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幾個很偉大的王朝和君王,正是這些人讓中華文明的傳承更加穩固,首先就是秦始皇,他憑一己之力橫掃六國統一華夏,這次算是真正的統一,他結束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郡縣專制制度,從此之後華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之後出現了漢朝和唐朝,將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制度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華夏文明更加綿延不絕,但是繞不開的都是周邊遊牧民族的侵擾,這一點上大家都認為真正最強的應該是漢朝,他們在打擊遊牧民族上面表現太突出。
漢朝初年,劉邦帶著幾萬人的先鋒部隊到了白登山,卻被匈奴的冒頓單于率領四十萬精銳騎兵圍困,在這裡被困了七天七夜,匈奴人始終無法闖入劉邦的陣地,反而讓自己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讓劉邦從容撤退,根據史書記載,匈奴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四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湧來,西邊的全都騎白馬,東邊的全都騎青馬,北邊的全都騎黑馬,南邊的全都騎紅馬,這樣的場景想想都震撼無比,但是反觀劉邦,當時他自己就連毛色相同的馬都湊不齊,只能坐雜色馬拉的車,而且將領更是只能坐牛車出行。
儘管如此,匈奴起兵連續衝鋒了七天七夜依然無法衝破劉邦的陣地,所有漢軍面對匈奴來勢洶洶,沒有任何畏懼,匈奴都差點懷疑他們有神靈相助,不過這也沒有什麼太值得意外的,畢竟當時的匈奴和漢軍之間是有「文明代差」的,漢軍這時候不管哪方面都要比匈奴先進得多,匈奴充其量就是馬屁比較多,但是在漢朝先進的軍工面前是不堪一擊的,要知道華夏文明在夏朝時期就進入奴隸制文明,而且能夠打造青銅器,到了商朝,青銅器基本已經普及,西周的時候冶煉技術就已經達到頂峰,而且東周就開始出現鐵器,大規模應用到了軍事行動之中,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鐵劍、弓弩、盾牌,還有由鐵打造的護甲等等。而遊牧民族這時候就連口鐵鍋或者是青銅器都難尋。
大秦能夠滅六國,其實已經將弓弩、盾牌、鐵甲護具等設備的打造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極其高的水準。漢朝基本完全繼承了這些技藝,而遊牧民族剛剛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第一次真正的統一,建立起了帝國,之前都是部落時代,可以說是剛進入奴隸制文明,很多的弓箭原材料還是獸骨、石頭之類的東西,護甲就是一些獸皮。在先進的青銅和鐵器面前,這些匈奴人再勇猛也只是血肉之軀,基本是不堪一擊,真正在戰場對上,這些遊牧民族只有被屠殺的份。所以這時候的大漢朝如果攻打匈奴,基本可以說是碾壓式的,比如漢武帝時候的李陵用5000步卒,與匈奴8萬大軍對抗了五天五夜,並且給匈奴造成了一萬多的傷亡,主要也是因為此時的漢朝在軍事思想、武器設備方面,對匈奴有著領先時代的優勢。
大漢朝也看到了匈奴騎兵的戰力,所以開始建立自己的騎兵,漢朝騎兵可以跟上匈奴的速度之後,衛青、霍去病的千裡遠徵就開始了,從此漠北無王廷,大漠響哀歌,匈奴人要麼脫北向南臣服漢朝,要麼往更西方流竄去欺負歐洲人。哪怕是到了漢朝末年諸侯割據,內部戰亂不斷,但是局部諸侯的力量就能暴打這些遊牧名族。
漢朝之後,遊牧民族越來越難打,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就有「五胡亂華」,哪怕是在盛世大唐也有「漁陽鼙鼓動地來」,宋朝、明朝更是亡於遊牧民族之手。這裡面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漢族和遊牧民族「和親」,這些公主嫁過去後會陪嫁大批工匠,這讓遊牧民族軍事設備製造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其次是遊牧民族和漢族之間的交流頻繁,很多漢人和遊牧民族做生意,他們用茶、鹽、鐵礦石等等交換遊牧民族的牛羊馬等牲畜,這時期大量的鐵礦石和軍器打造技術也大量流出。再次是遊牧民族在邊疆是不是的就來掠奪侵擾,他們一般是不殺工匠,為的就是發展自身技術。
所以遊牧民族和中原的軍備技術以及裝備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這種文明代差沒用幾年就彌平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遊牧民族深入學習漢文化,到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很驚訝地發現,那些原本被視為蠻夷的落後部族,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追上來了,讓中原元氣大傷,甚至還可以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