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馳電掣」不再吃香,為電動化酬金,車企紛紛「退賽」

2021-01-10 品質中國

張冬梅中國汽車報

在百年一遇的全球汽車行業變革浪潮下,各大汽車製造商紛紛重新審視自身在賽車領域的業務走向。前不久,本田宣布,由於要專注於發展零排放技術,因此決定在2021年賽季結束後將退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1,以下簡稱F1),停止向相關車隊供應發動機。大眾汽車品牌也決定終止賽車業務,並將相關員工轉崗至電動汽車研發部門。此外,奧迪、寶馬近日陸續宣布將在2021年賽季結束後退出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E,以下簡稱FE)。

零排放趨勢威脅傳統賽事

一直以來,本田都是F1的發動機供應商,目前服務於紅牛車隊和AlphaTauri車隊。不過,本田決定在2021年底合同到期後退出F1,不再扮演F1發動機供應商的角色。

本田表示,他們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巨大轉型」,尤其是在疫情暴發後,汽車行業的轉型和競爭正在加速,使得各大車企重新審視生產計劃,通過加快推出低排放、零排放等新車型來搶佔市場份額。為此,本田決定退出F1,並將原本用於F1的資金和資源轉移到氫燃料電池車、純電動汽車等零排放技術的研發上。

「(退出F1)並不是疫情導致的結果,而是我們要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不得不這麼做。」本田執行長八鄉隆弘說。本田近期推出的小型純電動汽車——本田e已開始在歐洲交付。本田計劃到2030年,全球銷量的2/3都來自於電氣化車型,包括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等;該公司致力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在本田宣布退出F1不久,大眾汽車品牌也作出了相似的決定——終止賽車業務。大眾汽車表示,其賽車部門擁有169名員工,這些員工未來將被併入母公司。「大眾汽車正致力於成為領先的、可持續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集中所有力量,因此決定終止大眾汽車與賽車相關的業務。從賽車業務中積累的深厚技術專長以及從ID.R電動賽車項目中獲得的專業知識將在其他領域發揚光大,並幫助我們推出更多的ID.家族高效車型。」大眾汽車研發負責人弗蘭克·韋爾奇表示。

對於大眾汽車而言,大規模推出電動量產車型、快速佔領市場才是當前的重點所在。去年11月,大眾汽車相關人士曾透露,將把重點放在電動汽車生產上,並終止所有不涉及電動汽車的賽車項目。也許從那時候起,大眾汽車的賽車運動已經接近尾聲了。

FE賽事「帶電」也無濟於事

本田退出F1可能並不讓人意外,但奧迪、寶馬前後腳宣布退出FE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畢竟FE可是現今惟一「帶電」的國際賽車項目。

FE是國際汽車聯盟(FIA)認證的賽車運動,成立於2012年,第一屆正式比賽在2014年舉行,發展至今雖只有8年歷史,卻吸引了諸多知名廠商參與。根據FE的規定,所有賽車必須採用電力驅動。這樣一來,FE不僅成為各大車企測試電動汽車技術的「練兵場」,也成為車企宣傳自家電動汽車產品及企業環保形象的絕佳舞臺,起到了加速電動汽車研發的作用。不過,隨著各大車企的電動化戰略向前推進及技術逐步成熟,FE的作用和影響力正在減弱。

截至目前,FE已經經歷了6個賽季,在賽事開始之初,所有車隊使用完全相同的賽車。之後技術規則逐步開放,從第3個賽季開始,賽事只提供統一的車架、輪胎、座艙和電池系統,而各車隊和廠商可以自行研發車輛的動力總成(逆變器、電機、變速器)和能量管理系統。這也是從該賽季開始,FE吸引了各大廠商投身其中的原因。以寶馬為例,該公司此前將FE視作量產的技術實驗室,為電動汽車開發傳動系統的工程師,同時也負責寶馬賽車的動力系統。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寶馬認為,基於目前FE開放的研發條件和進度,該公司已經完成了所有賽車技術的轉化和利用,包括能源管理、能源效率、電控軟體等。接下來,寶馬的戰略重點將放在三電系統的研發上,包括電池。寶馬電動出行與i品牌傳播負責人威蘭德·布魯奇強調,未來上到電驅系統,下到一個小小的電芯,寶馬都會堅持自主研發。FE賽事現有規則顯然與寶馬的需求並不相符。簡單來說,FE對寶馬來說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

「隨著寶馬集團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戰略重心轉移,我們現在將專注於電動車型市場化攻勢和第五代寶馬電動汽車的大批量生產。」寶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很顯然,完成了從賽車到量產車的技術轉化後,寶馬的戰略重心已經發生了轉移,當前更重要的任務是向市場推出更多電動車型,以鞏固並加強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市場地位。

賽車運動仍有忠實擁躉

與寶馬不同,奧迪之所以退出FE,是準備向其他賽事發起挑戰。奧迪宣布,將於2021年年底前退出FE,轉而開始參加達喀爾拉力賽,並重返勒芒24小時耐力賽。

也許FE對於奧迪來說已經沒有太大挑戰性了。作為最早一批加入FE賽事的廠商,奧迪收穫滿滿,其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奧迪在FE領域成績斐然,總共登上了43次領獎臺,其中包括12個分站冠軍。」事實上,除了計劃退出FE外,奧迪還於今年4月宣布將在2020年賽季結束後退出世界頂級的房車賽事——DTM(德國房車大師賽)。

所有這一切調整都在向著一個目標邁進:重返勒芒。奧迪曾經在勒芒引領了一個時代,但在「排放門」事件後,奧迪於2016年退出了勒芒,重心放在FE賽事上。而今,奧迪計劃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重返勒芒賽場,並宣布將於2022年參加達喀爾拉力賽。奧迪表示,將利用在達喀爾拉力賽積累的經驗,提高電驅動系統、越野能力和電池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當時退出勒芒,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排放門」後的大眾集團處境不佳,對賽車運動的預算審批嚴格,且當時需要通過奧迪加入FE來向外界彰顯大眾集團的環保意願。或許是出於同樣的理由,1年後保時捷也退出勒芒並轉而加入FE。而今,大眾集團已經走出了「排放門」的陰影,重新恢復元氣,且正在向電動化方向大幅轉型。在這種情況下,奧迪有意重返勒芒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本田的退賽,讓業內人士開始擔憂起F1的前景。在本田宣布退出後,業內傳出奔馳車隊也欲退出F1的消息。對此,戴姆勒執行長康林松近日明確表態稱,不會退出F1。「在亞洲、歐洲、南美以及全球其他地區,人們對F1的興趣與日俱增。我們的年輕粉絲數量飆升,尤其是在社交媒介的影響下。如果我們退出F1,那才是瘋了。」他說。不過,考慮到環境問題,康林松指出,F1的混合動力和可持續燃料計劃是一個積極的方向。F1也需要走向碳中和,否則這項賽事將真的會成為一個過去式。」他說。

事實上,在本田宣布退賽後,有些人認為,在新規則方面,F1可能需要考慮更激進的環保發動機技術,如電動或氫動力。不過,F1官方隨後重申,相信新一代混合動力賽車是正確的方向。由於FE是國際汽車聯盟目前惟一認可的電動單座系列比賽,擁有一個25年的獨家協議,F1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實現電動。

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各項賽事運動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在車市下行疊加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主流車企的日子愈發艱難,縮減必要開支成了他們共同的選項,不少車企拿賽車業務「開刀」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賽車運動畢竟是展示一個汽車品牌最新技術和形象的舞臺,相信隨著全球汽車業逐漸從疫情中恢復,賽車運動也會變得熱鬧起來。

文:張冬梅 編輯:萬瑩 版式:劉曉燁

相關焦點

  • 「風馳電掣」不再吃香,為電動化酬金,車企紛紛「退賽」|中國汽車報
    不過,本田決定在2021年底合同到期後退出F1,不再扮演F1發動機供應商的角色。本田表示,他們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巨大轉型」,尤其是在疫情暴發後,汽車行業的轉型和競爭正在加速,使得各大車企重新審視生產計劃,通過加快推出低排放、零排放等新車型來搶佔市場份額。
  • 車企接連退賽,電動方程式為何等了個寂寞?
    它以開放的城市道路為賽道,以純電動賽車為競賽工具,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汽車賽事的印象。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的風口浪尖上,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E,以下簡稱FE)迅速獲得了無數擁躉者。賽事的主辦方國際汽聯也希望借這一全新賽事推廣清潔能源汽車和電動化技術。
  • 閒侃| FE都不吃香了?2020年那些「退賽」的車企們_易車網
    到了如今,車企玩賽車的目的無非兩檔子事兒。首先,是為了在外面露露臉,為品牌做做宣傳;就比如說領克一直熱衷參加WTCR賽事,並且還衛冕了2020賽季的冠軍。第二檔子事兒是為了積累技術,通過研發賽車技術再下放到民用產品,俗稱的「以賽代研」,這也是車企花重金參加比賽的原因。
  • 落幕與新生丨電動化不可一蹴而就,混動市場將成車企必爭之地
    從汽車「新四化」被提出開始,各家車企都在不斷努力鑽研。其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領域,國內的車企有不錯的發展。不過,現在一提到電動化,似乎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各種純電或插混產品,卻遺忘了混合動力產品也是電動化進程中重要的一員。從國家政策導向和企業產品技術布局來看,混合動力車型或許是未來5~15年的贏家。
  • 德國三大車企發力電動化數位化轉型 看好中國市場
    截至當地時間4日,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均公布了未來5年內加速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投資和發展計劃。
  •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未來汽車什麼樣?車企大佬有這些...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各家車企都在向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未來汽車到底有什麼新暢想?隨著電動化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由移動工具轉向智能終端。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汽車會變成網聯的一個樞紐,汽車產品不僅是在出行方面,包括在服務和應用方面會成為重要的載體和入口。
  • 環保催促重卡電動化
    環保催促重卡電動化 贊軍 發表於 2020-12-22 11:40:24 換電是今年的熱門,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家大力推行換電模式,解決新能源汽車能源補給難的問題
  • 車企「拋棄」F1
    因為,據業內人士透露,梅賽德斯車隊為贏得2019年的F1世界冠軍付出了超過3.33億英鎊的「代價」。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電動化大勢所趨,F1正在逐漸被車企邊緣化。賽場也是試驗場自1950年第一屆F1賽事舉辦,長達70年的時間長河裡,「局中人」來了又去。在早年間的F1賽事中,多數為私人車隊。
  • 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傳統車企當真已經跟不上時代?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被人們看好,一方面是對於新能源汽車前景的看好,畢竟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了當前世界的共識,電動汽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是因為造車新勢力推出的產品不再是單純的汽車
  • 彌補日內瓦車展取消的遺憾 多家車企轉向「雲直播」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彌補日內瓦車展取消的遺憾,多家車企轉向「雲直播」原本定於今日開幕的日內瓦國際車展被取消,多家車企紛紛將新車發布會轉為線上直播。原本定於今日開幕的日內瓦國際車展,因新冠肺炎疫情被取消,多家車企紛紛將計劃在此次車展上舉行的新車發布會轉為線上直播。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3家車企(品牌)在日內瓦車展官方渠道進行線上發布會,還有一些車企通過自己渠道進行直播發布會,也有直接取消發布會的車企。
  • 關於電動化,Honda有話說
    自此,政策向電動車的傾斜全面展開,並且補貼政策開始逐漸施行,一時間新車企湧現、舊車企轉型,「跟風」搶佔補貼最多的純電動車市場。然而11年過去了,市場的實際反饋證明了即便純電動車優點很多,想要全面推廣開來,也需要一定時間。
  • 最後的執念,馬自達等車企表示永不放棄內燃機
    近年來,很多國家為推動低碳環保,紛紛宣布在未來將限產甚至停止銷售燃油汽車的計劃。受到法規影響,國外各車企也集中火力發展電動汽車。就在不久前,阿斯頓·馬丁宣布進一步與梅賽德斯-奔馳進行合作,以便獲得下一代混合動力和電池電動技術。
  • 最後的執念,馬自達等車企表示永不放棄內燃機|汽智
    近年來,很多國家為推動低碳環保,紛紛宣布在未來將限產甚至停止銷售燃油汽車的計劃。受到法規影響,國外各車企也集中火力發展電動汽車。 就在不久前,阿斯頓·馬丁宣布進一步與梅賽德斯-奔馳進行合作,以便獲得下一代混合動力和電池電動技術。
  • 陳清泰:智能網聯時代中國車企挑戰
    來源:《財經》雜誌文|《財經》記者李陽汽車革命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在電動化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競爭的焦點已遠遠超出了「三電」為代表的電動化。但這個優勢在BAT、在華為、在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而不在車企。國內一些車企與跨界夥伴合作的範圍和深度還不夠。擔憂三,面對電動化智能化激烈競爭,國外競爭對手之間已放下成見,攜手搭建聯盟、做平臺化建設,但國內車企依舊偏向單打獨鬥。陳清泰表示,智能汽車正在顛覆「功能汽車」。
  • 陳根:百年汽車面臨變局,中國車企走向超車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2020年,去年市值排名全球車企第三的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躍居第一,市值較去年翻了約6倍,超過排名第二至第五車企市值之和。中國三家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市值在2020年也都快速上漲,分別位列全球車企第8、15、17位。
  • 搶佔電動化新賽道 豪華車激戰2020
    來源:中國經營報搶佔電動化新賽道 豪華車激戰2020本報記者/郭少丹新年伊始,車企電動化轉型之路漫漫仍負重前行。ABB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豪華品牌,不過其電動化聲勢及產品布局相較國內自主品牌發力稍晚。作為傳統車企轉型追趕者代表,ABB電動化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過去幾年,在對電動化態度上幾經轉變,從保守、淺試水再到斥巨資投注,如今豪華車代表德系三強ABB奔馳、寶馬、奧迪電動化轉型之舵正在全速開拔。
  • 唱衰電動車、嘲諷特斯拉背後:豐田電動化轉型的困與變
    自2014年開始,隨著一波新能源造車熱潮的興起和各國燃油車禁售政策的頒布,整個汽車行業都被卷進向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之中,一時間一汽、上汽、東風及大眾、奧迪、寶馬、戴姆勒等老牌車企都開始了電動化轉型。 作為全球最大車企之一的豐田,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啟動了電動化技術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豐田依然進行著電動化方面的研發和製造,並在今年6月公布了在電動化方面的產品規劃。 作為率先布局電動化並延續至今的豐田,為何卻在最近頻發唱衰電動化路線的言論?豐田的電動化轉型究竟做得如何?
  • 蘋果也要造車了!百度、蔚來紛紛布局,未來新能源汽車機會在哪?
    頭部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汽車跨越了生死線,股價和市值一路飆升,賽麟、博郡等造車新勢力紛紛爆雷出局。  隨著補貼退坡、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地方政府不再盲目熱情、資本趨向理性,中國的新造車運動即將進入下半場。  自2014年左右興起的中國新造車運動,一直都離不開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推動。
  • 電動化已被車企提上日程,10萬以內新能源汽車如何選擇
    從世界範圍內的汽車車生產企業來看,國外很多老牌客車生產企業開始純電動車的研究計劃。日本已決定緊隨歐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步伐,計劃在2035年之前禁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徹底轉向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型。並且到2050年,日本將把碳排放降至零。 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均公布了未來5年內加速電動化和數位化轉型的重點投資和發展計劃。
  • 車企VS科技巨頭:萬億投入上的巔峰對決
    這種大規模的資金儲備堪稱史無前例,以至於一汽集團在公布該消息之後,整個體系中的上市公司紛紛漲停。這1萬億的資金,正是準備給一汽集團布局未來業務準備的「子彈」。汽車業「長子」出手,果然是不同凡響。龐大的轉型投入儘管看似動作巨大,但相對於國際車企來說,中國企業的資金投入還是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