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非典倖存的人,命是撿回來了,日子卻活得不成人樣

2020-12-15 三朵金花看世界

世界上總會時不時出現一些危險,就比如17年的非典,為了能夠救下來生命,不得已使用了激素療法,但是當年非典倖存的人,命是撿回來了,日子卻活得不成人樣!

鍾老當時提出的激素療法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你只能再活命和骨頭壞死之間選擇一個,但好死不如賴活著,想必大家肯定也會選擇活命吧。但是激素治療是屬於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剩下五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

股骨頭壞死被稱醫學界為「不死的癌症」,通俗點說就是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雖然國家會支付一半的醫藥費,但是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每個月治療費用最少將超過4000元。

或許很多小夥伴覺得不就是4000元嗎,但是當你真正遇上時,你會發現那時候你已經無法進行工作了,更不要說經濟來源了。很多倖存的人每天都是在與後遺症做鬥爭,哪還有時間、精力再去從事一份職業,更不要說去打小工掙醫藥費了。

從「倖存者」變成「受害者」,雖然說非典已經過去了,但是它的後遺症更是比本身更加折磨著這些「倖存者」,就算紅十字每年會進行4000-8000元的補助,但這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幫幫他們,畢竟只有經歷過了才知道病魔的痛苦!

相關焦點

  • 非典倖存者的後遺症: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病痛跟隨終生
    在全國一心防範疫情的時候,醫護人員和科研團隊不舍晝夜奮戰在一線,研究治療肺炎的藥物,所有人都無比關心進展。 17年前的那場非典給我們帶來了太深刻的教訓,所以當我們今天再次面臨類似問題的時候才需要慎之又慎。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十七年前的那場非典中「倖存」下來的人現狀是怎樣的。
  • 對比17年前的非典,同樣的錯誤我們還在犯!
    2003年 口罩有假的 or 2020年 口罩依然有假的現在哭著說自己買不起口罩的人,17年前也買不起。不但買不起口罩,也買不起消毒液。因為人可以撒謊,但病毒不會。17年我們依然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也忘了17年前,同樣被當作過街老鼠的廣東人和北京人。
  • 連方瑀站臺助選連勝文:兒子的命是撿回來的
    (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1月17日消息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連方瑀16日賣力輔選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連方瑀提到兒子4年前遭槍擊,「勝文這條命是撿回來的」。  她說,連勝文與兒媳婦蔡依珊平常過著普通的生活,受到偷拍監視,勝文這條命是撿來的,5年前他在悠遊卡工作,突然腎臟長惡性腫瘤,為了悠遊卡公司,一直等到悠遊卡轉虧為盈之後,才去開刀。
  • 中大五院護士長:17年前抗擊非典,如今抗擊新冠病毒肺炎
    17年前,還是小姑娘的李穎抗擊非典;如今,已是二娃媽媽的她,又戰鬥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一線……在1月21號的工作日誌中,李穎這樣寫道:「3天的時間感覺過了1個世紀,今天有3人解除隔離,又新收了3人,形勢很嚴峻,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都重於泰山,而我要努力完成全院培訓,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 李穎,是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護士長。
  • 他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上一線的女兒
    這個皮箱,王衛國只用過一次——2003年抗擊非典時,王衛國上了一線,當時帶的就是它。 之前,院內第一次報名, 王婷因為看微信群消息晚了一陣,錯過了報名參加第一批援助湖北的機會。後來醫院又發出第二批的徵召通知,這一次她早早遞出了申請。
  • 17年前的抗擊「非典」中 魯冠球馬雲都做對了什麼
    從中不難看出,疫情當下,很多人都很焦慮,企業家的焦慮感可能更是倍數級的。網絡是個好東西,讓僱主雙方能直抒胸臆,也讓人了解大BOSS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這場疫情,無數中小企業如海中浮萍風雨飄搖。這讓人不禁想起2003年那場非典。如今那些成功企業,17年前面臨著怎樣的境地?那些企業家當時是關起門來苦思冥想,還是找三五知己推敲商議?
  • 17年前抗擊非典,今再戰新冠肺炎,章丘三輔警築牢村民安全防線
    2003年,非典爆發,他們是輔警,在一線衝鋒陷陣,撐起一片健康的天空;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他們是「村官」,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再次走上一線,為村莊群眾築牢安全防線!「村裡事情太多了,不守著,我不放心。」19日一早,在棗園街道幹橋村檢查站,值了一晚上夜班的支部書記張秉水還在繼續忙碌,為過往群眾測量體溫。
  • 非典倖存者,現在過得怎麼樣?治癒後更絕望,走進他們的真實生活
    提起2003年的非典,很多人仍是記憶猶新。在這場全球性傳染病疫潮中,累計確診病例8822例,死亡人數919人,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確診病例7389例,死亡人數694人。雖然非典造成的感染人數遠遠少於新冠肺炎,但是後遺症卻成為倖存者之殤。
  • 17年前非典,阿里500人被隔離:打不垮你的,必將使你更強大
    由於該同事從廣州回來後,正常回公司上了幾天班,按照規定,阿里巴巴全公司都需要被隔離。26歲的年輕女孩一下被推到生死邊緣。另一邊,阿里巴巴也被推到了生死邊緣。那時正是阿里巴巴高速發展時期。所有人快速收拾東西;技術人員確保每位同事家裡都能聯網,並接入公司系統;同時,更改業務工作和匯報流程。短短兩個多小時,400多名員工離開公司,回家上班。「一切有條不紊,甚至沒有主管安排,大家都知道自己做什麼」,彭蕾後來回憶說。只要管理過幾十人以上公司的,就知道這一切有多麼不容易,會引起多大的混亂。
  • 17年前,「非典」陰霾下的中國足球往事
    這個時候,廣東已經因為此疫造成了5人死亡。但當時官方的說法是:廣州市有千萬以上的人口,發病人數只有305人,按比例並不算多,市民到公眾場所進行正常的活動不會受到感染。那時候的媒體,也普遍報導疫情影響不大。所以,大家普遍沒有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性,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只是普通的流感。只有少部分人在進行搶購板藍根、醋之類的的無用舉動。
  • 上海婆婆撿回來個黑人小孩,好不容易成為上海人,如今過的咋樣?
    按理說,家庭貧困的阿婆不應該把這個孩子撿回來的,但是善良的阿婆還是沒忍心看到小孩,躺在草叢裡哇哇大哭,於是就把他抱了回來。抱回來之後給他洗了好多次澡,可是小孩兒怎麼也洗不乾淨,就是黑不溜秋的,阿婆還在奇怪,這是怎麼回事兒?結果就有鄰居說,這估計就是個黑小孩呢!阿婆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不是髒的呀。
  • 為什麼非典只感染八千人卻讓人如此害怕?
    10年後,「非典」的真相才揭曉,即使只有8000人,卻讓人再也無法回首往事!2003年,是令人悲傷的一年,也是令人振奮的一年。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年的點點滴滴,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典是我們第一次遇到較為「可怕」的病毒。
  • 非典倖存醫護:不是說感謝我們的犧牲,不會忘了我們嗎?
    《SARS背影—非典後遺症人群紀實》 2006年至2009年間,攝影師張立潔拍攝的系列照片。她走訪了數十個非典後遺症患者,其中包括多名在工作中被感染的一線醫護工作人員,也許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偉大的英雄是如何逐漸被忘卻拋棄的。「他們從那場災難中倖存下來,後半生卻活的如災難一般」。
  • 「非典」倖存者的17年:也曾莫名其妙憤怒,如今覺得活著就是好
    時隔17年,又一場疫情來勢洶洶。目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人數已超過「非典」。1月30日,「非典」治癒者呂光告訴南都記者,對此已無恐懼。作為一名「非典」治癒者,呂光留下了後遺症。為治療雙側股骨頭壞死,他經歷了兩次手術,留下兩道約十二三釐米的傷疤。
  • 玄番在中國:17年前,17年後
    17年前,北京市公布非典疫情的那一天,我和丈夫(中國籍)下班後,一起去家附近的超市買東西。平時堆滿商品的貨架,除了部分調料外,幾乎是空的。我們還天真地想著「今天超市怎麼沒什麼東西,難道要盤點貨物嗎?」我們只拿了一袋鹽,排在了收銀臺前的長隊裡。
  • 非典,已過去十七年:那些活著的後遺症患者(組圖)
    李桂菊是楊志霞的嫂子,在這個破碎的大家庭裡,李桂菊的小家庭得以倖存,因此相比起楊志霞和劉秀芬,李桂菊面對記者顯得更平靜一些。幾乎每個非典後遺症患者都是望京醫院的常客,李桂菊也不例外。當天下午,李桂菊接受針灸、推拿和藥物泡腳等理療,她說這些治療能減輕痛楚。
  • 17年前曾這樣...
    柯潔頑皮地給雪人戴了一頂藍帽子——一個隨撿隨用的彩色塑料盆。來自江南的世界圍棋第一人,恣意地享受著北國的冬日。 同一時間,中國棋院的電子大屏幕上打出了攝氏零下4度的低溫。棋場內暖意融融,陳毅元帥雕像安靜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客人。 「瑞雪兆豐年。」 踩著新年第一場瑞雪,新老棋手們陸續進場。
  • 回顧香港「非典」紀實:有些家裡,並不是安全的
    其中,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病死率17%;中國內地發現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病死率6.6%。 而在非典期間,香港一個19棟樓的小區,就有321人感染,佔到總感染人數1755人的近1/5,42人死亡,而其中一棟樓就佔了22人。
  • 河南五旬老漢先撿女兒再撿媳婦,日子過得正美時,家卻突然要散了
    如果當初不是我把孩子抱回來,孩子現在會不會過得更好?也可能就不會得病了。醫院已欠費,醫生說,孩子現在急需打升白針、輸血漿否則很危險,極其容易引起病變。」走出病房,五旬老人王兆龍哭得像個孩子,言語裡滿是無奈和心痛。6月6日,在南陽市第一人民的病房裡,13歲的王亞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由於貧血而略顯蒼白的臉龐很是秀氣,纖細的胳膊上布滿淤青。
  • 17年前「抗擊非典」郵票是如何誕生的?
    湖北突然成了疫情防護的中心,我們每個人都成了抵抗病毒的「戰士」。 我們只能宅在家中,這是對前線最大的支持。 最近,小編被這枚「郵票」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