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譚麗平
● 統籌/張喜斌
「相互寶怎麼能這樣騙人呀,我想想我也是太難過了。」近日,一位河南女士面對鏡頭講出了她丈夫參加相互寶卻「身亡不能保」的遭遇。這段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獲得了高達2.2w的點讚量。
據這位成女士稱,其丈夫今年56歲,平時身體沒有什麼問題,近日在買菜回家途中突然倒地,在經過醫務人員搶救40分鐘後,最終還是沒能搶救出來。公立醫院對其開具了一份居民死亡醫學證明,證明其死亡原因為冠心病急性心梗。
成女士想到她和丈夫之前加入過相互寶,而丈夫的情況符合相互寶條款裡面的第二項,急性心肌梗塞,便聯繫上相互寶,希望獲得補助。不過,相互寶方面認為成女士提交的材料不全,缺少心電圖。成女士質疑其設置不合理:「人都死了怎麼提供心電圖,它是急性病不是慢性病,第一次發病人就沒有了還怎麼做檢查。」對此,客服人員堅稱材料不齊,無法通過審核,沒有辦法進行賠償。
這段視頻在某社交平臺上閱讀量突破數萬,引發網友熱議,更有網友調侃,相互寶只有「兩保」:這不保,那不保。
根據相互寶頁面宣傳,其是專為支付寶用戶及家人提供的一份大病互助計劃,最高30萬元,一人生病眾人分攤。根據頁面實時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1.07億人加入了相互寶。
網絡互助平臺越發活躍之際,其背後頻頻出現的問題也正在引發關注。
(視頻截圖)
相互寶不能保?
近日,除了「身亡不能保」一事在網上發酵以外,另一起「相互寶救助醫院分公私」的類似事件也在網絡上爆出。
據了解,相互寶的受益人徐先生在今年10月出現胸口劇烈疼痛症狀,被洛陽新區人民醫院確診為心肌梗死,於是,徐先生就想在相互寶中進行互助金申請。徐先生符合了相互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要求,但上報之後,卻被告知所治療的醫院不符合相互寶規定的「二級合格或者二級合格以上的公立醫院,或者互助計劃指定的民營醫院」,於是被拒賠。
這讓徐先生非常不能理解,如果病人病情緊急,以及附近沒有公立醫院,怎麼辦?是救人還是等著去符合要求的醫院?對此,相互寶客服回應的是,會將情況反映給相關工作人員。
今年11月,南方都市報也曾報導過女子患病後卻無法理賠的事件。該女子今年7月被確診胃癌後向相互寶提交大病互助申請卻遭到拒絕。原因是4年前,該女子曾進行過一次顱骨鑽孔開顱手術,患有計劃所定義的重症疾病,不能獲得補助。
記者根據相互寶相關條款後發現,如果加入相互寶後用戶需要做顱骨鑽孔手術,不在其互助賠付範圍內。不過,用戶加入相互寶的申請頁面內,其健康要求卻未明確提示做過「顱骨鑽孔開顱手術」的用戶不能加入互助。
在該女子質疑「如果不符合情況,當時為什麼能加入並連續正常繳納互助金」時,便已被相互寶強制退出互助計劃,累計分攤的互助金也未予返還。
在多起無法獲得理賠的事件發生後,有法律人士指出,相互寶並不是保險產品,相關產品也沒有經過國家機關審查備案,所以理賠遭拒時,只能按照民事合同糾紛進行處理,由於相互寶各項產品及條款都是經過精心詳細設計,所以一般打官司都難以獲得勝訴,為了自己獲得實實在在的保障,一定要選擇正規保險公司的產品。
事實上,已經有患病的相互寶受益人申請互助金卻被拒絕後,試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比如,一位河北的李先生於2018年11月參加了「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並按照平臺的要求為其他參加者分攤了互助金、管理費等費用。2019年5月,李先生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經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治療後於2019年5月出院,並向「相互寶」平臺提交了互助金申請,卻被拒絕。後因螞蟻會員(北京)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成立,該案移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處理。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相互寶這一品牌所屬企業為螞蟻會員(北京)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大白財經觀察發現,在法律風險那一欄,目前有多起案件案由為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健康保險合同糾紛、網絡服務合同糾紛、合同糾紛等。
(法律風險欄截圖)
曾被點名
據了解,「相互寶」的前身曾是「相互保」。
2018年10月16日,支付寶推出新興相互保險產品「相互保」,據相關媒體報導,「相互保」8天用戶便突破1000萬。2018年11月,銀保監會約談相互保合作方信美人壽,指出其「報行」不一、銷售誤導、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違規行為的同時,還停止其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為名銷售《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一個多月之後,支付寶方面宣布「相互保」調整為網絡互助計劃,並升級成「相互寶」。
目前的相互寶,用戶只需在支付寶上驗證身份等信息,並通過綜合個人芝麻信用評估結果和花唄使用情況等進行評估,便可「0元加入」。當加入成員如遭遇大病,其他人平均分攤所需的醫療花費,同樣地,自己遭遇大病也可以得到相應的互助金。依然藉助支付寶帶來的流量,目前,已經有超過1.07億人加入其中。
網絡互助的出現,可以通過較少的資金,防患日後罹患重病時產生巨大的壓力,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根據《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人。基於此,預計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
此外,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中79.5%的參與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68%的受訪者沒有商業保險,72%的參與者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顯示網絡互助平臺在下沉市場的影響較深。
不過,這類網絡互助平臺在快速發展當中漸漸暴露出許多問題。
以相互寶為例,目前有關其的投訴集中在未經許可在不知情情況下自動扣費、分攤金額變多、用戶加入計劃後患病拒賠付等問題。
此外,這類網絡互助平臺因資金監管不透明,存在跑路風險,也引起關注。9月7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發布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點名稱,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就此事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張琳建議將網絡互助納入保險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監管,對資金池行為加以限制並成立網絡互助協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指出,在目前相關監管部門中,銀保監會的職能最接近網絡互助的業務本質和屬性,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建議儘快將網絡互助納入銀保監會的監管框架之內,並根據其獨特性建立適配的創新監管方式,防止重蹈「P2P網貸」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