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兆韋德呆了13年,Lunar(盧娜)也沒想到有一天會轉戰加入之前覺得「不靠譜」的樂刻。
Lunar是萊美中國首位國際大使,也是BODY PUMP中國的項目負責人。去年11月初,萊美在蘇州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萊美盛典」,只有她一個人的照片能上到現場的宣傳資料。
9月,Lunar離開一兆韋德加盟總部位於杭州的樂刻。在她之外,樂刻下半年已經接連引進5位培訓師級別以上的團課教練。圈子很小,消息很快傳開。另一位項目負責人張顯臣加入樂刻的消息發出後,他的手機就「震動到停不下來」。樂刻2年內約張顯臣談了4次,教練供應鏈負責人任興榮專門飛到大連找他。
類似的事情在這兩年並不鮮見,稍有名氣的團課明星教練都收到過健身機構們的多次追逐。以團課起家的健身品牌Shape自去年在北京創立後,創始人曾翔三顧茅廬請來了萊美中國的GRIT及CXWORX項目負責人張坤擔任課程合伙人,負責教練以及課程等產品業務。
對團課教練的爭奪從未如此激烈。這一切的背後,是新型健身房引發的鯰魚效應,以及團課價值的重新挖掘。
01
在傳統綜合健身房中,團課屬於支出部門,並不直接創造營收,團課教練的工資也往往比不上同一健身房的私教。
「有時感覺連保潔阿姨都不如」,笑笑這樣描述當時的感受。笑笑之前在加州健身和舒適堡工作,2016年加入了超級猩猩。
以前,長期作為健身房會員附加服務存在的團課,滿足了很多對於自由力量訓練不感冒的健身消費者。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老牌俱樂部首先發現了團課的潛力,他們有的開始在團課上花費大量精力培養教練和引進課程,例如總部位於深圳的中航健身。
有的則直接嘗試了單獨收費,例如上海的H3。早在2010年時,H3就將市場活動改成了收費門票,80元一張,「會員會搶,非常火」,時任H3團課總監的張顯臣回憶道,他們還會在更大的場子舉辦會員一起參加的達人秀活動,甚至能拉上一些贊助。
不過這仍然是行業中的少數。直到2014年之後,一眾新興健身品牌開始崛起,才真正帶動了團課業態的變化。常以按次付費出現且有多種項目可供選擇的團課,成為一個十分有效的吸引健身小白用戶和泛健身人群的手段。
主打團課的超級猩猩在2019年獲得了3.6億元D輪融資。
在以往,傳統大型俱樂部如一兆韋德、金吉鳥、中航健身可以說是萊美中國的主要用戶,但現在,超級猩猩、Shape、樂刻等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就在最近兩年,據不完全統計,頭部團課教練中近一半都更換了門庭。舉最明顯的例子來說,當我們今天統計萊美中國30位左右的培訓師所屬,會發現有近20位也已經跳槽到了新興健身房品牌。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下行業中優秀的團課教練依然緊缺。
各大健身機構都嘗試在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新興並主打團課的品牌。Shape此前推出「教練百萬年薪計劃」,希望為教練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年度培訓基金以及長期職業發展規劃。超級猩猩則發布了「Super Banana Program」教練賦能投資計劃,表示將為教練提供全生命周期賦能計劃,並成立超猩學院。樂刻併購了團操課品牌LOVEFITT,後者為樂刻構建健身學院負責教練培訓與課程研發,而在2019年他們又推出了樂刻學院。
而在這個過程中,「培訓師」是最受關注最緊俏的人才,是爭奪的核心。
02
什麼是培訓師?以有著較為完善教練培訓發展體系的萊美為例,他們通過每年一次的教練THE ONE比賽,選拔出最為優秀的教練參加培訓師訓練營,成為展示者。展示者會受邀參與萊美的市場活動,有出場費。如果表現優異,將有機會跟培訓師跟培,最終正式成為一名培訓師,負責為教練提供萊美初始培訓,並幫助其成為國際認可的認證教練。
THE ONE比賽已經趨於成熟。
當然了,這個流程也是自萊美2014年在中國設立直營公司之後進一步完善的。在這之前,萊美教練員比賽還不叫THE ONE,第一批培訓師之一的張東亮告訴懶熊體育,最開始,他們還是「自己帶著槓鈴直接去俱樂部給教練培訓」。
需要注意的是,與展示者類似,培訓師也只是一個身份,相當於萊美的兼職員工,無底薪,有培訓費。培訓師們通常另有自己的全職工作。
張顯臣便是其中一位,不過在之前的10年裡,他一直不歸屬於任何健身俱樂部。他做過蘋果(Apple)的遼寧區域代理,還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健身房。但作為萊美中國BODYJAM的項目負責人,有很多品牌想要爭取到他的加入。
張顯臣在Shanghai Filming live上拍攝BODYJAM第88期。
樂刻是最執著的那個。他們兩年前就開始聯繫張顯臣,彼時雙方達成了為期半年的內訓合作,相當於技術支持。而後又接連找了他4次,最早一次是因為當時樂刻的老教練特別希望成長,為此列了一份希望邀請到的名單給到任興榮,而張顯臣的名字就在其中。
張顯臣告訴懶熊體育,最終打動他的是樂刻聯合創始人夏東給到的規劃以及他能夠在樂刻做的事情,「跟夏總聊完那天晚上凌晨4點才睡著,因為太興奮了」,張顯臣回憶道,感覺「找到了自己的池塘,價值觀相同」。
但培訓師之所以在這個行業受到瘋搶,還有另外一個外界不太了解的特性。
在這個圈子,培訓師的系列制度讓團課教練內部更容易形成師傅帶徒弟的氛圍,教練往往對教授自己的培訓師有著很深的感情並願意追隨。例如Lunar跳槽樂刻,她帶出來的展示者也隨之來到了樂刻。圈子很小,抱團效應很強,明星培訓師就是領頭人,他們會影響其他教練的職業選擇。
任興榮透露,本來只想著培訓師來了之後先專心培養教練,結果發現各種需求隨之而來,重慶的城市長一直催著讓培訓師們趕緊去一趟,「不然這邊的店長要怨我工作能力不行了」,他開玩笑道。
所以,爭奪培訓師並非只是為了吸引或服務健身用戶,更關鍵的是,爭奪到一個頭部教練,基本等於收穫一批潛在的優秀教練。這才是健身機構當下的一個發展重點。
得到培訓師助力的健身機構,相應的也有更多的機會讓旗下教練得到成長。無論是在傳統大型健身房,還是新興團課品牌,培訓師所做的事情其實類似,離不開教練的選、育、用、留,而組織內訓便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每家機構都經歷了摸索和調整。
03
以樂刻為例,它在教練培養上也並非一步到位。教練供應鏈負責人任興榮於2018年10月上任,他是從阿里巴巴跟隨韓偉來到樂刻的「創業老將」。而在他之前,樂刻在教練管理業務上的負責人相繼包括擔任過舒適堡區域總助的聯合創始人饒星星、亞歷山大健身聯合創始人唐雅君和美甲公司河狸家前高管的瘋子。
在之前的三個階段,樂刻本身處於快速擴張,這三位負責人也代表了不同時期樂刻對於教練業務的理解和心態。而到2018年,他們併購了團操品牌LOVEFITT,請來了資深萊美培訓師張東亮擔任全國教務長,進入了第四個階段。
Shape的迭代更快一些。2018年3月開出首家店,最初他們嘗試通過標準化視頻課程來減輕健身機構對於教練的依賴,但在隨後幾個月的運營中,他們迅速調整了打法,「運營之後發現需要更多時間來打磨產品,教練對於健身課程來說很重要,所以我們把重心之一放在了教練培養上。培養好教練的速度要快於開店速度,才能保證Shape的質量。」Shape創始人曾翔當時對懶熊體育復盤道,也是那時候,曾翔的多次登門終於打動了頭部培訓師之一的張坤。
張坤是萊美中國的GRIT及CXWORX項目負責人。
而除了頭部教練的抱團效應,各個機構也增加了其他辦法吸引好教練。
提升待遇是最直接的做法。ZUMBA中國首席培訓師嚴昊表示,以上海為例,2-3年前,團課教練的課時費平均在120-130元,而現在已經到了150-250元,300-400元級別的也已經屢見不鮮。在這個基礎上,有些新型健身房還會設立獎勵課時費,獎勵部分根據會員復購率、爆課獎金以及上課人數等決定。
考核方式也是教練看重的,很多教練選擇留在傳統健身房,除了離開熟悉的規則去到陌生環境的恐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型健身房的單次付費模式會對教練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習慣了不承擔運營任務的傳統俱樂部團課教練來說,即使沒有KPI,也面臨著更大壓力。上課數量、上課人數、會員評價、會員消耗課時以及復購率等都可能成為考核的數據指標。
此外,相較來說新興機構會更人性化一些。笑笑一直記得,有一回家裡有長輩去世,但她在上課前1小時才得知,陷入了困擾。「當時超級猩猩只跟我說了一句話,家人最重要」,然後把後面的事情都安排好了。這讓她頗受感動,「在傳統健身房是不敢這樣的,因為他們肯定找不到人代課,而且會給你懲罰,可能下個月的課都不讓你上了」。笑笑說,在超級猩猩能感受到她想要的尊重。
「對於團課教練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萊美資深培訓師楊浸說,因為他們有機會把團課教練作為一份真正的職業。「我曾經在培訓時見到一個18歲的小姑娘,讓我很興奮,因為她的家長認可她將團課教練作為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是對於這個職業的高度認可」。
04
不過在這種風向變化之際,應該注意的是,在北上廣深之外的二三線城市,大多數團課教練的狀況並還沒有明顯改變。
黃雲在湖北一個三線城市的綜合健身房帶團課, 是兼任團操經理的全職教練,底薪4000元(12月漲薪前為2500元),課時費每節60元,每個月上40節課左右,一個月的收入大概在6500元,而相比之下,「私教衝一衝一個月七八千肯定沒問題」。「我在考慮轉去做私教」,黃雲有些糾結說,「雖然做團課教練幸福感挺強,但是很累,工資也沒那麼高」。
就算是在一線城市,大部分團課教練仍然也會面臨一些現實的問題。
牛牛在上海一家新媒體公司做行業研究,是一位兼職萊美教練。今年30歲的他已經感覺到了體力的下降,「一個月上60節課都會覺得特別累,但20歲出頭的教練上100多節有氧課都可以做到。我入行晚,也很難再晉升為培訓師」。
可以說,上升空間和職業發展路徑是一直困擾團課教練的一個問題。
各大機構也都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管理線和技術線依然是教練最主流的兩條發展路徑。相比傳統健身房,新型健身房大多給教練設置了更加細緻的晉升路徑,尤其在技術線上。想做一名純粹的教練,現在比以前多了很多機會,優秀教練除了成為培訓師,還可以參與產品和課程研發。在管理線上,現在也有成為公司合伙人等選擇。多家公司開始提供橫向調崗機會,可以直接脫離教練身份,超級猩猩、Shape等可調往選址開發、課程設計、店長和教練經紀人等崗位。
05
另一方面,傳統健身俱樂部也開始加大了團課投入。古德菲力、力美健、寶力豪、美格菲、一兆韋德、中航健身,翻看培訓師們的簡歷,我們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傳統俱樂部的身影。
萊美20年前剛進入中國時,就是深圳的中航健身拿的代理權,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中航也是中國團課氛圍最好的地方之一。曾在超級猩猩擔任上海城市發展總監的梁智安2009年就曾在中航學習了3個月,「其實想留在中航但是失敗了」,當時競爭很激烈。
萊美項目負責人之一的Apple(張琳)在中航健身已經工作了17年,幾乎見證了團課在中國的發展。據Apple透露,中航目前有兩家門店已經開放了單次付費,處於試運行階段。此外它們還推出過網際網路智慧健身新品牌HYGGE。
此外,萊美另外一位項目負責人jojo(周蓉)所在的銀吉姆,也在2019年3月推出了一個單次付費的子品牌InU因由健身,主打團課和小團課,並開放給平臺教練。這正是銀吉姆去年找到jojo擔任高級團課總監的原因之一,藉助她的經驗,在綜合性健身房的基礎上做收費形式的團課。
而之前在一兆韋德的Lunar,從2014年便開始帶頭重新搭建一兆韋德的團課內訓和管理體系,建立了一兆韋德強大的萊美師資,多次在萊美的THE ONE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很多萊美死忠粉甚至慕名從超級猩猩去到一兆韋德上課」,Lunar說。
Lunar在一兆韋德做了團課體系搭建的工作。
這也涉及到業內一直在討論的一個話題:單純依靠團課業務能否支撐新型健身房的長期生存。2019年,主打團課起家的超級猩猩和Shape陸續開設私教業務,同樣引發了業內熱議。張坤在去年12月的第四屆體育產業嘉年華上表示,團課是引流入口,試錯成本低,氛圍較好,而私教課則針對消費水平、消費意願更高的群體,「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切入點,但是可以做更好地融合」。
有不少教練相信,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綜合性俱樂部依然在未來擁有一席之地。「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會從理性的角度來選擇俱樂部的」,jojo說,只要團課質量足夠好,如果消費者一周上課2節左右,其實綜合性俱樂部更加便宜,教室空間更大,還有沐浴設施,依然擁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教練和課程足夠好。
結合國外趨勢來看,綜合性健身房和精品團課健身房共存是更可能發生的情況,而在培訓師和優秀教練的數量難以短期內大規模增加的情況下,接下來的比拼,還是在於如何更快培養出適用高能的教練團隊。
就看各家在拿到好牌後,如何將其作用最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