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題: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地方叫什麼?
答案有兩個,晁蓋時代叫「聚義廳」,宋江時代叫「忠義堂」。
二者有什麼相似之處呢?都有一個「義」字。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聚義廳」就是匯聚著一群講義氣的人,「忠義堂」就是一群忠誠且講義氣的人。這些名號無疑是在揭示一個問題:
人在江湖,不講義氣能行嗎?
一
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阿信,為什麼梁山好漢的扛把子不是武松,不是林衝,不是魯智深,而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又黑又矮的宋江呢?
憑啥咧?
因為人家是「及時雨」啊。
顧名思義,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宋江會像super man一樣及時趕到,送來了溫暖,不早也不晚,掐著點來的。
助人為樂、講義氣是宋江的處世法則,更是個性標籤。其實宋江在《水滸傳》裡出現時,絕不是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英雄,而是個「小吏」,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正因為他是小人物,沒錢,沒權,沒地位,能「交易」的只有「義氣」二字。
二
毋庸置疑,宋江給兄弟們最大的印象就是講義氣,面對著一群莽夫,宋江深知,「義氣」更像是投資,在日後是可以提現的。
問題隨即出現了,為什麼是聚義廳,忠義堂,不叫聚德廳,忠仁堂,而單獨強調一個「義」字呢?
如果看《水滸傳》原著裡的「英雄」們,不管是武松、還是李逵,他們的形象絕沒有影視作品裡那樣的和藹可親,換句話說,好事幹過,壞事也做了不少。
如果用道德體系來衡量的話,他們肯定都不及格。
怎麼辦?道德不夠,義氣來湊。這其實是有說頭的,套用一個流行的句式:我喝酒,我賭博,我尋花問柳,我偷雞摸狗,我坑蒙拐騙,我殺人不眨眼,但是我對兄弟講義氣,
所以,我是好漢。
三
諸如,我們經常說要講仁義。這個仁義是有說法的,孔子曰仁,孟子曰義,兩人加起來才是仁義。
雖然聽起來是一回事,但其實還是有所差別的,孔子的仁更多要求的是對自己的道德品行進行約束,更多是自我克制。孟子的義,是人在生活中應遵循的,應內化於心的一種行為標準。
儒生註解的《周易》概括的極好: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一個「方」字便說清楚了,要講規矩,講義氣。但是,到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綠林好漢那裡,「義」跟「仁」儼然也沒太大關係,你讓他們嚴於律己,背誦「五講四美」,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無異於痴人說夢。
但是,還是有像宋江這樣的落魄文人動起了歪腦筋,玩起了文字遊戲,美其名曰「盜亦有道」:雖然大家都是社會人,但是,社會人之間也應該有社會人的規矩,而這個規矩,儼然不是儒家的規矩,而是江湖義氣,
所以,說一個人不講江湖規矩,便是說他不講江湖義氣。說他不講江湖義氣,便是說他做人沒有「感恩的心」,你昨天落難了,我幫你了。結果今天我落難了,你卻袖手旁觀。
四
有件事,我相信很多小夥伴其實沒想明白:義氣的背後,是契約。
那日,魯智深帶著史進、李忠在酒樓喝酒時,正巧遇上了金翠蓮父女兩賣唱。機緣巧合之下,當魯智深知道二人的不幸遭遇時,他並沒有直接去打「鎮關西」,而是幹了一件事:
他先是「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覺得不夠,於是張口找史進借錢,並承諾「洒家明日便送還你」。
相信有看官會覺得魯智深好不講道理,自己沒錢就算了,居然還借錢做好事。借錢倒也罷了,還借的理直氣壯。
諸位看官有所不知,魯智深借錢那可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這等好漢今天找你借錢,欠你人情,來日你要是落難了,他可是會不惜拿性命還人情的。比如,林衝跟魯智深的故事。
如果阿信遇上魯智深,定然會傾囊相授,不夠我也去借,甚至去偷,這筆投資簡直太划算了。
史進是明白人,所以回道:「直甚麼,要哥哥還!」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
而李忠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結果,魯智深吐槽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這「不爽利」說的是輕的,言外之意是說「不講義氣」。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細節「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
看起來似乎不合常理,魯智深明明想慷慨救濟金氏婦女,二兩銀子也是錢,本應該多多益善,為何卻丟了回去呢?
其實是「義氣」之外的契約。
五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魯智深雖然跟史進說「錢明天還你」,但實際上也不一定會還。並不是說魯智深講賴帳,而是說,他收了史進的十兩銀子,江湖人之間便定下了契約:
今天你幫我了,下次我也會幫你。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魯智深為什麼要把錢丟給李忠,這個行為不是看不起,也不是鄙夷,而是說:
你不講義氣,我們之間沒有契約。你沒幫我,下次我也不會幫你。
多插一句,畢竟阿信的主業是研究鬼谷子的。仗義疏財的史進就如鬼谷子說的「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也就是說這類人仗義疏財,可以他們掏錢。而魯智深這樣的人呢?
巧了,鬼谷子也提及過「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這樣的猛人根本不怕死,屬於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可以讓他們承擔風險。
那麼,魯智深到底有沒有幫李忠呢?李忠摳摳搜搜摸出的二兩銀子到底有沒有用呢?
答案是有,後來李忠在桃花山落草,被呼延灼帶兵圍困,魯智深雖然對李忠「作事慳吝」一臉嫌棄,但還是帶著兄弟們給李忠解了圍。
但是,他這種不講義氣的小氣鬼,在水泊梁山「忠義堂」排名,也只能排末流,第86位。
六
這也正好解釋了水泊梁山裡的排名標準,並不單純以武力值、軍功值、智力值、威望值、親疏值為衡量標準,主要衡量標準其實是:義氣值。
也就是說,誰最講義氣,誰可以坐頭把交椅。
你說巧不巧,人家宋江外號「及時雨」,是個把講義氣當成外號的主,這麼拼的話,有點文化,講點義氣的他還真是有優勢的。
比如,吳用、林衝打算擁立宋江當老大時說:
「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這個名便是講義氣的名。注意,不管你心裡想不想講義氣,一個講義氣的名聲對於一個人的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當一群不講規矩的人,遇到講規矩人;當一個不講義氣的時代,遇到一個講義氣的人,
義氣和規矩,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本文由鬼谷道創始人鬼谷信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