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有一著名詩句:「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重讀夏明翰遺作,除了那首氣壯山河、光照千秋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就義詩之外,還有三封在他就義前分別寫給母親、妻子、大姐的絕筆家書。薄薄紙箋,紙短情長,既有視死如歸的慷慨悲歌,又飽含對親人的摯愛和思念。「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三封家書,感天動地地揭示出一個共產黨人厚植血脈、託舉未來的家國情懷。
深沉的孝悌忠貞情懷與踐行崇高理想融合在一起
家國情懷本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從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家國一體、家國同構等對國家對民族的認同中逐漸凝練而成。家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是人們最重要的依託與支撐。中國儒家文化歷來重視家庭,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字裡行間皆可見「家國」。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理想,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任擔當;無論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忠誠執著,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誓言……家國情懷早已沉澱為三湘兒女的內在品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忠貞觀念是家國情懷的重要源頭。明末清初,三大名儒之一的王夫之避居故鄉衡陽多年,專心著書立說,傳道授業。他的故事和思想,在當地傳播和影響尤為深遠,也深深影響了夏明翰的孝悌忠貞觀念。王夫之特別推崇「齊家」理念,在他看來,「新民者,以孝、弟、慈齊家而成教於國」。而夏明翰,出身于衡陽當地的大族,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孝悌忠貞的「齊家」思想,自幼就在他心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重讀夏明翰的三封絕筆家書,他對於家庭的重視關切貫穿始終,並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家庭的使命歸宿。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自古就在傳統道德規範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民族勇士,夏明翰並不懼怕死亡,但是為人之子,他卻時刻將「百善孝為先」掛在心上。在給他母親的信中,他對母親給予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表達了感恩之情:「你用慈母的心撫育了我的童年,你用優秀古典詩詞開拓了我的心田」「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關鍵時刻,你給了我們精神上的關心、物質上的支持」,聲聲呼喚著「親愛的媽媽」,用「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離人間」寄託深情,用「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的美好願景,寫下了一個不能侍親終老的兒子驚天動地的「大孝」。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裡的愛情,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心心相印,更是「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刻骨盟誓。夏明翰嚮往愛情,更忠於愛情。他拒絕包辦婚姻。與湘繡女工鄭家鈞的愛情,因革命而生,又因革命而永生。1928年,在赴漢口前夕,夏明翰依依不捨地惜別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賦詩相贈,其中就有「我贈紅珠如贈心,但願君心似我心」之句,情深意濃躍然紙上。然而,幾個月之後,在給妻子最後的信中,他卻苦勸妻子:「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悽悽淚漣漣。張望眼,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一邊是大義,一邊是摯愛,他強迫自己放下兒女情長,卻割不斷心底綿綿情絲,只能惟願「紅珠留著相思念」,是真情,更是真愛。當生離死別來臨,一枚含血的唇印,一聲叮嚀「堅持革命繼吾志」,見證了一段湖湘兒女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的鐵骨柔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夏明翰的身上,天然就帶著中華傳統文化美德中有關孝悌忠貞的深刻烙印。這種深刻的烙印,使他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繼承者,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學識的不斷增長、對家庭使命感的不斷加深,最終由己而家,由家而國,使他把孝悌忠貞的個體價值、家庭價值的追求,與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崇高理想高度有機融合在一起,從而轉化為他以鮮血和生命踐行信仰和追求的偉大力量。
深沉的愛國救民情懷與敢於鬥爭擔當融合在一起
愛國救民是義無反顧的抉擇,是大義凜然的無畏,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後繼的執著。愛國救民,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兩千多年前,性芳愛潔、峨冠博帶的屈原,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救民情懷注入湖湘文化。900多年前,範仲淹又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句。300多年前,王夫之抗清失敗,遁世隱居,潛心研學,成為湖湘文化關於愛國救民情懷的典型代表。到了近代,面對國運坎坷,民族多難,一大批「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湖湘兒女登上歷史舞臺,吼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愛國救民時代強音,夏明翰也是其中一員。
對夏明翰來說,其愛國救民情懷,是一種敢於鬥爭的擔當。在給母親的信中,他寫道:「爺爺罵我、關我,反動派又將我百般煎熬」。在給大姐的信中,他寫道:「我們沒有罪,我們要鬥爭」。為了國家和人民,敢於在鬥爭中擔當使命,貫穿夏明翰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夏明翰出身的夏家,是家境優渥的官宦家庭。眾多子孫中,祖父獨對夏明翰寄予厚望,為他起字桂根,希望他能實現重耀夏家門庭的夙願。誰曾想,夏明翰並不願意只讀四書五經,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堂,並在學校接受新思想,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也因此與封建家庭之間,產生了日漸尖銳的矛盾。五四運動中,夏明翰一馬當先,率領大家從自家夾牆搜出祖父藏匿的日貨,一把火全部燒光,又親手砍斷了庭院中象徵富貴吉祥的桂樹,因此被關入了夏家牢房。最終,在母親和兄妹的幫助下,夏明翰衝出家庭的藩籬,順應時代的召喚,來到長沙,走上一條徹底革命的道路。
對夏明翰來說,其愛國救民情懷,還是一種堅信真理的執著。少年時代,是母親教會他「為民除害、為國鋤奸」的大義。長大後,目睹祖國山河破碎,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終於認識到只有通過革命才能解決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壓迫的問題,才能把愛國救民真正落到實處。在長沙,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包括《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在內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從此認定「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理想的太陽,馬克思主義是最科學、最美好的真理」,並在毛澤東、何叔衡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在給大姐的信中,夏明翰寫道:「我一生無憾事,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他認定「『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留給妻子的最後一句話是「誓將真理傳人寰」。短短數字,道出了一個革命者追求真理、敢於拼搏的人生誓言。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為民盡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了家國情懷「愛家」與「愛國愛民」的一體性。孫中山曾說過,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愛民。夏明翰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源於對家庭最深沉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在他為革命事業奮鬥的過程中,最終轉化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一生踐行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深沉的奉獻犧牲情懷與英雄先鋒價值融合在一起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作為為國家為民族凜然就義的奉獻者,夏明翰留下了三封絕筆家書。寥寥數百字,那是一個兒子、丈夫、弟弟,在面對屠刀時的冰心玉壺,一筆一畫,濃縮家國情懷;一字一句,奏響英雄壯歌。當青春燃盡,混沌被照亮,他用生命向世人宣告了一份屬於湖湘兒女的大情懷、大擔當,激勵著千千萬萬「後來人」繼續一往無前。
大革命失敗後,面對敵人的搜捕,夏明翰也曾對家庭心懷愧疚,但在他看來,「人該怎樣做,路該怎樣走,要有正確答案」。因此,當他的生命即將走向最後時刻,他依舊選擇鼓舞自己的親人們,希望他們能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在他的帶動下,夏家還先後有四人為革命事業付出生命,加上他成為了一門五烈士的「忠烈之家」。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在領導湘南起義後不幸被捕,在郴州英勇就義,年僅21歲;七弟夏明霹在衡北從事地下遊擊鬥爭時落入敵手,在衡陽慘遭殺害時,還不到20歲;四妹夏明衡,在長沙被國民黨反動派追捕,犧牲時年僅26歲;外甥鄔依莊在紅軍攻打長沙時參軍,後在與國民黨軍遭遇戰中英勇犧牲,年僅19歲。
夏明翰的母親陳雲鳳,也是一位經歷傳奇的瀟湘女傑。她全力支持後輩投身革命,當五位親人先後為革命犧牲的噩耗傳來,這位英雄的母親並沒有被沉重的打擊擊倒,而是擦乾淚水,選擇靜靜等候著「紅旗飄揚在祖國藍天」這一天的到來。為了正世道、淨人心,她以70高齡,在家中進行教學,向貧寒子弟傳道授業。1944年日軍攻打衡陽,75歲高齡的她,又為抗日奔走募捐,鼓勵愛國志士共赴國難、抵禦外辱。衡陽失守後,她不顧危險,拒不躲避,無愧於英雄母親。
夏明翰三封家書裡傳遞的家國情懷,不僅感動了夏家人,也感動和溫暖了許多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三封家書,原本是夏明翰在獄中,用敵人給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和紙寫下的,並未來得及寄出去。監獄的難友們,感動於夏明翰的無私無畏,偷偷把信藏了起來,並歷經千辛萬苦,將信件從監獄中帶了出來。這三封信,後來輾轉傳到長沙明德中學英語老師魏荔洲的手中。敵人知道這三封信的存在,瘋狂地追查信件下落。魏荔洲在敵人的嚴密搜捕之下,艱難地將信件完整保存了整整15年,他還讓女兒背下了三封信的內容。1943年,三封信的原件被國民黨查獲燒毀,但承載著夏明翰家國情懷的三封信,用另一種傳承方式,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得了永生,成為激勵人們不斷奮鬥、追尋光明的精神力量。
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他強調:「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這既是對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家國情懷力量的深刻揭示,也是對中華兒女奮進新時代、展現家國新作為的有力動員。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中華民族歷史上,每當民族危難之際,恰是家國情懷彰顯之時。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從夏明翰的家書中汲取力量,今天的我們更要厚植家國情懷,心憂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心憂民族的未來,時刻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勇做時代先鋒,真正擔當起歷史的重任。讓我們在夏明翰的「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中,砥礪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景奮力前行。(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
(選自《新湘評論》)
歡迎轉發點讚
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