骨軟化症正在悄悄地發生,早發現早治療
    晚期可見髕股關節面的硬化、軟骨下骨的囊性改變,骨質的邊緣部出現增生,髕股關節的間隙變窄等改變。中醫診斷是通過四診合參的方式完成的,即望、聞、問、切。其中望診包括望體態,患者表現為下肢一側負重,膝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外翻,望面容可觀察患者表情,側面反映病情的輕重。問診,最基礎的就是聽患者的主訴、溝通過程中言語。
  • 為什麼會出現上下樓梯或下蹲時膝關節疼痛的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上下樓梯或下蹲時,膝關節疼痛的情況,如何判斷您的軟骨是否有磨損?當您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的疼痛情況,提示您的髕股關節,可能有問題,主要是因為髕股關節承受的壓力所致,磨損的軟骨在壓力的刺激作用下,導致膝關節疼痛,還有一部分人,不僅在您下蹲或者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同時還伴有膝關節內的響聲,醫學上稱骨擦音這種類型也是軟骨磨損後,減少了潤滑和增加骨面間的摩擦所致,那麼如何判斷您的軟骨是否有磨損?
  • 髕骨周圍疼痛,有捻發音,可能是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在作怪
    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是以髕骨後方、下面或側面的瀰漫性隱痛和酸痛,關節捻發音和下肢功能性缺乏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運動損傷。當上樓、下坡,久坐之後站立行走,以及參加跳躍、下蹲、跑步等需要反覆屈曲膝關節的運動時症狀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