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襄王嶺古道(上)

2021-02-14 箬溪船長

(備註:續前文《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茅山古道》,介紹紅色古道系列之三的襄王嶺古道)

離開了茅山村,由後山一條西北向的斜徑泥路登茅山嶺,翠竹搖曳,萬籟俱寂,不時見到竹子上有戶外運動者繫著的飄帶,還有煤山鎮纏在竹上的紅布。由叢竹的縫隙中見到西側另有一座山峰聳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三州山,海拔522米,因為宜興、長興、廣德舊時分隸江蘇常州、浙江湖州、安徽廣德州,系一腳踏三省之交匯點,故名。長興稱之為「十大古道」之一的「三州古道」的起點就在茅山村,經襄陽嶺—宜興襄陽村—登太華山—走橫嶺、白石嶺,最終至羅岕的西岕下山,極富挑戰性。

(對面即三州山)

走過一片清綠的茶園,種植的是與紫筍茶齊名的陽羨茶,初冬綻放出純白的花朵,淡黃色的花蕊分外妖嬈,讓人聯想起來年開春那沁人心脾的茶香。不到一小時,來到了海拔472米左右的茅山嶺山頂,全程雖沒有石子鋪築的石蹬,山野小徑卻無荊棘雜木絆腳或鉤破衣襟,正是所謂的「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獨自一人走來亦快步輕鬆,怡然自得。

(圖中藍色帶子即「紅色古道」下坡去襄陽嶺的古道)

 茅山嶺上分作了兩條路,目的地都是襄王嶺。一條由東向下,煤山鎮為了打造「百裡紅色古道」,正重新修復石子古道;一條沿嶺脊西行,即「三州古道」的原有線路。閒情逸緻之下,又無他人羈絆,筆者索性來了一次繞行。先沿著嶺脊疾走,兩旁皆是各色灌木,在海拔530米的高處,山道突然沒有了蹤影,遍布著嶙峋巨石,好在有戶外運動者的絲帶引導,十分艱難地下山來到襄王嶺的白雲寺。見到寺廟後面有新修的石階路,便又沿著此道前行,遇到了四位當地村民,正在按照傳統做法鋪築石塊,對戶外愛好者而言樂見其成,以後走這條古道就不會迷路了。

(襄王嶺中部低凹處的白雲寺,舊為楚襄王廟)

   (前往大尖鋒為山路,正計劃恢復石蹬古道)

 

近三個小時的行程,終於抵達了襄王嶺下的和岕口村,與在此接應的村民老王碰頭,但「紅色古道」襄陽嶺段才走了一半,有些遺憾。時隔一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約得兩位好友沈君、盛君,再次會同老王又登上了襄王嶺的白雲寺,以和岕口村的最高山峰——海拔536米的大尖鋒為目標,開始了另一半行程的徵服之旅。原本以為很輕鬆的路程,未曾想到地圖上直線不到2公裡的路程,岡巒起伏,上上下下,甚為吃力。沿途經過了杭坑嶺,有兩條岔路,都是由和岕口村的橫嶺岕自然村通往宜興太華鎮杭坑村的小路。

 

   (朋友盛君踏在江浙兩地的分水嶺界石上)

 坐下休息,望向橫嶺岕,想到參觀過的新四軍被服廠舊址,雖然產生了走一走的念頭,最終還是畏難退縮。橫嶺岕村也是和岕口村的一個自然村,極為隱蔽,村中有一幢民國初年所建的章氏民宅,雖然未帶磚雕門樓的泥石所築一字牆從外觀來看與普通民宅區別不大,但走入其中卻別有玄機,氣派十足。正屋建築原為兩進五開間帶兩廂的木結構兩層樓屋,左側還有幾間相連的磚木結構側屋,現在雖然只剩下第一進,佔地仍有372.33平米之廣。

      (上圖由和岕口村提供) 

 

 1944年初新四軍十六旅在此創辦被服廠,期間還曾辦過中共蘇皖區委黨校;1945年初又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為蘇浙軍區被服廠,主要生產服裝、被子,時有生產工人200餘名,可見當地群眾為支援新四軍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休息片刻,繼續勇攀高峰,最終歷時85鍾抵達目的地之大尖鋒。與穿越在陡坡幽巖、叢木蔽日的野徑中大為不同,山頂可見藍天白雲,豁然開朗,俯看宜長分水嶺之兩端,群山疊翠,谷壑清朗,山谷內的兩地村落中白牆黛瓦,屋宇井然,儼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畫作。

  (抵達頂峰——大尖鋒)

(上圖由和岕口村提供)  

(宜興橫嶺村)

 

 從茅山嶺經襄王嶺、杭坑嶺至和岕口村與宜興交界的橫嶺,是對意志的艱苦磨礪,但想像當年新四軍戰士提著槍,背著行囊,乃至抬著擔架,穿梭在這些分布於山岕的革命舊址之間,我們的古道之行簡直相提並論,更多的感覺是大汗淋漓後迎風而來的酣暢,以及欣賞美景的舒適。

(後記:本文上篇僅記述「紅色古道」之組成部分的襄陽嶺,下篇再講述由白峴村經和岕口村至宜興襄陽村的千年古道——襄陽嶺。)

 

相關焦點

  • 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襄王嶺古道(下)
    (前言:上篇《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襄王嶺古道(上)》側重寫了南北向的襄王嶺
  • 400餘位選手參加美麗鄉村紅色古道健步接力賽
    央廣網長興12月5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通訊員周爽 吳拯) 12月5日,經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授權,「輝煌足跡」2020長興·煤山健步中國百裡紅色古道越野賽暨首屆長三角美麗鄉村紅色古道健步接力賽在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中心廣場正式開賽。
  • 2020浙江紅色古道越野賽將啟動
    「浙馬」資助盧梨村10000元,並為2020泰順·浙江紅色古道越野賽出謀劃策。當天,浙江省馬拉松及路跑協會、溫州馬拉松協會與泰順縣旅遊和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三魁鎮、盧梨村相關負責人舉行座談會,總結2019年賽事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共同謀劃2020年·浙江紅色古道越野賽。
  • 空谷禪音的巖山古道
    巖山古道,顧名思義,即為登臨巖山之古道。
  • 千人「健行」千年古道!乳源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12月12日,2020「五彩古道·環保同行」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燃情啟動。近千名徒步愛好者齊聚在大橋這一古道名鎮,領略醉美風光、感受歷史脈絡、探訪紅色遺蹟,共同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五彩旅程。
  • 寧波古道探幽|大松灣古道:茂林修竹寂靜處
    所謂「風景處處有,古道不常在」,隱沒在大山峽谷中的寧波古道曾經迴響著歷史的腳步,記載著諸多故事,徜徉其間,或許在某個時點會觸動你的心弦,引發思緒,如煙往事會縷縷飄來——大松灣古道近日,記者探訪了寧波十大古道之一的大松灣古道。
  • 健行千年古道,共享五彩之旅 | 乳源全力擦亮「古道+」品牌
    活動現場。演繹軍民魚水情的紅色情景舞《大紅棗兒送親人》,充滿運動活力的曳步舞《中國精神》,描繪五穀豐登美好畫卷的舞蹈《滿載而歸》,深化護林環保宣傳的音樂小品《搬家》……精彩紛呈的表演緊扣「五彩」主題,令參加人員陶醉其中。啟動儀式上,還舉辦了2020「醉美乳源」風光攝影大賽暨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頒獎典禮。與此同時,相關獲獎攝影作品、文創工藝作品也在現場展出,使整場活動更添文化藝術魅力。
  • 遇見最美春天,湖州的古道走一走~趁著暖陽馬上出發!
    九度嶺古道為古代杭州至德清武康的交通要道之一,是「杭寧古道」必經之地。也是古道關隘、要扼之地。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史上亦稱「安溪關」。站在九度關隘上,南北群山起伏,四周林木蔥蘢,松濤陣陣波動,讓人們遙想起當年雄關內外馬蹄聲聲,戰車轔轔的鏖戰場景。
  • 泰順盧梨村:紅色聖地再迎大賽事 省級越野跑穿行古道
    盧梨村有著濃鬱的 紅色基因 ,村中遍布 紅色古道 。此次賽事分為12.72公裡的浙裡詩路組和21.27公裡的紅色古道組,將有500人參賽,是今年溫州乃至浙江規模最大的越野賽之一。賽事線路均沿著古道線行進,集村落、古橋、古亭、峽谷、瀑布於一體,同時串聯起了盧梨村紅色革命遺址,包括秘密交通站和遊擊擊點,以及劉英粟裕辦公舊址等地。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永州「茶馬古道」流傳一段紅軍長徵的故事
    東安舜皇山位于越城嶺山脈腹地,陸定一同志所著的《老山界》中提到的地名「塘坊邊」、「雷公巖」和「雷劈嶺」均在東安境內和古道上。「湘桂古道符合紅軍長徵路線,我相信這裡是紅軍跨越舜皇山的必經之路,古道是紅軍長徵最好的見證。」東安縣作家協會主席卿仁東說道。
  • 宛洛古道遇「半扎」,古寨已經今非昔比
    古道石橋這條古道的重要性,可以顯現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天下有變,則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將軍率益州之兵出於秦 川。」由此可見宛洛古道的重要性。而今天在宛洛古道上遇到的這個「半扎」古寨,倒也是個傳奇的村落。
  • 慶陽石道坡:黃土塬上的絲路古道
    石道坡古道,是漢唐以來絲綢之路古茹河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條古道遺址周圍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既有史前文明的文化遺存,也有漢、魏、北周、唐、宋、元、明時期文化遺存,也驗證了這條古道曾經的繁華。 古道邊的山崖上殘留的樁空和石崖之上的唐代石窟,說明此地原有建築,是寺廟遺址還是驛站遺址不得而知,只有等待考古發掘後才有定論,從地面殘留建築材料看為唐代建築。
  • 【一路尋秋】11.26徒步長興烏龍古道, 尋八都岕銀杏長廊秋色
    烏龍古道,起於八都岕潘家村止於八都岕柏家村古道穿越龍王岕、方山、林城周吳岕、章嶺途經烏龍寺、龍泉寺、銀杏天泉等八都岕銀杏長廊,長約12.5公裡整個長廊中散落著3萬株原生野銀杏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樹2700多株每到秋季,這裡便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路面、牆頭、屋頂到處都是銀杏葉的覆蓋
  • 漫步千年吳越古道,我國十大古道之一,最美的森林古道
    登高、入林、喊山,伴隨著風中漂浮已久的馬鈴聲,追尋傳說中的神秘古道,在1100米的千頃山巔,鳥瞰江南第一池,感受徒步的意義!吳越古道最令人著迷的,不只是一路的美景,更是歷史迴蕩在心間的力量。吳越古道,是五代十國時期,連通吳越與南唐的主要通道,其間的千傾關、昱嶺關、千秋關被稱作為浙北三關。
  • 2020浙江紅色古道越野賽在我縣鳴槍!400多名選手「雨中...
    9月20日,「浙裡詩路」2020浙江省新農村定向健康越野跑大賽(甌江山水詩路)暨泰順•浙江紅色古道越野賽在我縣三魁鎮盧梨村舉行,來自我省各地的400多名選手「雨中奔跑」。   此次賽事分為浙裡詩路組(12.72公裡)和 紅色古道組(21.27公裡),賽事線路均沿古道路線行進,集村落、古橋、古亭、峽谷、瀑布於一體,串起盧梨村紅色革命遺址,包括秘密交通站和遊擊擊點等。
  • 【徽州古道】黃山雲谷古道:號稱乾隆御道(上)
    古道自湯口鎮苦竹溪村起,沿九龍瀑右側上行,經「開門石」、「仙人榜」、穿竹海至雲谷寺,全長約4公裡,高差800米。      在徽州古道中,黃山蹬道是一個獨立單元,其捐輸募集、鑿砌路徑等均有其獨特個性,值得探尋。今年我有幸在山工作,原以為近水樓臺,卻數次與雲谷古道擦肩而過。
  • 【3月30日春暖花開|城山古道-千畝桃源,油菜花海,茶園梯田】
    三國時期,湖州嚴白虎據此為城,與東吳大將呂蒙相拒,明代時歸有光、吳承恩也曾在此合力剿匪,留有遺蹟,古道途徑禪寺、明清碑刻、千畝桃花源,還有駑臺、烽樓、走馬垺諸多遺址,千年歷史風雲散去,群山掩映滄海桑田。戰爭遺蹟,歷史洗滌的石板古道,蜿蜒山中,散發著微光,令人魂牽夢縈,慕古之旅,再覓鄉愁。
  • 山西旅遊: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殺虎口東南不遠處有座通順橋,通過通順橋就踏上了西口漫漫長路,顧名思義,通通順順,當年走西口的人都會把平安順利的祈求寄托在橋上。
  • 詩意的古道
    老人們說:「這是上一代人或是上上代人開出來的路。」古老,這是筆者對古道最初的認知,來自口口相傳的歷史事實。圖為韶關乳源西京古道(臘嶺段)及小梅關亭,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鄧雨風攝於2020年11月。「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小學課本上,李叔同則對古道有著一種詩意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