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日子越過越好,當精神需求大於物質需求時,我們該怎麼辦?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製造業蓬勃發展,大量的就業崗位出現,而缺少就業的農村,人們大量湧出,懷揣致富夢,走出農村。不過因為是面向全國,人們大多是各奔東西,以往農村的關係結構也被逐漸打破,隨著人們之間的羈絆減少,交流減少,鄰居們的關係也逐漸冷淡,因為種種原因,親戚往來也少了。
也正因此,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可是精神需求卻逐漸大於物質需求,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人生應當追求三大財富: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人首先要追求心靈財富,其次是精神財富,最後是物質財富.三大財富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項財富,人生無法完美.人活著的目的就是追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生活,人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如果忽視了這個生命存在的目的,不論我們上學讀博士也好,結婚成家創辦公司也罷;不論我們當官賺錢也好,還是修行修煉也罷,都是本末倒置.尋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盡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由此而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價值和意義.——摘自新時代人類八百理念。
不過社會結構已經形成,人們都是在這個集體中生活,所以尋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盡情地享受人生旅途的時候,也是需要基本的準則的。
彼此尊重互相尊重是人類必要的精神的精神需要,這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硬需求,也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準則,對人再好,不給予尊重,或者只顧自己的享樂不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得失,尊重他人的人格,甚至陌生人,終究只會適得其反。沒有給予的尊重你能得到認同,有尊重的幫助,你可能會迎來回報。
靠自己一味的期望他人,或者依賴他人,去追求美好人生,終究只是短暫的。人生旅途中,他人可能成為你的同伴,可能是伴侶,甚至是親人,可是他們好像都不欠你什麼。不平衡的終究不會有幸福可言,在物質或者精神上,與同行者達到平衡才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夫妻之間,雙方之間有一方既不能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也不能在精神上陪伴和呵護,那麼終有破碎之時。這裡無論是親人,還是伴侶,還是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一樣適用。
顧忌集體得失人生活在一個集體中,人類之所以能成為地球的主角,就是因為集體的力量,而這個大集體中,也形成了一層又一層的小集體。如何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顧忌集體的得失,維繫集體的平衡,才有幸福可言。比如你的行為已經危害了集體的得失,最好別幹,如果你一定要繼續,如果是對的,那麼走出這個集體,走入另一個觀念正確的集體,當然這個得考慮清楚,因為如果本身是錯的,那麼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因為你的錯誤行為可能損害了大大小小的集體得失,終究往後難以融入,會付出你難以想像的代價。這個無論是個人,還是小集體上都一樣適用,昧著良心的事情不能幹,因為不僅別人在看,往後你自己也會不經意間形成慣性,只有你自己感覺別人看不出來,你的人生路只會越走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