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戒掉的幾種「學生思維」

2021-01-19 皓月樹深時

離開學校之前的同學聚會,大家還能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和理想;踏上社會之後,聚會卻變成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噩夢。

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當年一起逛街一起開玩笑的同學,怎麼就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在校園裡屢試不爽的【學生思維】,在社會上用卻猶如碰上了一堵看不見的牆,讓我們處處碰壁吃虧。

這是一堵【思維牆】,堵住了我們通往更多方向、堵住了更多可能性的牆。如果我們期待更好的自己,請嘗試戒掉以下這幾種【學生思維】吧。

01不敢維護自己應得的利益

離開校園、踏入社會,我們需要學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會保護自己。

租房子的時候,籤訂的合同細節不清不楚,要搬出去的時候,各種問題就來了:

空調、冰箱用了一年,你需要交折舊費你走了我需要重新上鎖,費用你要現在給還是有些問題,押金我得扣掉籤訂的合同就是對我們的保障,我們需要在關乎自己利益的細節方面問清楚。

和公司籤合同的時候,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價值,不敢和老闆談薪資,甚至有些大學生剛畢業,為了抓住就業機會,甚至可以「自降身價」拱手讓出議價權。

此外,你的成長空間、經驗收穫、未來可利用的資源,都是你在求職當中需要考慮的,而不是拱手讓出自己應得的回報。

你和公司的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而契約關係是建立在一種平等、自願和獨立的雙方之間的,我們一定要敢於維護自身利益、保護自己的合法所得。

02總想著準備好了再做

職場中的很多人,帶著考試的終點式思維,總想把每件事都準備好了再去做。但事實上,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考試,或者說每一天都是考試。

在學校裡,我們總能在理想狀態下去解決問題,不缺乏查漏補缺的時間。遇到不會的問題,問同學,或者等老師講,即使老師不講也沒關係,這題可以跳過,考試能到60分就OK了。

但是在職場中,我們沒有明確的60分及格線,沒有人有耐心等我們去學會某個技能,也沒有時間等你準備好了再去做。

在工作中,考驗的不是一個人按部就班的能力,而是對未知的應變能力,面對未知,你能做到多好?

未知和挑戰是工作的一個部分,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它們,邊學邊做,或許不是解決它們的最佳方式,但卻是大多數人唯一可以選擇的路。

03總是被動接受任務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處於這樣的狀態:

領導安排了什麼任務,就做什麼,沒事的話就刷刷手機、不知道幹嘛。

這就像曾經在學校裡:等著老師布置作業,等著老師的講解……

缺乏主動推進的意識,這是學生時代的填鴨式思維,這會讓我們難以掌控自己的工作,所有的事情都很被動。

這種思維,容易造成以下後果:

總是不懂上級想獲取什麼信息,或者期待你做什麼;匯報工作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臉上表現出的是滿臉茫然……

對待工作佛系,工作的回報會對你更佛系。

04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職場人的自我修養,就是可以在上班的時間裡,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很多人會因為自己的一個小錯誤,導致更多的麻煩。例如,因為上班遲到了,一天的工作狀態都受到影響;半個小時的時間缺口,加班三個小時都沒能彌補回來。

人生不是考卷,不需要別人來給你打分,不要因為一點委屈就玻璃心碎了一地,犯了點小錯就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同時,也不要過於熱情,好像什麼都能學,什麼都該做,這樣我們只能收穫到忙碌,讓我們看不清自身能力的邊界。

05缺乏閉環思維

很多人在工作當中都能發現問題,於是趕緊匯報給領導。

「你說的都沒錯,我也知道我們在這點上存在問題,但我想聽的不是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我們要明白,大部分人都能發現工作中的問題,但只有少數人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成為少數人。

將學過的理論和幹活,在實踐中落實,我們才真正創造出價值,才能獲得更多的成長。

在工作中,我們要完成一項任務、一件事的閉環,創造問題、提出問題,卻不解決問題,無法帶來實際的提升。

只有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才會變得有意義和價值。

06習慣於拿【應該】當擋箭牌

很多剛踏上職場的人總覺得職場太冰冷、社會太殘酷,總覺得應該怎樣,卻不問自己為什麼。總是忽略客觀的事實,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評價周遭的人和世界。

這一點在職場上是致命的。

在價值觀上有衝突,個人意願和企業目標無法達成一致,這會造成很多煩惱,如果不能開開心心上班,工作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社會上需要考量的事情有很多,兩點之間,就不一定是直線最短,或者說不存在直線,不像學生時代,總能找到最短的路徑,總能有正確的答案。

「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談利益。」

07過於關注自身短板,忽略優勢發展

在學生時代,學校給我們開設了多門課程,我們努力做到全科均衡成績,爭取每一科都學好,對於薄弱科目,總是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補上。

很多人把這樣的思維帶進了工作中,執著於能力上的廣,把自己打造成接近於圓的多邊形戰士,卻樣樣都不拔尖。

這就會導致,在公司裡,自己的短處恰恰是別人的長處,自己的長處,又並不突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對我們的寬容度會大幅降低,對那些待在基礎崗位上不思進取、或者想要轉行的人,尤其如此。

我們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努力發展自己的優勢,適當放棄那些我們不擅長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業的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挑戰。

08不會「抄」

學校的考試禁止抄襲,但是進入職場,我們要學會複製他人的經驗。

初入職場,我們很多還不會,有時候公司提供給我們的資源和培訓又十分有限,在這種時候,我們要學會「抄」別人的成功經驗。

同樣的任務,可以觀察周圍做得出色的同事怎麼做,你們的處理方式有什麼不同?一樣的工作量,你每天要加班才能完成,每天準時下班的同時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通過觀察身邊那些優秀人的做事方法,對照自身還有哪些考慮欠缺的地方,多問自己「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每次沒做好,就抱怨:「又沒有人教過我。」

向優秀的人學習,是我們快速成長的最短路徑。

09用單一靜態的思維看待事物

有學生思維的人,喜歡用單一靜態的思維看待事物。

我們總以為工作中有標準答案,習慣於極端地追求對,總是抓不到事物和問題的關鍵。

在一項工作中,你可能很精細地做一個表格、做好排版、做好數據匯總,但是工作報告卻遲遲不能完成,你有很好的工作態度,卻在關鍵的工作能力上達不到要求。

遇事不走極端,抓住問題的核心,能夠支起我們工作能力的下限。

10放大自身價值,忽略團隊合作能力

最後,我們要重視團隊的力量。

和學生時代不同,學生時代我們的考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複習來達標,但在職場上卻不可以。

工作的本質,就是一群人通過合理分工和資源分配之後一起完成任務,所以,溝通和協作能力,是職場中必備的最重要的技能,而這恰恰也是很多職場人的短板。

有的人畢業於名校,自以為能力出眾,比同事強上幾倍,能夠僅憑一己之力就能拿下一個項目,做成一項任務,總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

過於放大自我的價值,輕視甚至忽略合作的作用,心高氣傲、我行我素,結果往往是自討苦吃。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團隊合作是個人能力最好的放大器。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戒掉這些阻擋我們進步的學生思維,在社會的磨礪中,走得更遠、過得稱心如意。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欲成大器,需要戒掉以下幾種思維
    所有的抱怨,都沒有意義,只是思維模式不願意轉彎而已。人到中年,欲成大器,需要戒掉以下幾種思維。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一定來得及。01戒掉「兩碗水端平」的思維,接受不公平的待遇。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對社會的認知度越來越深,也看到了很多不良的社會現象。
  • 殊不知,你的「學生思維」正在拖垮你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的公式。可見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更為深遠。每一個職場人,都是從學生時代走來,而學生時代養成的思維,絕大部分卻無法適用於職場。
  • 這些「思維」需要改變,這些「習慣」值得堅持
    想要瘦下來,還要瘦下來美美的,也沒有那麼難,你看到那些逆襲成功的人,你也可以成為那些靠健身逆襲的人之一,收穫多一些自由。 想要更快地瘦下來,還不反彈,有些思維要被改變,有些習慣需要堅持。 1.
  • 「AP歷史類思維導圖」秘籍免費大放送!|學歷史也可以很簡單
    於是,社長從TD名師和AP歷史5分高手處借來了這份「AP歷史類思維導圖合集」,免費分享給各位考生們!著急的同學可以直接劃至文末查看領取方式了。思維導圖的最大優勢,可以模仿人們大腦發散思維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們對於知識點整體把握。
  • 大學裡你一定要拋棄的7種學生思維,不然就會吃大虧,建議收藏
    進入大學,意味著開啟人生新階段,所以大學生已經不能再用自己高中的那些習慣方式來過大學生活,大學裡,一定要拋棄這7種學生思維,如果不改,會吃大虧。1.學習靠老師教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都是被動接受老師教的知識,接受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大學不一樣了,大學主要靠的是自學,老師沒有這麼多時間在後邊督促你學習,畢竟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自己不主動學習,掛科了就是自討苦吃。
  • 你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是「零維」的狀態
    可老師卻對這樣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問到…然後,又邀請另外一位「好學生」繼續回答...這位「好同學」將機械裝置的定義,熟練的背誦了下來….這是因為這位「老師」和「好學生」的思維狀態,還處在「零維」的狀態。什麼意思?
  • 「お元気ですか」有幾種回答方法?
    比如我們碰到了好久不見的朋友時,就要問「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嗎?),這句話就相當於英語的「how are you?」如果是關係比較親近的朋友,還可以直接問「元気?」。如果是在書信中或者是正式的場合,就要說成「お元気で過ごされていますか」或者「お変わりありませんか」?那麼當被問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回答呢?跟老師一起看看吧!
  • 活得通透的人,早已戒掉了這三種「有害思維」
    同樣的處境,不同的思維卻導致了不同的心情。作家晨天說過一句話:「你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誠然如此。活得通透的人,早已戒掉了以下三種思維。一、戒掉災難化思維,才能活得通透擁有災難化思維的人總是會把事情結果想得很糟糕。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自己怎麼總是這麼倒黴;做錯一件事、說錯一句話,就覺得自己太糟糕了,什麼都做不好;一次失敗就覺得,自己這輩子都完了。
  • 靚女,你無拖拍,系因為滿足唔到「男人需要被需要」
    我話,因為你向來俾人嘅感覺,都系你唔需要另外一個人。先交代一下,CC大概系咩質地嘅女仔——分析力強、組織力強,聽佢講自己嘅事,清晰地表達事發經過後,每每總系可以用列點嘅形式,將問題嘅癥結清楚指出,仲可以列舉幾種解決方法同埋當中嘅利弊。CC問:「咁我系咪即系要喺男人面前扮傻豬妹呢?要比果啲『真系架?』『點解嘅?』嘅反應啲男人,咁先得呢?」
  • 動詞「ある」易混淆的幾種用法,你全都掌握了嗎?
    提起動詞「ある」,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存在句。①機の上に時計があります。(桌子上有鐘錶。)②庭に大きな木があります。(院子裡有棵大樹。)③図書館には日本語の本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圖書館裡有很多日語書。)①郵便局はあのホテルの隣にあります。(郵局在那家酒店的旁邊。)
  • 007 易混難點 「聞く」「聞ける」「聞かせる」「聞こえる」「聞き取る」「聞き返す」
    (品酒)「聞ける」自動詞。句式結構:~が聞ける/能聽到~「聞く」能動態。是有主觀意識的行為。一方面表示客觀條件允許聽。一方面表示能力。①君たち、何を話してる?わたしも聞ける。關於【能動態】的思維導圖,在可以在本公眾號,思維導圖板塊中付費獲取。「聞かせる」他動詞。
  • 劉濤「學生裝」像少女,減肥秘訣曝光:除了健身,2種食物要戒掉
    最近劉濤就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穿「學生裝」的照片,照片看上去,完全就是大學生的樣子,顯得非常「少女」。尤其是小西裝收腰的設計,顯得腰肢特別纖細,下身的短裙露出腿,又細又長,這樣的身材,真的非常讓人羨慕!
  • 「夜讀」這5種小眾的能力,幫你更好地適應未來
    維持不一致的能力在聊「不一致」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叫做「一致」。大腦有一個底層的需求:維持「一致」的需求。什麼意思呢?比如:你覺得一個人是誠實的,不妨想想,他會否在什麼情境下「不誠實」?3)不要過度依賴任何一套經驗或體系。比如,當你接收到的信息跟你的固有經驗相悖,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我看到的東西太少?」「是不是我的經驗需要更新了?」
  • 把事情做成的幾個思維習慣
    年末倒數第三篇文章,繼續聊聊「行動力」。這一次,分享我實踐了很久的幾個習慣。希望能幫你提高行動力,爭取在新的一年,做成更多的事情。1.很多人的慣性思維是「我要準備好了再開始,保證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對應這種慣性思維,最好的做法就是「草創」:讓第一步儘量簡單一些,這樣後面的每一步都是在走上坡路。當你的心態是「保證每一步都完美」時,你的期望會非常高。這樣,當你實際行動的時候,最容易關注到的是什麼呢?實際跟理想的落差。
  • 8種食物,看起來「還行」,實際上卻是「熱量大戶」,千萬別多吃
    哪些食物是低熱量的,你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食物,看起來「還行」,實際上卻是「熱量大戶」!僅僅憑藉直覺判斷,並不靠譜,所以輕妞就把比較常見的幾種看起來「還行」,實際上卻是「熱量大戶」的食物整理了出來,給大家提個醒!
  • 工科學生如何進擊「產品經理」?
    三、工科學生加入網際網路的優勢和劣勢優勢:工科學生的專業大都以「數學」和「物理」為核心,所以工科學生的理性思維較強;工科學生大都會學一兩門程式語言,雖然不精,但多少對程序有一點了解;工科學生往往吃苦耐勞,很適應網際網路996的工作氛圍。
  • 馬斯克的「第一原理」到底是什麼?
    這個大家印象裡的大鬍子老頭是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戰神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老師徵服了思想世界,學生徵服了現實世界,絕對牛叉的一對師徒!在亞里斯多德的書中,第一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從這段話中,我們大概可以想像,這裡的「第一原理」相當於數學裡面的公理。
  • 愛上跑步,我戒掉了什麼?說了你也不信
    其實不要多想,也不要多問,你只需要繼續堅持跑步,慢跑下去,你就能看到你的變化,改變你的生活。不可否認,跑步與沒跑步之前,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間久了,熬夜習慣,也就晚睡習慣了,但是第二天仍然需要上班工作。於是,就只能頂著一身的疲憊,拖著沉重的身體,渾渾噩噩地上著班。熬夜、晚睡、吃宵夜,除了應酬上的需要,否則真心應該戒掉。
  • 健身女生必要知的「碳水循環飲食」!教你4個增肌減脂要點
    最近又有一套「碳水循環飲食」,讓健身女生能夠保持充足運動量又不用又能增肌減脂的飲食,這個減肥餐單更有說比生酮、減糖飲食更強!在健身界特別受歡迎,只要配合長期運動,不用戒掉澱粉質也不用戒掉高脂肪食物,現在教你如何開始碳循環飲食,開始這個成功增肌減脂的碳水循環飲食菜單 !
  • 「通透教育」Supplementary essay是什麼?有什麼套路可循嗎?
    名校招收留學生時,非常關注的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傳統的文書中只有推薦信、簡歷、個人陳述、essay等幾種,並不能給予學校充分的素材來判斷這個學生是否適合申請的大學。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學生,部分學校才會要求supplementary essay。下面就跟著通透一起來了解幾種不同supplementary essay的形式和寫作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