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ofo小黃車&DT財經
11月30日,ofo小黃車聯合DT財經發布了《2017年上海地鐵1公裡之共享單車出行數據報告》,通過對ofo小黃車在上海304個地鐵站點出行大數據的洞察,發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有趣的數據。
三分之一地鐵站點出行半徑擴大了1倍
報告顯示,在上海全部304個地鐵站點中,275個站點的共享單車出行半徑被擴展超過500米,佔全城地鐵站點總數的90%。地鐵站點從內環到外環外,共享單車出行輻射圈半徑逐漸變大。在共享單車接駁和擴大地鐵出行半徑的情況下,上海中環線以內的所有區域基本可以實現交通無縫連接。
根據進一步分析可知,共享單車輻射圈半徑超過1000米的上海地鐵站點有91個,佔全城站點總數的1/3,等於把這些站點的出行半徑擴大了1倍。其中有32個在外環線外,11個在內環內核心城區,從價值被提升範圍更廣的站點數量來看,浦東新區、閔行區和徐匯區是受益最多的三個行政區。羅蘭新村、北橋、海天三路、嘉定新城和羅山路站是地鐵站點核心生活圈半徑被拓展最廣的TOP5站點,擴展的出行半徑平均值為2500米。其中,羅蘭新村站出行半徑被最大擴展到了3431米。
工作圈地鐵站點出行呈顯著通勤潮汐效應
根據ofo小黃車出行大數據來看,工作日期間,共享單車訂單主要集中在城市上下班通勤。不同時段騎行訂單量在工作日表現出明顯的潮汐效應,共享單車訂單量在7-9時、17-19時達到高峰,正好是城市通勤的早晚尖峰時段,這與公共運輸的時間邏輯呈現相一致。
共享單車工作生活圈訂單數量從內環到外環逐漸減少。訂單量排名TOP5的站點分別是南京西路、人民廣場、徐家匯、靜安寺和海倫路站。嘉定區站點的工作生活圈平均半徑則最廣,閔行區、松江區次之,均超過1000米。站點平均訂單量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行政區,按照工作生活圈平均半徑進行排序,排名TOP3的分別是徐匯區、長寧區與虹口區。
共享單車工作生活圈邊界被擴展最大的10個站點中,排名第一的文井路站是5號線的倒數第二站,位於閔行區,該站點工作生活圈半徑超過3公裡,圈內包括船舶工業與物流等產業。陸家嘴站(2號線)是排名前十中唯一的內環內站點,出行半徑擴大至1711米,世博大道站(13號線)是排名前十中唯一中環區域站點,出行半徑擴大2329米,兩站都位於浦東新區。
居住生活圈站點出行半徑擴展至1050米
根據ofo小黃車出行大數據可知,地鐵站點對於居住功能的擴展範圍,比工作更廣。以共享單車訂單路徑範圍作衡量,居住生活圈半徑超過1000米的站點數量,比工作生活圈的多出近7成,這類站點在各個環線間數量相差不多,內環最為密集;聚集此類站點最多的行政區TOP3依次是浦東新區、徐匯區和閔行區。
對於共享單車對居住生活圈邊界擴展最大的10個站點中,除嵐皋路與芳華路站位於中環區域,其餘站點都溢出外環。排名第一的羅南新村是7號線在寶山區的倒數第二站,排名第二的新江灣城為10號線終點站。
此外,數據還顯示,共享單車在嘉定區的居住生活圈平均半徑擴張最廣。站點平均訂單量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行政區,按照居住生活圈平均半徑進行排序,排名TOP3的分別是長寧區、徐匯區與靜安區。
手機訪問 上海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