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簷鬥拱的魅力:超越國界的「中國古建築構件」

2020-12-16 今日工匠

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採桑獵壺上的建築花紋圖案,以及漢代保存下來的墓闕、壁畫上,都可以看到早期鬥拱的形象。中國古典建築最富有裝飾性的特徵往往被皇帝攫為己有,鬥拱在唐代發展成熟後便規定民間不得使用。

鬥拱,又稱枓栱、鬥科、欂櫨、鋪作等,是中國建築上特有的構件,是由方形的鬥、升、拱、翹、昂組成。 是較大建築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分。在立柱頂、額枋和簷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鬥拱。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部支出的屋簷,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帶紀念性的建築物,才有鬥拱的安置。

鬥拱使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奇妙感覺。在美學和結構上它也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無論從藝術或技術的角度來看,鬥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華古典的建築精神和氣質。

鬥拱在中國古建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荷載作用

它位於柱與梁之間,由屋面和上層構架傳下來的荷載,要通過鬥拱傳給柱子,再由柱傳到基礎,因此,它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

增大距離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層的桁檀挑出一定距離,使建築物出簷更加深遠,造形更加優美、壯觀。在它成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作為構件大小的基本尺度。

裝飾作用

它構造精巧,造型美觀,如盆景,似花籃,又是很好的裝飾性構件。後來的鬥拱逐漸變為裝飾(後來採用磚牆,出簷變近許多,作用減少),也是區別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貴的建築鬥拱越複雜、繁華。

抗震作用

榫卯結合是抗震的關鍵。這種結構和現代梁柱框架結構極為類似。構架的節點不是剛接,這就保證了建築物的剛度協調。遇有強烈地震時,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雖會「鬆動」卻不致「散架」,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使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大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鬥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力傳遞的中介。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鬥拱是建築裝飾物,而研究證明,鬥拱把屋簷重量均勻地託住,起到了平衡穩定作用。

這種結構既沒有釘子的固定,又沒有膠水的粘接,但由於特殊的物理構造,結合起來十分牢固。仿古建築鬥拱在現代的直接應用是世博會、中國館,其在中國館的象徵性、機械美感和文化內涵大大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館的設計基於——仿古鬥拱,這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飛簷鬥拱的魅力:支撐中國古建築數千年
    說到「飛簷鬥拱」,有些人可能不熟悉。然而,由它升起的飛簷廊亭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幾千年了。鬥拱,又被稱為邦邦邦和道克,是漢族建築中一個獨特的結構。早在戰國時期,鬥拱的雛形就出現了。隱藏在華麗的屋簷下,沉默不語,支撐著中國古典建築走過滄桑。鬥拱在唐代成熟,後來成為一個特殊的皇家建築結構。到了明清時期,它起了更大的裝飾作用。
  • 中國元素 飛簷, 中國古建築神來之筆
    飛簷,中國傳統建築簷部形式之一,多指屋簷特別是屋角的簷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築的屋頂轉角處,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為飛簷翹角。飛簷為中國建築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簷部上的這種特殊處理和創造,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將屋簷向上託舉,建築群中層層疊疊的飛簷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飛動輕快的韻味。
  • 什麼是飛簷鬥拱?
    處在屋頂轉角處的飛簷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其屋簷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輕鬆自在,活靈活現,極富動感,極具中華民族建築風格,蘊含華夏文明韻味,盡顯古人智慧。飛簷設計構圖精巧絕倫,造型多樣優美,圖案線條清晰流暢,如此設計讓人心曠神怡,心有所屬,更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亨受。
  • 【構件詳解】中國古建築的木結構
    中國傳統古建築結構複雜,這套木結構建築掃盲圖依照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標註,結構各構件位置及名稱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曝光:鬥拱、石獅子、石墩什麼都賣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曝光:鬥拱、石獅子、石墩什麼都賣  Winnie Lee • 2020-12-07 13:46:49 來源:前瞻網 E1566G0
  • 飛簷 · 中國古建築的神來之筆
    「香亭三間五座,三面飛簷,上鋪各色琉璃竹瓦,龍溝鳳滴。」
  • 鬥拱----藏於梁上的勾心鬥角
    鬥拱是中國古建築中特有的形制構造。
  • 富士康夏普8K——《消失的職業》揭秘中國古建築密碼
    趙廣智,古建營造專家,師從梁思成、吳良鏞等中國建築界泰鬥,是梁思成唯一的營造工藝學生。趙廣智先生利用微制珍品工藝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故宮角樓節點構造,對於那些僅幾十毫米的構件,富士康夏普8K超高畫質電視為您清晰展現。1956年,趙廣智先生跟梁思成先生學藝的時候,就說:「將來一定在傳承古建營造工藝方面做出貢獻」。梁先生說:我相信你。這四個字激勵了趙廣智一生。
  • 中國古建築的細節之美—鬥栱
    中國古建築的細節之美—鬥栱 鬥栱(dǒu gǒng)是中國古代漢族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
  • 中式營造 | 古建築抬梁式構架,宋清兩代有何不同?
    ④鬥拱。元代以後,梁、柱節點上的鬥拱逐漸變小,與唐宋建築中的鬥拱相比,結構作用減弱,裝飾性加強。到清代鬥拱幾乎蛻化為裝飾性構件。【中式營造記錄】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 鬥栱的魅力
    鬥拱(又稱枓栱、鬥科、欂櫨、鋪作、蓮花託、牌科)是中國木構架建築結構的關鍵性部件,是中國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
  • 乾貨 丨 中國古建築的精髓所在
    ▲圖為三川脊式歇山二、結構框架中國古代建築的承重部分為框架結構,主要包括梁、柱、檁、椽、枋等。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各承重部分的名稱,有不同的說法。三、鬥栱鬥拱 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構件,方形木塊叫鬥,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鬥拱。
  • 巧奪天工 渾然天成|看水滸好漢城古建築細節
    巧奪天工 渾然天成|看水滸好漢城古建築細節 古建築細節 巧奪天工,百看不厭 潛心畫棟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倒賣古宅改頭換面,跨省遷建拆真造假
    「踩地皮」時遇到產權清晰的古建築最好辦,但如果是集體擁有產權的古建就比較麻煩,有時需要「多方籤字」才能買賣。交易完成後,古建拆裝師傅在構件上做好標記,畫下圖,然後動手拆。大件的柱、梁,小件的鬥拱、雀替,還有階條石、垂帶、踏跺、下鹼等,以及相對完好的瓦片,拆下後,裝上大卡車,運到存放地,再把房子搭建起來展示給買家。
  • [分享]古建築修繕保護措施方案資料下載
    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區澹泊敬誠殿(外部)  施工工藝流程圖1 方案比選及確定在確定修繕方案時,綜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1.1 清除舊蠟層1.1.1 傳統做法1 )竹刀或者牛角板清除。首先遵照傳統做法,使 用竹刀由人工輕輕地剷除金絲楠木構件表面的舊蠟。
  • 古建築構件——墀頭
    青城古建是一家將傳統文化與中式建築材料完美融合的仿古建築構件生產商(日產量高達6萬塊仿古青磚),產品品質一流,可用於古建遺址文物修繕、中式院墅、生態新村、祠堂廟宇、街巷園林、四合院、高檔會所、星級賓館、酒吧和古城鎮建設,包括中式住宅建築集群、仿古社區、養老房產等,讓您身臨其境感受中華建築文化的非凡魅力。
  • 鬥與栱的交響:看最基礎的兩類構件如何組成古建築中的關鍵結構
    我們平日訪古看的多是唐宋遼金時期的古建築,故下面介紹鬥栱的構成也用宋式風格及名稱,之後有機會再專寫清式鬥栱。我們以屋簷下的外簷鬥栱為例,簡單介紹下鬥栱的構成。首先,根據位置的不同,外簷鬥栱可分為三種類型。
  • 實拍北京雍和宮,黃瓦紅牆飛簷鬥拱,佛像高18米,有房子661間
    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三座牌坊,五進大殿,古色古香,飛簷鬥拱。圖中雍和宮第二道牌坊。雍和宮,佔地66400平方米,比恭王府大一點。雍和宮門票不貴,25元錢,比恭王府便宜。其實雍和宮,在明代是太監的官房。到了康熙年間,才成了雍親王府。圖中是雍和宮外售票處。雍和宮,有房子661間,建築風格,有漢族,滿族,蒙古族等民族建築,熔於一爐。
  • 魅力十足的喬家大院,有著眾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喬家大院的古建築威嚴氣派,從高空俯瞰,大院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一進喬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門對面的磚雕影壁上,還有100個不同樣式的「壽」字組成的一幅「一壽變百壽」圖,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 瀋陽故宮古建築修繕工藝公共示範區 民眾在十王亭「下竹釘」
    8月5日,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技術人員在十王亭教民眾「下竹釘」。瀋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也是清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東巡駐蹕和儲存宮廷珍品的重要場所,為清代宮廷三大藝術寶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