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cici
編輯:橙子
#寶寶輔食#前段時間在做直播時,被一個寶媽追問:「輔食添加工具該買點什麼?」「能不能給一個購物清單?」下了直播就去翻看當時的育兒手帳,發現鏘寶6個月添輔食到2歲的這個階段,大大小小的輔食工具,買了近200多件。這其中有網紅推薦的、朋友家同款的,也有自己刷某寶一時興起買的,而其中大部分最終都難逃「儲藏間」落灰的命運。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是寶媽瘋狂剁手的階段。相信點進來的寶媽們,也種了不少草。作為一個「老司機」我覺得我有必要為守護大家的錢包,盡一份綿薄之力。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寶寶添加輔食期間,哪些工具是「雞肋」哪些工具是「神器」吧!
傳說中的輔食「神器」真的好用嗎?
前段時間,閨蜜的二寶到了添加輔食的階段,我們兩個聊起為添加輔食做的準備。
我說問閨蜜:「這次你準備了什麼工具?」
閨蜜說:「一套碗啊。」
我問:「只是一套碗?」
閨蜜反問:「那還需要什麼?」
相比二胎老母親的淡定,新手媽媽往往會被大數據推薦一些「輔食必備工具」,也會在直播間或社交媒體看到一些「輔食神器」。這些神器真的那麼好用嗎?讓過來告訴你吧!
落灰第一名:輔食機
只要打開二手交易網站不難發現,很多寶媽都在出售輔食機,我買的輔食機也掛了半年,但是還沒成交。
輔食機的功能簡單來講,就是一個電蒸籠和一個料理機,用來處理輔食添加早期寶寶需要吃的泥糊狀食物,而這個時期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個月。雖然很多商家會告訴你,你之後還可以用他來給寶寶打奶昔啊,但是多半媽媽是不會再用了,因為洗起來真的太不方便了。輔食機的功能完全可以用料理棒和小蒸鍋來代替,而且這兩種工具的利用率還能更高一些。
落灰第二名:咬咬樂
Kiki在直播中說,在她給孩子買的輔食工具裡有這種咬咬樂,它的原理是可以將蔬果放在裡面,讓寶寶去啃咬吮吸。這樣既不會被小塊的食物卡到,又能吃到各種食物。再看它萌萌的造型,想一想一邊磨牙一邊品嘗草莓香蕉葡萄的味道,是不是很贊啊。
然而當我真正買了一個給鏘寶用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產品的詭異之處。一開始用的是西瓜,一咬就汁水四濺堪比吃人現場。而且我發現鏘寶磨牙的那段時間,已經可以自己吃西瓜這種軟水果了,而且並不會卡住。如果換作是蘋果之類的「硬」水果,靠寶寶的嘴部力量也榨不出汁來,還會氣得他哇哇大哭。
落灰第三名:輔食盤
很多寶媽都會給寶寶買這種輔食分割餐盤,我也不例外,甚至跟風買了三五個,有矽膠的,也有麥秸稈的,甚至還有爺爺給買的不鏽鋼。但是使用下來,整體感覺是:不適合中國寶寶,如果一定要買盤子,建議買單獨的一個盤子。比如宜家的小塑料盤,便宜好用常換常新。
一方面,由於我們中國人吃飯習慣,其實是大米飯,麵條或者是粥類的比較多。不信你看中餐廳通常是給你一個碗。西餐基本上都是放在盤子裡的,牛排、香腸、比薩、鵝肝之類的。中餐食物寶寶用碗舀起來比較省力,也不容易盛得太多。鏘寶用盤子的時候每頓都會剩飯,他和我都很氣餒,最後才發現是盛得太多。
另一方面,除了每天在家鑽研食譜的老母親,其實很少媽媽真的能做到頓頓都填滿那些餐盤,尤其有的餐盤甚至有四格。每次我給鏘寶做好一菜一湯時,看著空了兩格的餐盤都會覺得莫名焦慮。甚至忍不住放點水果填滿,造成的結果就是他先吃水果吃飽了,飯只吃一兩口。
開啟輔食階段必備三大法寶
前面三種「工具」雖然上了我的「落灰排行榜」但是在選擇上也是見仁見智,比如有的媽媽就跟我說:分割式的餐盤能提醒我讓寶寶的飲食均衡,或者我們寶寶本來就是西式飲食習慣。而下面要說道的三種輔食必備用,如果選得好就可以成為輔食路上的「神助攻」
神器一:寶寶餐椅
回老家探親,還能看到很多老人在餵孩子吃飯時,把孩子放在腿上,或者讓孩子邊玩邊吃。其實這樣不僅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會帶來嗆咳或者外傷地風險。最好在寶寶6個月能坐的時候,就為他引入餐椅,加入全家人的飲食環境。這樣寶寶就知道吃飯時要專注的吃飯。
市面上的餐椅多種多樣,價格從幾十塊錢到大幾百塊都有,其實我建議大家購買功能比較單一的餐椅,佔用的空間小一點,就放在餐桌旁專椅專用,讓孩子形成坐在這裡就要吃飯的「條件反射。」
閨蜜斥巨資給寶寶買了一個「頭等艙餐椅」,帶有各種功能,什麼音樂什麼可以放倒變成嬰兒床之類的功能。結果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吃飯,孩子一會兒按音樂,一會兒玩扣子,根本不能集中精力。閨蜜告訴我:有一次寶寶吃到一半還在餐椅上睡了過去。沒辦法她又換回了「極簡」餐椅。
Ps:讓寶寶早早坐餐椅,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當他去做汽車座椅時也會更加配合哦!
神器二:圍兜
我們提倡讓寶寶早早嘗試自主進食,給他們做一些能用手抓的「手指食物」比如蒸南瓜、寶寶胡蘿蔔腸等等。這樣能激發他們的吃飯積極性,但是現場可能就變得比較凌亂,因此一個小圍兜會是媽媽收拾現場的好夥伴。
建議大家在寶寶一開始吃輔食時,就給他戴上比較軟的小圍兜,不用太考慮防水防油,因為這時候基本上是餵飯,不會弄得太凌亂。也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帶圍兜的習慣。
孩子開始嘗試主動進食,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買大一點的圍兜。而不是上圖這種只能遮住胸前的(因為飯灑了褲子會遭殃),如果你的寶寶也和鏘寶一樣,是一個「漏飯小達人」強烈向你推薦這款「飯兜託盤」,這樣以孩子為圓心的一平方米都會成為方便打掃的區域,對象我這樣第一個人帶娃的寶媽真是太友好了。
Tips:買圍兜時,要注意軟硬度,看看寶寶會不會過敏。當孩子自己能帶圍兜的時候,用粘扣的就比較好。
神器三:料理棒
在上面的文章中提到,如果不購買輔食機,家裡的破壁機又太大(孩子每次吃不了多少),那用什麼做糊狀的輔食呢?朋友推薦下,我入手了一套料理棒。感覺簡直太好用了,忍不住安利給大家。
料理棒只是一個帶刀頭的電機,也就是說它可以在任何容器中,打碎攪拌食物。而且體積小好收納。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用很長時間,比如之後給孩子打個奶昔啦,粉碎芝麻啦,做肉泥啦。甚至烘焙的時候都會用到。現在這套料理棒已經成了我廚房不可或缺的小幫手了。
Cici有話說:
掙錢不易,剁手需謹慎。而且輔食工具並非越貴越好,也不需要一次性買一大堆。先準備基礎的三大件,其他的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添置就好了。此外,在輔食初期,也別忘了給寶寶單獨準備一套小案板和刀具,畢竟安全衛生也很重要。