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作為全球公認的第一車企,其市值也是遙遙領先於其他車企的,只不過在今年,這種情況卻發生了一些改變,「異軍突起」的特斯拉不僅實現了市值破6千億美元超3個豐田,並且實現了年內漲幅超過6倍的震撼數字。
與此同時,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今年的市值也可謂風生水起,其中蔚來的市值一度突破700億美元,成為全球車企市值第四、中國車企市值第一,僅排在特斯拉、豐田、大眾之後。
一時間,「造車新勢力趕超傳統車企巨頭」等話題迅速引起行業內外熱議。不過,比起豐田、戴姆勒等傳統車企巨頭,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在資產規模、銷售收入、盈利水平等方面或不及前者零頭。對此很多人就不解,為何實力更強的傳統車企巨頭的估值會被造車新勢力超越?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產業前景和科技屬性成就高估值
在這裡,先簡單科普一下市值是什麼?據資料顯示,所謂市值並不是一家企業當前的價值,而是投資者對一家企業未來的預期,如果預期很好,那麼投資者就會大量買入,從而使其市值上漲,這也是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能夠在市值上連超傳統車企的原因。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被人們看好,一方面是對於新能源汽車前景的看好,畢竟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了當前世界的共識,電動汽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是因為造車新勢力推出的產品不再是單純的汽車,而更像是智能移動終端,未來想像空間更大。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加快發展,電動汽車的全面推廣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已有超過12個國家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公布,對汽車市場結構產生了顯著影響,加速了汽車電動化進程。而目前大部分新勢力的產品都是電動車,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投資者對造車新勢力的期望很高,由於前景較好,股價和市值就會上升。
據了解,今年國家頒布了多項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對於未來新能源產銷量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國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將從今年的5%提高到20%,這將在未來四年內使需求提高三倍。也有機構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總規模可達到千萬輛。面對如此體量的市場需求,極大地激發了投資者押寶新能源產業的信心。
在智能化這件事上,很多造車新勢力都與網際網路相關,產品主打的賣點與傳統汽車不一樣,擁有多屏聯動的交互體驗,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不斷升級進化的OTA能力等,這些才是它們的賣點,展示出一輛智能汽車的更多可能性和想像力。
不可否認,當前汽車正在向電動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區別於傳統出行工具的智能汽車概念更受資本市場的追捧。外界對造車新勢力的價值判斷與傳統車企不同,它們認為前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車企。擁有科技光環、新賽道的造車新勢力滿足投資者對其前景的期待。總而言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並不相同,造成了市值懸殊的局面。
傳統車企也並非總是保守派
不過,你以為身經百戰的傳統車企就會這樣坐以待斃嗎?誰說它們不再具備創新和煥發新機的能力?為了加速「電動化+智能化」業務轉型,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正在大舉進攻這個全新的戰場。
今年,以BBA等為代表的豪華車品牌加快了電動化轉型。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20廣州車展上,寶馬iX3正式上市,該車集成了寶馬在智能化、電動化、數位化方面的前沿科技,展現出寶馬集團在豪華智能電動車領域的雄厚實力。無論是寶馬iX3,還是奧迪的e-tron,都讓人看到了傳統車企電動化轉型的決心。豐田的純電動車CH-R EV和奕澤EV也已在國內市場銷售。如今,大眾汽車已經公布了新一代純電動汽車ID.4,還在國內收購了江淮汽車和合肥國軒,成為其電動化戰略在中國市場的重要表現。
電動化只是開始,智能化才是分水嶺。為了彌補軟體能力的不足,不少傳統車企開始踏入軟體研發領域,比如大眾集團投資70億歐元成立了一個Car.Software軟體部門,豐田專門成立軟體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下設兩家公司Woven Core和Woven Alpha,前者是負責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後者是開展互聯、車載軟體等領域的研究。相信不用太久,傳統車企擺脫了自己的舒適區,那將又是一番景像。
很明顯,現今資本市場瘋狂追捧造車新勢力,無非是希望押中下一個萬億標。不過,這些高市值的背後,其實也只是資本市場手中的「玩物」罷了。所以說,造車新勢力還是要將重點放在不斷提升技術和產品這個核心上來,否則只能「看著他起高樓,看著他宴賓客,看著他樓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